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妖精-格格党(58)
老师是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
这脸打的。
柳家姐姐这一叠大团结,都足够幺妹吃两年了。
还是满嘴油的那种。
方舟舟和蓝惠眼珠子快掉下来了。
柳春芽,这个土里土气的贫困生,竟然还有这么有钱的姐姐?
那裙子和钱,真是她光明正大得来的。
俩人没话可说了。
不过柳暄红要投诉她们。
小小年纪就偷穿衣服,恼羞成怒后还诬赖幺妹偷钱。
要知道,这年头的刑罚犯罪可是判的很重。
两百块不是小数目,幺妹真早被她诬陷成功了,至少要坐好几年牢狱。
出来后不能继续上大学也没工作了,还顶着个小偷的坏名声。
谁敢聘她。
尤其是这年头不讲究证据,冤假错案太多了,她要是不在,或者她要不是真的是有钱,舍友们言辞凿凿,幺妹还真可能被送进去。
别看这几个小姑娘年纪挺小,心思挺毒。
柳暄红非要她们赔礼道歉,还要在写声明通告全校。
并且她还帮幺妹搬了宿舍。
既然这几个舍友和她都不是同一个专业的,那还住啥啊。
在柳暄红的严厉斥责下,老师们火速批准,幺妹成功换了个新的环境。
新舍友是她的同班同学。
和她关系一般,但是人和人之间的感情,是相处来的。
幺妹想着柳暄红的话,大大方方地把柳暄红带给她的吃食拿出来,邀请几个同学吃。
同学们也听过幺妹这起风波,对她抱以同情。
又看她虽然被爆出有一个有钱姐姐,但是平时除了吃穿好了点,依然刻苦学习勤奋兼职,没有什么变化,暗暗佩服她的坚毅,慢慢地,幺妹倒是有了几个好朋友。
尤其是她的舍友。
打听到她的姐姐竟然是开饭馆,开食品厂子的,回去就把幺妹分的糖吃了,吃白面馒头时觉得没滋没味,打开幺妹送的辣椒酱。
白面大馒头掰开,夹上鲜亮油辣的肉酱,油津津的,吃一口爽辣微甜,根本停不下来。
舍友一口吃了两个大馒头。
等到晚上,她也不再吃什么食堂配菜了,就买俩馒头,就着辣椒酱吃,别人看她躲宿舍都吃的满嘴油,一问之下,发现幺妹送的辣椒酱竟然那般好,纷纷也打开尝尝,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整个寝室都吃上了大白馒头配辣椒酱。
再一传十十传百,没几天,好友知道了,全班尝过了,整栋宿舍楼都晓得了,她们这边有个宿舍的姐妹家制的酱賊好吃。
辣椒酱一下子就吃完了,舍友们纷纷找幺妹要买。
幺妹:这边不卖,吃完就没有了。
舍友们:
这么好吃怎么能不卖呢!
于是,柳记的辣椒酱还没打开市场,就在省城收获了几个小粉丝。
幺妹无奈之下,从此逢年过节回家走上了人肉代购的道路。
第65章 榆钱饭
八十年代初期的人才市场, 人才凋零,参与招聘的人大多也是像柳暄红这般的私人工厂。
现在的人才还掌握在国家手里, 无论是中专生和大学生都是按分配工作, 没有双向选择。
这种情况,直到八十年代中期,经济复苏, 国家正式发文鼓励人才流动,第一次人才大流动开始了。
在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则开始了第二次人才大流动,这也是历史上经济发展迅速的时代,大量的人才从国企,体制内流向私人企业, 从大城市流向二三线城市,奔赴经济开放区, 也是这种时候, 辞职下岗或停职去开创私人事业的人们, 被称之为下海。
柳暄红这时候, 严格意义上讲, 还不能叫做下海,现在人们普遍把做生意称之为投机倒把。
不过名词不是一时形成的, 也正如人才流动。
即使现在上面还没有发文鼓励, 然而私下的人流早已开始涌动。
比如柳暄红第一次去这边的人才市场时,就看到一家私人工厂用丰厚的薪酬把本地一个国营工厂的高工撬了。
这人往高处走, 水往低处流, 谁不想玩过好日子呢。川南面粉厂的高工工资才三十!嘿, 现在一块好点的床单都一百块了, 一件白衬衫五十块, 那么点工资能干啥,人家飞扬食品厂请一个高级技术工给一百块呢!人家也帮办退休金,傻子才不去呢。
向往美好的生活是人类的天性。
即使有各种限制,然而在金钱的诱惑和内斗的不公中,许多人宁愿不办单位手续成黑户也要往外跑。
大叔扫了柳暄红一眼,向她们招招手,嘿嘿笑道:同志,你也是来招聘的吧,前两天我就瞅见你搁这晃悠了,果然你又来了。他视线顿了顿,咋咋呼呼:来是来对了,可咋是空手呢。
柳暄红做出一副请教的样子:老哥,我们也是第一次干,有些抓瞎。
大叔向柳暄红重重展示了他小摊前的那块大木板:不懂了吧,这地方好是好,招人也不要钱,但是需要去买一块板子写上你们厂子的名儿和工钱,不然你两手空空,咋招人呢,光靠嗓子喊多累呀。
说完,大叔朝柳暄红指了个方向,努努嘴:这板子那登记处就有人卖,也不贵,两块钱一个大板,都是真的,回去直接割了能当桌子,不吃亏,当然你们要是舍不得,可以回家再扛一块来,不过在这买有个好处,晚上收摊的时候往那儿一丢,咱们就能舒舒坦坦回家。
柳暄红哎了声,谢谢老哥了。
不用她说,宋致远麻利地跑去登记处买板子了。
大叔两眼羡慕:你家大儿子可真乖。
柳暄红可没有什么父母谦虚和在外面贬低孩子的想法,她不住点头:可不,这小子在家帮我领孩子,在学校也努力学习了,成绩进步一大截,老师还找我夸他呢。
大叔想了想自己家糟心的娃,更羡慕了,他看着柳暄红身后一溜四个孩子,各个白白嫩嫩乖巧可爱,忙热情地让柳暄红就选他家摊子隔壁。
大叔想着多和她说说这人才市场的规矩,他也不求别的,只要这位同志能多和他交流些育儿经验就好。
宋秋和几个小孩子就眼睁睁地看着她娘和大叔套近乎,摸清了这边的潜规则后又瞎扯她的养崽经验,什么培养孩子独立性,多夸奖,多鼓励,不打击,不拉踩,说起来好像是那么回事儿,宋秋和几个小孩迷茫了。
原来她娘忙碌又偷懒的养崽日子里,竟然还有这么多讲究吗?
宋秋:我错了,不该误会娘。
在柳暄红瞎扯的时候,一个美妙的误会诞生了。
其实,她真的纯粹是想躺。
有了大叔的帮助,柳暄红的摊子迅速开张,不过一天下来,也没招到合适的人。
大叔劝她不要急,现在人才稀缺,合适的人不是那么好找的,比如他们厂子就安排他蹲这儿大半月了,要不是无聊的很,他咋一眼就认出柳暄红这个前几天逛过的面孔呢。
既然大叔这么说,第二天,柳暄红守摊子到中午,就让宋渊领几个孩子去玩,她和宋家兄妹继续在这待着。
招人无聊又无趣,几个孩子可以耐着性子陪她,可她也心疼,好不容易来省城一趟,没必要全拘在她身边。
李满亭下班路过人才市场,脚步微顿,又转了个弯儿进去溜达了一圈儿才赶急赶忙赶在菜市场收摊前买菜回家,他媳妇王冬草这会子已经下班在家了,抬眼看了笨钟,瞪他:又去哪儿逛了,这么晚回来?今天你做饭吧。
李满亭习惯性赔笑:我做就我做,闺女!爸今天买了大虾!你喜欢怎么吃?
王冬草拧了一把他腰间的软肉,眼神要发火但是又顾忌着房间的女儿,压着嗓子瞪他:嚷嚷那么大声干嘛,也不怕吵了闺女,她正是小六,要抓紧时间学习呢。
可惜这会儿已经来不及了,李满亭闺女听到爸爸的声音,立马光明正大出来偷懒,喊着要吃葱爆大虾,在妈妈严厉的目光中摸了个苹果啃了一口回房间了。
李满亭在厨房做饭,王冬草盯了闺女的学习一会儿,突然忘记说丈夫他娘要今晚会过来吃饭,忙去厨房让人多淘点米。
李满亭照样哼着小曲儿,王冬草看着丈夫傻乎乎的模样,啐了口出去了。
不一会儿,李满亭家继母和兄弟呼啦啦来了,一大帮人,吃喝完毕,也不收拾碗筷就走人。
李满亭继母过来没别的事儿,还是老一套,让李满亭照顾她的小儿子。
李满亭是川南第三食品厂的车间主任,手底下管着一群工人,前阵子,继母说小弟不好找工作,托他把人带进了他的厂子,李满亭尽心尽力地教导弟弟。
他们一家虽然是二婚家庭,可是幸运的是,李满亭没遇到什么恶毒继母,偏心父亲,他顺顺当当地上学,毕业工作分配到了厂子,工作没两年就升了车间主任,主管车间生产,指挥协调完成车间生产计划,在去年的生产运动中,他们一号车间可是摘了厂子的生产标兵!
李满亭私底下,还去上夜校,补充技术知识,对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也有一定见解,把生产车间抓的牢牢的,人都说他最迟明年,一定会升任副厂长。
李满亭手里还是有点权力的,因此把弟弟往厂子一带,也没人敢说什么,他弟弟李满根也在厂子待的顺风顺水。
不过就在他准备升职关键时刻,第二天,他被厂长喊去谈心。
原来厂子不知什么时候扬起了他要跳槽的风声,说他每天下班往人才市场逛,指定是起了小心思。
李满亭满心冤枉,他自己不过是爱看热闹而已,这人才市场是今春新开的,他不过是好奇。
可是和厂长谈心过后没多久,流言还没停息,他又被人一封举报信又回去了厂长办公室。
这回可不是什么简单的流言蜚语了,而是被人举报他贪污受贿,享了别的厂子的好处,举报人正是自己大义灭亲的弟弟。
李满亭懵了。
他一个尽职尽责紧守本心的车间主任怎么突然就被贪污受贿了呢!
他贪什么污?
他这辈子做的最不守规矩的事儿就是把弟弟弄进了厂里,可是没想到,这也是一个把柄。
看着那些人说他买卖厂子职位,出卖工厂配方,他和妻子火急火燎地琢磨着证据漏洞呢,没两天,他弟弟就上门了。
中心思想只有一个,想要澄清真相,就赶紧退位,并且推举他当车间主任。
李满根愧疚地说:哥,我也不想啊,可是谁让你得罪了人呢,人家给了证据,我一看就脑子热血把你举报了,害的咱家这个车间主任的位置也要不保,哥,人家说了,就要你退位,我想着你退位也好,你退了,趁着厂长对你念旧情,推举我上去,咱们都是一家兄弟,谁干车间主任都一样。
王冬草登时气的胸口发疼了。
狗屁的都一样!
她男人好好的车间主任,明年就升职,现在被他害的要退位,他还有脸上门!
上门也不安慰,还要抢他哥的位置!
王冬草当时就把李满根打了出去。
李满亭,你可别听了你弟胡说。
李满亭心里嘀咕,他当然不会。
李满根不过是一个工人,入厂也就两三月,哪那么容易升职呢。
他也敢想。
何况,他总觉得他弟这话,一句句都是糊弄他呢。
不过他对这弟弟,心里还是存了点希望,想让继母去找厂里说和。
继母当初就这家厂里出来的,有老关系,他当初也是托了她的关系才进了这家厂子,他心里感恩,也尽职尽责地替李满根谋工作。
然而他去了后,却是被结结实实地嘲讽了一顿。
什么既然感恩,就赶紧退位,不要牵连了弟弟前程。
什么当初让他进去,就是因为继母生病不得不退,才把他弄进去为了给他弟占位置,现在他弟进去却没编制,他得腾出来了。
李满根还和厂长闺女订婚了,他不用担心主任位置保不住,李满根一定能上。
事到如此,李满亭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
一切都是算计。
什么温馨友□□都是假的。
同事们劝他不要争,清清白白出去,总比被泼一身污水好。
而且人家说了,看在他勤恳工作这么多年的份上,可以给他一个机会,调去后勤,重新奋斗。
毕竟李满亭是真的能干,车间一把手,能做技术能管人员和品质,他当主任后,第三食品厂年年是先进。
真让人走了,他们也舍不得。
总归是委屈他,腾个位置,李满根有厂长和亲妈一群老同事撑腰,很快就能升了,到时候他不就能回来了。
不过就委屈这一两年,不耽误什么。
李满亭啐了口!
又路过了人才市场。
这次,他不再闲逛,而是认真考察了各家厂子,真的要跳槽了!
柳暄红在省城蹲了四天,有点着急了。
这几天,她就看中了一位年轻气盛的中专生,眼馋私人厂子的工资跑路的黑户。
柳暄红不在乎什么黑户不黑户的,这位中专生学习的是食品专业,却在机械厂工作,难怪小年轻受不了,跟她走,还专业对口呢。
不过她也就看中了这一个,再过两天,她就得回去了。
饭馆和火锅店还有厂子都没试过离她这么久,厂子又缺人,她有点担心。
她想着是不是在省城找个人专门在这儿帮她招聘,或者去和招聘中介合作,自己回去呢,最后一天,她就碰上了李满亭,俩人真是相见恨晚。
李满亭是车间主任,管人员管品质管生产懂技术,又努力上进,除了不会研发,简直是全才!
而她的厂子什么都没有,就一个挖墙角的副厂长张文康,什么都要他抓。
李满亭的到来简直是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难得遇上合适的,她怕人跑了,而且她心知省城和小县城的发展区别,工资开的高,一百块把人挖了。
这工资和当初挖张文康一样,在国营厂子普遍几十块的工资里,无往不利。
李满亭媳妇本来对他去县城工作有意见,可是一看工资,声没了。
闺女下半年要上初中,花的钱就多了,就厂子这几十块的工资,还没补习班兴趣班够呢。
再说,松山县离省城坐车就三小时,李满亭周末可以回家,也不会时常见不着。
李满亭找好了工作,可是李满根不知道,他自信满满地等着哥哥推举他,可是没想到李满亭竟然直接告了工会辞职。
难道他真的舍得放弃在厂子这么多年的经营?
李满亭当然舍得。
一百块呢,一年就三千了。攒几年他就成了万元户。这是他在厂子奋斗十年才会有的待遇。
而且省城里票证渐渐废了,他有什么不舍得的。
老板还是开食品厂的,工资高,福利多,他的待遇和第三食品厂的厂长差不多了。
李满根黑着脸,根本不信他的待遇,笃定他会灰溜溜回来求他。
谁会给开一百块工资呢。
就是厂长也才一百一呢。
他哥八成是遇上了骗子!
可是后来,他们家看着王冬草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小侄女上了实验初中,补习班兴趣班不停,家里荤腥不断,花钱如流水。
李家眼红了。
继母又想领着一大家子去白吃白喝,被王冬草不客气地赶了出去。
李满亭不在,她就是主人,继母养过李满亭,又没养她!
她孝顺个屁!
李家气的哆嗦不提。
李满亭拍拍屁股就走了,还顺便拐走了几个同事,有研发的,有品控的,有管理的,有销售生产的。
总之,给柳暄红带了个小团队。
当柳暄红领着一群人回去的时候,张文康高兴得直接要杀猪欢迎他们的到来。
可不,他眼馋工资跳槽到柳记食品厂,但是却面对一空二白的局面,除了他自己和柳暄红,其他人是一点经验都没有,唯一能抓的壮丁也就宋莞平和宋万水。
恋耽美
这脸打的。
柳家姐姐这一叠大团结,都足够幺妹吃两年了。
还是满嘴油的那种。
方舟舟和蓝惠眼珠子快掉下来了。
柳春芽,这个土里土气的贫困生,竟然还有这么有钱的姐姐?
那裙子和钱,真是她光明正大得来的。
俩人没话可说了。
不过柳暄红要投诉她们。
小小年纪就偷穿衣服,恼羞成怒后还诬赖幺妹偷钱。
要知道,这年头的刑罚犯罪可是判的很重。
两百块不是小数目,幺妹真早被她诬陷成功了,至少要坐好几年牢狱。
出来后不能继续上大学也没工作了,还顶着个小偷的坏名声。
谁敢聘她。
尤其是这年头不讲究证据,冤假错案太多了,她要是不在,或者她要不是真的是有钱,舍友们言辞凿凿,幺妹还真可能被送进去。
别看这几个小姑娘年纪挺小,心思挺毒。
柳暄红非要她们赔礼道歉,还要在写声明通告全校。
并且她还帮幺妹搬了宿舍。
既然这几个舍友和她都不是同一个专业的,那还住啥啊。
在柳暄红的严厉斥责下,老师们火速批准,幺妹成功换了个新的环境。
新舍友是她的同班同学。
和她关系一般,但是人和人之间的感情,是相处来的。
幺妹想着柳暄红的话,大大方方地把柳暄红带给她的吃食拿出来,邀请几个同学吃。
同学们也听过幺妹这起风波,对她抱以同情。
又看她虽然被爆出有一个有钱姐姐,但是平时除了吃穿好了点,依然刻苦学习勤奋兼职,没有什么变化,暗暗佩服她的坚毅,慢慢地,幺妹倒是有了几个好朋友。
尤其是她的舍友。
打听到她的姐姐竟然是开饭馆,开食品厂子的,回去就把幺妹分的糖吃了,吃白面馒头时觉得没滋没味,打开幺妹送的辣椒酱。
白面大馒头掰开,夹上鲜亮油辣的肉酱,油津津的,吃一口爽辣微甜,根本停不下来。
舍友一口吃了两个大馒头。
等到晚上,她也不再吃什么食堂配菜了,就买俩馒头,就着辣椒酱吃,别人看她躲宿舍都吃的满嘴油,一问之下,发现幺妹送的辣椒酱竟然那般好,纷纷也打开尝尝,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整个寝室都吃上了大白馒头配辣椒酱。
再一传十十传百,没几天,好友知道了,全班尝过了,整栋宿舍楼都晓得了,她们这边有个宿舍的姐妹家制的酱賊好吃。
辣椒酱一下子就吃完了,舍友们纷纷找幺妹要买。
幺妹:这边不卖,吃完就没有了。
舍友们:
这么好吃怎么能不卖呢!
于是,柳记的辣椒酱还没打开市场,就在省城收获了几个小粉丝。
幺妹无奈之下,从此逢年过节回家走上了人肉代购的道路。
第65章 榆钱饭
八十年代初期的人才市场, 人才凋零,参与招聘的人大多也是像柳暄红这般的私人工厂。
现在的人才还掌握在国家手里, 无论是中专生和大学生都是按分配工作, 没有双向选择。
这种情况,直到八十年代中期,经济复苏, 国家正式发文鼓励人才流动,第一次人才大流动开始了。
在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则开始了第二次人才大流动,这也是历史上经济发展迅速的时代,大量的人才从国企,体制内流向私人企业, 从大城市流向二三线城市,奔赴经济开放区, 也是这种时候, 辞职下岗或停职去开创私人事业的人们, 被称之为下海。
柳暄红这时候, 严格意义上讲, 还不能叫做下海,现在人们普遍把做生意称之为投机倒把。
不过名词不是一时形成的, 也正如人才流动。
即使现在上面还没有发文鼓励, 然而私下的人流早已开始涌动。
比如柳暄红第一次去这边的人才市场时,就看到一家私人工厂用丰厚的薪酬把本地一个国营工厂的高工撬了。
这人往高处走, 水往低处流, 谁不想玩过好日子呢。川南面粉厂的高工工资才三十!嘿, 现在一块好点的床单都一百块了, 一件白衬衫五十块, 那么点工资能干啥,人家飞扬食品厂请一个高级技术工给一百块呢!人家也帮办退休金,傻子才不去呢。
向往美好的生活是人类的天性。
即使有各种限制,然而在金钱的诱惑和内斗的不公中,许多人宁愿不办单位手续成黑户也要往外跑。
大叔扫了柳暄红一眼,向她们招招手,嘿嘿笑道:同志,你也是来招聘的吧,前两天我就瞅见你搁这晃悠了,果然你又来了。他视线顿了顿,咋咋呼呼:来是来对了,可咋是空手呢。
柳暄红做出一副请教的样子:老哥,我们也是第一次干,有些抓瞎。
大叔向柳暄红重重展示了他小摊前的那块大木板:不懂了吧,这地方好是好,招人也不要钱,但是需要去买一块板子写上你们厂子的名儿和工钱,不然你两手空空,咋招人呢,光靠嗓子喊多累呀。
说完,大叔朝柳暄红指了个方向,努努嘴:这板子那登记处就有人卖,也不贵,两块钱一个大板,都是真的,回去直接割了能当桌子,不吃亏,当然你们要是舍不得,可以回家再扛一块来,不过在这买有个好处,晚上收摊的时候往那儿一丢,咱们就能舒舒坦坦回家。
柳暄红哎了声,谢谢老哥了。
不用她说,宋致远麻利地跑去登记处买板子了。
大叔两眼羡慕:你家大儿子可真乖。
柳暄红可没有什么父母谦虚和在外面贬低孩子的想法,她不住点头:可不,这小子在家帮我领孩子,在学校也努力学习了,成绩进步一大截,老师还找我夸他呢。
大叔想了想自己家糟心的娃,更羡慕了,他看着柳暄红身后一溜四个孩子,各个白白嫩嫩乖巧可爱,忙热情地让柳暄红就选他家摊子隔壁。
大叔想着多和她说说这人才市场的规矩,他也不求别的,只要这位同志能多和他交流些育儿经验就好。
宋秋和几个小孩子就眼睁睁地看着她娘和大叔套近乎,摸清了这边的潜规则后又瞎扯她的养崽经验,什么培养孩子独立性,多夸奖,多鼓励,不打击,不拉踩,说起来好像是那么回事儿,宋秋和几个小孩迷茫了。
原来她娘忙碌又偷懒的养崽日子里,竟然还有这么多讲究吗?
宋秋:我错了,不该误会娘。
在柳暄红瞎扯的时候,一个美妙的误会诞生了。
其实,她真的纯粹是想躺。
有了大叔的帮助,柳暄红的摊子迅速开张,不过一天下来,也没招到合适的人。
大叔劝她不要急,现在人才稀缺,合适的人不是那么好找的,比如他们厂子就安排他蹲这儿大半月了,要不是无聊的很,他咋一眼就认出柳暄红这个前几天逛过的面孔呢。
既然大叔这么说,第二天,柳暄红守摊子到中午,就让宋渊领几个孩子去玩,她和宋家兄妹继续在这待着。
招人无聊又无趣,几个孩子可以耐着性子陪她,可她也心疼,好不容易来省城一趟,没必要全拘在她身边。
李满亭下班路过人才市场,脚步微顿,又转了个弯儿进去溜达了一圈儿才赶急赶忙赶在菜市场收摊前买菜回家,他媳妇王冬草这会子已经下班在家了,抬眼看了笨钟,瞪他:又去哪儿逛了,这么晚回来?今天你做饭吧。
李满亭习惯性赔笑:我做就我做,闺女!爸今天买了大虾!你喜欢怎么吃?
王冬草拧了一把他腰间的软肉,眼神要发火但是又顾忌着房间的女儿,压着嗓子瞪他:嚷嚷那么大声干嘛,也不怕吵了闺女,她正是小六,要抓紧时间学习呢。
可惜这会儿已经来不及了,李满亭闺女听到爸爸的声音,立马光明正大出来偷懒,喊着要吃葱爆大虾,在妈妈严厉的目光中摸了个苹果啃了一口回房间了。
李满亭在厨房做饭,王冬草盯了闺女的学习一会儿,突然忘记说丈夫他娘要今晚会过来吃饭,忙去厨房让人多淘点米。
李满亭照样哼着小曲儿,王冬草看着丈夫傻乎乎的模样,啐了口出去了。
不一会儿,李满亭家继母和兄弟呼啦啦来了,一大帮人,吃喝完毕,也不收拾碗筷就走人。
李满亭继母过来没别的事儿,还是老一套,让李满亭照顾她的小儿子。
李满亭是川南第三食品厂的车间主任,手底下管着一群工人,前阵子,继母说小弟不好找工作,托他把人带进了他的厂子,李满亭尽心尽力地教导弟弟。
他们一家虽然是二婚家庭,可是幸运的是,李满亭没遇到什么恶毒继母,偏心父亲,他顺顺当当地上学,毕业工作分配到了厂子,工作没两年就升了车间主任,主管车间生产,指挥协调完成车间生产计划,在去年的生产运动中,他们一号车间可是摘了厂子的生产标兵!
李满亭私底下,还去上夜校,补充技术知识,对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也有一定见解,把生产车间抓的牢牢的,人都说他最迟明年,一定会升任副厂长。
李满亭手里还是有点权力的,因此把弟弟往厂子一带,也没人敢说什么,他弟弟李满根也在厂子待的顺风顺水。
不过就在他准备升职关键时刻,第二天,他被厂长喊去谈心。
原来厂子不知什么时候扬起了他要跳槽的风声,说他每天下班往人才市场逛,指定是起了小心思。
李满亭满心冤枉,他自己不过是爱看热闹而已,这人才市场是今春新开的,他不过是好奇。
可是和厂长谈心过后没多久,流言还没停息,他又被人一封举报信又回去了厂长办公室。
这回可不是什么简单的流言蜚语了,而是被人举报他贪污受贿,享了别的厂子的好处,举报人正是自己大义灭亲的弟弟。
李满亭懵了。
他一个尽职尽责紧守本心的车间主任怎么突然就被贪污受贿了呢!
他贪什么污?
他这辈子做的最不守规矩的事儿就是把弟弟弄进了厂里,可是没想到,这也是一个把柄。
看着那些人说他买卖厂子职位,出卖工厂配方,他和妻子火急火燎地琢磨着证据漏洞呢,没两天,他弟弟就上门了。
中心思想只有一个,想要澄清真相,就赶紧退位,并且推举他当车间主任。
李满根愧疚地说:哥,我也不想啊,可是谁让你得罪了人呢,人家给了证据,我一看就脑子热血把你举报了,害的咱家这个车间主任的位置也要不保,哥,人家说了,就要你退位,我想着你退位也好,你退了,趁着厂长对你念旧情,推举我上去,咱们都是一家兄弟,谁干车间主任都一样。
王冬草登时气的胸口发疼了。
狗屁的都一样!
她男人好好的车间主任,明年就升职,现在被他害的要退位,他还有脸上门!
上门也不安慰,还要抢他哥的位置!
王冬草当时就把李满根打了出去。
李满亭,你可别听了你弟胡说。
李满亭心里嘀咕,他当然不会。
李满根不过是一个工人,入厂也就两三月,哪那么容易升职呢。
他也敢想。
何况,他总觉得他弟这话,一句句都是糊弄他呢。
不过他对这弟弟,心里还是存了点希望,想让继母去找厂里说和。
继母当初就这家厂里出来的,有老关系,他当初也是托了她的关系才进了这家厂子,他心里感恩,也尽职尽责地替李满根谋工作。
然而他去了后,却是被结结实实地嘲讽了一顿。
什么既然感恩,就赶紧退位,不要牵连了弟弟前程。
什么当初让他进去,就是因为继母生病不得不退,才把他弄进去为了给他弟占位置,现在他弟进去却没编制,他得腾出来了。
李满根还和厂长闺女订婚了,他不用担心主任位置保不住,李满根一定能上。
事到如此,李满亭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
一切都是算计。
什么温馨友□□都是假的。
同事们劝他不要争,清清白白出去,总比被泼一身污水好。
而且人家说了,看在他勤恳工作这么多年的份上,可以给他一个机会,调去后勤,重新奋斗。
毕竟李满亭是真的能干,车间一把手,能做技术能管人员和品质,他当主任后,第三食品厂年年是先进。
真让人走了,他们也舍不得。
总归是委屈他,腾个位置,李满根有厂长和亲妈一群老同事撑腰,很快就能升了,到时候他不就能回来了。
不过就委屈这一两年,不耽误什么。
李满亭啐了口!
又路过了人才市场。
这次,他不再闲逛,而是认真考察了各家厂子,真的要跳槽了!
柳暄红在省城蹲了四天,有点着急了。
这几天,她就看中了一位年轻气盛的中专生,眼馋私人厂子的工资跑路的黑户。
柳暄红不在乎什么黑户不黑户的,这位中专生学习的是食品专业,却在机械厂工作,难怪小年轻受不了,跟她走,还专业对口呢。
不过她也就看中了这一个,再过两天,她就得回去了。
饭馆和火锅店还有厂子都没试过离她这么久,厂子又缺人,她有点担心。
她想着是不是在省城找个人专门在这儿帮她招聘,或者去和招聘中介合作,自己回去呢,最后一天,她就碰上了李满亭,俩人真是相见恨晚。
李满亭是车间主任,管人员管品质管生产懂技术,又努力上进,除了不会研发,简直是全才!
而她的厂子什么都没有,就一个挖墙角的副厂长张文康,什么都要他抓。
李满亭的到来简直是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难得遇上合适的,她怕人跑了,而且她心知省城和小县城的发展区别,工资开的高,一百块把人挖了。
这工资和当初挖张文康一样,在国营厂子普遍几十块的工资里,无往不利。
李满亭媳妇本来对他去县城工作有意见,可是一看工资,声没了。
闺女下半年要上初中,花的钱就多了,就厂子这几十块的工资,还没补习班兴趣班够呢。
再说,松山县离省城坐车就三小时,李满亭周末可以回家,也不会时常见不着。
李满亭找好了工作,可是李满根不知道,他自信满满地等着哥哥推举他,可是没想到李满亭竟然直接告了工会辞职。
难道他真的舍得放弃在厂子这么多年的经营?
李满亭当然舍得。
一百块呢,一年就三千了。攒几年他就成了万元户。这是他在厂子奋斗十年才会有的待遇。
而且省城里票证渐渐废了,他有什么不舍得的。
老板还是开食品厂的,工资高,福利多,他的待遇和第三食品厂的厂长差不多了。
李满根黑着脸,根本不信他的待遇,笃定他会灰溜溜回来求他。
谁会给开一百块工资呢。
就是厂长也才一百一呢。
他哥八成是遇上了骗子!
可是后来,他们家看着王冬草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小侄女上了实验初中,补习班兴趣班不停,家里荤腥不断,花钱如流水。
李家眼红了。
继母又想领着一大家子去白吃白喝,被王冬草不客气地赶了出去。
李满亭不在,她就是主人,继母养过李满亭,又没养她!
她孝顺个屁!
李家气的哆嗦不提。
李满亭拍拍屁股就走了,还顺便拐走了几个同事,有研发的,有品控的,有管理的,有销售生产的。
总之,给柳暄红带了个小团队。
当柳暄红领着一群人回去的时候,张文康高兴得直接要杀猪欢迎他们的到来。
可不,他眼馋工资跳槽到柳记食品厂,但是却面对一空二白的局面,除了他自己和柳暄红,其他人是一点经验都没有,唯一能抓的壮丁也就宋莞平和宋万水。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