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暄红第二天赶去了饭馆, 陆师傅是真的起了兴致, 不光做了本地的果脯月饼, 还有鸭肉月饼、南乳香肉月饼、什锦月饼等等。
    五花八门, 琳琅满目,光是瞧着就觉得喜庆。
    味道说不上绝好,但也不错。
    饭馆白天挺忙的,但瞅着陆师傅蠢蠢欲动的脸,柳暄红松口: 您要是有时间,我拨俩人给您,在饭馆院子里砌个馒头炉,放店里寄卖,价钱二八分?
    陆师傅连忙点头应了,生怕错过这样的好事儿。
    以前店里卖做月饼,他们这样的师傅就是个干活做月饼的,卖月饼的钱分不到,老板愿意让利,他干活的劲头更甚了。
    其实柳暄红只是不想管陆师傅做的月饼,她忙,干脆分一点利让陆师傅更上心些。
    而且说是要调拨人手,没等她出饭馆寻人,陆师傅就红着老脸出来说不用了。
    他带的俩小伙子积极主动自荐,柳暄红就由着他了。
    这一出倒是让柳暄红记起来,要把宋暖英拎回小宋村去。
    否则月饼要做几天,她一个人忙活不来,时间全搁小宋村里了。
    宋暖英是小宋村出来的,和大家也有接触,让她回去帮着跑腿正好。
    只是这么一来,店里又少了个人。
    柳暄红把杜婶子提了起来,当小组长管着饭馆里的服务员,选了高婶子侄女接宋暖英的活儿,又请了位小姑娘去卖卤味。
    小姑娘是先前面试过的,柳暄红觉着不错,但是因为当时只招一个,便没留,这回记着人家的地址,去问消息,姑娘当场就雀跃蹦跶起来。
    她去柳记面试没过,回家哭了几天,没成想峰回路转。
    虽是个临时的,但机会来的不易,小姑娘拍着胸脯发誓会努力干好。
    柳暄红便叮嘱杜婶子多观察她,若真是个干活伶俐利索的,一月后可以转正。
    反正她往后还要开别的店,员工不嫌多,现在培养着也不错。
    县里的事儿安排妥当后,她就带着宋暖英回乡了。
    小宋村的桂花开了,一路是金黄烂漫的光景。
    灿烂的桂子簇满枝头,花开满枝,芳香四溢。
    犹记去年她方穿越时,小宋村也是这般桂花飘香的美景,不知不觉已经一年了。
    柳暄红深深吸了口馥郁金香,眉眼弯弯:暖英,你吃过桂花饼吗?
    宋暖英瞧着满枝娇艳动人的小黄花,也是心生怀念,咧开嘴角:当然吃过,一到这个时节,村里家家做桂花饼,晒桂花粉,我娘肯定留着些,婶子,回去我送些您屋里尝尝。
    柳暄红:好。
    宋暖英听出她意外的爽朗,有些惊讶,不过一想,去年时柳暄红还是个人人看不起的怯懦媳妇,现在是全省知名的柳记老板,日子不一样,人的心思也和去年不同了。
    她微微感慨。
    俩人进了小宋村。
    大队的大喇叭在叭叭叭地响着,柳暄红仔细一听,说的正是她的事迹。
    什么小宋村的先进人物,勇敢有胆量,大家好好向柳暄红学习。
    遇上熟悉的社员,大家纷纷热情地和她打招呼。
    柳暄红差点回应不过来。
    暑假的时候她也回过小宋村,不过当时的热情和现在的不能比。
    许是因为她上了省报,大队经常大喇叭宣传她,社员们瞧见她回来,活儿也不干了,围着她问东问西瞧稀奇。
    反正现在大家都是包产到户,自家的地儿耽误一会儿功夫也是能行的,不用去队里请假。
    有人问她上报纸是什么体验。
    有人问甚么是电视机。
    当然,更多的人问她饭馆的事儿。
    是不是真的向大队长和村支书说的那般好吃。
    柳暄红这才晓得,原来大队长和村支书看她上了报纸,好奇柳记,曾去铺子吃过饭。
    不过没大张旗鼓地吭声,柳暄红也没认出来,俩人回来就夸她的饭馆多洋气,饭菜多好吃,也没瞧不起农家人什么的,大队长和村支书在门口排了一会儿队,居然还有娃娃端水给他们喝!
    小宋村的人听着啧啧称奇,纷纷竖起大拇指夸柳暄红想的周到,办事齐全,问过地址后大多数人下定决心,等自家有钱了,也去县里的柳记搓一顿!
    柳暄红笑着表示欢迎。
    等一路艰难地回到家,隔壁老宋家因宋暖英劝着,没来打扰,不过村支书和大队长来了。
    小宋村里最大的俩官眉头一皱,围在宋家院子和墙壁的村人们也不好意思吵吵嚷嚷了。
    柳暄红就听着村支书和大队长对她大夸特夸,村支书和大队长还是读过书,经常念文件的,用词极具时代特色,听得柳暄红尴尬脸红。
    好不容易等到有人问她县里饭馆出名,那么忙,回来做甚?
    柳暄红忙说:我这趟回来,是要建个小作坊,请大家干活做月饼!
    请大家干活!
    柳暄红这话一出,原来有些安静的村民们忍不住咕噜咕噜大声讨论了。
    村支书和大队长更是眼睛一亮,鼻头发酸,原本要抓着她的胳膊,但回头想起她是女同志,大手拍着桌子感谢:柳同志在外面有能耐了也不忘扒拉下咱小宋村,太谢谢了,真是我们小宋村的好同志呀!大家做人要感恩,好好帮柳同志干活,谁偷鸡摸狗你就告我,我训他们!
    末了,大队长忙问她招工有甚要求,招男工还是女工?
    因是做月饼,柳暄红便说要女工,也方便宋暖英管理。
    大队长出去了一趟,把小宋村的妇女主任宋莞平带来了。
    宋莞平也是小宋村名声响当当的人物,她年轻时嫁去了隔壁县,但丈夫第二年就死了,她回来后不再嫁娶,投身革命,当了村里的妇女主任。
    说是妇女主任,不过村里也没啥好管的,和村支书大队长般,处理各队各家的鸡毛蒜皮儿和管着大队的文宣工作。
    宋莞平了解完柳暄红的需求,当晚就领着十来个媳妇儿给柳暄红相看。
    这些媳妇儿年纪约莫二十岁到四十岁之间,俱是干活利索的人儿,柳暄红对她们也有印象,听过她们的勤快干净名声,点头应了。
    工资按天算,一天十块钱。
    人员招了,地方不能落后。
    没一会儿,宋万水和宋暖英来了,说小作坊建好了,请她现在还是明儿一早去看眼。
    既然打算做月饼,柳暄红晓得她那儿没地方,也没人手,势必要回小宋村,在前些日子就和去县里送菜的宋万水说了,让他回去找个院子,砌几个火炉子,建个做月饼的小作坊。
    宋万水回来后就清理了老宋家的老屋。
    老屋是真老,是宋万水曾爷爷辈的,原是宋大叔公家住,后来盖了新的,叔公家搬了,老屋就空置了,平时院子里就种着木瓜等果树,堆堆稻草垛子,放柴火和闲置的农具。
    正好大家都在,柳暄红便和妇女主任宋莞平还有宋暖英兄妹并一众媳妇儿去了院子,大家七嘴八舌提了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宋万水记下了,第二天不忙着开工,宋万水继续整改老屋,柳暄红去采买做月饼的原料和联系纸盒子的厂家。
    工具的话,宋万水是提前准备好了。
    而宋暖英,则回县城高婶子家取大家的工作服。
    做吃食的,最要紧的是卫生干净,柳暄红特意买了白色布料请高婶子做工作服,有大褂,有帽子扎头发。
    原是做了十三套,现多了几人,宋暖英顺便告诉高婶子再多做些。
    柳暄红先在高婶子这订做家里的衣服,后来又下了这么笔大单子,高婶子的裁缝铺是日日忙活,老高家一时情绪复杂。
    高婶子的铺子生意不好,高家人觉着高婶子人白折腾,但是挣钱了,高婶子忙这做衣裳,对家务活松懈了,高家人瞧着高婶子精神满满的脸,不敢吭声。
    若是让高婶子停工,他们心疼钱,但是高婶子忙活,他们又不习惯。
    最后,高大叔儿子和儿媳妇回家分担家务,累是累了点,但也因为这样,他们意识到做家务的劳累不比上班差,倒对高婶子好了许多。
    宋暖英取了衣服,柳暄红安排好原料,纸盒子刚看了设计,要过两天送来一批,宋万水整改好老屋,柳暄红紧急培训了小宋村的媳妇一番,月饼作坊开工了。
    月饼的生产按步骤来,做月饼的做月饼,包装的包装。
    日子紧急,柳暄红没买食品塑料包装机械,月饼就用油纸包着,一个个装好放盒子里,每个盒子就装六个月饼,卖六块钱,小宋村的媳妇们见了暗自咋舌。
    一个月饼一个块钱,真是昂贵。
    本地月饼十个才八毛钱哩!
    干活更加小心谨慎了。
    小宋村的月饼作坊交给宋暖英和宋万水管理,柳暄红抽出时间回县里。
    宋小果和小月儿许久没见到她,简直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想念得紧,一看到她就扑到她身上不下来,柳暄红揉揉这个脸颊,搓搓那个头发,一人狠狠亲了口,解了相思之情。
    不过俩人实在黏糊地紧,叽叽喳喳说哥哥们晚上要准备晚会,不回家。
    柳暄红便知道,这次中秋,学校准备举行一次联欢晚会,宋致远和宋秋要上去说相声,就连宋小果和小月儿也有表演节目,宋小果要唱歌,小月儿要跳舞。
    这年头,晚会说相声很流行,然而柳暄红想象不来他家老大老二要说相声的场景,就宋致远那除了挣钱就万事不关心的桀骜样,这节目能成?
    但要是真成了
    她就去买个相机,给大家留下黑历史。
    保证高清□□!柳暄红压抑不住嘴角上扬。
    晚饭不急,她领着俩小家伙去了饭馆。
    饭馆里,因为晚上要做月饼的缘故,饭馆开到七点就关门了。
    现在正是饭点,还在忙碌,不过陆师傅已经做好了一些月饼。
    柳暄红瞅着,正是她吃过的南乳香肉月饼和什锦月饼等等,其中一个陆家小子还说陆师傅联系了南方的朋友买椰丝,椰丝要是到了,陆师傅要做椰丝奶香月饼哩!
    不愧是年轻时在首都闯荡过的陆师傅,创新能力杠杠的,令柳暄红这个现代人自愧不如。
    陆家小子又向柳暄红报告了近日有许多厂子销售员联系柳记订月饼的事儿。
    柳暄红不在,陆师傅和人直接谈了,高婶子侄女记在了本子上。
    柳暄红眉眼染上淡淡的笑意,大概是筒子楼的职工家属们发力了,真把月饼推销了出去。
    她接过本子翻开,第一条就是服装厂的,要订八百盒广式月饼!
    柳暄红记得服装厂子不过七百人,订八百盒是真豪。
    不过她喜欢。
    服装厂这一个订单就是四千八块,很好。
    接下来还有农机厂,木厂,纺织厂等等几个厂子零零散散订了两百盒广式月饼和一千盒鲜肉月饼。
    柳暄红摸摸下巴,看来相比软糯黏牙的广式月饼,酥皮的苏式月饼和更得松山县人的喜欢。
    这么想着,柳记这边苏式月饼的产量得增加些。
    小月儿和宋小果捧了俩月饼回家,在晚饭前先吃着填肚子。
    小院里,宋致远和宋秋还没回来,柳暄红不等他们,先做晚饭。
    时间有点晚,柳暄红没煮饭,就做了素炝锅面。
    素菜就是菜园子里摘的时兴蔬菜,番茄和小青菜。
    小孩子不能没营养,又炒了蛋呲蛋花汤,和炒着的素菜放一起熬汤底,再下面条调味,简简单单的素炝锅面就好了。
    宋小果和小月儿虽吃了个月饼不久,但是炝锅面太香,小家伙们没忍住,埋头呼噜呼噜吃了肚子滚圆儿,柳暄红揪着他们去小巷散步消失。
    走了几个来回,宋致远和宋秋回来了,他们在学校里吃过,但也没吃饱,也比不上家里的伙食,宋秋问了柳暄红素炝锅面的法子,自己又下了一锅面条,兄弟俩憨吃一顿,柳暄红瞧着俩人面色淡淡的,忍住没打趣他们的学校晚会。
    倒是宋秋吃过饭后告诉她:娘,学校要开中秋晚会买服装,我们和弟弟妹妹加在一块,交了两块钱。
    嗯,这段时间辛苦你了。柳暄红平日给他们留了钱,不拘着他们买吃买喝买东西,不过这钱宋致远懒得管,落在宋秋手里,恨不得宋小果买支笔都要向柳暄红打个报告,宋秋实在过于小心了些。
    但这也没办法,他是养子的身份早就习惯了,而且因为宋致远和柳暄红不爱管事,一家子得靠他操持,格外辛苦些。
    柳暄红承诺:我尽快忙完,中秋赶回来看你们学校晚会,等放假了,咱们去省城玩一圈怎么样?
    上次她们去省城接小月儿回来,几个孩子对省城的建筑和游乐园都蛮不舍的。
    宋秋:好。
    他却不是想去省里玩,而是他娘说去学校看晚会。
    家长看学校晚会,多幸福的事儿啊。
    至于他哥说相声可能出臭的事儿,宋秋暂时忘了。
    瞧过几个孩子,柳暄红又回了小宋村继续盯着工坊干活。
    其实有宋暖英和宋万水,柳暄红不必多操心,但是俩人毕竟是晚辈,可能镇不住这些媳妇儿,柳暄红还是要盯着点。
    周末,宋小果和小月儿放假,高高兴兴地和宋万水一块回了小宋村。
    老宋家老太太想念宋小果了,喊柳暄红要去隔壁吃晚饭。
    传话的是宋大嫂。
    柳暄红住小宋村时,家里是半点没操心。
    她提携宋暖英和宋万水,宋大嫂感激,柳暄红不在家时,是真的日日照顾着三房的屋子,早起来这边开窗透气,晚上吃完饭过来关门关窗,隔天就打扫一遍,得知柳暄红和宋暖英要回来住段时间,宋大嫂帮她提前把被褥都晒好了,那天回家后,宋暖英又送了热乎乎的茶水和桂花饼。
    柳暄红无奈也劝不住,毕竟宋大嫂是真的感激她。
    她只能回小宋村时,又送了些吃食礼物过去。
    说来,这次四叔也回来了,他们还要带欣欣回家。宋大嫂隐晦提点。
    欣欣就是宋老四和钱桂英当初生的小闺女,上回宋老头还惦记过让宋老四把小闺女过继到宋老大户口上,能在村里多分一份田地,不过被老太太驳了,理由是老四家都是城里人,没见过城里户口不要,上赶着当农村户口的。
    欣欣除了满月时回来过一次,其余时间都住在县里,这趟回来也不知是因为什么事儿。
    因为宋老四和钱桂英嫌弃小宋村是乡下,条件不好,平时自己都不回来,可不会无缘无故带没满周岁的闺女回家吃苦。
    宋大嫂是提点柳暄红记着带个红包或是点小礼物,她是第一次见欣欣,礼节上需要送点东西。
    柳暄红随手包了个两块钱的红包。
    她真的觉得,没有比送钱更真实的礼物了。
    晚饭还没开始,二嫂王绣花就眼神哀怨地瞅着柳暄红,激起柳暄红一片鸡皮疙瘩。
    我什么惹过你们二婶娘?柳暄红面向宋暖英满脸惊讶。
    宋暖英抿了抿唇,偷偷看她二婶娘一眼,欲言又止。
    她清楚原因,可是不好说。
    二婶娘就是不忿她和哥哥在柳暄红手底下干活。
    他们兄妹俩能挣钱了,大房日子过的松快,王绣花每日看着大房都红着眼睛,恨不得妞妞一夜长大她送县里去,让柳暄红也给妞妞安排个工作。
    因着这事儿,王绣花常对宋大嫂拈酸,说些嫉妒的话,大房和二房的关系也处差了。
    柳暄红没逼她,不一会儿,王绣花忍不住凑过来了,话里话外就在酸大房攀上了柳暄红过上了好日子,她家妞妞能不能过两年也去县里帮忙。
    柳暄红:
    开玩笑!妞妞才四岁,过两年也就六岁,她送去不是做工而是让她免费养闺女吧。
    柳暄红觉着,王绣花不必这么酸。
    二嫂,我在小宋村也招工,怎么不见您去?难道是嫌弃工资低?
    家门口就能一天挣十块钱,王绣花有什么好嫌弃的,巴不得去干呢。
    她神色讪讪。
    恋耽美

章节目录


我靠美食成万元户穿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作者:西瓜妖精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作者:西瓜妖精并收藏我靠美食成万元户穿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