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队书记转过身子,后脑勺对他们,气呼呼地走了。
陈立恒啧了一声:这老头,社员拿钞票往兜里揣的时候,他不吭声。碰上事儿了,他倒跑的比谁都快。
田蓝笑道:估计他被吓怕了,这些年,他没少被折腾。
陈立恒笑着问她:你打算从哪儿弄口粮啊?
他知道她不是不愿意种庄稼,而是因为现在赵家沟种的粮食粮种不行,产量太低。而且想要提高粮食产量,兴修水利,精准种植,适当使用化肥这些都不可或缺。而这些事情,全都要钱。
他们权衡利弊之后才做的决定,想要改变赵家沟的面貌,首先要发展的就是农副业,攒下家当才能想下一步的活。
陈立恒猜测:你打算用糖渣和社员换口粮吗?
田蓝挑高眉毛,十分惋惜:思路放宽阔点,老陈同志,社员手上粮食也不多,一家一户的换,多麻烦。别忘了,我们还有公余粮的任务呢。
陈立恒好奇:那你打算吃谁家的大户?
酒厂啊!田蓝理所当然,每年酒厂都要用大量粮食来酿造出酒精,我们完全可以拿我们出产的酒精跟酒厂换粮食,然后他们再做进一步加工。
陈立恒目瞪口呆:你打酒厂的主意,亏你想得出来!
田蓝满脸无辜:那我也是没办法。这边榨糖厂是拿甜菜榨糖,又不是用粮食做糖。不然的话,我肯定会直接去找榨糖厂。
也就是这个时代,国营食品类工厂完全不愁销售,对控制成本的紧迫感也不强。所以他们明明知道赵家沟到底是拿什么酿酒制糖的,却也根本没有依葫芦画瓢照搬生产的意思。
不然按照他们的规模,现在就开始动手的话,田蓝他们也就只有跟在后面吃点残羹冷炙的份了。
陈立恒点头:是这么个道理。不过我觉得咱们也能跟榨糖厂换,甜菜的糖渣不是营养很丰富吗?刚好拖过来喂猪,说不定猪还能长得更快些呢。
他俩一边走一路说话,刚好叫英子听到了一耳朵。
英子十分好奇:咱们能拿什么跟榨糖厂换呢?给他们酒吗?
田蓝笑出了声:不是,我们可以花钱买,也可以直接拿糖换。榨糖厂的生产原料是甜菜,每年入秋的时候,甜菜一收获,他们的机器就开动。等到开过春,天暖和了,甜菜消耗的差不多了,榨糖厂就要停工了。这个时候,他们也没多少糖可以用了。
英子恍然大悟,顿时生出骄傲:还是咱们用玉米芯子做糖好,一年四季都没问题。
田蓝笑道:那可不一定,等天更热了,玉米芯子也摆不住。到时候咱们搞不好也会缺货。
二柱紧张得不行:那怎么办呀?到时候咱们的糖还怎么生产啊?
英子胸有成竹:没事,花花姐肯定有办法。
田蓝惊呆了:我有说我有招吗?
英子不假思索:你肯定有办法。多少年了,谁听说过高粱壳子能酿酒,玉米芯能制糖啊。以后就是没了高粱壳和玉米芯,你肯定也能做出来。
田蓝胸中生出骄傲。看,不管在什么时候,姐都能收获迷妹。
她拍拍英子的肩膀,一本正经道:就冲你这句话,我也肯定得想出招。
那起码是几个月以后的事了,到时候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就好。
眼下,他们还得想辙来扩大糖稀的生产规模。
壮劳力们下田之后,玉米芯的产能明显告急。
本地牲畜都很金贵,推磨这活都是靠人力。上了年纪的老头老太太哪里能跟青壮年比呀,推磨都比人家慢。
长平出主意:要不咱们把牛赶过去推磨吧,总比人强。
秀秀直接朝她哥翻了个白眼:亏你想得出来,咱们大队都恨不得人犁地了,你还想让牛马给你推磨?不揍死你才怪!
田蓝也犯愁。
本来觉得农村剩余劳动力特别多,结果赶上人家干活,事情就做不下去了。
屋子门被推开了。
来娣拎着挎包走进来,一个劲儿搓手。
英子问了她一句:你咋这会儿才回来?我早听到了学校的铃声啊。你别又去伺候你弟弟了吧。
来娣家的宝贝弟弟放在乡下,那是头一份的娇惯,属于典型的没有少爷命,一身少爷病。
他发现他姐也上学之后,就直接把他姐当成了小跟班,啥事儿都让他姐干。
来娣摇头:不是,他怕老师,不敢跟着。
为了不被弟弟纠缠,只要一下课,来娣就追着老师问问题。反正她本来这么长时间没上课,基础知识薄弱,多向老师请教也理所当然。
老师刚好又同情这个可怜的姑娘,对她的请教,向来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来娣的宝贝弟弟因为成绩差,拥有天下学渣同样的通病,那就是畏师如畏虎。平常看到老师躲都来不及,哪里还敢凑上前。
来娣这才获得安宁。
风太大了,我的头巾被风吹跑了。来娣有些不好意思,我跑了足有二里地才追回来。
其他人也不笑她。这时代物资匮乏,头巾算是个人重要的财产了。谁舍得不去追呀?
田蓝福至心灵:对呀,风,风很大!
大家都满脸茫然。风当然大了,春天的风最大,吹的人眼睛都睁不开。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啊,她为什么要这么激动?
陈立恒笑出了声:让风来推磨!
在他遇见田蓝的第一个世界里,他们在宁甘农场时,军垦兵就做了大风车。一方面利用风车抬水浇灌盐碱地排碱,另一方面就是用风车推磨加工粮食。
因为效率高,后来他们的大风车还被作为典型在整个北方地区大面积推广。甚至沿海地带也学习了同样的方法,后来他还听说有地方利用风力发电呢,据说效果还不错。
现在,赵家沟条件简陋,指望风力发电,估计不现实。不过利用大风推个磨盘什么的,应该问题不大。
田蓝记忆力一流,她立刻在纸上画出了自己参与制作的大风车的结构示意图,然后拉着大家一块儿商量如何因地制宜,赶紧把风车磨盘给做出来。
他们的车间本来就安排在山洞,那里就是风口子,风大的要命。即便过了春天,也不愁没风。
知青们都兴奋起来,嗐,本来还嫌风大碍事儿呢,现在风都成了宝贝。
有了方向,所有人都动起来。
大队有木匠呢,做风车这事儿不难。山上就有树,他们这边不算林区,大队点头就能感受。
赵书记听说可以不用人推磨了,二话不讲,直接同意他们去砍树。不过要求补种树苗。
众人都笑嘻嘻的,表示绝对没问题。
种啥?种杨柳树呗,那树可好活了。
大家伙儿一顿叮叮当当,直接将风车做了出来。等风车架子一树起,好家伙,磨盘嗖嗖地飞,转的那叫一个快呀,人都来不及往里面加料了。
好多社员都过来看热闹。
好家伙,这磨盘就跟说书的《封神榜》里的风火轮一样,转的叫一个利索。
大磨盘就是不一样啊,玉米芯子磨得飞快。
连大队会计都说:到底是有学问的娃娃哈,瞅瞅,人家多能干。
陈立恒摸着下巴,转头问田蓝:我怎么觉得哪儿不对劲啊。
田蓝想了想,相当老实地表示:咱们得改进磨盘了,不然效率太低。
陈立恒点头:是该盖个磨坊,才能省事。
这么一划拉,真是没歇下来的时候,处处都有活。
大棚里小青菜、茼蒿、菠菜收完了,得赶紧种下黄瓜,西红柿还有茄子,好继续供应下一茬菜。
养猪场的小猪也得赶紧捞了,不然时间就来不及。
还有榨糖厂和酒厂那边,如果现在不联系,再往后面拖,变故就容易增大,得早点定下来才放心。
田蓝和陈立恒商量了一回,决定一块儿去县城看看,总要把事情捋捋顺。
他俩说干就干,等食品厂的车过来拖糖稀时,他们就直接要求蹭车,去县城长见识。
孙采购紧张得要命,一个劲儿地告诫他们:酒厂做罐头那是邪门,本来就不是正理。他们的生产也有一茬没一茬,你们不能指望他们买你们的糖。万一到时候他们不要了,你们才麻烦呢!像糖这种东西,就该找我们食品厂。你们等着,下个月我们的生产线就批下来了,还会进更多的货。
田蓝和陈立恒都笑了:你别紧张,我们去县城主要是想去书店看看,不是马上要高考了吗?我们想碰碰运气来着。
孙采购先如释重负,然后更加紧张:你们去高考了,那你们的糖坊怎么办?同志,你们要负责啊,不能半路撂挑子的。
陈立恒伸手指着忙忙碌碌的知青:你怕什么呀?地球离了谁都会转。只要基础打好了,大家学会了技术。就算我们走了,我们的糖坊照样可以开下去。
孙采购想了想,感觉这话也有道理。
他看过知青点熬糖的过程,说白了的话,似乎也没多少难度系数。关键是人家能想到,而且想了就做了。
他点点头:行吧,你们赶紧上车,咱们早点走。
等到4个轮子开起来,他才和人说掏心窝子的话,是该考。现在想进城招工越来越难,回城的知青太多,大家都在到处找工作。一个岗位多少人眼睛珠子盯着,都快抢疯了。你俩要是学问好,就好好考。考出来以后就是国家干部,多气派,多风光啊。
两人只是笑,既不附和也不反驳。
四个轮子的货车要比两个轮子的自行车快多了。汽车开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停在了县城新华书店门口。
孙采购伸手指给他们看:你们过去碰碰运气吧,我看里面书也不多,还比不上图书馆呢。对了,县政府旁边的图书馆今年已经开放了,你们去那边看看,要是能借到书也行。
两人谢过他的热心肠,下车挥手道别。
等到车子开走了,他们先去县政府工会找宋清远。
老宋同志不牵头,他们也不好贸贸然去找他未婚妻呀。
宋清远正在练习打字。
这时代的打字机可不是一二十年后的电脑,而是一个拥有两千铅字盘的复杂玩意。打字员需要记下那2000多号字的位置,而且还是反写的字。
他一瞧见陈立恒和田蓝,立刻高兴地丢下手上的活,兴冲冲道:老九,兰花花,你们来了。走走走,我带你们去吃好吃的。
跟他一个办公室的同志笑了起来:我看你是找理由逃避练习打字。
宋清远做出头痛的模样:再让我练下去,我的脑袋都要炸了。
他带人出了办公室,先要请人去食堂吃饭。
陈立恒赶紧拦住他:别了,赶时间呢。我们吃饱肚子过来的。
田蓝送上纸包:你尝尝,这是我们自己做的糖块和粘豆包,还热着呢,刚好让你也尝尝味道。
宋清远毫不客气,先抓起豆包咬了一口,点头表示肯定:加了糖吧,加糖就是不一样,又香又甜。
他三下五除二,干掉了一只豆包,然后又尝了块糖。
从糖块放进嘴里起,他就满足地眯眼睛:哎呀,不错,这个糖很有意思呀。有点像炒米糖,又比炒米糖香。
陈立恒笑道:那当然了,我们用的花生又用的爆玉米花,裹上糖浆,能不好吃吗?走走走,带我们去见见你未婚妻。你一个小子,怎么把人家妇产科的大夫给骗到手的?
瞧你这话说的,啥叫骗呀?明明是两心相悦,人家对我一见钟情。你们真打算在妇产科卖糖啊?我看你们生意好的很,上次看到了酒厂的老邹时,他还说要问你们买糖做饮料呢。
田蓝一本正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多条路多层保险。
宋清远无所谓。
到现在为止,他也不觉得是老九和兰花花求到他头上帮忙介绍生意,因为无论糖还是酒,都是紧俏物资。谁手上有货,那叫能耐。
县城不大,繁华的地方也不过几条大街。县医院跟政府就在同一条街上。
宋清远在前面带路,三人走了不过20来分钟,就进了医院大门。
1980年的县医院,还没有楼房,总共三排平房。里面穿着白大褂的人进进出出,不时有病人家属追在他们后面询问情况。
宋清远跟在位剪着短发的年轻女医生后面半天,直到对方交代完三位病人之后,还笑嘻嘻地喊了一句:哎呀,我们何医生好忙。
何秀莲转过头,瞧见未婚夫就瞪了他一眼:你干嘛呢?吓死个人,又不出声。
我那不是怕打扰你工作嘛。宋清远帮双方介绍,这位就是何大夫,我美丽动人坚强能干医术精湛的未婚妻。这二位是琴瑟和谐情比金坚的老九和兰花花,我们赵家沟知青点的传奇人物。
何秀莲听未婚夫提过二人,也知道他俩殉情自杀的辉煌往事,不由自主地多看了两眼田蓝。
真看不出来,这个笑容跟春阳似的姑娘居然也会想不开。
她点点头,主动伸出了手:你好,别听宋清远胡说八道,我叫何秀莲,就在县医院妇产科工作。你们的来意,他说过,我带你们去找我们主任吧。
田蓝和陈立恒赶紧道谢,直接跟她往平房走。
一进门,他俩就感受到了什么叫做战场。
天哪!不是说这个时代的女人基本在家生孩子吗?为什么妇产科会这么忙?
护士跑过来喊:何大夫,里面的产妇吃不消了,都要晕过去了。
赶紧喊她家给她吃东西呀。弄点糖水让她喝。
护士满脸为难:哪有糖啊?本来以为下个月才生的,提前发动了,家里人都没准备。现在手上没票,什么都买不到。
田蓝有些奇怪:不是说生孩子的女同志会有糖票发吗?
那是生完了才有,用来产后补充营养的。
田蓝理解不能:为什么不早点发?
早点发的话,她们假怀孕怎么办?以前又不是没发生过这种事。
田蓝和陈立恒眼睛珠子都要瞪出来了。天哪,至于吗?为了点糖票,居然要假装怀孕!
她毫不犹豫地拿出了自己带的糖:我这里有点,先给产妇补充点能量吧。
护士朝后面喊了一嗓子,家属跑过来,大喜过望,根本不讨价还价,直接掏了5块钱,把一大包糖都拿走了。
气得护士直抱怨:你家不能这么自私,其他人不生小孩不要营养吗?
家属脚步不停,嘴里虚应着:我爱人身体虚,需要补充营养。
反正到了手的糖,他是绝对不会再还回去的。
田蓝笑出了声,夸奖一句:他还挺疼他老婆的。
宋清远在旁边怪声怪气,还冲陈立恒挤眉弄眼:听到没有?兰花花这是话中有话,嫌你做的不好呢。
陈立恒语气诚恳:是做的不够,以后得再接再厉。
宋清远被噎到了,莫名觉得肚子很饱。这时代没那说法,否则他肯定会描述自己稀里糊涂就被塞了一碗狗粮。
不对,他也是有未婚妻的人,不算单身狗。
这边的危机解除了,何秀莲领着人去找他们主任。
恋耽美
陈立恒啧了一声:这老头,社员拿钞票往兜里揣的时候,他不吭声。碰上事儿了,他倒跑的比谁都快。
田蓝笑道:估计他被吓怕了,这些年,他没少被折腾。
陈立恒笑着问她:你打算从哪儿弄口粮啊?
他知道她不是不愿意种庄稼,而是因为现在赵家沟种的粮食粮种不行,产量太低。而且想要提高粮食产量,兴修水利,精准种植,适当使用化肥这些都不可或缺。而这些事情,全都要钱。
他们权衡利弊之后才做的决定,想要改变赵家沟的面貌,首先要发展的就是农副业,攒下家当才能想下一步的活。
陈立恒猜测:你打算用糖渣和社员换口粮吗?
田蓝挑高眉毛,十分惋惜:思路放宽阔点,老陈同志,社员手上粮食也不多,一家一户的换,多麻烦。别忘了,我们还有公余粮的任务呢。
陈立恒好奇:那你打算吃谁家的大户?
酒厂啊!田蓝理所当然,每年酒厂都要用大量粮食来酿造出酒精,我们完全可以拿我们出产的酒精跟酒厂换粮食,然后他们再做进一步加工。
陈立恒目瞪口呆:你打酒厂的主意,亏你想得出来!
田蓝满脸无辜:那我也是没办法。这边榨糖厂是拿甜菜榨糖,又不是用粮食做糖。不然的话,我肯定会直接去找榨糖厂。
也就是这个时代,国营食品类工厂完全不愁销售,对控制成本的紧迫感也不强。所以他们明明知道赵家沟到底是拿什么酿酒制糖的,却也根本没有依葫芦画瓢照搬生产的意思。
不然按照他们的规模,现在就开始动手的话,田蓝他们也就只有跟在后面吃点残羹冷炙的份了。
陈立恒点头:是这么个道理。不过我觉得咱们也能跟榨糖厂换,甜菜的糖渣不是营养很丰富吗?刚好拖过来喂猪,说不定猪还能长得更快些呢。
他俩一边走一路说话,刚好叫英子听到了一耳朵。
英子十分好奇:咱们能拿什么跟榨糖厂换呢?给他们酒吗?
田蓝笑出了声:不是,我们可以花钱买,也可以直接拿糖换。榨糖厂的生产原料是甜菜,每年入秋的时候,甜菜一收获,他们的机器就开动。等到开过春,天暖和了,甜菜消耗的差不多了,榨糖厂就要停工了。这个时候,他们也没多少糖可以用了。
英子恍然大悟,顿时生出骄傲:还是咱们用玉米芯子做糖好,一年四季都没问题。
田蓝笑道:那可不一定,等天更热了,玉米芯子也摆不住。到时候咱们搞不好也会缺货。
二柱紧张得不行:那怎么办呀?到时候咱们的糖还怎么生产啊?
英子胸有成竹:没事,花花姐肯定有办法。
田蓝惊呆了:我有说我有招吗?
英子不假思索:你肯定有办法。多少年了,谁听说过高粱壳子能酿酒,玉米芯能制糖啊。以后就是没了高粱壳和玉米芯,你肯定也能做出来。
田蓝胸中生出骄傲。看,不管在什么时候,姐都能收获迷妹。
她拍拍英子的肩膀,一本正经道:就冲你这句话,我也肯定得想出招。
那起码是几个月以后的事了,到时候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就好。
眼下,他们还得想辙来扩大糖稀的生产规模。
壮劳力们下田之后,玉米芯的产能明显告急。
本地牲畜都很金贵,推磨这活都是靠人力。上了年纪的老头老太太哪里能跟青壮年比呀,推磨都比人家慢。
长平出主意:要不咱们把牛赶过去推磨吧,总比人强。
秀秀直接朝她哥翻了个白眼:亏你想得出来,咱们大队都恨不得人犁地了,你还想让牛马给你推磨?不揍死你才怪!
田蓝也犯愁。
本来觉得农村剩余劳动力特别多,结果赶上人家干活,事情就做不下去了。
屋子门被推开了。
来娣拎着挎包走进来,一个劲儿搓手。
英子问了她一句:你咋这会儿才回来?我早听到了学校的铃声啊。你别又去伺候你弟弟了吧。
来娣家的宝贝弟弟放在乡下,那是头一份的娇惯,属于典型的没有少爷命,一身少爷病。
他发现他姐也上学之后,就直接把他姐当成了小跟班,啥事儿都让他姐干。
来娣摇头:不是,他怕老师,不敢跟着。
为了不被弟弟纠缠,只要一下课,来娣就追着老师问问题。反正她本来这么长时间没上课,基础知识薄弱,多向老师请教也理所当然。
老师刚好又同情这个可怜的姑娘,对她的请教,向来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来娣的宝贝弟弟因为成绩差,拥有天下学渣同样的通病,那就是畏师如畏虎。平常看到老师躲都来不及,哪里还敢凑上前。
来娣这才获得安宁。
风太大了,我的头巾被风吹跑了。来娣有些不好意思,我跑了足有二里地才追回来。
其他人也不笑她。这时代物资匮乏,头巾算是个人重要的财产了。谁舍得不去追呀?
田蓝福至心灵:对呀,风,风很大!
大家都满脸茫然。风当然大了,春天的风最大,吹的人眼睛都睁不开。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啊,她为什么要这么激动?
陈立恒笑出了声:让风来推磨!
在他遇见田蓝的第一个世界里,他们在宁甘农场时,军垦兵就做了大风车。一方面利用风车抬水浇灌盐碱地排碱,另一方面就是用风车推磨加工粮食。
因为效率高,后来他们的大风车还被作为典型在整个北方地区大面积推广。甚至沿海地带也学习了同样的方法,后来他还听说有地方利用风力发电呢,据说效果还不错。
现在,赵家沟条件简陋,指望风力发电,估计不现实。不过利用大风推个磨盘什么的,应该问题不大。
田蓝记忆力一流,她立刻在纸上画出了自己参与制作的大风车的结构示意图,然后拉着大家一块儿商量如何因地制宜,赶紧把风车磨盘给做出来。
他们的车间本来就安排在山洞,那里就是风口子,风大的要命。即便过了春天,也不愁没风。
知青们都兴奋起来,嗐,本来还嫌风大碍事儿呢,现在风都成了宝贝。
有了方向,所有人都动起来。
大队有木匠呢,做风车这事儿不难。山上就有树,他们这边不算林区,大队点头就能感受。
赵书记听说可以不用人推磨了,二话不讲,直接同意他们去砍树。不过要求补种树苗。
众人都笑嘻嘻的,表示绝对没问题。
种啥?种杨柳树呗,那树可好活了。
大家伙儿一顿叮叮当当,直接将风车做了出来。等风车架子一树起,好家伙,磨盘嗖嗖地飞,转的那叫一个快呀,人都来不及往里面加料了。
好多社员都过来看热闹。
好家伙,这磨盘就跟说书的《封神榜》里的风火轮一样,转的叫一个利索。
大磨盘就是不一样啊,玉米芯子磨得飞快。
连大队会计都说:到底是有学问的娃娃哈,瞅瞅,人家多能干。
陈立恒摸着下巴,转头问田蓝:我怎么觉得哪儿不对劲啊。
田蓝想了想,相当老实地表示:咱们得改进磨盘了,不然效率太低。
陈立恒点头:是该盖个磨坊,才能省事。
这么一划拉,真是没歇下来的时候,处处都有活。
大棚里小青菜、茼蒿、菠菜收完了,得赶紧种下黄瓜,西红柿还有茄子,好继续供应下一茬菜。
养猪场的小猪也得赶紧捞了,不然时间就来不及。
还有榨糖厂和酒厂那边,如果现在不联系,再往后面拖,变故就容易增大,得早点定下来才放心。
田蓝和陈立恒商量了一回,决定一块儿去县城看看,总要把事情捋捋顺。
他俩说干就干,等食品厂的车过来拖糖稀时,他们就直接要求蹭车,去县城长见识。
孙采购紧张得要命,一个劲儿地告诫他们:酒厂做罐头那是邪门,本来就不是正理。他们的生产也有一茬没一茬,你们不能指望他们买你们的糖。万一到时候他们不要了,你们才麻烦呢!像糖这种东西,就该找我们食品厂。你们等着,下个月我们的生产线就批下来了,还会进更多的货。
田蓝和陈立恒都笑了:你别紧张,我们去县城主要是想去书店看看,不是马上要高考了吗?我们想碰碰运气来着。
孙采购先如释重负,然后更加紧张:你们去高考了,那你们的糖坊怎么办?同志,你们要负责啊,不能半路撂挑子的。
陈立恒伸手指着忙忙碌碌的知青:你怕什么呀?地球离了谁都会转。只要基础打好了,大家学会了技术。就算我们走了,我们的糖坊照样可以开下去。
孙采购想了想,感觉这话也有道理。
他看过知青点熬糖的过程,说白了的话,似乎也没多少难度系数。关键是人家能想到,而且想了就做了。
他点点头:行吧,你们赶紧上车,咱们早点走。
等到4个轮子开起来,他才和人说掏心窝子的话,是该考。现在想进城招工越来越难,回城的知青太多,大家都在到处找工作。一个岗位多少人眼睛珠子盯着,都快抢疯了。你俩要是学问好,就好好考。考出来以后就是国家干部,多气派,多风光啊。
两人只是笑,既不附和也不反驳。
四个轮子的货车要比两个轮子的自行车快多了。汽车开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停在了县城新华书店门口。
孙采购伸手指给他们看:你们过去碰碰运气吧,我看里面书也不多,还比不上图书馆呢。对了,县政府旁边的图书馆今年已经开放了,你们去那边看看,要是能借到书也行。
两人谢过他的热心肠,下车挥手道别。
等到车子开走了,他们先去县政府工会找宋清远。
老宋同志不牵头,他们也不好贸贸然去找他未婚妻呀。
宋清远正在练习打字。
这时代的打字机可不是一二十年后的电脑,而是一个拥有两千铅字盘的复杂玩意。打字员需要记下那2000多号字的位置,而且还是反写的字。
他一瞧见陈立恒和田蓝,立刻高兴地丢下手上的活,兴冲冲道:老九,兰花花,你们来了。走走走,我带你们去吃好吃的。
跟他一个办公室的同志笑了起来:我看你是找理由逃避练习打字。
宋清远做出头痛的模样:再让我练下去,我的脑袋都要炸了。
他带人出了办公室,先要请人去食堂吃饭。
陈立恒赶紧拦住他:别了,赶时间呢。我们吃饱肚子过来的。
田蓝送上纸包:你尝尝,这是我们自己做的糖块和粘豆包,还热着呢,刚好让你也尝尝味道。
宋清远毫不客气,先抓起豆包咬了一口,点头表示肯定:加了糖吧,加糖就是不一样,又香又甜。
他三下五除二,干掉了一只豆包,然后又尝了块糖。
从糖块放进嘴里起,他就满足地眯眼睛:哎呀,不错,这个糖很有意思呀。有点像炒米糖,又比炒米糖香。
陈立恒笑道:那当然了,我们用的花生又用的爆玉米花,裹上糖浆,能不好吃吗?走走走,带我们去见见你未婚妻。你一个小子,怎么把人家妇产科的大夫给骗到手的?
瞧你这话说的,啥叫骗呀?明明是两心相悦,人家对我一见钟情。你们真打算在妇产科卖糖啊?我看你们生意好的很,上次看到了酒厂的老邹时,他还说要问你们买糖做饮料呢。
田蓝一本正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多条路多层保险。
宋清远无所谓。
到现在为止,他也不觉得是老九和兰花花求到他头上帮忙介绍生意,因为无论糖还是酒,都是紧俏物资。谁手上有货,那叫能耐。
县城不大,繁华的地方也不过几条大街。县医院跟政府就在同一条街上。
宋清远在前面带路,三人走了不过20来分钟,就进了医院大门。
1980年的县医院,还没有楼房,总共三排平房。里面穿着白大褂的人进进出出,不时有病人家属追在他们后面询问情况。
宋清远跟在位剪着短发的年轻女医生后面半天,直到对方交代完三位病人之后,还笑嘻嘻地喊了一句:哎呀,我们何医生好忙。
何秀莲转过头,瞧见未婚夫就瞪了他一眼:你干嘛呢?吓死个人,又不出声。
我那不是怕打扰你工作嘛。宋清远帮双方介绍,这位就是何大夫,我美丽动人坚强能干医术精湛的未婚妻。这二位是琴瑟和谐情比金坚的老九和兰花花,我们赵家沟知青点的传奇人物。
何秀莲听未婚夫提过二人,也知道他俩殉情自杀的辉煌往事,不由自主地多看了两眼田蓝。
真看不出来,这个笑容跟春阳似的姑娘居然也会想不开。
她点点头,主动伸出了手:你好,别听宋清远胡说八道,我叫何秀莲,就在县医院妇产科工作。你们的来意,他说过,我带你们去找我们主任吧。
田蓝和陈立恒赶紧道谢,直接跟她往平房走。
一进门,他俩就感受到了什么叫做战场。
天哪!不是说这个时代的女人基本在家生孩子吗?为什么妇产科会这么忙?
护士跑过来喊:何大夫,里面的产妇吃不消了,都要晕过去了。
赶紧喊她家给她吃东西呀。弄点糖水让她喝。
护士满脸为难:哪有糖啊?本来以为下个月才生的,提前发动了,家里人都没准备。现在手上没票,什么都买不到。
田蓝有些奇怪:不是说生孩子的女同志会有糖票发吗?
那是生完了才有,用来产后补充营养的。
田蓝理解不能:为什么不早点发?
早点发的话,她们假怀孕怎么办?以前又不是没发生过这种事。
田蓝和陈立恒眼睛珠子都要瞪出来了。天哪,至于吗?为了点糖票,居然要假装怀孕!
她毫不犹豫地拿出了自己带的糖:我这里有点,先给产妇补充点能量吧。
护士朝后面喊了一嗓子,家属跑过来,大喜过望,根本不讨价还价,直接掏了5块钱,把一大包糖都拿走了。
气得护士直抱怨:你家不能这么自私,其他人不生小孩不要营养吗?
家属脚步不停,嘴里虚应着:我爱人身体虚,需要补充营养。
反正到了手的糖,他是绝对不会再还回去的。
田蓝笑出了声,夸奖一句:他还挺疼他老婆的。
宋清远在旁边怪声怪气,还冲陈立恒挤眉弄眼:听到没有?兰花花这是话中有话,嫌你做的不好呢。
陈立恒语气诚恳:是做的不够,以后得再接再厉。
宋清远被噎到了,莫名觉得肚子很饱。这时代没那说法,否则他肯定会描述自己稀里糊涂就被塞了一碗狗粮。
不对,他也是有未婚妻的人,不算单身狗。
这边的危机解除了,何秀莲领着人去找他们主任。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