西瓜妖精-格格党(19)
邻居们对新邻居的印象不错,当然,如果她少让闺女折腾她们,筒子楼的女人们会对柳暄红的印象更好。
卢香梅哪里说得出她前几天被人下冷脸的事儿,心里默默嘀咕,不过看个丫头辫子也不给,小气得很。
不过大家也是老邻居了,凑在一起的谁不晓得她的德性,纷纷又说起别的趣事儿。
卢香梅憋了气儿,然而她没说什么,寻思等柳暄红下午推车出门,她就坐上车凳子,柳暄红还能赶她下车不?
她也不耽误她的时间,捎到路口便跳车。
卢香梅一边盯着小院动静,一边闲聊,不过柳暄红午睡时间全看心情,她也不能时时刻刻紧盯着,直到柳暄红走了她也没发现,不得不跟着其他人一块走路去供销社。
柳暄红到了供销社先去买了条草鱼做晚饭。
晌午吃了酱香浓郁的卤排骨,晚饭便清淡些。
出了副食店,便去往百货店,衣裳鞋帽布匹都在百货店卖,这也是供销社里最大的铺子,百货店里人来人往,柳暄红路过成衣区,直奔卖布料的货柜。
百货店里倒是有卖小孩背心短裤的成衣,但是需要背心票,柳暄红没有。
宋家手里倒是有宋渊寄回的军用汗衫背心票,往年都是用在宋老四身上,三房一件衣裳也看不到。
买布不费什么事儿,唯一让柳暄红略纠结的是,她记忆里做新衣服是去供销社买布回家自己做,原主手巧,能承包一家子的衣裳裁制,然而柳暄红可没继承这个技能,她上辈子是穷,但是绝不缺衣裳穿,虽买不起新衣,但是有亲戚老师爱心赞助旧衣服,她的缝补技能也只是补个袜子缝块扣子的水平。
暄红?
朱茜红也在供销社,俩人巧合遇见,双方眼神闪过欢喜。
茜红姐你也来买布?
柳暄红摸摸她身后年年的小脸。
婶婶好。
宋年年扎着个小揪揪,小脸较去年张开了些,红润得像个健康的小苹果,看来她们日子过得不错。
是啊,这不快夏天了,趁现在买些夏布。朱茜红洋溢着笑脸,望着柳暄红的眼神饱含感激,如果没有当初柳暄红的帮助,她们家现在不会出现在县里的供销社,而是依旧捡别人家的破布穿。
她看柳暄红手里拿着纯棉布,提醒道:暄红,这棉布便宜,但是没的确良好。
七十年代中期,化纤面料进入市场,的确良随后走红全国,结实耐用的的确良布料挺括,虽然价格贵,但是布票对折又耐穿,某种方面算经济实用,柳暄红倒不是不舍得给三兄弟花钱,而是时代观念不同,的确良结实就证明它还有另一个特征,闷热不透气,做秋衣还好,当夏衫太磨人。
夏天穿纯棉的,吸汗透气,小孩子皮肤嫩,软点的料子也好穿。
朱茜红看了眼女儿,放下手里的的确良,朝纯棉布料柜子走去。
小孩子娇嫩,合该穿软和透气些,的确良虽好,但不适合。
临分开前,朱茜红犹犹豫豫说道:我娘家弟媳前段时间来过咱们村,说起你们家的消息,听说老太太四处找下溪村那家人麻烦,你的几个姐姐都回娘家过。
柳暄红隐隐听过,幺妹当初逃婚去上学,老太太闹到下溪村的柳家过,然而人跑了,老太太指使柳山去追媳妇,柳山不肯,老太太也没法子,便盯着过年,谁知幺妹根本不敢回家,柳家也不松口幺妹上的哪所大学,柳暄红本以为老太太找不着人儿,要放弃了,没想到还闹着?
她也不想想,一个从未养过的闺女,有什么脸面让人家嫁回来。
她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幺妹那边,下溪村的柳家根本不同意,瞒的死死的,而娘家的小弟柳山也不乐意,这门婚事儿纯属她娘剃头担子一头热,折腾不了几下。
回去路过巷子时,女人们依旧聚在筒子楼大树下,不过手里的衣裳布料换成了蔬菜。
如今没什么娱乐活动,下午三点后,便开始准备晚饭。
柳暄红想了想,回家摘了把四季豆,拿上筐子加入她们。
女人们纷纷给她让位置:暄红,晚饭在家吃?
柳暄红笑道:不,去店里。她们家伙食好,一开始在家里做饭炖肉,满巷飘香,勾的大人小孩挠心挠肺,柳暄红觉得不好,便改在店里吃。
正好店里厨具齐全,而且不用把味道带回家,回来的路上全当消食。
这四季豆水灵,我明儿到你家摘把,你们吃包菜吗?可以到我家摘。
行。
短短几句话,柳暄红完美融入大家之中,有说有笑,择菜完,柳暄红回家,女人们看着她的背影念道:你们说她们家今晚吃啥?
总归不是吃鱼就是吃肉。卢香梅眼睛尖,看到她车头筐子的鱼尾了。
嘖!妇人咋舌,这开店的这么赚钱?
你也想当个体户?卢香梅斜眼,语气充满了鄙视,高婶忙摇头:当然不去,我费那事儿干嘛。
除了没活路的跑去投机倒把,谁不安安分分地工作。
她们这些人不单是厂子职工家属,有些本身也是有清闲工作的,别看有些工作工资低,但是能传给儿女,吃着铁饭碗,自然看不上那些所谓的个体户。
看着吧,投机倒把不是长久买卖,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进去了。
卢香梅意有所指道:咱们虽然挣得少,但是花着安心。
这话说得对。
女人们纷纷附和,高婶也笑眯眯地,把自己下海的小心思按了回去。
只是看着柳暄红挎着四季豆踩着单车去店里,不禁抬起羡慕的目光,又重说起柳家的晚餐,语气里是掩不尽的酸意。
不光筒子楼里人羡慕柳家的晚饭,卤味店里的人照样羡慕。
今日杜婶早早下班了,孩子们下学后看店的看店,去厨房当学徒的去厨房。
西湖醋溜鱼的传闻有很多,不过咱们这儿也不是西湖,打不来那儿的鱼儿,便选草鱼最佳,重量不要超过半斤。
柳暄红让他杀鱼,继续讲解做法。
这醋溜鱼做来简单,无非是在沸水里滚熟,然后起锅芡汁。这汁水也是加盐、酱油这俩常用调味料,必不可少的就是醋。
这一年镇江醋获国家银质奖,驰名中外,柳暄红也用得镇江醋。
当鲜嫩的鱼肉浇上清淡微透的芡汁,撒上姜末,这道清清淡淡的醋溜鱼便能上桌了。
宋秋有些意外。
自从决定跟随娘学厨艺,他在课余时间不再看小说,反而寻些菜谱美食之类的书瞧,倒也对这道醋溜鱼有印象,不过书中的醋溜鱼浓油赤酱,口感醇厚,而他娘教的鱼却是看着清淡,闻着微香,尝起来也没有厚重的浓香,仿佛咬着一块清风细雨,嫩滑晶莹的鱼肉滑过喉咙,极尽的鲜味淡淡地附在舌头,回味无穷。
清淡鲜美,这是真正的西湖醋鱼。
第25章 番茄鸡蛋面
略微耳熟的声音从背后响起, 宋秋发现,是他们店里的常客陆先生。
陆杰上回在店里被亲爹捉住沉迷卤味狠狠教训一通, 稀奇的是, 往后他大包卤味回家,老头没再哼唧了,甚至傲娇地表示, 可以让他尝尝。
陆杰慢慢明白了,上回消失的卤味是家里的小猫替老头背锅。
暗笑过后,他开始光明正大出入卤味店,甚至有时点一份拼盘,消磨时光。
成天待在店里的他几乎每天都有幸欣赏老板家的美味饭菜,而今天这道醋溜鱼, 更是让他产生了柳暄红不只是一个对卤味有天赋的小厨师的想法。
毕竟卤味和外面开小摊卖面的差不多,普通人家也会做的吃食, 只要肯费些功夫钻研, 拥有一手绝活, 达到开店的程度不难。
然而这道西湖醋鱼不一样, 在外界, 大部分酒楼饭馆的西湖醋鱼都和宋秋在书中了解的一样,在鱼上淋上一层厚厚的酱汁, 加上醋和糖, 便称呼醋溜鱼了。
然而真正的醋溜鱼不浓不淡,不咸不重, 清清淡淡, 食客吃的就是鱼肉本身的鲜美, 这点是外人不得而知的。
放糖了吗?陆杰突然问。
宋秋感到莫名其妙, 但是他晓得这位客人是位爱吃的, 摇头:没。
陆杰狭长的小眼睛闪了闪,摸摸下巴大嗓门夸赞道:老板,你的手艺不错呀,以后开饭馆,我必然日日到店里捧场。
承你吉言。柳暄红饱含深意地看他一眼。
如今这县里,有卖包子的,有卖熟食的,不过没有卖饭菜的,无非是粮食限制供应问题。
柳暄红选择卖卤味,也是这个原因。
陆杰今儿这话,倒是肯定她以后能开饭馆,莫非这黑市那边又有消息了?
宋致远给出了肯定回答:黑市那边要建菜市场。
不是小打小闹,也不是公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是真切得为县里的人丰富菜篮子,大家能自由贸易了。
消息一出,全县沸腾。
筒子楼的职工和家属们日夜讨论不休。
建成的第一天我得去那边瞧瞧,要是有鸡卖!我就买一只鸡补补。
也不知要不要票?
说到票,大伙儿又沉默了,过了会儿回道:应该不用吧。
这票买的是供销社的肉和菜,和人家乡里自己留下的粮食有甚关系。
这话一举拿下大家的支持,大家又兴高采烈起来。
不过在有些人的眼里,菜市场的建立不光是丰富自家菜篮子的举措。
高婶子略微羡慕地看向柳暄红,前些天按下的小心思,又翻滚起来。
她斟酌着,在下午大家收拾东西回家做晚饭时,笑着拉了拉柳暄红胳膊:暄红,你们家的四季豆还长吗?
柳暄红微愣:四季豆老了,不过我们家的黄瓜熟了,您要不要?
她最后这话纯属客气,不料高婶子立马搂住她的胳膊,一副要和她亲热进院子的架势。
柳暄红心里纳闷她莫不是有什么事儿。
毕竟这位高婶子之前可从来没对她这么热情过。
然而进了院子,她在柳暄红那一块巴掌大的小菜地里,走来走去,时不时夸她的小菜种得好,瓜果养的水灵,嘴巴里冒出一句句让人脸红的夸赞话,愣是没说出啥目的。
柳暄红估摸着不是什么大事儿,毕竟她一点也不急。
她也不紧跟着,随她在院子里走动,自己则把择好的小青菜放厨房,顺便摘了俩番茄,煮了锅番茄鸡蛋面。
明儿是周末,孩子们会早点下学,不去店里回家,晚饭要在家中吃。
没一会儿,柳暄红看到宋小果和小月儿并隔壁的小云挨着肩儿一路又说有笑得回来了。
宋小果长的不难看,甚至因为较去年长开了些,小脸愈发像柳暄红记忆里逐渐模糊的宋渊,颊边时刻陷入一颗小梨涡,俊俏的小模样混在两个女娃娃身边,竟然毫无违和感,友好似闺蜜。
娘!您的宝贝儿子和心肝闺女回来啦。
不过小孩大嗓门一出,柳暄红就从他精致小孩的滤镜中走出了。
柳暄红没应,仍在菜地里转悠的高婶子被逗笑了,捂嘴道:哟,心肝小宝贝们回家啦,暄红,您快出来接接。
宋小果没想到自家院子还有外人,张扬快乐的笑脸僵住了,一想到自己这幅样子竟然被外人瞧了去,小家伙霎时间羞红了耳朵,得意的神色消失的无影无踪,老实问好的声音也低得仿若小蚊子:高婶婶好。
哎。
您怎么在这儿呀?富贵已经到家了。
高婶年近四十生下了个小儿子,取名富贵,恰好和宋小果一个班儿。
柳暄红也是第一次知道。
我晓得。高婶子笑眯眯回答。
宋小果挠了挠头,悄悄看他娘:她来干嘛了?
柳暄红耸了耸肩,她也不知道呀。
哥哥,洗脸。小月儿放下书包,戳了戳宋小果。
小孩感激地摸摸小月儿的脑袋,领着妹妹打水洗脸。
柳暄红略微分了点注意给她们,高婶子过来搭话,瞧见她放在廊下的布料,不禁拿起手来摩挲:这棉布好,你昨儿去供销社了?
前儿去的。
我最近也在给自家小子做衣服,不然一起?
行。柳暄红巴不得有长辈教教她。
她买回这些布料也有些日子了,然而一件衣裳也没做成,她有些头疼。
小孩们依然穿着旧衣裳。
高婶子得了她的应承,满意地回去了。
仿佛她来一趟,纯粹是想拉她一起做衣裳。
回家在巷口,撞见丈夫下班,高大叔皱眉:你咋还在外面?
高婶子一听不乐意了,怎么活像她是家中保姆似的,见着就要饭。
要是平时她没这心思计较,不过今儿和柳暄红处了处,人家小同志一个人带着一群孩子过得风风火火,自信漂亮,高婶子不由得想起她几年前还在厂子的时候,她和高大叔都是厂里的职工,俩人一起上班,下班就在食堂吃饭,家务活儿也是共同分担,可是四十岁拼命生下幺儿,高婶子身体大亏,在子女和丈夫的劝导下提前退休,把手里的职位传给了儿媳妇,她每日就在家围着灶头和孩子打转,彻底成了老妈子,高婶子这心里,总是不得劲儿。
没好气地瞪了眼丈夫,高婶子哼哼道:迟点吃饭不会饿死。
高大叔还想说什么,就看自家婆娘屁股对着他,自顾自上楼了,他嘴巴张了张,没吭声。
不一会儿,高家的大儿子和大儿媳回来了。
高大叔犹豫着,对儿媳妇道:你探探你娘,在外面碰上啥事儿了?
不然咋看他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
大儿媳高氏乖巧应了。
她是高婶子娘家那边的侄女,和高婶子关系,又有亲,不然轮不到她接高婶子的班儿。
不过她也没探听出什么。
高大叔郁闷。
夜里熄了煤油灯,夫妻俩搁床上翻来覆去,高婶子忍不住呢喃:当家的,你说小柳的卤味店能挣钱不?
高大叔睁开眼睛,斜看自家婆娘:你也想开店?轻易看透她的心思
高婶子扭捏道:我
高大叔不假思索道:咱们家也不困难,你费那心思干啥,有这闲工夫,不如去抓抓富贵的学习,臭小子上一年级了,一加二都不会算。
高婶子气闷。
每次一说这样的话题总能歪到孩子的教养上,可是她为啥会想挣钱,不是还是为了孩子,为了这个家吗?
老大倒是有工作,也结婚了,她们也算对得起大儿子。然而富贵出生就身子虚,她这些年老了,身子骨弱也没甚精力花在他身上,高大婶对小儿子,总是有一份愧疚。
尤其是她没工作,男人年龄也大了,像他这个年纪的,哪个不是在开始寻接班人继承萝卜坑了,然而高大叔不行,他要是把位置让给大儿子,就是把经济权让给儿子儿媳了,以后难道要让老大替她们养小的吗?
且不说这样做对不起大儿子,光是儿媳妇家也不乐意。
高婶子愁呀,可不得多打算打算。
然而自家臭男人,半点不懂她的心事儿。
罢了,这事儿也急不得,她还是再琢磨些,和隔壁小柳多接触接触。
高大婶恨恨搁着薄被踹了他一脚,背过身气呼呼道:睡觉!
高大叔:
在柳暄红回院子的时间,高婶经常凑上来一起做衣裳,柳暄红至今没听过她的目的,倒是听了一耳朵高家的苦水,同时掌握了筒子楼里所有住户的八卦。
恋耽美
卢香梅哪里说得出她前几天被人下冷脸的事儿,心里默默嘀咕,不过看个丫头辫子也不给,小气得很。
不过大家也是老邻居了,凑在一起的谁不晓得她的德性,纷纷又说起别的趣事儿。
卢香梅憋了气儿,然而她没说什么,寻思等柳暄红下午推车出门,她就坐上车凳子,柳暄红还能赶她下车不?
她也不耽误她的时间,捎到路口便跳车。
卢香梅一边盯着小院动静,一边闲聊,不过柳暄红午睡时间全看心情,她也不能时时刻刻紧盯着,直到柳暄红走了她也没发现,不得不跟着其他人一块走路去供销社。
柳暄红到了供销社先去买了条草鱼做晚饭。
晌午吃了酱香浓郁的卤排骨,晚饭便清淡些。
出了副食店,便去往百货店,衣裳鞋帽布匹都在百货店卖,这也是供销社里最大的铺子,百货店里人来人往,柳暄红路过成衣区,直奔卖布料的货柜。
百货店里倒是有卖小孩背心短裤的成衣,但是需要背心票,柳暄红没有。
宋家手里倒是有宋渊寄回的军用汗衫背心票,往年都是用在宋老四身上,三房一件衣裳也看不到。
买布不费什么事儿,唯一让柳暄红略纠结的是,她记忆里做新衣服是去供销社买布回家自己做,原主手巧,能承包一家子的衣裳裁制,然而柳暄红可没继承这个技能,她上辈子是穷,但是绝不缺衣裳穿,虽买不起新衣,但是有亲戚老师爱心赞助旧衣服,她的缝补技能也只是补个袜子缝块扣子的水平。
暄红?
朱茜红也在供销社,俩人巧合遇见,双方眼神闪过欢喜。
茜红姐你也来买布?
柳暄红摸摸她身后年年的小脸。
婶婶好。
宋年年扎着个小揪揪,小脸较去年张开了些,红润得像个健康的小苹果,看来她们日子过得不错。
是啊,这不快夏天了,趁现在买些夏布。朱茜红洋溢着笑脸,望着柳暄红的眼神饱含感激,如果没有当初柳暄红的帮助,她们家现在不会出现在县里的供销社,而是依旧捡别人家的破布穿。
她看柳暄红手里拿着纯棉布,提醒道:暄红,这棉布便宜,但是没的确良好。
七十年代中期,化纤面料进入市场,的确良随后走红全国,结实耐用的的确良布料挺括,虽然价格贵,但是布票对折又耐穿,某种方面算经济实用,柳暄红倒不是不舍得给三兄弟花钱,而是时代观念不同,的确良结实就证明它还有另一个特征,闷热不透气,做秋衣还好,当夏衫太磨人。
夏天穿纯棉的,吸汗透气,小孩子皮肤嫩,软点的料子也好穿。
朱茜红看了眼女儿,放下手里的的确良,朝纯棉布料柜子走去。
小孩子娇嫩,合该穿软和透气些,的确良虽好,但不适合。
临分开前,朱茜红犹犹豫豫说道:我娘家弟媳前段时间来过咱们村,说起你们家的消息,听说老太太四处找下溪村那家人麻烦,你的几个姐姐都回娘家过。
柳暄红隐隐听过,幺妹当初逃婚去上学,老太太闹到下溪村的柳家过,然而人跑了,老太太指使柳山去追媳妇,柳山不肯,老太太也没法子,便盯着过年,谁知幺妹根本不敢回家,柳家也不松口幺妹上的哪所大学,柳暄红本以为老太太找不着人儿,要放弃了,没想到还闹着?
她也不想想,一个从未养过的闺女,有什么脸面让人家嫁回来。
她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幺妹那边,下溪村的柳家根本不同意,瞒的死死的,而娘家的小弟柳山也不乐意,这门婚事儿纯属她娘剃头担子一头热,折腾不了几下。
回去路过巷子时,女人们依旧聚在筒子楼大树下,不过手里的衣裳布料换成了蔬菜。
如今没什么娱乐活动,下午三点后,便开始准备晚饭。
柳暄红想了想,回家摘了把四季豆,拿上筐子加入她们。
女人们纷纷给她让位置:暄红,晚饭在家吃?
柳暄红笑道:不,去店里。她们家伙食好,一开始在家里做饭炖肉,满巷飘香,勾的大人小孩挠心挠肺,柳暄红觉得不好,便改在店里吃。
正好店里厨具齐全,而且不用把味道带回家,回来的路上全当消食。
这四季豆水灵,我明儿到你家摘把,你们吃包菜吗?可以到我家摘。
行。
短短几句话,柳暄红完美融入大家之中,有说有笑,择菜完,柳暄红回家,女人们看着她的背影念道:你们说她们家今晚吃啥?
总归不是吃鱼就是吃肉。卢香梅眼睛尖,看到她车头筐子的鱼尾了。
嘖!妇人咋舌,这开店的这么赚钱?
你也想当个体户?卢香梅斜眼,语气充满了鄙视,高婶忙摇头:当然不去,我费那事儿干嘛。
除了没活路的跑去投机倒把,谁不安安分分地工作。
她们这些人不单是厂子职工家属,有些本身也是有清闲工作的,别看有些工作工资低,但是能传给儿女,吃着铁饭碗,自然看不上那些所谓的个体户。
看着吧,投机倒把不是长久买卖,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进去了。
卢香梅意有所指道:咱们虽然挣得少,但是花着安心。
这话说得对。
女人们纷纷附和,高婶也笑眯眯地,把自己下海的小心思按了回去。
只是看着柳暄红挎着四季豆踩着单车去店里,不禁抬起羡慕的目光,又重说起柳家的晚餐,语气里是掩不尽的酸意。
不光筒子楼里人羡慕柳家的晚饭,卤味店里的人照样羡慕。
今日杜婶早早下班了,孩子们下学后看店的看店,去厨房当学徒的去厨房。
西湖醋溜鱼的传闻有很多,不过咱们这儿也不是西湖,打不来那儿的鱼儿,便选草鱼最佳,重量不要超过半斤。
柳暄红让他杀鱼,继续讲解做法。
这醋溜鱼做来简单,无非是在沸水里滚熟,然后起锅芡汁。这汁水也是加盐、酱油这俩常用调味料,必不可少的就是醋。
这一年镇江醋获国家银质奖,驰名中外,柳暄红也用得镇江醋。
当鲜嫩的鱼肉浇上清淡微透的芡汁,撒上姜末,这道清清淡淡的醋溜鱼便能上桌了。
宋秋有些意外。
自从决定跟随娘学厨艺,他在课余时间不再看小说,反而寻些菜谱美食之类的书瞧,倒也对这道醋溜鱼有印象,不过书中的醋溜鱼浓油赤酱,口感醇厚,而他娘教的鱼却是看着清淡,闻着微香,尝起来也没有厚重的浓香,仿佛咬着一块清风细雨,嫩滑晶莹的鱼肉滑过喉咙,极尽的鲜味淡淡地附在舌头,回味无穷。
清淡鲜美,这是真正的西湖醋鱼。
第25章 番茄鸡蛋面
略微耳熟的声音从背后响起, 宋秋发现,是他们店里的常客陆先生。
陆杰上回在店里被亲爹捉住沉迷卤味狠狠教训一通, 稀奇的是, 往后他大包卤味回家,老头没再哼唧了,甚至傲娇地表示, 可以让他尝尝。
陆杰慢慢明白了,上回消失的卤味是家里的小猫替老头背锅。
暗笑过后,他开始光明正大出入卤味店,甚至有时点一份拼盘,消磨时光。
成天待在店里的他几乎每天都有幸欣赏老板家的美味饭菜,而今天这道醋溜鱼, 更是让他产生了柳暄红不只是一个对卤味有天赋的小厨师的想法。
毕竟卤味和外面开小摊卖面的差不多,普通人家也会做的吃食, 只要肯费些功夫钻研, 拥有一手绝活, 达到开店的程度不难。
然而这道西湖醋鱼不一样, 在外界, 大部分酒楼饭馆的西湖醋鱼都和宋秋在书中了解的一样,在鱼上淋上一层厚厚的酱汁, 加上醋和糖, 便称呼醋溜鱼了。
然而真正的醋溜鱼不浓不淡,不咸不重, 清清淡淡, 食客吃的就是鱼肉本身的鲜美, 这点是外人不得而知的。
放糖了吗?陆杰突然问。
宋秋感到莫名其妙, 但是他晓得这位客人是位爱吃的, 摇头:没。
陆杰狭长的小眼睛闪了闪,摸摸下巴大嗓门夸赞道:老板,你的手艺不错呀,以后开饭馆,我必然日日到店里捧场。
承你吉言。柳暄红饱含深意地看他一眼。
如今这县里,有卖包子的,有卖熟食的,不过没有卖饭菜的,无非是粮食限制供应问题。
柳暄红选择卖卤味,也是这个原因。
陆杰今儿这话,倒是肯定她以后能开饭馆,莫非这黑市那边又有消息了?
宋致远给出了肯定回答:黑市那边要建菜市场。
不是小打小闹,也不是公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是真切得为县里的人丰富菜篮子,大家能自由贸易了。
消息一出,全县沸腾。
筒子楼的职工和家属们日夜讨论不休。
建成的第一天我得去那边瞧瞧,要是有鸡卖!我就买一只鸡补补。
也不知要不要票?
说到票,大伙儿又沉默了,过了会儿回道:应该不用吧。
这票买的是供销社的肉和菜,和人家乡里自己留下的粮食有甚关系。
这话一举拿下大家的支持,大家又兴高采烈起来。
不过在有些人的眼里,菜市场的建立不光是丰富自家菜篮子的举措。
高婶子略微羡慕地看向柳暄红,前些天按下的小心思,又翻滚起来。
她斟酌着,在下午大家收拾东西回家做晚饭时,笑着拉了拉柳暄红胳膊:暄红,你们家的四季豆还长吗?
柳暄红微愣:四季豆老了,不过我们家的黄瓜熟了,您要不要?
她最后这话纯属客气,不料高婶子立马搂住她的胳膊,一副要和她亲热进院子的架势。
柳暄红心里纳闷她莫不是有什么事儿。
毕竟这位高婶子之前可从来没对她这么热情过。
然而进了院子,她在柳暄红那一块巴掌大的小菜地里,走来走去,时不时夸她的小菜种得好,瓜果养的水灵,嘴巴里冒出一句句让人脸红的夸赞话,愣是没说出啥目的。
柳暄红估摸着不是什么大事儿,毕竟她一点也不急。
她也不紧跟着,随她在院子里走动,自己则把择好的小青菜放厨房,顺便摘了俩番茄,煮了锅番茄鸡蛋面。
明儿是周末,孩子们会早点下学,不去店里回家,晚饭要在家中吃。
没一会儿,柳暄红看到宋小果和小月儿并隔壁的小云挨着肩儿一路又说有笑得回来了。
宋小果长的不难看,甚至因为较去年长开了些,小脸愈发像柳暄红记忆里逐渐模糊的宋渊,颊边时刻陷入一颗小梨涡,俊俏的小模样混在两个女娃娃身边,竟然毫无违和感,友好似闺蜜。
娘!您的宝贝儿子和心肝闺女回来啦。
不过小孩大嗓门一出,柳暄红就从他精致小孩的滤镜中走出了。
柳暄红没应,仍在菜地里转悠的高婶子被逗笑了,捂嘴道:哟,心肝小宝贝们回家啦,暄红,您快出来接接。
宋小果没想到自家院子还有外人,张扬快乐的笑脸僵住了,一想到自己这幅样子竟然被外人瞧了去,小家伙霎时间羞红了耳朵,得意的神色消失的无影无踪,老实问好的声音也低得仿若小蚊子:高婶婶好。
哎。
您怎么在这儿呀?富贵已经到家了。
高婶年近四十生下了个小儿子,取名富贵,恰好和宋小果一个班儿。
柳暄红也是第一次知道。
我晓得。高婶子笑眯眯回答。
宋小果挠了挠头,悄悄看他娘:她来干嘛了?
柳暄红耸了耸肩,她也不知道呀。
哥哥,洗脸。小月儿放下书包,戳了戳宋小果。
小孩感激地摸摸小月儿的脑袋,领着妹妹打水洗脸。
柳暄红略微分了点注意给她们,高婶子过来搭话,瞧见她放在廊下的布料,不禁拿起手来摩挲:这棉布好,你昨儿去供销社了?
前儿去的。
我最近也在给自家小子做衣服,不然一起?
行。柳暄红巴不得有长辈教教她。
她买回这些布料也有些日子了,然而一件衣裳也没做成,她有些头疼。
小孩们依然穿着旧衣裳。
高婶子得了她的应承,满意地回去了。
仿佛她来一趟,纯粹是想拉她一起做衣裳。
回家在巷口,撞见丈夫下班,高大叔皱眉:你咋还在外面?
高婶子一听不乐意了,怎么活像她是家中保姆似的,见着就要饭。
要是平时她没这心思计较,不过今儿和柳暄红处了处,人家小同志一个人带着一群孩子过得风风火火,自信漂亮,高婶子不由得想起她几年前还在厂子的时候,她和高大叔都是厂里的职工,俩人一起上班,下班就在食堂吃饭,家务活儿也是共同分担,可是四十岁拼命生下幺儿,高婶子身体大亏,在子女和丈夫的劝导下提前退休,把手里的职位传给了儿媳妇,她每日就在家围着灶头和孩子打转,彻底成了老妈子,高婶子这心里,总是不得劲儿。
没好气地瞪了眼丈夫,高婶子哼哼道:迟点吃饭不会饿死。
高大叔还想说什么,就看自家婆娘屁股对着他,自顾自上楼了,他嘴巴张了张,没吭声。
不一会儿,高家的大儿子和大儿媳回来了。
高大叔犹豫着,对儿媳妇道:你探探你娘,在外面碰上啥事儿了?
不然咋看他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
大儿媳高氏乖巧应了。
她是高婶子娘家那边的侄女,和高婶子关系,又有亲,不然轮不到她接高婶子的班儿。
不过她也没探听出什么。
高大叔郁闷。
夜里熄了煤油灯,夫妻俩搁床上翻来覆去,高婶子忍不住呢喃:当家的,你说小柳的卤味店能挣钱不?
高大叔睁开眼睛,斜看自家婆娘:你也想开店?轻易看透她的心思
高婶子扭捏道:我
高大叔不假思索道:咱们家也不困难,你费那心思干啥,有这闲工夫,不如去抓抓富贵的学习,臭小子上一年级了,一加二都不会算。
高婶子气闷。
每次一说这样的话题总能歪到孩子的教养上,可是她为啥会想挣钱,不是还是为了孩子,为了这个家吗?
老大倒是有工作,也结婚了,她们也算对得起大儿子。然而富贵出生就身子虚,她这些年老了,身子骨弱也没甚精力花在他身上,高大婶对小儿子,总是有一份愧疚。
尤其是她没工作,男人年龄也大了,像他这个年纪的,哪个不是在开始寻接班人继承萝卜坑了,然而高大叔不行,他要是把位置让给大儿子,就是把经济权让给儿子儿媳了,以后难道要让老大替她们养小的吗?
且不说这样做对不起大儿子,光是儿媳妇家也不乐意。
高婶子愁呀,可不得多打算打算。
然而自家臭男人,半点不懂她的心事儿。
罢了,这事儿也急不得,她还是再琢磨些,和隔壁小柳多接触接触。
高大婶恨恨搁着薄被踹了他一脚,背过身气呼呼道:睡觉!
高大叔:
在柳暄红回院子的时间,高婶经常凑上来一起做衣裳,柳暄红至今没听过她的目的,倒是听了一耳朵高家的苦水,同时掌握了筒子楼里所有住户的八卦。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