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刚和大房闹矛盾,说了宋暖英兄妹几句,让宋大嫂学了讲给兄妹俩知道了,去月饼作坊上班,要在宋暖英兄妹手底下干活,王绣花拉不下脸。
    她可是他们的长辈,长辈在小辈手下干活,像什么样子!
    我就是问问县里。王绣花腆着脸。
    您舍得妞妞和她爹?
    二嫂不吭声了。
    她就是想占占便宜,或者让柳暄红愧疚一下,给个承诺。
    怎么就这么难呢!
    要说她不待见他们,大家都是一样欠钱的,难不成三房还就特讨厌二房?
    王绣花想了想自家新存的大团结,可不能又被柳暄红哄了去还钱,赶紧找了新话题,说起宋老四的事儿。
    第44章 清蒸鳊鱼
    作为家里的老八卦人, 王绣花对各房各事儿是一清二楚,宋老四和钱桂英晌午回来的, 抱着小闺女就进了正屋。
    王绣花谈起宋老四是眼珠子活泛, 一副八卦之色:你们猜老四家为啥抱着闺女回来?
    作为老妯娌,宋大嫂配合地捧眼:为啥?
    王绣花深深地看了宋大嫂一眼。
    这一眼流露着同情,看好戏等等复杂神色, 宋大嫂心中好像被人敲了小鼓,这王绣花说宋老四家的事儿,咋这么看她?
    莫非?
    王绣花肯定了她的猜测:你们还记得上回爹让老四家的欣欣落在大嫂他们户口上的事儿吧,这回他们就是因为这个回来的!
    宋大嫂顿了顿,柳暄红微讶:不能吧,上次那是他说说, 老四家同意了?桂英也赞同?
    桂英是不肯哩,这不闹别扭, 但我瞅着早晚得同意, 听说是上面发文件, 公家的人不准生第二个娃哩, 你说这算什么, 管天管地,还管人炕上那点事儿了。
    王绣花不理解。
    她不清楚什么计划生育, 什么是政策。
    作为一位淳朴的乡下农妇, 王绣花的观点很朴素,认为人结婚就是为了合法生孩子, 还要多生, 生一串娃娃, 别人不敢瞧不起她们家。
    若是连生孩子也不能, 他们结个屁婚。
    在乡下里, 没生育能力的姑娘和汉子都是最下等的人物。
    没人看的上他们,需得承受风言风语一辈子。
    不过姑娘家心软,若是碰上了个不能生的男人,多半不会离婚,感情好的还把责任拦在自己身上,或是收养一个孩子。若是反过来,那姑娘就惨了。
    但是在王绣花看来,一家人只能生一个孩子是不够的。孩子命薄易夭折,王绣花自家有三个兄弟姐妹,可她排第五,她娘曾生了五个,不过前头俩的都没养住,活不下来。
    王绣花自己也是曾流过一个,耽误了好长功夫才怀了妞妞。
    妞妞算她的第一个孩子,有娘家的前车之鉴,她特别紧张妞妞,去哪也不放心。
    王绣花这会子觉得,宋老四在农机厂工作,钱桂英是公社办事员的工作需得用生育自由来换,她不咋羡慕了。
    柳暄红想起来,计划生育其实从七十年代就开始了,不过到八十年代普遍推广开来,松山县这座小县城也终于要面临这场风雨。
    回忆起她上辈子见过的事儿,她好像记得,农村里也有限制的,她老家只准生俩孩子,还是按个头算,不能按胎算,她见过一对夫妻生了双胎后再怀了一个,也被拉去要打胎,她躲了,但是交了许多罚款。
    柳暄红忍不住道:这政策迟早也会下到咱们村里,二嫂你要是想再生一个,得抓紧了。
    像她们老家,生了俩孩子的人家,男的都被拉去结扎,女的被拉去上环,两头都抓的紧哩。
    听说还有的乡村管的严,也只能生一个的。
    谁知道小宋村到时候会是怎么回事儿。
    王绣花惊了,这不是管城里人吗?咋还管到乡里了。
    她不太信。
    因为时下农村人,就是追求多子多福,尤其是早年吃大锅饭,现在又按人头分地,一家家地为了占村里便宜,多分两亩地,村里是可着劲儿地生。
    不过大半年,村里就多了十来个新媳妇,七八个孕妇了。
    往常也就两三个。
    柳暄红尽了自己的能力提醒,王绣花不信她也不能强求。
    蛇有蛇路,鼠有鼠路,城里人想法子把户口落在乡下,乡下人躲了交罚款。
    因着柳暄红说了计划生育的事儿,王绣花吃晚饭的时候都有些恍惚。
    宋老二纳闷:你今天怎么了?
    难得老三和老四家都回来了,有俩家县里人在场,老宋家的饭菜可是丰盛的不得了。
    老太太还宰了一只鸡,柳暄红带了一只鸭,宋老四拎回来一条肥硕鳊鱼和腊肉,老太太是炖了蘑菇鸡,熬了老鸭汤,切了腊肉炒香干,清蒸了鳊鱼。
    一顿晚饭满满当当,桌子都快放不下了,宋老二吃的不亦乐乎,回头一看,他媳妇咋傻愣愣的,筷子也不夹菜,可把他家小妞妞急的,对着香喷喷的肉眼巴巴地瞪着扑闪大眼睛。
    宋老二心疼地喂了妞妞满嘴油,腾出功夫问媳妇儿。
    要知道,王绣花爱占便宜,往日有这种好吃好喝的时候,他们二房夫妻可是叱咤大方桌的。
    王绣花烦躁地应付:回去和你说。
    宋老二一头雾水。
    二房神色迷茫,大房殷勤地照顾宋小果和小月儿,柳暄红自顾自地吃着,突然察觉一道记恨的目光。
    她抬头,对面的宋老四神色慌忙。
    柳暄红微微诧异。
    宋老四这么看她干嘛?难不成还记着她县里买房的事儿?
    拜托,她是买个房子又不是查人家户口,谁知道人家需要钱干嘛。
    宋老四没得到那份工作本质上就是拼后门没拼过。
    没有那个人也会有另外一个人。
    柳暄红无语。
    宋老四则满腔愤懑不平。
    他最近日子不好过。
    哄了钱桂英结婚却没能得到理想的工作,宋老四慌了,他真的不想再待在现在的位置,想升工资,换岗位,就得求老丈人。
    虽然晓得老丈人看在钱桂英的份上,也不会不管他,但工作到底没到手。
    宋老四低声下气在钱桂英和老丈人面前表现了一个月的好丈夫形象,终于升职,月薪升了二十块。
    他有些不满意,但是他升职已经是破格,享受着还在拿十五块工资苦哈哈干活的同批人羡慕的目光,宋老四觉得,他攀附钱家的决定没错。
    虽然有许多人酸他攀附钱家,娶了钱桂英也活像入赘,宋老四没费力反驳,默默记在心里。
    这些人嘴上再怎么酸他,但是当初追钱桂英时可不马虎,他是打败了一众敌人的胜利者,才有被酸的资格。
    所以即使后来,钱桂英生了个闺女,宋老四略微遗憾外,也没说什么。
    闺女就闺女,他二哥第一胎也是闺女,他们再生就好了。
    不过没想到晴天霹雳,上面竟然发文件说计划生育,县里户口的,只准生一个!
    到了厂里,初始没人在意,不过来有家生了俩的,媳妇又怀孕了,不去打胎就想生,厂里直接把人媳妇开了,丈夫调了职。
    各处厂子县政府的消息传来,所有人意识到,这好像是要来真的,宋老四立马慌了。
    若是只准生一个,他就欣欣一个闺女,岂不是要绝后?
    钱家也是旧思想,急了,出了个主意,让他们带孩子回乡下去。
    早年户口管理不严格,亲戚间互相落户的情况多,孩子转到老宋家户口上,俩人档案上就清清白白,倒是和宋老头年中的想法不谋而合。
    等一回来,听宋老头说村里落户还能分地,宋老四愈发同意了。
    他现在是在县里工作,城里户口,但是作为一个农家孩子,对土地有着别样的爱意,就算他不能种,但是拥有一份田地心里就会安心。
    村里有房有田,就不缺吃喝,小时候眷恋玩耍的故乡,长大后迫不及待摆脱的地方,是绝大多数去城里闯荡的年轻人,内心深处安稳的退路。
    即使在现代,也有许多年轻人脱口而出:干不下咯大不了回家种地!
    然而宋老四觉得好,钱桂英却不同意。
    当娘的心疼闺女,宋老四就劝慰,只是落个户口,闺女还是她们自己养着,若是有人上门查,就送老丈人家去。
    总归不会落到乡里吃苦。
    钱桂英勉强默认了。
    只是夫妻俩虽达成一致意见,心里到底落了疙瘩,钱桂英抱着闺女不怎么搭理他。
    宋老四想着工作的不如意,这次的烦心事儿,是额角抽抽地头痛。
    再一看柳暄红坐对面。
    回乡就听说了她的事迹,大喇叭现在还夸她,又请了村里的人做活,名声好的不得了,正春风得意,谁见了都是夸着大拇指,和以前怯懦的小媳妇形象大相径庭。
    宋老四心底嫉妒翻滚。
    凭什么他努力工作,生活不如意,他暗暗记恨的人却满面春风,越过越好呢!
    上了省报!
    电视台都夸她!
    这次卖月饼,指定也要挣大钱!
    听说一盒卖六块!作坊要至少生产一千盒,这笔钱简直不能想象。
    他一月工资才二十!
    宋老四越想,心底越闷的慌。
    忍不住嫉妒的视线,等柳暄红抬头,他又不敢看了。
    虽然宋老四还是瞧不起柳暄红,抹不去柳暄红怯懦的形象,但是他心底隐隐明白,柳暄红不是他能得罪的人。
    柳暄红上辈子见过的人多了,清楚宋老四这样的人的想法。
    没本事的小人,只能暗暗记恨,没胆子翻脸。
    她也不在意。
    她还是对待卢香梅那时的想法。
    这些人心底怎么想,和她没什么关系,她把日子过的好,人家爱嫉妒就嫉妒去吧!
    她悠闲自在就行了。
    吃过晚饭,宋老头就宣布了宋老四的决定。
    欣欣要落户在大房户口上,平时还是养在县里。
    宋大嫂和宋老大不用照顾,虽然别扭,但也没说什么,只寻思着明儿就和欣欣去落户。
    宋老二满头雾水,回房后听他媳妇说起前因后果,心头一惊。
    城里管起生孩子的事儿了,柳暄红还说将来要管农村!
    他们家可就只有一个妞妞!
    不过俩人急也没用,生孩子是又不是炕上一躺就能有了。
    因着这事儿,老宋家气氛低迷。
    不过这和柳暄红没关系,宋小果和小月儿跟过来了,她肯定要陪他们痛痛快快玩上一场的。
    早上去工坊视察一圈,月饼的进度不错,今天可以送一批去柳记卖。
    广式月饼需要回油两天,苏式却不用,当天烤好,装盒子,已经完成了几家工厂的订单。
    当然,她们每天也运五十盒去柳记卖,无论是陆师傅的松山县月饼,还是她的酥皮月饼,都是现烤现卖。
    随着中秋节愈发临近,大家开始买月饼过节,柳记的月饼芳香四溢,每天五十盒根本不够卖,陆师傅花样繁多的本地月饼也销量极好。
    走在寂静小巷,柳暄红看到钱桂英一个人抱着孩子,坐在老宋家门口。
    孩子小脸圆鼓鼓,胖嘟嘟的小胳膊小腿用力蹬着空气,黑宝石般的大眼睛纯净好奇,小小年纪就看出五官不差,是个美人胚子。
    钱桂英也看到了柳暄红,因着当初结婚占了三房的事儿,钱桂英对柳暄红是有点尴尬的。
    不过近日因为欣欣的事儿心情烦闷,她在家里得不到支持,到了乡下,丈夫公婆也不理解,大嫂和二嫂更是态度积极,今天晌午就要去大队办户口,钱桂英颇为茫然。
    她真的错了吗?
    她是家里独生女,自由享受父母宠爱,一路顺风顺水地上学,毕业,结婚,工作,生了闺女也不觉自己比其他人差。
    即使是只有一个孩子,她也会尽心抚养。
    但怎么好好的,大家要把欣欣过继出去,非得再生一个呢。
    钱桂英不理解。
    丈夫说要生男孩,能帮扶姐姐,钱桂英心里是赞同的。
    因为她是独生女,旁人兄弟姐妹一大堆,她打小一个人就挺吃亏孤独。
    有亲人帮扶不错。
    至于男孩这个性别,她下意识忽略了。
    因为生男生女,她也控制不住。
    不过她仔细一想,若是生二胎是为了帮扶姐姐。
    却要过继欣欣,让她受委屈,钱桂英不舍。
    她觉得不对劲,可是所有人都说过继最好,她想不通。
    此时看到柳暄红,她眼里微微泛着光。
    俩妯娌和丈夫一般,都是乡下人,旧思想,可是在她心里,柳暄红是不同的。
    她是位报纸夸过的先进人。
    钱桂英和这位三嫂嫂没接触过,结婚当天很尴尬。
    她下意识逃避。
    后来有一回,她听宋老四提起,很是不喜,钱桂英不明白,等到她再听到柳暄红的消息时。
    是她的这位三嫂嫂上了报纸。
    新闻大夸特夸她的饭馆柳记。
    敢当第一个下海人,钱桂英忽地有些羡慕,羡慕她的勇气,胆大,果敢。
    她换位思考,若是自己,肯定不敢。
    她在公社里工资不高,有时听到谁家辞职下海,发了大财,她内心波澜微起,又缓缓平伏了。
    办事员的工资虽不高,但有地位,工作稳定,是能干到老的。
    不会出错。
    钱桂英向柳暄红打了招呼,俩人一阵寒暄。
    大家家里都有孩子,自然而然谈到孩子的问题。
    柳暄红就夸钱桂英把孩子养的好,欣欣小脸蛋红扑扑,白白嫩嫩,胖乎乎肉嘟嘟,一看就是搁家里精心细养的小孩。
    别人夸,钱桂英忍不住高兴。
    只是一想到女儿要落户农村,她心里不得劲儿。
    嫂嫂,您说这事儿,对不对?欣欣长大了会不会埋怨我?
    钱桂英满脸忧愁,毕竟这年头,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差别是真的蛮大的。
    城里户口包分配工作,农村户口除了读书重新分配一次户口,否则就要被困在农村里,一辈子务农。
    就是上山下乡,有好多知青在当地娶妻生子,人家说你落了户,扎了根,就不是城里的知青,回不去了,引来多少人悔恨。
    柳暄红不知道要说些什么。
    说放宽心,未来农村户口更吃香?
    拦着她不要过继?
    这些话是不能讲的。
    因为钱桂英是一时茫然,她心里舍不得闺女,但要真的为了一个户口和宋老四翻脸,柳暄红瞅着她干不出。
    宋老四明显是想要攀附钱家追的她,她还真傻乎乎以为是真爱,未婚先孕把自己套牢了。
    现在也沉浸在自己以为的幸福婚姻里。
    欣欣的事儿,大概是她第一次看到宋老四和父母的爪牙。
    她觉得不对,心里不舒服,可也不反抗。
    要是她是幺妹,柳暄红能劝她带着闺女离婚,她做姐姐的有信心能带她过好日子。
    但是钱桂英,无缘无故,不对,她还和宋老四有点小仇。
    她无论说什么,在宋老四眼里都是火上浇油。
    她又不是什么大圣母或者救世大英雄。
    什么人都要救。
    真劝了在老宋家和钱家也讨不到好,她何必自寻麻烦。
    年轻人,有幺妹般坚决果断的,有宋家兄妹的上进勤奋,也有像钱桂英这般,单纯脆弱的。
    人这辈子,会听过许多道理,然而百分之九十的道理,得自己去碰,去摔了,才体会接受。
    有的人,不疼在自己身上不晓得疼。
    有的人,固执,撞了南墙也不回头。
    柳暄红静静听她苦恼后,劝她冷静点,逗了逗小婴儿,看她重新扬起笑容,谈起孩子的趣事儿,一块说说笑笑。
    片刻后,宋老四出来寻人,他瞧见钱桂英和闺女不在,生怕她一气之下回了县里,没成想钱桂英没走,却和他讨厌的柳暄红一块说笑,他顿时沉了脸。
    桂英,欣欣饿了,回来吃奶吧,我泡了奶粉。
    钱桂英一拍脑袋,瞧我,忘了欣欣的肚子了。
    恋耽美

章节目录


我靠美食成万元户穿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作者:西瓜妖精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作者:西瓜妖精并收藏我靠美食成万元户穿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