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拒绝一次,等事后他急了,肯定还会再来求第二次。现在让他生气,至少能有段时间不来烦我。江云康并不怕江云启生气。
    书砚跟着主子一块朝三房走,不过二爷突然要那么多钱,恐怕真的被人做局了。要是再继续下去,怕会利滚利欠更多银子。若是事情闹大了,整个侯府都得被牵连。
    侯府的名声,也影响到江云康的名声。等殿试的榜出来后,便要选官,这会子还是别出什么事的比较好。
    江云康并不在意江云启的死活,不过眼下他还是承安侯府的一份子,便不能被江云启连累了。
    而且欠下一千两银子,也足够江云启被责罚。
    江云康想了想,等看到三房的院子后,停下道,你去找个人,跟二哥一段时间,摸清楚他最近都去了哪里,再找个人,把二哥欠钱的事传给大哥。
    若是传给孟氏和承安侯,他们一个会大事化小,还一个只知道打骂,都起不到作用。只能再去麻烦大哥,所以说,江云康才不要接承安侯府这个担子,巴不得都交给大哥处理。
    回三房后,和林氏交代了两句,江云康再出门去木府。
    江云启就算再缺钱,也不好意思自个去找林氏借钱。以前笑过林氏的商贾出身,再去借钱的话,那是彻底不要脸了。
    出了承安侯府后,江云康直奔木府。
    马车停在木府门口,江云康刚进木府,就被他二姐拉去厨房。
    怎么了二姐?江云康不解问。
    江芸把厨房门关上,再小声道,是伯母让我在门口等你的,现在太子的人正在正厅,说是要请伯父和文渝他们上门做客。你知道的,伯父不喜欢于家,连同不喜太子,自然不会去东宫。
    听到太子的人找上门来,江云康倒是没意外,他找了个小板凳坐着,那我就坐一会儿,等太子的人走后,再离开。
    哎,以前就觉得,等你中了进士便好了,现在看来,想要在京城为官,没点背景,还真不容易。江芸不由替弟弟担心起来,她清楚承安侯府是个什么情况,父亲和嫡母只想着大哥的前程,对于弟弟的,并不会太上心。
    二姐不用替我操心这个,个人有个人的缘法。江云康坐了一会,走到木窗边上,想看人走了没有。
    你在这里等会,我去帮你看看。江芸淡眉轻拧,走到门后,深吸了一口气,才开门出去。
    不过,没等多久,就有小厮来传话,说太子的人走了,让江云康可以出去了。
    第89章
    江云康到前厅时, 便看到文渝他们面色沉沉。
    先生,怎么了?江云康走到文渝边上,看着木须先生道。
    木须冷哼一声, 抬手举起茶盏,一饮而尽。
    文渝帮着回答道,太子设宴, 想请我们去赴宴。先生帮我们婉拒后,太子的人却拿出贤王做话柄。
    昨晚他们参加了贤王的宴席, 现在太子设宴,他们要是不去, 岂不是代表着已经接受贤王的示好。
    这个时候,但凡被分到任何一个党派,都不是好事。
    钟庆和他们说过,皇上年岁渐老,就算一直在平衡王爷们和太子的权力,但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个时候去冒头掐尖,并不是好事。倒不如先沉淀几年, 等新帝登基再大展拳脚。
    江云康还是蛮赞同钟庆的话,不过每个人的立场不一样。他是没想着一日冲天, 这才会觉得好,但也有人会比较激进。
    所以今晚,你们就要去东宫赴宴?江云康问。
    文渝点点头, 看着江云康道, 三郎应该也要的,这会子, 太子的人想来已经到承安侯府。
    江云康本想逃过一劫, 但听到文渝这个话, 便知道他八成逃不掉。
    叹气坐下,想到如今是三王夺嫡的场面,他感叹道,原以为科考结束便会好一点,不曾想,反而到了个更难的境地。若是日后留在京都,怕是难以保持中立,倒不如寻个机会,外放的好。
    听到这话,木须才点点头,若有所思地看着江云康道,如今你大哥已入翰林院,若是你也中了一甲,想来也会进翰林院。兄弟俩同入翰林院,有好处,也有坏处。你大哥必定是以内阁为目标,你要是想外放干实政,倒是也可以。
    就是木须顿了顿,就是现在想补空缺,没有门路,其实也很难。
    江云康说明白,不过徐国公之前和徐放说过,会提携一二。他觉得,徐国公不会食言,所以门路这个事,他暂时不担心。
    不过文渝,他想走的路,和江云帆一样。尽管知道京城的局面紧张,但还是想留在京城。
    张博宇则是需要家里找门路了,他的名次不会太好,应该是入不了翰林院,到时候等空缺,还得费些功夫。
    众人说话时,林氏派人来传话,说太子的人到承安侯府传了话,问江云康要不要去东宫。
    听到果真如此,江云康只能选择和文渝他们一块去。
    好在太子也宴请了诸多学子,并不是他们几个,才不至于太尴尬。
    江云康在木府待了大半日,因为要去东宫,便没回承安侯府,而是和文渝他们一块出发。
    在上马车之前,木须特意叫住文渝,若是太子也问你婚配,就说家中父母已有主张,你自己做不了主。
    昨日贤王问文渝成亲没时,文渝心跳飞快,就怕贤王说完给他介绍亲事。
    联姻在这个时候,是比较简单又方便的拉拢方式。太子自然不会把女儿嫁给一个刚中进士的贫寒学子,但他的门客众多,随便找个匹配的出来,便可以联姻。
    一旦有了亲事做捆绑,文渝就要被强行绑上太子的船。
    江云康听到木须先生的交代时,再次庆幸已经成亲,这才能少一个麻烦。
    三个人一同去了东宫。
    贤王府的规矩就够多了,但东宫更多。
    从进东宫起,江云康就不敢多转头张望。
    还没到正殿,江云康三人就被安排在一间偏殿中,内侍让他们在这里等一会儿,等人到齐了,再一块儿带他们过去。
    偏殿里备了茶水点心,也有宫女和内侍伺候。
    江云康刚坐下,就听到又有脚步声传来,抬头一看,竟然是翁行鑫几个。
    翁行鑫见到江云康也很意外,他们会来,是因为北斋先生和于家关系好,他们才会受到邀请。但没想到,太子还请了江云康他们。
    几个人的目光对上,不一会儿,就剑拔弩张起来。
    与此同时,东宫的正殿里,太子正坐在软椅上喝茶,于景山坐在他对面,少有的正经模样。
    许久不见,景山好像瘦了?太子面颊圆润,四十出头的年岁,让他额前的头发比较稀疏,眼睛圆又小,是个比较平常的长相,但笑起来时,倒是挺亲和。
    于景山点头说是,会试对他而言,算是成了心结。这段日子在庄子里,他并没有听过外面的事,而是真的闭关读书。
    太瘦了可不好,你是于家的儿子,没必要太在意科举。只要你想当官,姐夫随时能帮你安排。太子觉得于景山有点太倔了,明明靠于家就好,非要再读三年参加下一次的会试。
    不过于景山能有这个斗志,他也乐见其成。
    多谢殿下,不过我还是想再试一次。于景山觉得,再来一次还不能中,他就彻底放弃希望。
    景山能有此志气是好事,今日请你过来,就是想请你给孤介绍下自带的考生。听说你的几个同窗,好像都不错,特别是一个叫翁行鑫的,是吗?太子问。
    他啊于景山顿了顿,还是决定道,翁行鑫的书读得确实不错,可他人品一般,不建议殿下重用。
    虽然翁行鑫当了于景山狗腿子很久,但就是因为这样,于景山才觉得翁行鑫更不能重用。
    他是于家的人,亲姐姐是太子妃,自然希望太子能够上位。所以从长远用人考量,翁行鑫并不是个好的选择。
    太子哦了一声,又端起茶盏,倒是没怀疑于景山说的,转而又问道,那这次的考生中,有没有比较不错的学子?
    于景山想了想,也抿了口茶,才说了两个同窗的名字。
    太子看于景山没说完就愣住,便问,怎么了?
    其实江云康也不错。于景山有点不自然地道,不过他是木须先生的学生,性格应该一样倔,不会为我们所用。
    你说木须啊。
    太子呵呵笑了下,确实是个倔脾气,当年的钟庆和他一个样,现在的江云康想来也差不多。再不错的人,若是不能为己所用,那也不用抬举。
    转头问内侍人到齐没有,听到差不多了,太子便让内侍去把人都带过来。
    等一众学子到正殿时,江云康站在人群中,尽量让自己不太扎眼。
    不过古人也还挺看样貌,太子第一眼就指着他问叫什么,说他长得好生清俊。
    好在回答完姓名家世后,太子就不多问了,江云康这才默默退到一旁。
    这场宴席,太子再没和江云康说过话。
    江云康觉得有点奇怪,但又比较庆幸。自个儿在一旁喝喝酒,听听其他人的谈话,时间倒是过得很快。
    而太子对文渝的兴趣倒是挺大,不仅给文渝赐酒,还和贤王一样问文渝是否婚配。
    文渝按着木须先生的交代回答后,太子仿佛没听出文渝的意思,还笑着道,父母之命确实重要,不过文渝你中了进士后,眼界自然不会不同,可以把眼光放高一点。据孤所知,好几位大臣家中就有适龄姑娘,等来日有机会,孤可以带你去拜访一二。
    太子的话,是在抬举文渝,但听在文渝耳中,就如晴天霹雳。
    他并没有要结交拉拢的意思,但太子说这个话,目的已经很明确了。和昨日的贤王相比,太子实在太过直接一些。
    江云康倒是能理解贤王和太子对文渝的热情,能拉拢到家世不错的学子,自然是好。但有家世的人,就不那么好摆布。像文渝这种出身贫寒,必须要有人提携才能有机会的学子,他们给点甜头,日后文渝必定会一直帮他们办事。
    文渝紧张到额头出汗,忙起身又跪下,小生惶恐,多谢太子殿下厚爱,不过家中爹娘早有叮嘱,实在不敢自作主张。若是违背了爹娘的意愿,心里不安。
    孝道是最重要的品行,若是一个人不孝顺,是万万当不了官。
    听文渝搬出爹娘,太子也不好再多说,只是态度瞬间变了。从最开始的热情,到一瞬间的冰冷,众人都看出太子不高兴。
    等宴席结束,离开东宫时,文渝的手还是冷冰冰的。
    我总觉得,这次出榜,我不会有好名次了。文渝目光呆滞地看着江云康。
    别想太多,殿试一甲的名次由皇上钦点,你这次拒绝太子,说不定还是件好事。江云康安抚道。
    张博宇在一旁点头说是,要不然,你让家里快点定个亲事吧。你长得这样好,马上又有功名,等榜一出,肯定会被更多人看中。
    文渝的爹娘见识比较少,这会也定不下什么好亲事,况且结亲这种事,又不能随便选一个。若是没选好,往后得后悔一辈子。
    江云康说还是要好好挑,文师兄也可以让邱院长帮忙介绍,有他帮你把关,肯定可以。
    其实现在更近的是木须先生,但木须先生这两年的社交比较少,远不如邱杰认识的人多。而且邱杰也更圆滑一点,又是文渝的先生,肯定会为文渝着想。
    文渝苦笑道,院长是说等我榜出来后,再帮我寻门亲事,现在就怕,我还没回书院,就遇到一堆为难的事。
    那也不怕,你就说家里有安排,别人虽然不会太高兴,但也不至于为难你,毕竟你要孝顺爹娘,谁也没理由反驳。只是你得提前和家中爹娘打好招呼,别说漏嘴了。江云康说话时,马车已经停在承安侯府门口。
    等江云康下马车后,张博宇才突然说了一句,经过今晚的对比,我倒是觉得,往常说太子殿下的那些话,确实有理由,他的做法就比不上贤王。
    你说什么呢!文渝听得眉头直跳,忙伸手去捂张博宇的嘴,压着嗓子道,太子怎么样,还轮不到我们来议论。这样的话可不能再说,你我还没入仕呢。
    张博宇被紧紧捂住嘴巴,等他点头后,文渝才松手。
    他拍着胸膛大口喘气,这里又没其他人,别人又听不到。行行行,我不多说了。
    看文渝又要捂他嘴,张博宇先闭嘴,过了会,等马车到木府时,他才道,不过我放才说的话,你可得上点心。可惜我家没有合适的妹子,不然这会先和你定下,你好我也好。
    文渝笑了,你可别光顾着说我,你自个也是个光棍。
    我可不怕,我爹已经帮我看好两户人家,等榜出来后,便会去说亲。张博宇道。
    第90章
    成亲是人生大事, 木疆和徐放已经成亲,江云康身边熟悉一点的人,适龄还没成亲的便是文渝和张博宇。至于林源, 林家的意思是等下次乡试再说。
    江云康夜里回去和林氏说到文渝,再次庆幸自个已经成亲,反倒是不用担心这个。
    林氏听到后, 心里才不担忧了。
    离放榜还有三日,江云康接下来参加了好几次的宴席, 都是拒绝不了的王爷和一些亲戚家的。
    每天都是算着时辰在过。
    同样的,皇上这会, 也在说进士名次的事。
    殿试的考官已经挑了二十份试卷呈上来,皇上昨日已经看过,明日便是放榜的日子,但皇上还没定下名次。
    他叫来了三个儿子,让他们一起看看。
    朕昨晚思索到深夜,觉得吾儿们都大了,也该有些看人的目光。皇上坐在上首, 瞥了眼堂下的三个儿子,你们都看了好一会儿, 可以说说,这次的状元、榜眼和探花,给谁比较好?
    太子先抬头去看皇上, 但很快又低头, 他很犹豫,二十篇文章里, 他觉得有一半都很好, 实在难分伯仲。
    可父皇开口问他们, 便是给他们考验,他又不想输给两个弟弟,便开口道,会父皇,儿臣觉得张赫宣,还有成述的文章最好。
    好在哪里呢?皇上又问。
    好在太子瞬间哑口,想了想,有点慌张地回答道,张赫宣用词老练,很是体现了文字底蕴。成述的见解独到,继续开凿运河确实可行。
    回答完后,太子便小心翼翼地去观察父皇的脸色。他当了太子二十几年,那么长的时间里,很少有得到父皇夸奖的时刻。凭他对父皇的了解,觉得父皇应该会喜欢他说的两个人。
    皇上却没给太子回应,目光平淡地从太子身上飘走,看向另外两个儿子,你们也说说。
    贤王比恭王要大,所以他先回答,儿臣觉得,倒是文渝的文章不错,当得状元。文渝字迹娟秀,行文颇为大气,一看便是有志之士。
    恭王最年轻,不过二十有三,母亲是进宫后就盛宠至今的盛贵妃。
    皇上时常说,恭王颇有他年轻时的样子,故而和贤王一块留在京城。
    听贤王说完,恭王也点头道,文渝的确不错,不过让他当状元,多少有点不能服众。翁行鑫的文章就很不错,有理有据,还引经据典,儿臣推荐他当状元。
    皇上看着三个儿子,每个人的意见都不一样,却也代表了儿子们拉拢的对象。
    恋耽美

章节目录


庶子的青云路(科举)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作者:听金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作者:听金坎并收藏庶子的青云路(科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