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旒静静地坐在李成绮对面,光亮的眼睛宛如一整块昆山玉。
    李成绮忽然有种看小辈长大了的欣慰,皇叔两个字在口中滚了滚,纵然他厚颜,却还是叫不出口,只朝青年笑了笑,道:王爷。
    李旒放下茶杯,陛下。他说完便静静地等待李成绮接下来的话。
    李成绮又低头喝了口茶。
    这句王爷叫的莫名其妙,得了李旒回答转瞬便没了下文,李旒心中有些不解,面上却什么都没表现出来。
    李旒那么有一瞬间期待李成绮能说点什么。
    可李成绮什么都没说。
    博山炉内,香缓缓地燃着。
    烟香袅袅,夏天用香清凉,却还是带着一股暖意融融的甜。
    清风吹过正殿,门上挂着的圆幼风铃晃晃荡荡,发出一阵叮叮当当的响声。
    有声,却显得殿中更静。
    打破这一片寂静的是李旒,他斟酌着词句,缓缓地开口,陛下,今日城外之事,是臣失察,僭越帝王,臣九死不足惜,连李旒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同这少年皇帝说话时不由得拿出了当年对待李昭的尊敬与谨慎,深究原因,他不敢信,更不敢想,请陛下降罪。
    李成绮清澈的眼睛倒映着他局促的面容。
    怪力乱神之事无法深究,然而能再见到这双眼睛,便足以让他欣喜若狂。
    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双眼睛里还有他的倒影。
    微微上扬的眼睛弯了弯,几乎凝成一条姣好的线,今日之事孤知道,不是王爷之过,该是孤命人到王府认错,王爷受了牵连,这是无妄之灾。
    李成绮这话说的慢悠悠,含着天然的笑意,听得人心中恍若有暖泉淌过,极体贴温和。
    依稀是李昭尚在。
    李旒只觉眼眶发紧。
    他知道,若是此刻他在李成绮面前落泪,大概会把小皇帝吓一跳,急急忙忙叫人给他递帕子,之后他再想入宫,李成绮大约都会回想起今日,心有余悸,找个理由推拒。
    李旒知道的。
    所以他只是垂下头。
    手中的茶水泛起了一圈涟漪。
    那些曾经做过的,连自己都觉得荒谬诡异的事情在脑海中闪过。
    可能吗?
    若是可能,那么为何李成绮看他的神情如此平然,恰如见一个根本不曾见过的人?
    臣不敢。李旒开口回应。
    他声音嘶哑,是无论如何都克制不了的反应。
    皇帝疑惑的目光落在他身上,仿佛不解他的反应。
    李旒端茶啜饮一口,露出个再自然不过的笑容,平静地转移话题,宁州以冶炼铸剑之术闻名天下,臣到宁州时,意外得了把利刃,臣想着剑乃兵中君子,更是百兵之首,极合陛下身份,便送到宫中来了,那把剑,臣挑得可还好吗?
    霜刃太利太冷,锋芒尽数流露在外面,李成绮拿起霜刃,总会产生一种会被这把仿佛由冰魄打造的剑反噬的错觉,青玉案则不然,内敛温润,触之若玉,纵然李成绮知道其锋利不亚于霜刃,却还是忍不住偏爱青玉案。
    孤喜欢的。李成绮不答李旒挑得好不好,仿佛答非所问地回了这样一句,他笑得粲然,连长乐宫中开得最好的花都难以企及他的笑颜。
    不出意料地看见李旒怔然须臾。
    李成绮实在不喜欢受制于人,便是交谈,亦要旁人随着他的步调而行。
    陛下喜欢便是霜刃之幸了,李旒像是慌不择路地回答,顿了顿,又补充道:亦是臣之幸。
    孤与先帝,很相似?小皇帝笑着开口发问。
    李旒神色微变。
    李成绮饶有兴味地看着他。
    李旒在他活着的时候便入朝摄政,如今亦算得位高权重,权势滔天。
    然而李成绮与他说了几句话,却觉得他和从前并没什么变化,还是那个在自己面前弯弓射箭,紧张得手拿不稳箭的少年人。
    李旒箭术超绝,能拉得开硬弓的人手本该极稳,那时候却连一支羽箭都抽不出。
    李成绮看了觉得很有意思。
    他坐在高台上,三面被屏风环着遮风,面前又立着一人高的青铜大鼎,烧得滚烫通红,暖气拂面。
    刚刚入秋,身体羸弱的帝王身上批着黑裘,厚重密实的毛领贴着他的下巴,与雪白的皮肤相映,他还未开口,便轻轻咳嗽两声,苍白的脸上微微泛着红,把孤的箭给他。
    四下窃窃私语,有人悄悄去看跪坐在皇帝身边的谢明月的脸色,却见他正襟危坐,面色如常。
    仿佛什么都没听见,仿佛什么都不在意。
    从前这般荣宠唯有谢明月会有,今日却轻易给了个宗室子。
    其这支箭中的深意,李旒依稀清楚,所以他接的惶恐,而荣幸非常。
    李昭的箭,箭簇皆用黄金,金质软,难以刺穿猎物皮毛,只为仪式所用。
    但李旒还是用了这支箭。
    侍从找到这支箭时,它插在一头濒临断气的鹿脖子上。
    李成绮对他满意,于是笑着问李旒名字。
    少年人跪伏在地,高台上帝王的声音像是从九重天上传来那样辽远旷渺,是他终了一生都难以企及的高度。
    他本该伏地见礼,那一瞬间却抬起头,对着帝王扬声道:臣名李琉。
    他说完只觉心口狂跳,却没有低下头。
    李成绮扭头对谢明月笑道:此子少年意气,为谢卿所无。
    谢明月颔首道:臣不如。
    太监大声问道:陛下问,哪个琉?
    李旒回答:回禀陛下,是琉精之阙的琉。
    帝王居高台,漫不经心地看了眼跪在下面的少年,沉吟道:琉璃光华流转,然脆弱易碎,尔箭法卓然,意气风发,不宜用这样的名字。
    在那一刻,李旒连自己的心跳声都听不到了,他耳边隆隆,所闻唯有帝王一人声音。
    你是宗室子,算起来亦是孤的弟弟,李成绮道笑道:帝王冠冕,旒为冕上珠,你可愿意改琉为旒,做孤冕上一颗玉珠?
    少年人这时终于深深叩首,臣,愿意。
    时间流转,当年那个伏跪在高台下的少年人,如今坐在他面前,一如往昔。
    李旒沉默片刻,认真而诚实地回答了,陛下确如先帝肖似,臣望先帝,恍然间,似见兄长。
    小皇帝颔首,听见李旒实话实说并不恼怒,却问道:因为孤与先帝相似,所以王爷才会力排众议拥立孤为帝?
    漆黑的眼睛看着他,星星点点的笑意蕴含其中。
    李旒摇头道;是,也不是。
    李成绮微微倾身,像是疑惑,为何既是,又不是?
    李旒苦笑了一下,他问:陛下可知,谢侯一日杀三帝之事?
    李成绮听过这传言,但内情全然不知,李旒既然愿意说,他也很愿意听听他死了之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毕竟谢明月素来作伪,能让他不顾忌名声,亲自下令杀人的时候可太少了。
    况且,杀的还是储君。
    谢明月此举,简直是亲手把逆臣贼子图谋不轨的名声安在了自己身上。
    那三人俱是与先帝血脉相近的宗室子弟,与先帝葬仪结束不过两个月后一一被杀,李旒目光中似有不忍之色,显然回忆起了当日场景,理由皆为对先帝不恭,于大礼上面无哀色,反有喜不自胜之态,他回忆着当日谢明月冷淡说出这话的样子,如此不忠不孝之人,怎堪承继大统?
    李成绮颔首。
    是谢明月能说出的话。
    谢明月杀人,向来讲究冠冕堂皇,师出有名。
    自此之后,宗室人人震恐,李旒笑中苦意更甚,适龄者无不自危,在当时宗室众人眼中看来,于此时被立为储君的诏令,与秋决问斩的文书无异。然国不可一日君,臣等遍查族谱,方从安州得见陛下。
    平王早逝,留下孤儿寡母在王府中,平王继室出身低微,无势大姻亲,忽闻京中来人请幼子去做皇帝,焉能不欣喜若狂?
    李成绮无言片刻。
    所以他能再当皇帝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李愔出身不高,不能拒绝宣亲王令,平王府又远离京中多年,不清楚其中利害,才敢把儿子送到京中来当皇帝。
    京中局势何其诡谲,与其说是来当皇帝,不如说来送死。
    陛下当时是待选的五人之人,陛下容色殊丽,臣见之竟如先帝模样相似五分,故而,他停下,之后的事情,陛下也就都知道了。
    李成绮摸了摸鼻子,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孤竟不知道,该不该感谢先生。
    他口中的先生指的是谢明月,谈起谢明月时态度随意。
    随意未必全是轻佻,亲近之人相互谈起,亦随意无比。
    李旒静默一息。
    谢明月当年为什么杀那三人个中原因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了,但大约不会因为礼仪这样的小事。
    在李成绮看来,只有要找人错处时,礼仪才是大事。
    先生?李旒的声调中透出了几分诧异,旋即平缓下来,谢侯金声玉振,岳峙渊渟,若论人品学识,做陛下的先生,在朝中,无人比谢侯更合适。
    李成绮漂亮的黑眼睛笑吟吟地看着李旒,等待着李旒的下文。
    不过谢侯一日万机,又需为陛下授课,不遑宁息至此,臣等很是担忧谢侯身体,若是谢明月在,大约此刻会笑着说句如臣所说,王爷果然体贴,想来,以陛下同谢侯感情之深重,或也有这般隐忧?
    小皇帝笑,先生那精益求精的性子王爷想来比孤更清楚,孤劝不动他,不如王爷去劝?
    他问的真心实意。
    李旒承认得大方,臣劝不动谢侯。他话锋一转,不过若是事务稍减,谢侯亦能清闲不少。
    李成绮以手指敲了敲眉心,哦?少年皇帝仿佛真的很担忧谢明月的身体一般,却还是道:话虽如此,然孤实在舍不得先生。
    舍不得。
    李昭会对谢明月说舍不得这三个字吗?
    若是李昭,能心甘情愿地忍受朝臣窃柄吗?
    若是李昭,会面对他,而不流露出任何端倪吗?
    李旒薄唇抿做一线。
    眼前的人要么只是李愔,他所感觉到的熟悉不过是痴心妄想,要么是,李昭根本不信任他。
    这两种结果于李旒而言,哪种都艰涩得难以忍受。
    臣无令陛下改换师长之意,李旒听见自己道,态度恭顺,臣只是想,若是陛下亲政操柄,他看见李成绮抬眼,似乎有点惊讶,与陛下,与谢侯,更与大周,都是好事。
    作者有话说:
    按要求改了文名和封面,去找太太改动一下封面上的字,有点心烦,更了4k.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9章
    少年垂着眼睛, 神情中有一瞬间的动摇,他犹豫着, 良久后才下定决心一般地开口,孤觉得,先生很好。他轻轻地吸了一口气,孤于国事并不熟悉,不如先生与王爷老成谋国, 这些事, 先生和王爷操持更好。
    他的反复落在李旒眼中。
    李旒心绪微沉, 他再一次看向小皇帝, 眉眼容色无不相似,不像的是少年人脸上踌躇的神情, 他压下涌上来的失望,道:陛下离弱冠不足两年,想来谢侯也不会只教陛下读书, 提前学着理事,以陛下之聪慧, 日后于事务必愈发练达。
    李成绮轻轻摇头。
    可他的眼睛里流露着不舍。
    显然, 小皇帝自己是愿意的。
    哪个皇帝愿意眼见臣下把持朝政, 权柄落于他人之手?
    若是陛下有意,臣当竭力为陛下筹谋。李旒望向李成绮的眼睛, 李成绮意外地发现李旒说这话时竟十分真心实意,臣是陛下之臣,陛下之忧, 即为臣之忧, 陛下所想, 便是臣所想。
    孤想你和谢玄度都消停消停。李成绮心说。
    但若有一日谢明月真和李旒同仇敌忾亲如一家, 李成绮想,第一个不愿意的,定然还是孤。
    他需要谢明月和李旒好好相处,却也不必太好。
    李成绮没有第一时间回答,低下头,从碟子中捏开了一粒瓜子。
    从李旒的角度看,小皇帝睫毛纤长,低头垂眸时睫毛几乎能压住眼睛,双颊比半年前他第一次见到时消瘦了不少,已经慢慢脱离了少年人的圆润,显现出些成年男子的轮廓。
    愈发冷,亦愈发,像李昭。
    成文帝爱笑,且擅作伪,无论什么时候都笑得出,但即便他眼中再怎么常年都挂着笑意,依然无法驱散他身上那种帝王特有的、摄人的冷意与压迫。
    脆脆的响声立时吸引了玄凤的注意力。
    玄凤抖了抖翅膀,向李成绮飞去。
    它还未落到李成绮手上,却猛地注意到了李旒,在空中骤然停住,扇扇双翅,居然朝李旒飞去,毫不客气地落在李旒的肩膀上。
    李旒下意识偏头,玄凤毛茸茸的脑袋蹭了蹭李旒的嘴唇。
    鸟是李旒送来的,不想被他养了这么些年,还记得李旒的模样。
    李成绮心中升起了种和写字时类同的挫败感,觉得这鸟实在不该叫玄凤,应该叫白眼狼才对,全然忘了自己祸害人家时的样子。
    李旒微愣,看向李成绮。
    李成绮语气微酸,听说这鸟是王爷送陛下的,果然聪明,这么多年还记得王爷。
    什么聪明?一道声音吸引了两人的注意力。
    说话之人正是谢明月。
    宫人为谢明月撩起珠帘,他拿着几本书进来,放到桌上。
    李旒看了眼那几本地方志,朝李成绮笑了笑,道:谢侯实在关怀陛下,连送书这样的小事都不愿假手于人。
    事关陛下,自无一是小事,况且是陛下开口要我去寻,自然也要我亲手送来。谢明月道,他没有直接坐下,而是先去倒了杯茶,茶水略一沾唇,便微微皱眉,道:换蒙山的露芽。
    露芽?
    李成绮疑惑。
    长乐宫有这种茶吗?
    李成绮独坐一边,李旒与他对面而坐,这两端都坐不得,谢明月自若地挑了个次位坐下,笑问道:陛下方才说什么聪明?
    李旒亦笑着回:陛下说,臣送的这只玄凤聪明。
    玄凤在李旒脖子上蹭来蹭去,乌溜溜的眼睛惬意地眯起,被李旒二指轻轻弹了下玄凤的小脑袋,玄凤这才想起李成绮坐着旁边,勉为其难地落到李成绮指尖啄了下,又飞到了李旒肩膀上。
    谢明月眼睛微眯。
    玄凤正和李旒蹭得高兴,忽地感觉到了什么,翅膀一僵,把脖子往毛中缩了缩,愈发往李旒衣服里钻。
    王爷送的这只玄凤很是念旧。谢明月道。
    李成绮将捏开的那粒瓜子放到空碟中,由衷道:孤说,先生与王爷都很聪明。
    谢明月轻轻一笑,没有接话。
    李旒揉了揉玄凤的羽毛,道:臣自不如谢侯。
    李成绮是个很喜欢看热闹的人,只不过高兴地隔岸观火的前提是他在岸上,而不是在火中。
    李成绮捏起一块点心,本想捏成小块喂鸟,奈何玄凤一直趴在李旒肩膀上,李成绮无从下手,他将糕点掰成两块,然后仔细端详了一番,发现两块大小不一,于是放弃了给人的打算,自己捏起半块,放入口中。
    在朝堂上居高临下地看朝臣们阴阳怪气是李成绮无趣生活中为数不多的乐事,但不包括现在。
    恋耽美

章节目录


撩拨重臣后他当真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作者:照破山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作者:照破山河并收藏撩拨重臣后他当真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