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六零我带着淘宝无敌了(133)
可是纪副院长有些不服气,开口说道,但是却被解应宗抬手阻止了,继续说道:就这样吧,全力推广。
散会之后,纪副院长第一时间跟着解应宗来到了他的办公室。
院长,您怎么能帮那个赵雨笙说话呢?
纪副院长的语气中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解应宗一双虎目瞪着他,道:因为这个制度值得,因为她值得。
接着解应宗将水杯重重的放下,水花溅了出来,他声音不大,但是却带着一种不可质疑的坚定,说道:这里是医院,不是勾心斗角的地方,治病救人是放在第一位的,只要是有利于这个我都赞同,只要是不利于这个,别怪我不客气。
纪副院长被镇住了,解应宗的脾气他是知道的,垂头丧气的从办公室里出来。
医院里不服气赵雨笙的人多了去了,但是这次解应宗院长发了话,郑书记也明摆着站在赵雨笙的后面,有些人就算心里不服,面上还是不得不推广首位接诊制度。
一晃时间来到了农历四月中旬,杜方麓的家人要从老家来了,说起来真是受罪,坐火车要在路上摇摇晃晃的一个星期。
王建平一家人也全都来了。
这次王雪的工作关系也转了过来,换言之,不回去了。
杜家父母下了火车之后只觉得脚底下没有根,每走一步都是跟踩在棉花上似的。
宋安懿和杜方麓去迎接了,为了表示重视,王建平也去迎接自己未来的亲家了。
杜方麓的父母个子都不高,皮肤黑黄而且干瘦,一看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王建平扶着杜方麓的父亲,道:一路上辛苦了。
王建平的话他勉强能听懂,但是杜父的话,王建平一个字都听不懂,全靠杜方麓在中间做翻译。
这次来的除了他父母,还有他大哥杜方崖和小妹杜方嘉。
一路上回来又要坐公交车,一下车,杜母就跑到路边吐了起来。
杜方麓忙拍着母亲的后背,用家乡话跟她交流。
杜母连连摆手,表示自己没事。
一行人到了赵雨笙家里。
这终于算是胜利会师了。
看的出来杜父杜母对王雪都很满意,杜母拉着王雪的手不放,虽然交流全靠一半猜一半比划,但是也不阻碍情绪上的交流。
第316章 小雪婚事
杜方麓的家人从老家带来了很多的土特产,春笋干之类的。
吃了饭,王建平和杜父杜母也就正式的商谈起了婚事。
两边都是比较通情达理的人,彩礼嫁妆什么的都是象征性的,最要紧的是婚期,两家人定在了八月份。
到时候杜家人肯定不能来了,从老家来这里一趟可不容易,王家也不挑这个理。
现在这种情况比比皆是,有些离家比较远的小夫妻都是写信告诉父母一声结婚的事情,然后往家里寄一张照片就行了,等到有时间再回家。
商量好了这些事情,大家又一起去了单位上给杜方麓分配的房子。
杜方麓分配的房子是刚刚修好的,刚刚完工不到一个月,但是已经好些人已经住进去了。
毕竟现在的人也不重视装修,买些不可或缺的家具就可以过日子了。
杜方麓家的这一栋楼距离赵雨笙家里走路不到十分钟,可以说是很近了,这房子在二楼,位置不像是赵雨笙家里那么好,在两头能有独立的大阳台。
而且赵雨笙也发现了,现在厂里盖的房子面积越来越小了,这一套房子顶多也就四十平。
毕竟厂里好几千工人,要是都盖大房子,厂里可没有那么多钱。
现在要紧的是,尽快的让大家都分房住进来,而不是思考怎么住的开。
还有就是现在的工人大多都是年轻人,就算是家里有孩子,也都还小,住房的矛盾还不是很大。
这间屋子的格局是两室一厅,自带一个小卫生间,客厅特别小,两个卧室的面积还行,很有时代的特色。
后世一般是客厅面积大,卧室的面积要小一些,而现在一般是反过来的,客厅的面积小,卧室的大。
虽然没有赵雨笙家的房子大,但是不管是王家还是杜家都是很满意的。
然后就开始商量起来怎么布置这套房子。
杜方麓开口说道:老豆,王叔叔,我跟小雪商量了一下,还是想简单的装修一下。
葛银环自然也想把女儿的新房装修一下,不说跟赵雨笙家比,但是毕竟是新房,还是想让女儿住的舒服一些。
但是她又怕杜家人有意见,忙说道:对对对,我跟小雪她爹商量了,装修的钱和买家具的钱我们这边出。
杜父杜母听了小女儿的翻译之后,忙表示,他们那边出装修费用。
看着两边争得不可开交,杜方麓忙大声说道:老豆,王叔叔,你们都别争了,听我说。
杜方麓看着大家都安静下来了,然后说道:老豆,不管是咱们家还是小雪家赚钱都不容易,但是我跟你小雪好歹已经参加工作几年了,手里也有一笔钱,装修房子的钱和买家具的钱我们可以自己掏出来,你们也别担心我们,我们两个月月都有工资可拿,不会拮据的。
宋安懿在一旁劝道:是啊,大舅,杜叔叔,这件事情你们就别操心了,正好我有经验,可以帮助杜方麓。
看杜方麓和王雪的态度坚决,他们两家也只好同意。
杜家人在琴岛呆了五天就离开了,老家那边离不开人,而且该商量的都已经商量好了。
王雪已经办好了调职的手续,已经入职上班了。
这段时间王雪自然是住在他们家里。
赵雨笙看着手里的信,不由得皱起了眉毛,宋安懿皱眉说道:这件事情也不难,我托托关系,给妈挂一个户口。
这封信是吉福大爷寄来的,是关于王桂灵的户口问题的,王桂灵已经很多年没有在家了,本来也相安无事,毕竟王桂灵也不从老家领粮食,但是不知道是谁把王桂灵给举报了。
赵雨笙在心里想了想,心里也有了数,道:反正也逃不了那几个人。
赵雨笙说的就是赵青青他们一家人,还有赵元的妻子。
赵雨笙到现在都不知道自己怎么得罪了赵元的妻子,她竟然看自己不爽,不过既然想不通赵雨笙也就不想了,反正肯定不是自己的错就是了。
赵雨笙对宋安懿说道:还是算了,这样虽然可以的,大会不免叫人抓到把柄。
那怎么办?王雪忧愁道。
赵雨笙说道:放心吧,我有办法。
然后赵雨笙将自己的办法说了出来,宋安懿自然知道自己媳妇的神奇之处,没有怀疑,不过王雪却皱眉道:这样能行吗?
赵雨笙笑道:放心好了,肯定可以的。
娘的户口问题我之前也想到过,只不过因为小九儿还小,所以就一直拖着,但是现在看来,不能拖下去了。
到了周末的时候,赵雨笙直接带着王桂灵到了厂里的后勤处。
现在后勤处的主任姓李。
李主任,您好。
赵雨笙带着王桂灵敲了敲门。
李主任抬起头看着她,眼神中带着迷茫,道:你是?
赵雨笙跟王桂灵进来道:我叫赵雨笙,是咱们职工医院的医生,这位是我母亲王桂灵,对了我爱人是宋安懿。
李主任闻言对她热情了一些,道:原来是宋工的爱人和母亲,不知道你们来是?
赵雨笙跟王桂灵坐下道:是这样的李主任,我娘她呢之前一直在农村生活,在养鸡方面很有心得。
李主任闻言皱了皱眉毛,闹不明白赵雨笙在说什么,来找她说这些干什么。
只见赵雨笙脸上挂着得体的笑容,继续说道:我娘根据多年养鸡的经验,发现了一种能够快速分辨小鸡公母的方式。
李主任闻言心中已经有些不耐了,道:赵医生你的意思是?
赵雨笙道:我想着既然我娘有这个技术,那咱们厂里何不开一个养鸡场呢,生了蛋还可以作为福利发给厂里的职工。
李主任无语道:赵医生,我们厂是造船厂,不是什么养鸡场,你说的这个根本不可能。
赵雨笙当然没有打算一开始就说服他,而是笑道:李主任,据我所知,最近不仅仅是我们单位,全省的副食品供应情况都不算太好,如果我们这时候能够自己解决副食品供应的问题,那么想必对我们单位评先进是很有利的。
赵雨笙直说了单位评先进的问题,但是李主任却想了更多,要是能解决副食品供应的问题,又何止是一个先进单位这么简单的。
第317章 说服
其实李主任这段时间也一直在为厂里的副食品供应而寝食难安。
其实这两个月以来厂里的副食品商店和供销社里的商品就少了很多了。
尤其是副食品商店,只有一些蔬菜之类的,肉蛋都少了很多,经常一运到鸡蛋或者肉,厂里的职工和家属就会抢着去买。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虽然他也着急副食品的事情,但是也不会把希望寄托在这个虚无缥缈的养鸡场身上。
他小时候也是在农村长大的,当然知道在小鸡小时候分辨公母是一件多难的事情,就连最有经验的女人都不一定能做得到。
现在这个赵医生莫名其妙就来说她娘能做到,这不是大笑话吗。
赵雨笙当然不会说大话,能做到的不是王桂灵,而是赵雨笙自己。
至于她为什么会,她前世二姑家就曾经开过一家养鸡场,开养鸡场,分辨小鸡的公母是第一要紧的。
因为小公鸡的性格凶,会跟小母鸡抢食吃,一般小母鸡的性格会比较温驯,抢不过小公鸡,就会导致小母鸡多病,或者产蛋晚产蛋少。
科学养鸡,首先就应该把公母分开来养,小公鸡会被抛弃一部分,只留下一小部分留下吃肉,因为养公鸡不划算,而小母鸡却可以一直生蛋,直到变成老母鸡不再生蛋了,就可以下锅了。
呜呜呜~这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吧!
看到李主任不以为然的表情,赵雨笙继续说道:要不这样吧,我们家自己出钱先买一批小鸡苗,以单位的名义进行实验,两三个月就能看出效果了,只是需要李主任给批一间房子做养鸡场您看怎么样?
李主任皱起眉毛,这样也不是不行,赵雨笙继续说道:如果失败了,这批小鸡就全部给食堂,就说是后勤处给员工的福利怎么样?
看着李主任已经有些意动,赵雨笙继续说道:如果成功了,不仅仅我们厂能评先进,要是我们厂的养鸡场真的能办起来,那么还能解决一些家属的工作问题。
听赵雨笙这样说,似乎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厂里需要付出的不过是一间房子而已。
李主任在心里想了一会,觉得值得去赌一把,万一、万一就成了呢。
王桂灵从后勤处的办公室出来,还有些茫然,道:这就成了?
赵雨笙晃了晃手里的钥匙道:我们只是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王桂灵又有些担忧,道:你说的办法真的能成吗?
赵雨笙点头道:当然了,动物的生殖器官跟人类的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赵雨笙说的分辨小鸡公母的办法就是摁小鸡的肛门,以此来分辨公母,准确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远超传统的通过小鸡的鸡冠子,走路的姿势,叫声来分辨的公母的准确率。
这个方法是在九十年代才被发现出来,传播开来之后迅速的出现了很多的养鸡场。
最关键的是,这个办法完全可以说是王桂灵根据自己以往养鸡的经验琢磨总结出来的,因为说白了没有任何的技术含量,很适合王桂灵的人设,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
至于赵雨笙为什么选择这个办法,因为现在有个说法是鸡屁股银行,很多农村的家庭一年到头全靠养鸡下蛋去卖点钱买点盐巴针头线脑什么的。
这个方法被提前几十年提出来,如果真的传播开来,可以大大的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城市人民也可以得到更多的供应。
这个功劳,别说是把王桂灵的户口迁过来,就算是直接表彰都足够了。
因为第一批小鸡是用来做实验的,也没有买太多,就买了五十只左右。
反正他们就是一有时间就跑到那间屋子里去喂鸡,因为这间屋子比较偏僻所以一开始还没人发现,但是后来有人发现了,就偷偷的去偷鸡。
李主任直接站出来说这是给员工的福利,谁敢去偷鸡就是挖社会主义墙脚。
他就算不抱希望王桂灵的办法真的有用,但是五十只鸡放到食堂也能给大家改善一下伙食啊。
两个多月的时间很快过去,就在小雪婚礼即将到来的时候,也在李主任都快忘了这件事情的时候。
王桂灵和赵雨笙再次来到李主任的办公室,李主任看到她们想起了这件事情,王桂灵满脸笑意从包里掏出一枚带血的鸡蛋放在了李主任的桌上,说道:小鸡刚买来的时候我就分了公母,一共有五十只鸡,三十一只母,十九只公,这两天大部分的小母鸡开始下蛋,目前为止我只分辨错了一只鸡。
李主任闻言有些不可思议,道:带我过去看看
一路上他的心绪变幻,想着是不是这两天她们看着哪只鸡下蛋了才确定的公母,一边又想着万一是真的呢。
到了这间屋子,一进门倒是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大的味道。
只见这个屋子被一分为二,中间留了条过道,王桂灵指着右边说道:这边都是小母鸡,一分辨出来我就抹了红油漆。
又指了指左边,说道:这边是小公鸡,我都抹了绿油漆,当时跟您汇报过。
李主任皱眉想了想,好像是有这么一回事,这样说来就做不得假了。
三个月的鸡,公母就很容易分辨了,公鸡一般都是仰首挺胸,鸡冠子很大,而母鸡一般都是腹部比较鼓。
李主任说道:抓只母鸡来我看看。
王桂灵抓起一只麻鸡,拎着翅膀递到李主任跟前,李主任也是农村出身,不嫌脏接过母鸡看了看,又掂了掂,道:有四五斤,不错。
然后又捉了公鸡,比母鸡还重。
这下看来是真的没有问题。
王桂灵,这个昔日的村姑真的有分辨小鸡公母的本事。
李主任心中突然涌现出一股豪情来,这个功劳可太大了,他兴奋道:王桂灵同志,真的没想到你真的做到了,这、这你简直就是妇女同志中的代表,这样,小赵同志你赶紧帮你母亲写一份报告,我帮你们递上去。
赵雨笙抓住机会说道:李主任,我娘识字的,她早就拿到扫盲班的毕业证明了。
李主任喜出望外,道:那可太好了,王桂灵同志,那就你亲自写,写的仔细一点,我去找领导汇报,尽快把你的报告送到农业技术局去给专家看。
第318章 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
李主任摸了摸自己日渐稀疏的发顶,抬眼一看,手指头缝里又带下来几根发丝。
他不由得有些恼怒,因为最近厂里供应不足的事情愁的他天天掉头发。
现在好了,总算是看到胜利的曙光了。
谁能想到呢,一个平平无奇的村姑王桂灵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科学养鸡的方法一旦成熟,解决的可不只是他们厂里的副食品供应问题,这是多大的功劳啊。
恋耽美
散会之后,纪副院长第一时间跟着解应宗来到了他的办公室。
院长,您怎么能帮那个赵雨笙说话呢?
纪副院长的语气中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解应宗一双虎目瞪着他,道:因为这个制度值得,因为她值得。
接着解应宗将水杯重重的放下,水花溅了出来,他声音不大,但是却带着一种不可质疑的坚定,说道:这里是医院,不是勾心斗角的地方,治病救人是放在第一位的,只要是有利于这个我都赞同,只要是不利于这个,别怪我不客气。
纪副院长被镇住了,解应宗的脾气他是知道的,垂头丧气的从办公室里出来。
医院里不服气赵雨笙的人多了去了,但是这次解应宗院长发了话,郑书记也明摆着站在赵雨笙的后面,有些人就算心里不服,面上还是不得不推广首位接诊制度。
一晃时间来到了农历四月中旬,杜方麓的家人要从老家来了,说起来真是受罪,坐火车要在路上摇摇晃晃的一个星期。
王建平一家人也全都来了。
这次王雪的工作关系也转了过来,换言之,不回去了。
杜家父母下了火车之后只觉得脚底下没有根,每走一步都是跟踩在棉花上似的。
宋安懿和杜方麓去迎接了,为了表示重视,王建平也去迎接自己未来的亲家了。
杜方麓的父母个子都不高,皮肤黑黄而且干瘦,一看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王建平扶着杜方麓的父亲,道:一路上辛苦了。
王建平的话他勉强能听懂,但是杜父的话,王建平一个字都听不懂,全靠杜方麓在中间做翻译。
这次来的除了他父母,还有他大哥杜方崖和小妹杜方嘉。
一路上回来又要坐公交车,一下车,杜母就跑到路边吐了起来。
杜方麓忙拍着母亲的后背,用家乡话跟她交流。
杜母连连摆手,表示自己没事。
一行人到了赵雨笙家里。
这终于算是胜利会师了。
看的出来杜父杜母对王雪都很满意,杜母拉着王雪的手不放,虽然交流全靠一半猜一半比划,但是也不阻碍情绪上的交流。
第316章 小雪婚事
杜方麓的家人从老家带来了很多的土特产,春笋干之类的。
吃了饭,王建平和杜父杜母也就正式的商谈起了婚事。
两边都是比较通情达理的人,彩礼嫁妆什么的都是象征性的,最要紧的是婚期,两家人定在了八月份。
到时候杜家人肯定不能来了,从老家来这里一趟可不容易,王家也不挑这个理。
现在这种情况比比皆是,有些离家比较远的小夫妻都是写信告诉父母一声结婚的事情,然后往家里寄一张照片就行了,等到有时间再回家。
商量好了这些事情,大家又一起去了单位上给杜方麓分配的房子。
杜方麓分配的房子是刚刚修好的,刚刚完工不到一个月,但是已经好些人已经住进去了。
毕竟现在的人也不重视装修,买些不可或缺的家具就可以过日子了。
杜方麓家的这一栋楼距离赵雨笙家里走路不到十分钟,可以说是很近了,这房子在二楼,位置不像是赵雨笙家里那么好,在两头能有独立的大阳台。
而且赵雨笙也发现了,现在厂里盖的房子面积越来越小了,这一套房子顶多也就四十平。
毕竟厂里好几千工人,要是都盖大房子,厂里可没有那么多钱。
现在要紧的是,尽快的让大家都分房住进来,而不是思考怎么住的开。
还有就是现在的工人大多都是年轻人,就算是家里有孩子,也都还小,住房的矛盾还不是很大。
这间屋子的格局是两室一厅,自带一个小卫生间,客厅特别小,两个卧室的面积还行,很有时代的特色。
后世一般是客厅面积大,卧室的面积要小一些,而现在一般是反过来的,客厅的面积小,卧室的大。
虽然没有赵雨笙家的房子大,但是不管是王家还是杜家都是很满意的。
然后就开始商量起来怎么布置这套房子。
杜方麓开口说道:老豆,王叔叔,我跟小雪商量了一下,还是想简单的装修一下。
葛银环自然也想把女儿的新房装修一下,不说跟赵雨笙家比,但是毕竟是新房,还是想让女儿住的舒服一些。
但是她又怕杜家人有意见,忙说道:对对对,我跟小雪她爹商量了,装修的钱和买家具的钱我们这边出。
杜父杜母听了小女儿的翻译之后,忙表示,他们那边出装修费用。
看着两边争得不可开交,杜方麓忙大声说道:老豆,王叔叔,你们都别争了,听我说。
杜方麓看着大家都安静下来了,然后说道:老豆,不管是咱们家还是小雪家赚钱都不容易,但是我跟你小雪好歹已经参加工作几年了,手里也有一笔钱,装修房子的钱和买家具的钱我们可以自己掏出来,你们也别担心我们,我们两个月月都有工资可拿,不会拮据的。
宋安懿在一旁劝道:是啊,大舅,杜叔叔,这件事情你们就别操心了,正好我有经验,可以帮助杜方麓。
看杜方麓和王雪的态度坚决,他们两家也只好同意。
杜家人在琴岛呆了五天就离开了,老家那边离不开人,而且该商量的都已经商量好了。
王雪已经办好了调职的手续,已经入职上班了。
这段时间王雪自然是住在他们家里。
赵雨笙看着手里的信,不由得皱起了眉毛,宋安懿皱眉说道:这件事情也不难,我托托关系,给妈挂一个户口。
这封信是吉福大爷寄来的,是关于王桂灵的户口问题的,王桂灵已经很多年没有在家了,本来也相安无事,毕竟王桂灵也不从老家领粮食,但是不知道是谁把王桂灵给举报了。
赵雨笙在心里想了想,心里也有了数,道:反正也逃不了那几个人。
赵雨笙说的就是赵青青他们一家人,还有赵元的妻子。
赵雨笙到现在都不知道自己怎么得罪了赵元的妻子,她竟然看自己不爽,不过既然想不通赵雨笙也就不想了,反正肯定不是自己的错就是了。
赵雨笙对宋安懿说道:还是算了,这样虽然可以的,大会不免叫人抓到把柄。
那怎么办?王雪忧愁道。
赵雨笙说道:放心吧,我有办法。
然后赵雨笙将自己的办法说了出来,宋安懿自然知道自己媳妇的神奇之处,没有怀疑,不过王雪却皱眉道:这样能行吗?
赵雨笙笑道:放心好了,肯定可以的。
娘的户口问题我之前也想到过,只不过因为小九儿还小,所以就一直拖着,但是现在看来,不能拖下去了。
到了周末的时候,赵雨笙直接带着王桂灵到了厂里的后勤处。
现在后勤处的主任姓李。
李主任,您好。
赵雨笙带着王桂灵敲了敲门。
李主任抬起头看着她,眼神中带着迷茫,道:你是?
赵雨笙跟王桂灵进来道:我叫赵雨笙,是咱们职工医院的医生,这位是我母亲王桂灵,对了我爱人是宋安懿。
李主任闻言对她热情了一些,道:原来是宋工的爱人和母亲,不知道你们来是?
赵雨笙跟王桂灵坐下道:是这样的李主任,我娘她呢之前一直在农村生活,在养鸡方面很有心得。
李主任闻言皱了皱眉毛,闹不明白赵雨笙在说什么,来找她说这些干什么。
只见赵雨笙脸上挂着得体的笑容,继续说道:我娘根据多年养鸡的经验,发现了一种能够快速分辨小鸡公母的方式。
李主任闻言心中已经有些不耐了,道:赵医生你的意思是?
赵雨笙道:我想着既然我娘有这个技术,那咱们厂里何不开一个养鸡场呢,生了蛋还可以作为福利发给厂里的职工。
李主任无语道:赵医生,我们厂是造船厂,不是什么养鸡场,你说的这个根本不可能。
赵雨笙当然没有打算一开始就说服他,而是笑道:李主任,据我所知,最近不仅仅是我们单位,全省的副食品供应情况都不算太好,如果我们这时候能够自己解决副食品供应的问题,那么想必对我们单位评先进是很有利的。
赵雨笙直说了单位评先进的问题,但是李主任却想了更多,要是能解决副食品供应的问题,又何止是一个先进单位这么简单的。
第317章 说服
其实李主任这段时间也一直在为厂里的副食品供应而寝食难安。
其实这两个月以来厂里的副食品商店和供销社里的商品就少了很多了。
尤其是副食品商店,只有一些蔬菜之类的,肉蛋都少了很多,经常一运到鸡蛋或者肉,厂里的职工和家属就会抢着去买。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虽然他也着急副食品的事情,但是也不会把希望寄托在这个虚无缥缈的养鸡场身上。
他小时候也是在农村长大的,当然知道在小鸡小时候分辨公母是一件多难的事情,就连最有经验的女人都不一定能做得到。
现在这个赵医生莫名其妙就来说她娘能做到,这不是大笑话吗。
赵雨笙当然不会说大话,能做到的不是王桂灵,而是赵雨笙自己。
至于她为什么会,她前世二姑家就曾经开过一家养鸡场,开养鸡场,分辨小鸡的公母是第一要紧的。
因为小公鸡的性格凶,会跟小母鸡抢食吃,一般小母鸡的性格会比较温驯,抢不过小公鸡,就会导致小母鸡多病,或者产蛋晚产蛋少。
科学养鸡,首先就应该把公母分开来养,小公鸡会被抛弃一部分,只留下一小部分留下吃肉,因为养公鸡不划算,而小母鸡却可以一直生蛋,直到变成老母鸡不再生蛋了,就可以下锅了。
呜呜呜~这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吧!
看到李主任不以为然的表情,赵雨笙继续说道:要不这样吧,我们家自己出钱先买一批小鸡苗,以单位的名义进行实验,两三个月就能看出效果了,只是需要李主任给批一间房子做养鸡场您看怎么样?
李主任皱起眉毛,这样也不是不行,赵雨笙继续说道:如果失败了,这批小鸡就全部给食堂,就说是后勤处给员工的福利怎么样?
看着李主任已经有些意动,赵雨笙继续说道:如果成功了,不仅仅我们厂能评先进,要是我们厂的养鸡场真的能办起来,那么还能解决一些家属的工作问题。
听赵雨笙这样说,似乎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厂里需要付出的不过是一间房子而已。
李主任在心里想了一会,觉得值得去赌一把,万一、万一就成了呢。
王桂灵从后勤处的办公室出来,还有些茫然,道:这就成了?
赵雨笙晃了晃手里的钥匙道:我们只是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王桂灵又有些担忧,道:你说的办法真的能成吗?
赵雨笙点头道:当然了,动物的生殖器官跟人类的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赵雨笙说的分辨小鸡公母的办法就是摁小鸡的肛门,以此来分辨公母,准确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远超传统的通过小鸡的鸡冠子,走路的姿势,叫声来分辨的公母的准确率。
这个方法是在九十年代才被发现出来,传播开来之后迅速的出现了很多的养鸡场。
最关键的是,这个办法完全可以说是王桂灵根据自己以往养鸡的经验琢磨总结出来的,因为说白了没有任何的技术含量,很适合王桂灵的人设,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
至于赵雨笙为什么选择这个办法,因为现在有个说法是鸡屁股银行,很多农村的家庭一年到头全靠养鸡下蛋去卖点钱买点盐巴针头线脑什么的。
这个方法被提前几十年提出来,如果真的传播开来,可以大大的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城市人民也可以得到更多的供应。
这个功劳,别说是把王桂灵的户口迁过来,就算是直接表彰都足够了。
因为第一批小鸡是用来做实验的,也没有买太多,就买了五十只左右。
反正他们就是一有时间就跑到那间屋子里去喂鸡,因为这间屋子比较偏僻所以一开始还没人发现,但是后来有人发现了,就偷偷的去偷鸡。
李主任直接站出来说这是给员工的福利,谁敢去偷鸡就是挖社会主义墙脚。
他就算不抱希望王桂灵的办法真的有用,但是五十只鸡放到食堂也能给大家改善一下伙食啊。
两个多月的时间很快过去,就在小雪婚礼即将到来的时候,也在李主任都快忘了这件事情的时候。
王桂灵和赵雨笙再次来到李主任的办公室,李主任看到她们想起了这件事情,王桂灵满脸笑意从包里掏出一枚带血的鸡蛋放在了李主任的桌上,说道:小鸡刚买来的时候我就分了公母,一共有五十只鸡,三十一只母,十九只公,这两天大部分的小母鸡开始下蛋,目前为止我只分辨错了一只鸡。
李主任闻言有些不可思议,道:带我过去看看
一路上他的心绪变幻,想着是不是这两天她们看着哪只鸡下蛋了才确定的公母,一边又想着万一是真的呢。
到了这间屋子,一进门倒是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大的味道。
只见这个屋子被一分为二,中间留了条过道,王桂灵指着右边说道:这边都是小母鸡,一分辨出来我就抹了红油漆。
又指了指左边,说道:这边是小公鸡,我都抹了绿油漆,当时跟您汇报过。
李主任皱眉想了想,好像是有这么一回事,这样说来就做不得假了。
三个月的鸡,公母就很容易分辨了,公鸡一般都是仰首挺胸,鸡冠子很大,而母鸡一般都是腹部比较鼓。
李主任说道:抓只母鸡来我看看。
王桂灵抓起一只麻鸡,拎着翅膀递到李主任跟前,李主任也是农村出身,不嫌脏接过母鸡看了看,又掂了掂,道:有四五斤,不错。
然后又捉了公鸡,比母鸡还重。
这下看来是真的没有问题。
王桂灵,这个昔日的村姑真的有分辨小鸡公母的本事。
李主任心中突然涌现出一股豪情来,这个功劳可太大了,他兴奋道:王桂灵同志,真的没想到你真的做到了,这、这你简直就是妇女同志中的代表,这样,小赵同志你赶紧帮你母亲写一份报告,我帮你们递上去。
赵雨笙抓住机会说道:李主任,我娘识字的,她早就拿到扫盲班的毕业证明了。
李主任喜出望外,道:那可太好了,王桂灵同志,那就你亲自写,写的仔细一点,我去找领导汇报,尽快把你的报告送到农业技术局去给专家看。
第318章 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
李主任摸了摸自己日渐稀疏的发顶,抬眼一看,手指头缝里又带下来几根发丝。
他不由得有些恼怒,因为最近厂里供应不足的事情愁的他天天掉头发。
现在好了,总算是看到胜利的曙光了。
谁能想到呢,一个平平无奇的村姑王桂灵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科学养鸡的方法一旦成熟,解决的可不只是他们厂里的副食品供应问题,这是多大的功劳啊。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