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的青云路科举免费阅读(78)
哼,倒是没冤枉了钱明鹤!
对于这几日的折子,皇上并没有完全相信,起初刚听到,并没有要发作的意思。但连着几日都收到关于孟州的各种折子,皇上这才上了点心。
现在从江云康的口中听到关于流民的事,皇上眉头紧皱,心情不悦地道,你们下去吧,朕还有事要处理。
等走出大殿后,公孙良多看了江云康几眼。
江大人不知道孟州太守是谁吗?过了好一会儿,等快回到翰林院,公孙良才开口问。
有听人说过,公孙大人可是有什么指点的?江云康谦虚问。
没有。公孙良摇摇头,嘴上说没有,但语气比之前平淡了一些,江大人这样挺好。
二人进了翰林院后,公孙良带江云康到办事的位置,便去忙活自己的事。
初进翰林院,江云康需要先跟着学习一段时间。每日不是看文档,就是在听前辈讲史,倒是没再见到皇上,也没轮到他上值。
虽然都在翰林院,江云康倒是没碰到文渝。等第一次休沐时,江云康才见到文渝。
他去木府探望木须先生,正好碰到文渝也来,二人坐下后,就开始谈论最近身边的事。
说到上值的事,文渝头一次连着说了一大段的话,以前我觉得读书便够不容易,没想到,有了官职后,更不容易。我倒是好一点,左舒亮已经被骂了两回。
他一边说,一边摇头叹气。
林源听得瞪大眼睛,真有那么吓人吗?他害怕了。
也不是吓人,就是到一个新环境,还没那么适应。文渝说完,转头去看江云康,问,三郎,你最近如何?
我还好。
江云康语气轻松,不过第一次面圣时,我可能太诚实一点,把同僚给吓到。或许是怕我以后也太直率,和我来往平平,其他的倒是还好。
文渝问什么事,江云康简单说了皇上的问题,好在钱明鹤被贬官,也不枉我说那两句。
听皇上问自己孟州的事,江云康就知道皇上是想要个求证。
他还没入官场,平日里也没和其他王爷来往,回答的话也是自己的所见,并没有发表意见。但他又点到为止地提到了重点,虽然皇上想听的可能是孟州很好,但他发现自己,还是说不出昧良心的话。
木须放下茶盏,别人刚入官场,都谨小慎微,你倒好,说了这样的话,难怪一直没有上值。
文渝也担忧地看着江云康,是啊三郎,你是状元出身,大家伙现在谈论最多的还是你。但同时,嫉妒你的人也越多,若是还不上值,翰林院的人怕是要开始排挤你了。
多谢文师兄的关心,不过我不并不着急。在翰林院待了半个月,江云康对翰林院也有了个大概得了解。
虽然人人都说好,可他去过庐城一趟,发觉自己并不太适合翰林院。而且在翰林院发展的,有大哥和文渝,他们日后必定有所成就。
在江云康这么想时,白轻舟为江云康请功的折子刚送到了皇上手中。
皇上看了三遍,才敢确信白轻舟在说什么。
第97章
江云康没想到, 休沐的第二日,皇上就召见了他。
在皇上身边为官,得想了解皇上的喜好和习性。稍有差池, 轻则贬官,重则掉脑袋。
每一次觐见,江云康都是提心吊胆。
听皇上问到火炮的事, 忙谦虚道,微臣不敢请功, 主意和配方确实是微臣提的,不过也是从西洋人那听来。研发期间, 白大人费心费力,彻夜陪着微臣,他才是最大功劳。
白轻舟说你是个人才,很有想法,又能做事。看来,把你留在翰林院,是委屈你了?皇上只看了江云康一眼, 就收回目光,落在白轻舟请功的折子上。
没有委屈, 能伺候皇上左右,是微臣的荣幸。江云康赶忙道。
他低着头,看不到皇上的表情。但这个时候不是该嘉奖他吗?
等等, 他想到木须先生说过, 皇上不太喜欢白轻舟的性格,觉得白轻舟粗鲁, 没有读书人的文雅, 说话也过于直率。
你倒是比白轻舟会说话。
皇上合上折子, 白轻舟说你研发的火炮,威力甚猛,朕就赐你白银百两。外人问起来,就说是朕欣赏你,火炮的事还需保密。
顿下轻咳几声,皇上又道,还有,明日开始上值吧。
虽然得了赏赐,江云康心里却没太高兴。
外边的人不知赏赐的由来,难免惹人猜忌。同时入翰林院的几十个人,他倒是越来越扎眼。
拿了赏银回去承安侯府时,林氏听是皇上赏的,正要高兴,江云康却让林氏低调。
当官不比读书,书院里同窗的不喜欢,最多使点小绊子,为官就不一样了。江云康感叹道。
你说得是。林氏也有林氏的烦恼,从你入翰林院后,两房的婶婶就派人请了我好几次。去了吧,他们又诸多请求。不去吧,又说我们摆架子。
分出去的那两房都是庶出,或许是觉得大家都是庶出,故而同病相怜,以前对江云康态度也还不错。
只是江云康祖父当官不行,教养孩子也一般。那两房叔叔也没什么本事,但如果是江云康能帮忙的,也会帮一帮。可江云康自己都没站稳脚跟,叔叔们就想让江云康帮忙说说话。
林氏每次去赴宴,都只能装傻,但也不能总这样。
对她态度没变的,也就只有二嫂和嫡母,以前怎么样,现在还是怎么样,反倒是让林氏更习惯。
京城里亲戚多,除了亲一点的叔叔婶婶,还有其他的旁支亲戚,谁家有个什么事,都得上侯府来一趟。
以前打秋风的最多,不过现在侯府变穷,给不出什么银子,慢慢的,才少了大半的人。
不过也有心思活泛一点的,会找到林氏这儿来。
林氏这些年和江云康一样,也在慢慢改变,虽然本性还是柔善,但也不再是软包子,一般的亲戚也能打发了,倒是没让江云康操心这方面的事。
次日,江云康便开始上值。
记录皇上的起居,是件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的工作。每日听听写写,工作内容没什么意思,但可以听到皇上和其他大臣的谈话,可以增长见闻。
从钱明鹤被贬官后,皇上已有半个月没见恭王,不过见了几次盛贵妃后,皇上对恭王又和之前差不多,只是钱明鹤还是没有恢复官职。
于家把钱明鹤盯得死死的,每次恭王试图提到钱家,就会被于家给狠狠压住。
在皇上身边,待了近两个月,到了八月金秋时节,江云康也对皇上的脾性有了个大概了解。
皇上已过花甲,在历朝过往帝王里,算是很长寿的。而越是上了年纪,就越怕死,每日进补的药,不断地送到皇上跟前。
不过皇上的气色看着不错,但江云康觉得,皇上内里应该是虚的。频繁地进补,却没有锻炼,很容易有三高等。
且当皇帝,也是件工作量很大的事,天没亮就要起来去上朝。江云康连续早起一段时间,有时都会犯困。
这日下值回去,江云康遇到了文渝,两人一块回去。
张博宇没考中庶吉士,暂时还在等补位。故而翰林院里,和江云康熟悉的,除了大哥,就是文渝。左舒亮不过平平之交,算不上好友。
京城房价颇贵,本来木须先生想让文渝住木府,当邱杰给文渝介绍了一门亲事,年底便要成亲,文渝只能另外租赁宅院。
可文家世代务农,家中钱财连两进的宅院都租不起。最后还是江云康听说了,和林氏商量后,把他们的一出宅子,便宜租给文渝。
文渝心里一直记着江云康的好,有听到什么事,也会马上和江云康说。
我听说,新余已经是第三次上书要粮要钱,是吗?文渝问。
江云康点头说是,新余城墙被毁大半,不仅重修城墙需要大比银钱,城中的房屋也需要修缮。皇上是允诺秋收后给新余送粮,可你也知道,离新余被攻破已经两个多月,城里的百姓必定艰难。
徐放就写信给徐国公,说新余军士都快吃不上饭,让徐国公先送点粮食去。听说这个事时,江云康就知道新余不容易。
若不是新余有军士镇守,怕是早就起了内乱。
文渝听得直叹气,国库没钱,也是没办法。
国库没钱,就想法子去挣嘛。也只有在文渝跟前,江云康才敢说这种话,一味地看不上商人,打压商人,现在国库没钱,要是明年开春前,新余的城墙还没修好,北狄的军队真的要冲京城而来。
虽然半数国土被北狄侵占,可剩下的一半也不小。但历朝除了农业稍微好一点,其他的产业就看不到盼头。
江云康在皇上身边待越久,越发清楚皇上只想延续现在的局面,并不愿改革发展,更不想听什么新的想法。
但自个止步不前,那就是一种退步,因为别人都在进步。
文渝不是江云康,思想还是更偏古人,听到这话,只是摇头叹气,并没有去接。
二人在承安侯府门口分别,江云康下马车时,抬头看了眼天色,见一半的天空被晚霞染得火红,步子不由快一些。
前两日是安儿两周岁生辰,小孩儿长得很快,也更会说话。每日下值回来,江云康都想快点抱抱孩子和娘子。
他还没进三房的拱门,就听到里面传来小孩清脆的笑声,一听就知道是安儿,顺顺太斯文,不会这样笑。
等他刚出现在门口,安儿就大喊了一句爹爹,随后迈着小短腿,扑哧,扑哧地跑过来。
江云康一把抱起安儿,快让爹爹看看,是不是又胖了?
安儿白胖的手指,揪住江云康的一根胡子,笑呵呵地摇头,没呢,没胖。母亲说是壮。
江云康颠了颠安儿,确实颇沉。不得不说,安儿的身体实在好,好几次顺顺着凉,安儿都没事。
好好好,是壮。江云康抱着安儿走进院子,见顺顺不在,便问去哪了。
方才青岸来抱去见大哥了。林氏叫彩萍去摆饭,一边进屋时,她一边道,今儿红杏生了,是个儿子。
那二嫂,岂不是不高兴?江云康迈过门槛,放下安儿后,洗完手,再坐下等摆饭。
孩子刚出生,母亲就让人抱去给二嫂,说往后就是二嫂的孩子。林氏道,我看二嫂倒是还好,或许是和二哥亲近不起来,才会要红杏的孩子。
说着,林氏不由叹气,虽说红杏被抬了姨娘,但到底是给人做小,往后孩子也不是自个的,冷暖也只有她自个知道。
二房有了儿子,孟氏算是少了一件心事。
眼下看着江云康起势越来越猛,便开始发愁江云帆续弦的事。
今儿二房得子,孟氏的嫂嫂胡氏还在正院。
二郎有了儿子,你也能省心一些,把孩子记在向氏名下。若是向氏往后没有儿子,那也无妨。要是有,那也没事。胡氏丰腴,脸也生得圆,笑起来时,看着倒是个很好说话的人。
二郎的事倒是好说,他还年轻,这次不行,也还会再有孩子。孟氏叹气道,最让我头疼的,还是大郎。安和走了快一年,顺顺都能走会说了,因为没有续弦,还一直养在三房那里。
说起来,妹妹是该给大郎相看新娘子了。胡氏道。
先头的安和郡主,出身高,模样好,算是江云帆高攀。
但现在不一样,承安侯府比不上十年前,江云帆还有嫡子。家世好的人家,根本不愿意把女儿嫁来当续弦。可家世一般的,孟氏又看不上。
孟氏想要个娘家厉害的,可以扶持儿子的,这样才能压住江云康。
这便是我愁的地方,嫂嫂可有合适的人选?孟氏投去期待的目光。
胡氏沉眸想了想,我倒是有个人选,就是不懂妹妹看不看得上?
你说。孟氏道。
我娘家的侄女,你见过的,模样好,品行也好,家中就她一个嫡女,也是家里宝贝的孩子。胡氏兄弟是三品官,三品官的嫡女,出身虽比不上安和郡主,却也很不错了。
孟氏听胡氏这么说,却没有高兴。
胡家女确实不错,但胡氏会提到她,也是有原因的。
本来胡家女订过亲,但在成亲前,未婚夫意外过世,耽搁了年纪,又影响了名声。不然以她的家世,不可能给江云帆当续弦。
胡氏看孟氏不说话,心知江云帆是孟氏的宝贝疙瘩,她也是看中江云帆颇有前途,往后又会有侯府的爵位,才会这个事,妹妹也清楚,我哥哥对侄女颇为宠爱,若是能成亲家,往后也能多多提携大郎。而且他们也不陌生,都有见过,若是能亲上加亲,对咱们三家都好,不是吗?
嫂嫂说得是,你那侄女我也见过,确实不错。孟氏还是心有疑虑,并没有马上答应,不过大郎如今主意大,我得先问问他的意思。若是他同意,我便让人去和嫂嫂说,成吗?
当然。胡氏笑道,结亲本就要两家都同意,他们自个也愿意,才是最好。时候不早,我就先回了。
孟氏起身送走嫂嫂,再去大房找儿子。
等她进大房院子,听下人说大郎带着顺顺用饭,心想还是得快点给大郎定门亲事。
江云帆看到母亲过来,他有些意外。
让奶娘带顺顺用饭,他则是和母亲到一旁说话。
孟氏把胡氏的提议说了,胡家那姑娘你见过的,模样人品都好,就是有个克夫的名声。
说到这里,孟氏就忍不住叹气,也是苦了你,若是安和还在,也用不着受这种委屈。
没什么苦不苦,我拖家带口,自个是鳏夫,倒是要委屈人姑娘。
江云帆有了顺顺,往后爵位必定是给顺顺的,这么一来,新夫人的孩子便没有爵位。
胡家父子不站派,还算低调。既然舅母会这么提,胡家应该有这个意思,母亲去回话,就说我同意了。江云帆道。
你不在意她克夫的名声吗?孟氏还是犹豫。她觉得错过胡家,可能挑不到比胡家更好家世的姑娘,但又嫌弃胡家女曾经定过亲。
母亲,世上好处不可能都让我占去的。若是没有嫡子,江云帆的婚事还能挑高一点,但有了嫡子就不一样。
之前的事我也听说过,是那公子意外坠马,和胡家姑娘并没关系。母亲要是不放心,先让人去合下八字,若是八字不合,那就作罢吧。
虽然是给自己说亲,但江云帆却是一副长辈相看的目光。姑娘人不错,家里父兄靠得住,他便没有意见。
孟氏听儿子都同意了,便也只好答应。
这边孟氏在想要准备什么礼去送给胡氏,三房那里,江云康和林氏已经洗漱完躺下。
他们夫妇成亲数年,还是如胶似漆,三房里的人都很羡慕。
林氏枕着江云康的胳膊,等明年,是不是要给安儿找个启蒙先生了?
过完年,安儿也才三虚岁,不用那么急。我会先带他认认字,其余的等大一点再说。江云康不想安儿过早地开始辛苦,小孩还是要有小孩的世界。
一夜好眠后,江云康次日起来,外边天还没亮。
每天都是打着哈切去上朝,不过时间久了后,倒也慢慢习惯。
恋耽美
对于这几日的折子,皇上并没有完全相信,起初刚听到,并没有要发作的意思。但连着几日都收到关于孟州的各种折子,皇上这才上了点心。
现在从江云康的口中听到关于流民的事,皇上眉头紧皱,心情不悦地道,你们下去吧,朕还有事要处理。
等走出大殿后,公孙良多看了江云康几眼。
江大人不知道孟州太守是谁吗?过了好一会儿,等快回到翰林院,公孙良才开口问。
有听人说过,公孙大人可是有什么指点的?江云康谦虚问。
没有。公孙良摇摇头,嘴上说没有,但语气比之前平淡了一些,江大人这样挺好。
二人进了翰林院后,公孙良带江云康到办事的位置,便去忙活自己的事。
初进翰林院,江云康需要先跟着学习一段时间。每日不是看文档,就是在听前辈讲史,倒是没再见到皇上,也没轮到他上值。
虽然都在翰林院,江云康倒是没碰到文渝。等第一次休沐时,江云康才见到文渝。
他去木府探望木须先生,正好碰到文渝也来,二人坐下后,就开始谈论最近身边的事。
说到上值的事,文渝头一次连着说了一大段的话,以前我觉得读书便够不容易,没想到,有了官职后,更不容易。我倒是好一点,左舒亮已经被骂了两回。
他一边说,一边摇头叹气。
林源听得瞪大眼睛,真有那么吓人吗?他害怕了。
也不是吓人,就是到一个新环境,还没那么适应。文渝说完,转头去看江云康,问,三郎,你最近如何?
我还好。
江云康语气轻松,不过第一次面圣时,我可能太诚实一点,把同僚给吓到。或许是怕我以后也太直率,和我来往平平,其他的倒是还好。
文渝问什么事,江云康简单说了皇上的问题,好在钱明鹤被贬官,也不枉我说那两句。
听皇上问自己孟州的事,江云康就知道皇上是想要个求证。
他还没入官场,平日里也没和其他王爷来往,回答的话也是自己的所见,并没有发表意见。但他又点到为止地提到了重点,虽然皇上想听的可能是孟州很好,但他发现自己,还是说不出昧良心的话。
木须放下茶盏,别人刚入官场,都谨小慎微,你倒好,说了这样的话,难怪一直没有上值。
文渝也担忧地看着江云康,是啊三郎,你是状元出身,大家伙现在谈论最多的还是你。但同时,嫉妒你的人也越多,若是还不上值,翰林院的人怕是要开始排挤你了。
多谢文师兄的关心,不过我不并不着急。在翰林院待了半个月,江云康对翰林院也有了个大概得了解。
虽然人人都说好,可他去过庐城一趟,发觉自己并不太适合翰林院。而且在翰林院发展的,有大哥和文渝,他们日后必定有所成就。
在江云康这么想时,白轻舟为江云康请功的折子刚送到了皇上手中。
皇上看了三遍,才敢确信白轻舟在说什么。
第97章
江云康没想到, 休沐的第二日,皇上就召见了他。
在皇上身边为官,得想了解皇上的喜好和习性。稍有差池, 轻则贬官,重则掉脑袋。
每一次觐见,江云康都是提心吊胆。
听皇上问到火炮的事, 忙谦虚道,微臣不敢请功, 主意和配方确实是微臣提的,不过也是从西洋人那听来。研发期间, 白大人费心费力,彻夜陪着微臣,他才是最大功劳。
白轻舟说你是个人才,很有想法,又能做事。看来,把你留在翰林院,是委屈你了?皇上只看了江云康一眼, 就收回目光,落在白轻舟请功的折子上。
没有委屈, 能伺候皇上左右,是微臣的荣幸。江云康赶忙道。
他低着头,看不到皇上的表情。但这个时候不是该嘉奖他吗?
等等, 他想到木须先生说过, 皇上不太喜欢白轻舟的性格,觉得白轻舟粗鲁, 没有读书人的文雅, 说话也过于直率。
你倒是比白轻舟会说话。
皇上合上折子, 白轻舟说你研发的火炮,威力甚猛,朕就赐你白银百两。外人问起来,就说是朕欣赏你,火炮的事还需保密。
顿下轻咳几声,皇上又道,还有,明日开始上值吧。
虽然得了赏赐,江云康心里却没太高兴。
外边的人不知赏赐的由来,难免惹人猜忌。同时入翰林院的几十个人,他倒是越来越扎眼。
拿了赏银回去承安侯府时,林氏听是皇上赏的,正要高兴,江云康却让林氏低调。
当官不比读书,书院里同窗的不喜欢,最多使点小绊子,为官就不一样了。江云康感叹道。
你说得是。林氏也有林氏的烦恼,从你入翰林院后,两房的婶婶就派人请了我好几次。去了吧,他们又诸多请求。不去吧,又说我们摆架子。
分出去的那两房都是庶出,或许是觉得大家都是庶出,故而同病相怜,以前对江云康态度也还不错。
只是江云康祖父当官不行,教养孩子也一般。那两房叔叔也没什么本事,但如果是江云康能帮忙的,也会帮一帮。可江云康自己都没站稳脚跟,叔叔们就想让江云康帮忙说说话。
林氏每次去赴宴,都只能装傻,但也不能总这样。
对她态度没变的,也就只有二嫂和嫡母,以前怎么样,现在还是怎么样,反倒是让林氏更习惯。
京城里亲戚多,除了亲一点的叔叔婶婶,还有其他的旁支亲戚,谁家有个什么事,都得上侯府来一趟。
以前打秋风的最多,不过现在侯府变穷,给不出什么银子,慢慢的,才少了大半的人。
不过也有心思活泛一点的,会找到林氏这儿来。
林氏这些年和江云康一样,也在慢慢改变,虽然本性还是柔善,但也不再是软包子,一般的亲戚也能打发了,倒是没让江云康操心这方面的事。
次日,江云康便开始上值。
记录皇上的起居,是件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的工作。每日听听写写,工作内容没什么意思,但可以听到皇上和其他大臣的谈话,可以增长见闻。
从钱明鹤被贬官后,皇上已有半个月没见恭王,不过见了几次盛贵妃后,皇上对恭王又和之前差不多,只是钱明鹤还是没有恢复官职。
于家把钱明鹤盯得死死的,每次恭王试图提到钱家,就会被于家给狠狠压住。
在皇上身边,待了近两个月,到了八月金秋时节,江云康也对皇上的脾性有了个大概了解。
皇上已过花甲,在历朝过往帝王里,算是很长寿的。而越是上了年纪,就越怕死,每日进补的药,不断地送到皇上跟前。
不过皇上的气色看着不错,但江云康觉得,皇上内里应该是虚的。频繁地进补,却没有锻炼,很容易有三高等。
且当皇帝,也是件工作量很大的事,天没亮就要起来去上朝。江云康连续早起一段时间,有时都会犯困。
这日下值回去,江云康遇到了文渝,两人一块回去。
张博宇没考中庶吉士,暂时还在等补位。故而翰林院里,和江云康熟悉的,除了大哥,就是文渝。左舒亮不过平平之交,算不上好友。
京城房价颇贵,本来木须先生想让文渝住木府,当邱杰给文渝介绍了一门亲事,年底便要成亲,文渝只能另外租赁宅院。
可文家世代务农,家中钱财连两进的宅院都租不起。最后还是江云康听说了,和林氏商量后,把他们的一出宅子,便宜租给文渝。
文渝心里一直记着江云康的好,有听到什么事,也会马上和江云康说。
我听说,新余已经是第三次上书要粮要钱,是吗?文渝问。
江云康点头说是,新余城墙被毁大半,不仅重修城墙需要大比银钱,城中的房屋也需要修缮。皇上是允诺秋收后给新余送粮,可你也知道,离新余被攻破已经两个多月,城里的百姓必定艰难。
徐放就写信给徐国公,说新余军士都快吃不上饭,让徐国公先送点粮食去。听说这个事时,江云康就知道新余不容易。
若不是新余有军士镇守,怕是早就起了内乱。
文渝听得直叹气,国库没钱,也是没办法。
国库没钱,就想法子去挣嘛。也只有在文渝跟前,江云康才敢说这种话,一味地看不上商人,打压商人,现在国库没钱,要是明年开春前,新余的城墙还没修好,北狄的军队真的要冲京城而来。
虽然半数国土被北狄侵占,可剩下的一半也不小。但历朝除了农业稍微好一点,其他的产业就看不到盼头。
江云康在皇上身边待越久,越发清楚皇上只想延续现在的局面,并不愿改革发展,更不想听什么新的想法。
但自个止步不前,那就是一种退步,因为别人都在进步。
文渝不是江云康,思想还是更偏古人,听到这话,只是摇头叹气,并没有去接。
二人在承安侯府门口分别,江云康下马车时,抬头看了眼天色,见一半的天空被晚霞染得火红,步子不由快一些。
前两日是安儿两周岁生辰,小孩儿长得很快,也更会说话。每日下值回来,江云康都想快点抱抱孩子和娘子。
他还没进三房的拱门,就听到里面传来小孩清脆的笑声,一听就知道是安儿,顺顺太斯文,不会这样笑。
等他刚出现在门口,安儿就大喊了一句爹爹,随后迈着小短腿,扑哧,扑哧地跑过来。
江云康一把抱起安儿,快让爹爹看看,是不是又胖了?
安儿白胖的手指,揪住江云康的一根胡子,笑呵呵地摇头,没呢,没胖。母亲说是壮。
江云康颠了颠安儿,确实颇沉。不得不说,安儿的身体实在好,好几次顺顺着凉,安儿都没事。
好好好,是壮。江云康抱着安儿走进院子,见顺顺不在,便问去哪了。
方才青岸来抱去见大哥了。林氏叫彩萍去摆饭,一边进屋时,她一边道,今儿红杏生了,是个儿子。
那二嫂,岂不是不高兴?江云康迈过门槛,放下安儿后,洗完手,再坐下等摆饭。
孩子刚出生,母亲就让人抱去给二嫂,说往后就是二嫂的孩子。林氏道,我看二嫂倒是还好,或许是和二哥亲近不起来,才会要红杏的孩子。
说着,林氏不由叹气,虽说红杏被抬了姨娘,但到底是给人做小,往后孩子也不是自个的,冷暖也只有她自个知道。
二房有了儿子,孟氏算是少了一件心事。
眼下看着江云康起势越来越猛,便开始发愁江云帆续弦的事。
今儿二房得子,孟氏的嫂嫂胡氏还在正院。
二郎有了儿子,你也能省心一些,把孩子记在向氏名下。若是向氏往后没有儿子,那也无妨。要是有,那也没事。胡氏丰腴,脸也生得圆,笑起来时,看着倒是个很好说话的人。
二郎的事倒是好说,他还年轻,这次不行,也还会再有孩子。孟氏叹气道,最让我头疼的,还是大郎。安和走了快一年,顺顺都能走会说了,因为没有续弦,还一直养在三房那里。
说起来,妹妹是该给大郎相看新娘子了。胡氏道。
先头的安和郡主,出身高,模样好,算是江云帆高攀。
但现在不一样,承安侯府比不上十年前,江云帆还有嫡子。家世好的人家,根本不愿意把女儿嫁来当续弦。可家世一般的,孟氏又看不上。
孟氏想要个娘家厉害的,可以扶持儿子的,这样才能压住江云康。
这便是我愁的地方,嫂嫂可有合适的人选?孟氏投去期待的目光。
胡氏沉眸想了想,我倒是有个人选,就是不懂妹妹看不看得上?
你说。孟氏道。
我娘家的侄女,你见过的,模样好,品行也好,家中就她一个嫡女,也是家里宝贝的孩子。胡氏兄弟是三品官,三品官的嫡女,出身虽比不上安和郡主,却也很不错了。
孟氏听胡氏这么说,却没有高兴。
胡家女确实不错,但胡氏会提到她,也是有原因的。
本来胡家女订过亲,但在成亲前,未婚夫意外过世,耽搁了年纪,又影响了名声。不然以她的家世,不可能给江云帆当续弦。
胡氏看孟氏不说话,心知江云帆是孟氏的宝贝疙瘩,她也是看中江云帆颇有前途,往后又会有侯府的爵位,才会这个事,妹妹也清楚,我哥哥对侄女颇为宠爱,若是能成亲家,往后也能多多提携大郎。而且他们也不陌生,都有见过,若是能亲上加亲,对咱们三家都好,不是吗?
嫂嫂说得是,你那侄女我也见过,确实不错。孟氏还是心有疑虑,并没有马上答应,不过大郎如今主意大,我得先问问他的意思。若是他同意,我便让人去和嫂嫂说,成吗?
当然。胡氏笑道,结亲本就要两家都同意,他们自个也愿意,才是最好。时候不早,我就先回了。
孟氏起身送走嫂嫂,再去大房找儿子。
等她进大房院子,听下人说大郎带着顺顺用饭,心想还是得快点给大郎定门亲事。
江云帆看到母亲过来,他有些意外。
让奶娘带顺顺用饭,他则是和母亲到一旁说话。
孟氏把胡氏的提议说了,胡家那姑娘你见过的,模样人品都好,就是有个克夫的名声。
说到这里,孟氏就忍不住叹气,也是苦了你,若是安和还在,也用不着受这种委屈。
没什么苦不苦,我拖家带口,自个是鳏夫,倒是要委屈人姑娘。
江云帆有了顺顺,往后爵位必定是给顺顺的,这么一来,新夫人的孩子便没有爵位。
胡家父子不站派,还算低调。既然舅母会这么提,胡家应该有这个意思,母亲去回话,就说我同意了。江云帆道。
你不在意她克夫的名声吗?孟氏还是犹豫。她觉得错过胡家,可能挑不到比胡家更好家世的姑娘,但又嫌弃胡家女曾经定过亲。
母亲,世上好处不可能都让我占去的。若是没有嫡子,江云帆的婚事还能挑高一点,但有了嫡子就不一样。
之前的事我也听说过,是那公子意外坠马,和胡家姑娘并没关系。母亲要是不放心,先让人去合下八字,若是八字不合,那就作罢吧。
虽然是给自己说亲,但江云帆却是一副长辈相看的目光。姑娘人不错,家里父兄靠得住,他便没有意见。
孟氏听儿子都同意了,便也只好答应。
这边孟氏在想要准备什么礼去送给胡氏,三房那里,江云康和林氏已经洗漱完躺下。
他们夫妇成亲数年,还是如胶似漆,三房里的人都很羡慕。
林氏枕着江云康的胳膊,等明年,是不是要给安儿找个启蒙先生了?
过完年,安儿也才三虚岁,不用那么急。我会先带他认认字,其余的等大一点再说。江云康不想安儿过早地开始辛苦,小孩还是要有小孩的世界。
一夜好眠后,江云康次日起来,外边天还没亮。
每天都是打着哈切去上朝,不过时间久了后,倒也慢慢习惯。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