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妖精-格格党(36)
她匆忙起身,暄红姐,咱们回县里再聊,我有空去柳记吃饭。
宋老四听到这话,脸都黑了。
柳暄红进了隔壁,听到宋老四质问:三嫂和你说什么了?你不能信。
钱桂英诧异:没说什么,我们就聊了欣欣。
宋老四不信,但追问不出,最后隐晦提他不喜欢三房。
柳暄红摇摇头,没听钱桂英的回答。
钱桂英则暗想,宋老四讨厌她和柳暄红接触,她不告诉他就成了。
回城就抽空去柳记吃饭。
柳暄红虽然不劝她,但是和她聊天,她是开心的。
晌午,宋老四家的小闺女还是在老宋家罗落了户,分了两亩地,宋老头高兴地抽着旱烟,腰也没往常那般弯了。
下午,宋老四和钱桂英没在老宋家用晚饭,歇了一觉就抱着闺女回县里了。
宋小果和小月儿也是跟着一块走的。
明天周一,他们还要上学,等过完这周,就是中秋节,能放三天假。
随着假期临近,县里的节日气氛愈发厚重,小宋村的人家也高高兴兴准备过中秋。
柳暄红的月饼作坊工钱是按天结算的,一天十块,女人们拿了钱回家,家里亲人们让她们安心做工,采买过节的东西让他们来。
有了钱,手里宽裕,小宋村的人天天喜气洋洋。
隔壁村子的人瞧见了,纷纷纳闷,往常大家都是苦哈哈的过节,甚至有的连块月饼都买不起,一家人捧着块月饼捏了点碎的吃,然后供着,直到发霉才后悔。
你小宋村的人怎么现在乐呵呵的。
小宋村的人就说柳暄红在村里开了间小作坊卖月饼,村人们羡慕不已。
消息传到周艳艳耳朵,周艳艳微愣。
俗话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周艳艳当了贾家饭店的经理,趁着热乎劲儿回村了。
周老娘天天在外边炫耀周艳艳出息,在县里最大的饭店工作。
问起戴志清,周艳艳说要甩了他,老板贾根民,周家人也不反对了。
虽然周艳艳说戴志清现在混的也不错,但戴志清和贾根民,谁有本事这不一目了然。
周艳艳没想到,她回家一趟搞定了老娘和家人,顺便狠狠出了把风头,结果还是没把柳暄红盖下去。
她邻居婶子露着豁牙嘴儿羡慕隔壁小宋村的好运气。
没人看向周艳艳,在大家心里,柳暄红能耐是上过省报,上了电视机的,周艳艳就是初出茅庐的小年轻,没人想着拿她们比较。
但是架不住周艳艳上赶着比。
众人的无视更令她难受。
不就是中秋节卖月饼。
她也要卖!
火速赶回贾家大饭店,周艳艳向贾根民报告了柳记卖月饼的事儿。
老板,中秋节卖月饼,也能打开咱们的知名度。
贾根民:哦?
咱们是松山县里,甚至整个省城,最好最大的饭店了,来吃饭的人都是贵人,咱们店里的月饼自然也是高档货。
第一批月饼不要卖,盒子印上咱们贾家饭店的招牌,发给vip客户,当过节礼物,到时候
县里有头有脸的人家家里都存放着他们贾家饭店的月饼,谁家没有就是落后,普通人家虚荣好奇,也会想要。
到时候,松山县高档月饼圈里,人人自然以拥有贾家饭店的月饼为荣。
贾根民拍手鼓掌,语气欣慰:周经理,咱们饭店,还是离不开你啊。
周艳艳垂眸谦虚。
柳暄红先想出卖月饼的主意又怎样,她周艳艳上次替她做嫁衣,这回拿她的主意也不过分吧。
虽然距离中秋节没几天了,但是贾家势大。有亲戚也是卖月饼的,干脆买了厂子,让陆家传人研究出高贵有档次的月饼,最后选了金火腿鲍鱼月饼。
贾根民购了原料当天开工就生产了九百盒的产量,第二天产量达到了两千。
第三天就生产了三千。
周艳艳傻眼。
这贾家财大气粗就是不一样,大厂子和小作坊的产量不能比。
她连忙喊停了,说物以稀为贵,贾家饭店的月饼能卖高价,不能泛滥了。
贾根民对着一仓库月饼犯愁了。
有消息灵通的,想搭上贾家讨好贾家的,自然凑上来,为贾根民解愁。
服装厂里的高大叔突然被隔壁采购科的老赵喊去喝酒。
高大叔懵逼。
老赵垂头丧气:老高,你说柳记的月饼是不是好的?
高大叔:??这还需要问?
高大叔发誓,柳记的月饼是他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月饼了。
老赵:月饼的事儿要有变化了。
老高一惊。
老赵便说,他死对头今天突然提出,招待远道而来的港商要用最大的诚意,这中秋节送月饼,体现了他们服装厂对客人的人文关怀,不能用柳记的月饼,要用贾家饭店的月饼。
贾家饭店的月饼目前是最高档的,厂长同意了。
那柳记的订单?
老赵摆摆手,咱毕竟是签了合同的,订单照交货。
就是他不能送柳记的月饼给港商了。
老赵遗憾。
翌日,港商到来,服装厂的职工们也喜笑颜开。
他们不是因为港商的事儿高兴,谈生意是厂子领导的事儿,这些人不咋关心。
他们兴奋的是今天要发过节福利了。
老赵,咱们厂子今年上季度卖了爆款吗?怎么中秋福利这么丰厚?
那人拎着大袋子,里面竟然有两盒月饼!
老赵勉强笑道:忙了大半年,大家辛苦了。
嘿,往年也没见你们大方。
老赵的死对头老李回来了,笑眯眯道:你们今天可要有口福了,我为厂子谋了大福利,咱们中秋节发的是贾家饭店的月饼!
贾家饭店?就是那个超贵的贾家饭店?
有人惊叹。
嗯。老李故作深沉地摸摸下巴胡须。
这月饼我熟悉,曾在林书记家里见过。
崔秘书有天也拎着。
我亲戚说,县政府的那些干部,家家都有呢。
我作证,是真的,我妹单位发的就是这个,听说花了大价钱,一盒要二十块!
二十!!!
里面是鲍鱼!
众人惊叹,纷纷宝贝地捧着贾家饭店的月饼。
咦,还有柳记的?
柳记的也不错,我吃着挺好吃的。
但是拎回家,当然还是贾家饭店的有排面。
当天,服装厂职工们回家前,不约而同把贾家饭店的月饼盒露在外面。
老赵叹了口气,瞅了桌上的柳记月饼,还是不甘心,将它原本要送给港商的贾家饭店月饼放在一块。
翌日,港商到达松山县的友谊宾馆,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不知情,直接把所有月饼和其他礼物都带去了友谊宾馆。
第45章 芝麻汤圆
柳记, 杜婶子在向柳暄红汇报近日月饼的售卖情况。
不知什么原因,这两天月饼销售滑落严重, 尤其是小宋村出来的广式月饼和苏式月饼, 销售额比前两天跌了几个台阶,唯有陆师傅的本地月饼不受影响,甚至因为临近节关, 比以往还要好卖些。
杜婶子结结巴巴地念完了高婶子侄女算的销售额,表情有些忐忑,高婶子侄女高雅如立在一旁,绞着素手。
宋暖英随柳暄红回小宋村后,便把她也提上来暂且负责柳记的账目。
这位置原该是老板亲近人干的,为的就是防外人偷钱, 高雅如怕柳暄红也误会了她。
柳记的工作在松山县是吃香的,她不想失去这么一份好工作。
柳暄红看着账本, 沉吟不语。
高雅如的心思她知道, 但是没必要。
高雅如如今虽然接替了宋暖英的工作, 但每晚她们下班回家, 宋致远和弟弟妹妹们都会到店里盘账, 这是从柳记开门第一天延续下的习惯。
即使是宋暖英工作时也未改变过。
至于月饼为什么销量下降,她脑海里有几个原因。
估摸着是月饼品种问题, 广式月饼在松山县一直水土不服。
而且柳记的定位是便宜实惠, 往来的客人也大多是普通干部和职工。
六块钱一盒的月饼不便宜,前期卖得多了, 后面两天少人买也说的过去。
或者是有别的月饼厂家发力了。
柳暄红开口:你们干的不错, 继续忙去吧, 中秋当天所有人放假, 然后轮休两天, 具体的你们协商好后再向我报备。
杜婶子和高雅如松了口气,出了办公室才反应过来,柳暄红说要放三天假。
俩人喜滋滋地去厨房说了,陆师傅欢喜了下,又黑了脸。
厨房现只有大师傅一人是主厨,没人和他轮班!
陆师傅瞅了瞅身上笔阔挺直的西裤,这是他上月发工资后,他婆娘去百货大楼给他挑的,据说花了二十块,半个月的工资。
陆师傅差点骂人时,他家婆娘说了,男人在外干活不能失了脸面,尤其是柳记是上过报纸和电视机的,他是里面唯一的大师傅,得有排面。
陆师傅:我天天窝厨房罩着白大卦和厨师帽,穿甚别人也看不出,没得讲究。
他婆娘将他上上下下打量了一圈儿,买了这条裤子,说裤子能露出裤腿儿。
陆师傅也不知这西裤黑乎乎的半截裤腿和他以前穿的棉麻土布做的黑裤腿有啥不一样,他晓得面料不同,但谁还凑到腿跟看面料啊!
不过婆娘态度强硬,他也就穿了,别的不说,他徒弟是羡慕的不行,在外面走动时,邻居一问,他说价钱,邻居眼里也闪过羡慕嫉妒。
陆师傅才觉着心底舒坦些了。
唉,他现能穿上这么贵的衣裳多亏了柳老板给他发的高工资,不歇就不歇吧,多干活挣钱。
可是要是徒弟能争点气?
陆师傅瞧着俩小子和姑娘们笑嘻嘻的,瞪着牛眼:还没讨论完!干活去!
但凡有一人能顶上,他都能和老板说休假去!
柳暄红收到几人的轮班安排,还有些诧异,怎么没看到陆师傅的名字,后来听陆师傅顾虑,轻轻笑了笑。
您不用担心,您不在,就让小子们上。
那不行,他们还不能用。陆师傅坚决反对。
他是严格按照旧时学艺的标准要求孙子的,功夫不到家就是不成,不能上灶。
柳暄红:没事,我看着点。
她顶两天也是行的。
陆师傅还是不肯,最后柳暄红说大不了关铺子,陆师傅虽狐疑,但也应了。
就差一天到中秋了,柳暄红回小宋村的月饼作坊,巡视一番,找到宋万水。
现在咱们产了多少?
广式的有三百盒,苏式的有五百盒存货。
柳暄红微微颔首。
一般月饼卖的最多的一天会是明天最后一天,火爆的能卖几百盒,有这么多存货足够了,卖完明天,接着卖一段时间就能处理完。
就是广式的月饼水土不服,可能会麻烦。
柳暄红摸摸下巴,月饼在节后价格会大幅度下降,销量锐减,或许需要降价处理。
柳记口碑好,流量大,降价促销倒是能迅速处理掉。
月饼有存货,而且临近节日,就不用再生产,可以停工了。
下午四点半,女工们收到消息,作坊里提前下工,大家搞卫生,收拾好老屋,恢复成干干净净地样子,挺直腰板神采奕奕立在院子里。
柳暄红给大家结清工资,还每家送了两盒月饼和红包算作节日福利。
女工们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走出老屋,时不时和身边的人讨论月饼哪种好吃。
这些月饼虽然是她们在作坊里亲手制作出来的,但是六块钱一盒,没人舍得吃过。
莲蓉的软和甜蜜,鲜肉的酥皮好吃,我觉得都行。
众人笑嘻嘻。
不管问哪个都说好,回家和家人尝了说也是一样。
大家都是贫困的,有的人家连月饼是何物在此之前都没见过,有的人家啃过松山县本地的月饼,吃了这柳记的月饼,个个都说再也没吃过比它更美味的糕点了,香香软软的,味儿甜蜜。
村支书家大儿子在县里当干部,小儿子在省城教书,家里是有点闲钱的,大儿媳在作坊拿回的月饼他们吃着觉得好吃,一下子把两盒都吃光了,完了一家人恋恋不忘,第二天赶着小儿子去县里的柳记又花钱买了两盒回家过节。
农历八月十四,有的厂子职工忙碌的,没空的,还没置办节礼,赶在这一天把月饼柚子水果什么的都给买了。
柳记的月饼销量也好了点,莲蓉月饼甚至才晌午就卖了七十盒。
柳暄红估摸着今晚至少能卖一百二三十盒,剩下一百多盒留着慢慢卖或者打折促销去。
没想下午两点开始,陆陆续续有人奔过来买莲蓉月饼,还不是一两盒地买,而是十盒二十盒地买。
两百多盒月饼,俩小时就卖光了,后面的人赶来,纷纷问:柳记的月饼还有吗?
不要酥皮的,要莲蓉的!
就那个广式的!
负责售卖月饼的小言懵了,那月饼这俩天卖的不好,今天卖完了她还有些意外,咋突然涌出这么多人问呢!
不好意思客人,广式的卖完了。
她只能尽力解释。
什么时候有货?
明儿能买不?
小姑娘焦急地咬唇:没了,咱们柳记的作坊昨儿就停工了,所有存货都在这了。
客人们炸了。
这月饼停产了?!
他们要去哪里买啊!
小言有些好奇,但不敢问,努力向每个兴奋而来,失望而归的客人解释。
直到快下班,她遇到一个年轻小伙子,小麦色的肤色,粗糙发红,和她一般,是在乡下太阳晒出的皮肤,憨厚的面容憔悴异常,听见她轻声解释月饼卖完了的话,小伙子瞬间红了眼眶。
充血的眼睛深埋着浓厚的灰暗气息,却又强撑着笑开,小言对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年轻人心中一软。
她没问具体原由,只细声细气地说:我留有一盒月饼,不过是店里发的福利,你要不?
年轻人晦暗的眼睛迅速染上点点亮光。
小言让他想要就在一旁等她下班,年轻人虽然着急,但还是应了。
下了班,小言领着他回到隔了两条街的巷口,让他在巷口等着,她迈着细长小腿,咚咚咚跑回高家取月饼。
月饼福利都是提前两天发好了,存在高家,小言原本打算明儿带回家吃,但是瞧他可怜,就不吃了,反正也还有另一盒哩。
女孩咚咚咚咚的脚步声在青石板铺就的小巷回荡,听在陈立耳中,既美妙动听,又惊心动魄。
直到女孩微笑着出现在巷口,递给他一盒月饼,陈立噗通噗通的心倏地安稳了。
他真切地谢过女孩,给了她酬谢的答礼。
送了月饼,没想到竟然被他塞了一叠钱。
她粗粗数了竟然有十块。
小言微微一愣。
陈立却让她尽管收着,不用紧张。
原来,服装厂请了位港商,那港商来了松山县,水土不服,什么都吃不好,却夸了柳记的月饼,还特意问了服装厂的工作人员,柳记的月饼还有吗?
工作人员回去一问,宣扬开了,大家都知道港城来的客商爱吃柳记的月饼。
这客商虽然是服装厂请来的,但是他不止做服装生意,这人是外贸公司的,有许多国外的客户资源和渠道,涉及五花八门,大家都想和他搭上关系,希望拉来国外的订单拯救厂子。
恋耽美
宋老四听到这话,脸都黑了。
柳暄红进了隔壁,听到宋老四质问:三嫂和你说什么了?你不能信。
钱桂英诧异:没说什么,我们就聊了欣欣。
宋老四不信,但追问不出,最后隐晦提他不喜欢三房。
柳暄红摇摇头,没听钱桂英的回答。
钱桂英则暗想,宋老四讨厌她和柳暄红接触,她不告诉他就成了。
回城就抽空去柳记吃饭。
柳暄红虽然不劝她,但是和她聊天,她是开心的。
晌午,宋老四家的小闺女还是在老宋家罗落了户,分了两亩地,宋老头高兴地抽着旱烟,腰也没往常那般弯了。
下午,宋老四和钱桂英没在老宋家用晚饭,歇了一觉就抱着闺女回县里了。
宋小果和小月儿也是跟着一块走的。
明天周一,他们还要上学,等过完这周,就是中秋节,能放三天假。
随着假期临近,县里的节日气氛愈发厚重,小宋村的人家也高高兴兴准备过中秋。
柳暄红的月饼作坊工钱是按天结算的,一天十块,女人们拿了钱回家,家里亲人们让她们安心做工,采买过节的东西让他们来。
有了钱,手里宽裕,小宋村的人天天喜气洋洋。
隔壁村子的人瞧见了,纷纷纳闷,往常大家都是苦哈哈的过节,甚至有的连块月饼都买不起,一家人捧着块月饼捏了点碎的吃,然后供着,直到发霉才后悔。
你小宋村的人怎么现在乐呵呵的。
小宋村的人就说柳暄红在村里开了间小作坊卖月饼,村人们羡慕不已。
消息传到周艳艳耳朵,周艳艳微愣。
俗话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周艳艳当了贾家饭店的经理,趁着热乎劲儿回村了。
周老娘天天在外边炫耀周艳艳出息,在县里最大的饭店工作。
问起戴志清,周艳艳说要甩了他,老板贾根民,周家人也不反对了。
虽然周艳艳说戴志清现在混的也不错,但戴志清和贾根民,谁有本事这不一目了然。
周艳艳没想到,她回家一趟搞定了老娘和家人,顺便狠狠出了把风头,结果还是没把柳暄红盖下去。
她邻居婶子露着豁牙嘴儿羡慕隔壁小宋村的好运气。
没人看向周艳艳,在大家心里,柳暄红能耐是上过省报,上了电视机的,周艳艳就是初出茅庐的小年轻,没人想着拿她们比较。
但是架不住周艳艳上赶着比。
众人的无视更令她难受。
不就是中秋节卖月饼。
她也要卖!
火速赶回贾家大饭店,周艳艳向贾根民报告了柳记卖月饼的事儿。
老板,中秋节卖月饼,也能打开咱们的知名度。
贾根民:哦?
咱们是松山县里,甚至整个省城,最好最大的饭店了,来吃饭的人都是贵人,咱们店里的月饼自然也是高档货。
第一批月饼不要卖,盒子印上咱们贾家饭店的招牌,发给vip客户,当过节礼物,到时候
县里有头有脸的人家家里都存放着他们贾家饭店的月饼,谁家没有就是落后,普通人家虚荣好奇,也会想要。
到时候,松山县高档月饼圈里,人人自然以拥有贾家饭店的月饼为荣。
贾根民拍手鼓掌,语气欣慰:周经理,咱们饭店,还是离不开你啊。
周艳艳垂眸谦虚。
柳暄红先想出卖月饼的主意又怎样,她周艳艳上次替她做嫁衣,这回拿她的主意也不过分吧。
虽然距离中秋节没几天了,但是贾家势大。有亲戚也是卖月饼的,干脆买了厂子,让陆家传人研究出高贵有档次的月饼,最后选了金火腿鲍鱼月饼。
贾根民购了原料当天开工就生产了九百盒的产量,第二天产量达到了两千。
第三天就生产了三千。
周艳艳傻眼。
这贾家财大气粗就是不一样,大厂子和小作坊的产量不能比。
她连忙喊停了,说物以稀为贵,贾家饭店的月饼能卖高价,不能泛滥了。
贾根民对着一仓库月饼犯愁了。
有消息灵通的,想搭上贾家讨好贾家的,自然凑上来,为贾根民解愁。
服装厂里的高大叔突然被隔壁采购科的老赵喊去喝酒。
高大叔懵逼。
老赵垂头丧气:老高,你说柳记的月饼是不是好的?
高大叔:??这还需要问?
高大叔发誓,柳记的月饼是他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月饼了。
老赵:月饼的事儿要有变化了。
老高一惊。
老赵便说,他死对头今天突然提出,招待远道而来的港商要用最大的诚意,这中秋节送月饼,体现了他们服装厂对客人的人文关怀,不能用柳记的月饼,要用贾家饭店的月饼。
贾家饭店的月饼目前是最高档的,厂长同意了。
那柳记的订单?
老赵摆摆手,咱毕竟是签了合同的,订单照交货。
就是他不能送柳记的月饼给港商了。
老赵遗憾。
翌日,港商到来,服装厂的职工们也喜笑颜开。
他们不是因为港商的事儿高兴,谈生意是厂子领导的事儿,这些人不咋关心。
他们兴奋的是今天要发过节福利了。
老赵,咱们厂子今年上季度卖了爆款吗?怎么中秋福利这么丰厚?
那人拎着大袋子,里面竟然有两盒月饼!
老赵勉强笑道:忙了大半年,大家辛苦了。
嘿,往年也没见你们大方。
老赵的死对头老李回来了,笑眯眯道:你们今天可要有口福了,我为厂子谋了大福利,咱们中秋节发的是贾家饭店的月饼!
贾家饭店?就是那个超贵的贾家饭店?
有人惊叹。
嗯。老李故作深沉地摸摸下巴胡须。
这月饼我熟悉,曾在林书记家里见过。
崔秘书有天也拎着。
我亲戚说,县政府的那些干部,家家都有呢。
我作证,是真的,我妹单位发的就是这个,听说花了大价钱,一盒要二十块!
二十!!!
里面是鲍鱼!
众人惊叹,纷纷宝贝地捧着贾家饭店的月饼。
咦,还有柳记的?
柳记的也不错,我吃着挺好吃的。
但是拎回家,当然还是贾家饭店的有排面。
当天,服装厂职工们回家前,不约而同把贾家饭店的月饼盒露在外面。
老赵叹了口气,瞅了桌上的柳记月饼,还是不甘心,将它原本要送给港商的贾家饭店月饼放在一块。
翌日,港商到达松山县的友谊宾馆,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不知情,直接把所有月饼和其他礼物都带去了友谊宾馆。
第45章 芝麻汤圆
柳记, 杜婶子在向柳暄红汇报近日月饼的售卖情况。
不知什么原因,这两天月饼销售滑落严重, 尤其是小宋村出来的广式月饼和苏式月饼, 销售额比前两天跌了几个台阶,唯有陆师傅的本地月饼不受影响,甚至因为临近节关, 比以往还要好卖些。
杜婶子结结巴巴地念完了高婶子侄女算的销售额,表情有些忐忑,高婶子侄女高雅如立在一旁,绞着素手。
宋暖英随柳暄红回小宋村后,便把她也提上来暂且负责柳记的账目。
这位置原该是老板亲近人干的,为的就是防外人偷钱, 高雅如怕柳暄红也误会了她。
柳记的工作在松山县是吃香的,她不想失去这么一份好工作。
柳暄红看着账本, 沉吟不语。
高雅如的心思她知道, 但是没必要。
高雅如如今虽然接替了宋暖英的工作, 但每晚她们下班回家, 宋致远和弟弟妹妹们都会到店里盘账, 这是从柳记开门第一天延续下的习惯。
即使是宋暖英工作时也未改变过。
至于月饼为什么销量下降,她脑海里有几个原因。
估摸着是月饼品种问题, 广式月饼在松山县一直水土不服。
而且柳记的定位是便宜实惠, 往来的客人也大多是普通干部和职工。
六块钱一盒的月饼不便宜,前期卖得多了, 后面两天少人买也说的过去。
或者是有别的月饼厂家发力了。
柳暄红开口:你们干的不错, 继续忙去吧, 中秋当天所有人放假, 然后轮休两天, 具体的你们协商好后再向我报备。
杜婶子和高雅如松了口气,出了办公室才反应过来,柳暄红说要放三天假。
俩人喜滋滋地去厨房说了,陆师傅欢喜了下,又黑了脸。
厨房现只有大师傅一人是主厨,没人和他轮班!
陆师傅瞅了瞅身上笔阔挺直的西裤,这是他上月发工资后,他婆娘去百货大楼给他挑的,据说花了二十块,半个月的工资。
陆师傅差点骂人时,他家婆娘说了,男人在外干活不能失了脸面,尤其是柳记是上过报纸和电视机的,他是里面唯一的大师傅,得有排面。
陆师傅:我天天窝厨房罩着白大卦和厨师帽,穿甚别人也看不出,没得讲究。
他婆娘将他上上下下打量了一圈儿,买了这条裤子,说裤子能露出裤腿儿。
陆师傅也不知这西裤黑乎乎的半截裤腿和他以前穿的棉麻土布做的黑裤腿有啥不一样,他晓得面料不同,但谁还凑到腿跟看面料啊!
不过婆娘态度强硬,他也就穿了,别的不说,他徒弟是羡慕的不行,在外面走动时,邻居一问,他说价钱,邻居眼里也闪过羡慕嫉妒。
陆师傅才觉着心底舒坦些了。
唉,他现能穿上这么贵的衣裳多亏了柳老板给他发的高工资,不歇就不歇吧,多干活挣钱。
可是要是徒弟能争点气?
陆师傅瞧着俩小子和姑娘们笑嘻嘻的,瞪着牛眼:还没讨论完!干活去!
但凡有一人能顶上,他都能和老板说休假去!
柳暄红收到几人的轮班安排,还有些诧异,怎么没看到陆师傅的名字,后来听陆师傅顾虑,轻轻笑了笑。
您不用担心,您不在,就让小子们上。
那不行,他们还不能用。陆师傅坚决反对。
他是严格按照旧时学艺的标准要求孙子的,功夫不到家就是不成,不能上灶。
柳暄红:没事,我看着点。
她顶两天也是行的。
陆师傅还是不肯,最后柳暄红说大不了关铺子,陆师傅虽狐疑,但也应了。
就差一天到中秋了,柳暄红回小宋村的月饼作坊,巡视一番,找到宋万水。
现在咱们产了多少?
广式的有三百盒,苏式的有五百盒存货。
柳暄红微微颔首。
一般月饼卖的最多的一天会是明天最后一天,火爆的能卖几百盒,有这么多存货足够了,卖完明天,接着卖一段时间就能处理完。
就是广式的月饼水土不服,可能会麻烦。
柳暄红摸摸下巴,月饼在节后价格会大幅度下降,销量锐减,或许需要降价处理。
柳记口碑好,流量大,降价促销倒是能迅速处理掉。
月饼有存货,而且临近节日,就不用再生产,可以停工了。
下午四点半,女工们收到消息,作坊里提前下工,大家搞卫生,收拾好老屋,恢复成干干净净地样子,挺直腰板神采奕奕立在院子里。
柳暄红给大家结清工资,还每家送了两盒月饼和红包算作节日福利。
女工们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走出老屋,时不时和身边的人讨论月饼哪种好吃。
这些月饼虽然是她们在作坊里亲手制作出来的,但是六块钱一盒,没人舍得吃过。
莲蓉的软和甜蜜,鲜肉的酥皮好吃,我觉得都行。
众人笑嘻嘻。
不管问哪个都说好,回家和家人尝了说也是一样。
大家都是贫困的,有的人家连月饼是何物在此之前都没见过,有的人家啃过松山县本地的月饼,吃了这柳记的月饼,个个都说再也没吃过比它更美味的糕点了,香香软软的,味儿甜蜜。
村支书家大儿子在县里当干部,小儿子在省城教书,家里是有点闲钱的,大儿媳在作坊拿回的月饼他们吃着觉得好吃,一下子把两盒都吃光了,完了一家人恋恋不忘,第二天赶着小儿子去县里的柳记又花钱买了两盒回家过节。
农历八月十四,有的厂子职工忙碌的,没空的,还没置办节礼,赶在这一天把月饼柚子水果什么的都给买了。
柳记的月饼销量也好了点,莲蓉月饼甚至才晌午就卖了七十盒。
柳暄红估摸着今晚至少能卖一百二三十盒,剩下一百多盒留着慢慢卖或者打折促销去。
没想下午两点开始,陆陆续续有人奔过来买莲蓉月饼,还不是一两盒地买,而是十盒二十盒地买。
两百多盒月饼,俩小时就卖光了,后面的人赶来,纷纷问:柳记的月饼还有吗?
不要酥皮的,要莲蓉的!
就那个广式的!
负责售卖月饼的小言懵了,那月饼这俩天卖的不好,今天卖完了她还有些意外,咋突然涌出这么多人问呢!
不好意思客人,广式的卖完了。
她只能尽力解释。
什么时候有货?
明儿能买不?
小姑娘焦急地咬唇:没了,咱们柳记的作坊昨儿就停工了,所有存货都在这了。
客人们炸了。
这月饼停产了?!
他们要去哪里买啊!
小言有些好奇,但不敢问,努力向每个兴奋而来,失望而归的客人解释。
直到快下班,她遇到一个年轻小伙子,小麦色的肤色,粗糙发红,和她一般,是在乡下太阳晒出的皮肤,憨厚的面容憔悴异常,听见她轻声解释月饼卖完了的话,小伙子瞬间红了眼眶。
充血的眼睛深埋着浓厚的灰暗气息,却又强撑着笑开,小言对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年轻人心中一软。
她没问具体原由,只细声细气地说:我留有一盒月饼,不过是店里发的福利,你要不?
年轻人晦暗的眼睛迅速染上点点亮光。
小言让他想要就在一旁等她下班,年轻人虽然着急,但还是应了。
下了班,小言领着他回到隔了两条街的巷口,让他在巷口等着,她迈着细长小腿,咚咚咚跑回高家取月饼。
月饼福利都是提前两天发好了,存在高家,小言原本打算明儿带回家吃,但是瞧他可怜,就不吃了,反正也还有另一盒哩。
女孩咚咚咚咚的脚步声在青石板铺就的小巷回荡,听在陈立耳中,既美妙动听,又惊心动魄。
直到女孩微笑着出现在巷口,递给他一盒月饼,陈立噗通噗通的心倏地安稳了。
他真切地谢过女孩,给了她酬谢的答礼。
送了月饼,没想到竟然被他塞了一叠钱。
她粗粗数了竟然有十块。
小言微微一愣。
陈立却让她尽管收着,不用紧张。
原来,服装厂请了位港商,那港商来了松山县,水土不服,什么都吃不好,却夸了柳记的月饼,还特意问了服装厂的工作人员,柳记的月饼还有吗?
工作人员回去一问,宣扬开了,大家都知道港城来的客商爱吃柳记的月饼。
这客商虽然是服装厂请来的,但是他不止做服装生意,这人是外贸公司的,有许多国外的客户资源和渠道,涉及五花八门,大家都想和他搭上关系,希望拉来国外的订单拯救厂子。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