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落里响起个细细的声音:一定要是屋子吗?
田蓝随口回答:能遮风挡雨就行,必须得能关门,不然没办法保持温度。
坐在角落里的来娣又小心翼翼地问:那能不能做个门呢?山洞没有门。
知青们如醍醐灌顶,瞬间反应过来:哎呀,还有防空洞!
田蓝和陈立恒都有点迷糊,胡长荣先眉飞色舞:对,防空洞,那时候我们挖了那么大的防空洞。
60年代末期,他们干下放的时候,中央宣布了深挖洞广积粮的备战备荒政策,全国老百姓都积极挖防空洞。
当时苏联陈兵百万在边界线上,大家是做好了要打核战争的准备,认认真真地挖防空洞的。
虽然过了10年,战争也没打响,但大队的民兵每年会定期去清理防空洞,好应对不时之需。
你想啊,那是为全村人准备的防空洞,里面有多宽阔,就不用说了吧。
赵家沟总共有两个防空洞,然后挖了5年,才算正式完工。
这种阴凉干燥的防空洞,就是现成的车间呀。
大家激动不已,瞬间感觉自己又变成万元户了。
先前他们留了15,000块钱准备用来盖厂房,说不定这会儿还能留下来呢。
二柱有些迟疑:可那是防空洞啊,咱们能搬进去干活吗?
田蓝满脸严肃:防空洞需要经过考验才能放心的给大家用。我们现在进去从事生产工作就是在验证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如果它能够当好车间,那它将来一定可以作为避难所,保护大家的安全。
年纪大的知青心知肚明,集体睁着眼睛说瞎话,表示田蓝言之有理。
年纪小的知青还不知道春秋笔法的厉害,只觉得兰花花说的的确有道理。他们这可是为了广大社员的安全着想。
车间的问题解决了,获得了知青点同志们的一致同意。
开完会,大家各自散开,去忙自己的工作。
陈立恒直接去找大队书记说这事。不能再耽误了,想不想春耕之前,赵家沟大队的社员们再发笔小财?想的话,就赶紧将防空洞交给他们,让大家好好干活挣钱。
田蓝朝来娣点点头,夸奖她:你看,你只要愿意,你就能为咱们知青点作出贡献。谁说你笨的?你比我们都聪明。我们就没想到。
赵来娣不好意思地摸着辫子,声音跟蚊子哼一样:我是打猪草的时候总经过那边,所以记住了。
其实她是不想回家,只有一个人坐在防空洞里,她才能获得片刻安宁。
不然她就要像陀螺一样,一刻不停地忙碌。
她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田蓝拍拍她的肩膀,鼓励她道:加油!你过年的时候就做得很好。
腊月二十八,来娣只拎着猪大肠回家过年。结果不出所料,她爹妈当场就发作了,指着她破口大骂,她妈还拿着舀水的葫芦瓢砸她的脑袋。
这姑娘一声不吭,拎起猪大肠就跑去了大队书记。她妈本来还在后面追着呢,要给她好瞧,省得这死丫头翻天了。
结果一贯老好人做派的大队书记大发雷霆,把她妈骂得狗血淋头,还说要开大会批.斗他们两口子。
吓得来娣的妈赶紧跑了。
等到除夕夜,她又想作妖。来娣还是一声不吭地往大队书记家跑。
这回她妈可算学乖了,再也不敢追过去自讨没趣。
于是,来娣平平安安地过完了这个年。
她慢慢发现,原本她以为世界第一可怕的人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大队干部就能治住他们。
田蓝给她打气:以后都这样,有困难找组织,让组织为你撑腰。行了,赶紧去上学吧,别迟到了。
来娣又有些紧张,她不好意思去学校。学校里都是小孩子,她都已经这么大了。
田蓝鼓励她:你必须得去,你这是在为自己赎罪,为曾经的怯懦的放弃自己人生的自己赎罪。想要弥补失误,就得立刻行动起来。不然随着时间推移,你想要再走上正轨就千难万难了。怕什么?朝闻道夕死,足矣。学习这件事,任何时候都不算晚。
来娣还想再说几句自己的担忧,田蓝就开始冷酷到底:行了,别忘了我们知青点的规矩,起码得有中学文化才能上工。你已经欠了很多了,还不赶紧去上学。
可怜的姑娘就这样被她打发走了。
陈立恒没花多少功夫就从大队书记家回来了,带了个好消息,队里同意他们使用防空洞。
说实在的,经过这些年,大家也没多少对战争即将打响的恐惧心理了。那防空洞空着也是空着,不如拿过来用。
防空洞就跟屋里一样,长久不住人肯定会垮掉。
田蓝兴致勃勃,立刻拉着陈立恒的手:走,我们过去看看。
陈立恒目光扫视一圈屋子,笑着询问:来娣呢?肯去上学了?
十七八岁的大姑娘正是最要面子的时候,这会儿把她安排进小学上课,的确十分考验人。
田蓝君子坦荡荡:丢脸总比丢了工作强,反正咱们知青点只收中学生。
陈立恒哈哈大笑:真有你的。
田蓝倒是有些好奇:大队书记怎么说的?有没有跟你磨叽?
还磨叽呢,一听说咱们没地方生产糖稀,要供不上食品厂的订单了,他比我们还急。
田蓝感叹:这是感受到自己工作的意义了,开始积极主动起来。
不仅仅是支持糖坊酒坊的发展,就是对来娣家的事也没有采取和稀泥的态度,而是正儿八经地去解决问题了。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他们能做的事实在太少。然而不经意之间,他们生活工作的这片土地已经一点点显示出了转变。即便微小,也是希望。
两人走到村子的后山,防空洞就是在这里开挖的。
洞口不大,洞口不算大,只能容三个人并肩而行,洞高约摸两米左右。走进去倒是别有洞天,像个窄口大肚瓶子一样,十分宽阔,一眼都看不到头。
这个防空洞没有白花5年时间,的确够宽敞。
田蓝和陈立恒商量了一会儿,确定要多加几个通风口,防止到时候里面烧煤炉升温会造成这些事件。
他们拿脚板量了距离,感觉单着一个防空洞,就能将糖坊现有的生产规模扩大起码三倍。
如果这样的话,他们的想办法进一步保证原材料的供应了。
实在不行的话,庄稼秸秆也能做糖。
田蓝倒不太担心秸秆用来做糖了,大家用什么烧火?
实际上,在眼下的农村,大部分庄家秸秆并不是用来做燃料,而是用于沤肥。
这个时代化肥产量低,农民种田主要依靠农家肥。而农家肥除了禽畜粪便之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是各种植物的秸秆,沤烂了之后就能下田做肥料。
但赵家沟不需要啊,知青点每天都能产生这么多糖渣和酒糟,都是喂猪的好饲料。
大队养的猪多,粪便自然多,也就足够做农家肥了。
节约下来的秸秆刚好可以做糖。
陈立恒点点头,又想了想:两手准备吧,我去别的大队问问看,估计各家都有不少玉米芯。到时候,大不了我们掏钱买呗。
其实就是现在,社员们交上来的玉米芯也有不少是外村的产品。大家都沾亲带故,社员知道玉米芯能卖钱,自然会想到自家在别的大队的亲朋好友。反正玉米芯又没什么差别,大家一道挣点小钱呗。
田蓝笑道:这主意倒不错,我看公社干部对咱们糖坊的事也挺上心的。让他们出面的话,应该会事半功倍。
两人定下了原料的事,又开始讨论产品的销路。
目前酒的销量比较稳定,差不多产销平衡。可糖的销售太依赖于食品厂,也不安全。万一到时候人家不要了,每天多出大几百斤的糖,没有固定的销售渠道,也很危险。
两人商量了半天,决定还是从产妇身上下功夫。这个时代,生完孩子的妇女才会被奖励几两红糖。而他们的家属也愿意产妇多吃点糖补充营养。
田蓝兴致勃勃:我们就把我们生产的玉米糖命名为产妇糖吧。
陈立恒点头:可以,这样针对性强。回头我再去跟宋清远说说,他爱人就是县医院的。到时候在他们医院做个宣传,把糖拿过去卖,肯定受欢迎。
田蓝笑了起来,调侃道:照这么下去的话,说不定哪一天咱们就把榨糖厂的活都抢光了。
陈立恒笑道:那也不错呀,刚好节约了好多粮食。
两人看完防空洞,不敢多耽误功夫,赶紧回去继续干活。
大订单就是悬在头顶上的剑啊,谁敢放松。
他们进屋,秀秀抬起头看见人,赶紧招呼:快快快,高考报名了,定下来了,今年咱们省要参加预考,5月份开考。
田蓝和陈立恒对视了一眼,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板。
要报名了啊,他俩都快忘记自己是高考生了。
第120章 八零知青不回城(捉虫)
高考报名的事在知青点掀起一阵波澜, 旋即迅速恢复平静。
食品厂的订单像利剑一样悬在大家头顶,即便是准高考生也得加班加减抢工作进度。
首先摆在大家面前的任务有两项。
一个是将糖化缸转移到打扫干净的防空洞里。这活简单,就是辛苦点, 费力气。
另一个是设计并建设防空洞的烟道,这样烧火之后,洞内各处温度能够保持一致,确保缸内的原料可以顺利糖化。这活就有难度系数了。陈立恒画出了设计图, 一边带人用石头砌烟道, 一边给大家讲述其中的原理。
好在人多力量大, 春耕开始前,整个赵家沟大队都是现成的劳动力。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愣是抢在正月结束前, 圆满地完成了防空洞改造车间的任务。
可惜不等大家喘口气,春风一吹,草芽还没绿呢,忙碌的春耕开始, 劳动力紧缺的问题就直接摆在了知青点面前。
学生们去上学了,最多放学后过来打点零工, 全日制职工绝对没戏。
社员们去种田了, 种田讲究农时,生产队从早忙到晚,就没给大家留下摸鱼的时间。他们是农民, 种地是他们的本职。冬闲的时候找点零活挣外快还没问题, 忙起来还想耽误农业生产?那是在走资本主义道路,乱来。
大队书记就是再心疼钱, 也不能耽误了春耕。
社员一走出家门, 磨玉米芯的活瞬间告急。
知青点才购买了一大批陶土缸呢, 原料就供应不上,还怎么大展拳脚抢占市场?
田蓝和陈立恒急得够呛,召集完知青点的同志们开完会之后,他们直接去找大队干部要支援。
不管。
以前大家总抱怨赵家沟没有农副业,所以经济总发展不起来。现在好不容易弄出了酿酒和制糖两个拳头产品,生产队怎么能够拖后腿?
大队书记也愁啊:那你们说怎么办?这耽误了种粮食,大家吃啥喝啥?再说了,粮食长不起来,你们上哪儿找高粱壳子玉米芯?总不能从天上掉下来吧。
田蓝退而求其次:那也不用男女老少全到地里忙去,就这些活,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留一半的人都能做完。
大队书记瞪眼睛:又瞎讲,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这种事不能开玩笑的。
陈立恒开口:那就把青壮年留在地里干活,当爷爷奶奶的在家推磨。大家好不容易才挣点钱,难道这么快就要停下吗?
大队书记抓脑袋,十分为难:哎呀,咋就这么多活呢?都看不见闲人。做这么多糖,别到时候卖不出去呀。
田蓝解释:除了供给食品厂,我们也要有自己的产品啊。还有酒厂,他们已经往上面打申请要生产线做饮料了。到时候要糖,我们这边供应不上的话,不是白白耽误了生意吗?
两边你来我往推了半天磨,可算是让大队书记后退了一步:行吧,50岁以上的社员都留在家里给你们推磨。其他的别想了,今年的公余粮任务重着呢,县里喊公社开会,公社又下压到大队。你们也是,知青点的地什么时候耕啊?
田蓝和陈立恒对看一眼,相当光棍:知青点的地,我们不打算种庄稼了。
田蓝跟大队书记算账:您看,就这一茬小青菜、菠菜还有茼蒿和芹菜,这还没卖完呢,我们就已经挣了8000块。再努努力,当它们都卖掉了,差不多就能把大棚的投入成本就都挣回头。接下来,我们现在准备种的早黄瓜和早西红柿,清明节过后就能上市,价格肯定要比夏天高几倍。这么一来,大棚种蔬菜比种粮食收入起码高10倍。
大队书记可听不得这话,立刻嚷嚷起来:那怎么行?乱套了。好好的地不种庄稼种菜,你们吃什么呀?大家都吃什么啊?
田蓝奇了怪了:我们种出来的菜也是给大家吃的呀,又不是放着烂掉的。以前都说瓜菜半年粮,拿菜当饭吃呢。我们现在多种菜,不也在给国家节约粮食嚒。您应该鼓励我们才对。
大队书记直觉这是狡辩,可他被田蓝绕的转不过弯来,居然找不到话回,只能瞪着两只眼睛,半晌才冒出一句:反正不行,这是乱来!咱们赵家沟祖祖辈辈都没这规矩。
得,不说社会主义生产了,开始谈老规矩。
田蓝和陈立恒交换眼色,后者解释:叔,你听我们说完。我们虽然不种庄稼,但我们也在生产食品啊。我们准备扩大养猪场规模,先养100头猪。到时候交给国家,不是响应国家号召了吗?
大队书记顿时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100头猪啊?你们哪有粮食养?猪不能光吃草,没有粮食肯定不行。
田蓝笑眯眯的:上次您不是看到了吗?我们给猪喂的草都经过处理,营养结构得到了优化,不比粮食差。
哦!大队书记这会儿想起来了。
去年还没入冬时,他是看过知青点的养猪场,当时还琢磨着让这群知青教教社员怎么处理喂猪的草料。
可惜后面紧接着就是糖酒生意火爆,家家户户养的猪酒糟和糖渣都来不及吃,这些知青也忙得够呛,自然也就顾不上处理饲料的事了。
田蓝还在给大队书记扳手指头:大棚种菜会留下很多菜叶和菜梗,这些处理完之后就是喂猪的好材料。养了猪,猪粪能肥田,我们连化肥都省了,长出来的菜还更好。两边形成循环,又有菜又有肉,吃饭都能省口粮,我们实际上创造了更多的粮食。
大队书记被绕晕了,明明觉得不对劲,却又偏偏找不到话来回。最后只能给他们放狠话:你们跟我说这些没用,到时候公余粮的任务下来,我看你们拿什么交。还有口粮,别的生产队是搞农副业,可他们也种庄稼,到时候生产队算工分,好歹能有粮食分。你们有什么呀?你们能自己变出粮食来吗?
田蓝想说有钱还怕买不到粮吗?现在市场都已经开放了,私底下交易农产品虽然贵些,但不是买不到,大家也不管。
他们才多少人啊,几十号人每个月挣着几万块,还怕吃不上口粮?
可这话不能直接从她嘴里出来,不然大队书记肯定会炸成上天的二脚踢。
田蓝眨眨眼睛,笑嘻嘻的:那我们给你打个包票,到时候咱们绝对不讨饭,肯定能填饱肚子。
大队书记挥挥手,不打算再理他们了。
哼!现在不当回事,吃亏的日子在后面呢。
真以为糖能当饭吃?不行的,糖吃多了人也吃不消,胃里难受。
恋耽美
田蓝随口回答:能遮风挡雨就行,必须得能关门,不然没办法保持温度。
坐在角落里的来娣又小心翼翼地问:那能不能做个门呢?山洞没有门。
知青们如醍醐灌顶,瞬间反应过来:哎呀,还有防空洞!
田蓝和陈立恒都有点迷糊,胡长荣先眉飞色舞:对,防空洞,那时候我们挖了那么大的防空洞。
60年代末期,他们干下放的时候,中央宣布了深挖洞广积粮的备战备荒政策,全国老百姓都积极挖防空洞。
当时苏联陈兵百万在边界线上,大家是做好了要打核战争的准备,认认真真地挖防空洞的。
虽然过了10年,战争也没打响,但大队的民兵每年会定期去清理防空洞,好应对不时之需。
你想啊,那是为全村人准备的防空洞,里面有多宽阔,就不用说了吧。
赵家沟总共有两个防空洞,然后挖了5年,才算正式完工。
这种阴凉干燥的防空洞,就是现成的车间呀。
大家激动不已,瞬间感觉自己又变成万元户了。
先前他们留了15,000块钱准备用来盖厂房,说不定这会儿还能留下来呢。
二柱有些迟疑:可那是防空洞啊,咱们能搬进去干活吗?
田蓝满脸严肃:防空洞需要经过考验才能放心的给大家用。我们现在进去从事生产工作就是在验证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如果它能够当好车间,那它将来一定可以作为避难所,保护大家的安全。
年纪大的知青心知肚明,集体睁着眼睛说瞎话,表示田蓝言之有理。
年纪小的知青还不知道春秋笔法的厉害,只觉得兰花花说的的确有道理。他们这可是为了广大社员的安全着想。
车间的问题解决了,获得了知青点同志们的一致同意。
开完会,大家各自散开,去忙自己的工作。
陈立恒直接去找大队书记说这事。不能再耽误了,想不想春耕之前,赵家沟大队的社员们再发笔小财?想的话,就赶紧将防空洞交给他们,让大家好好干活挣钱。
田蓝朝来娣点点头,夸奖她:你看,你只要愿意,你就能为咱们知青点作出贡献。谁说你笨的?你比我们都聪明。我们就没想到。
赵来娣不好意思地摸着辫子,声音跟蚊子哼一样:我是打猪草的时候总经过那边,所以记住了。
其实她是不想回家,只有一个人坐在防空洞里,她才能获得片刻安宁。
不然她就要像陀螺一样,一刻不停地忙碌。
她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田蓝拍拍她的肩膀,鼓励她道:加油!你过年的时候就做得很好。
腊月二十八,来娣只拎着猪大肠回家过年。结果不出所料,她爹妈当场就发作了,指着她破口大骂,她妈还拿着舀水的葫芦瓢砸她的脑袋。
这姑娘一声不吭,拎起猪大肠就跑去了大队书记。她妈本来还在后面追着呢,要给她好瞧,省得这死丫头翻天了。
结果一贯老好人做派的大队书记大发雷霆,把她妈骂得狗血淋头,还说要开大会批.斗他们两口子。
吓得来娣的妈赶紧跑了。
等到除夕夜,她又想作妖。来娣还是一声不吭地往大队书记家跑。
这回她妈可算学乖了,再也不敢追过去自讨没趣。
于是,来娣平平安安地过完了这个年。
她慢慢发现,原本她以为世界第一可怕的人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大队干部就能治住他们。
田蓝给她打气:以后都这样,有困难找组织,让组织为你撑腰。行了,赶紧去上学吧,别迟到了。
来娣又有些紧张,她不好意思去学校。学校里都是小孩子,她都已经这么大了。
田蓝鼓励她:你必须得去,你这是在为自己赎罪,为曾经的怯懦的放弃自己人生的自己赎罪。想要弥补失误,就得立刻行动起来。不然随着时间推移,你想要再走上正轨就千难万难了。怕什么?朝闻道夕死,足矣。学习这件事,任何时候都不算晚。
来娣还想再说几句自己的担忧,田蓝就开始冷酷到底:行了,别忘了我们知青点的规矩,起码得有中学文化才能上工。你已经欠了很多了,还不赶紧去上学。
可怜的姑娘就这样被她打发走了。
陈立恒没花多少功夫就从大队书记家回来了,带了个好消息,队里同意他们使用防空洞。
说实在的,经过这些年,大家也没多少对战争即将打响的恐惧心理了。那防空洞空着也是空着,不如拿过来用。
防空洞就跟屋里一样,长久不住人肯定会垮掉。
田蓝兴致勃勃,立刻拉着陈立恒的手:走,我们过去看看。
陈立恒目光扫视一圈屋子,笑着询问:来娣呢?肯去上学了?
十七八岁的大姑娘正是最要面子的时候,这会儿把她安排进小学上课,的确十分考验人。
田蓝君子坦荡荡:丢脸总比丢了工作强,反正咱们知青点只收中学生。
陈立恒哈哈大笑:真有你的。
田蓝倒是有些好奇:大队书记怎么说的?有没有跟你磨叽?
还磨叽呢,一听说咱们没地方生产糖稀,要供不上食品厂的订单了,他比我们还急。
田蓝感叹:这是感受到自己工作的意义了,开始积极主动起来。
不仅仅是支持糖坊酒坊的发展,就是对来娣家的事也没有采取和稀泥的态度,而是正儿八经地去解决问题了。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他们能做的事实在太少。然而不经意之间,他们生活工作的这片土地已经一点点显示出了转变。即便微小,也是希望。
两人走到村子的后山,防空洞就是在这里开挖的。
洞口不大,洞口不算大,只能容三个人并肩而行,洞高约摸两米左右。走进去倒是别有洞天,像个窄口大肚瓶子一样,十分宽阔,一眼都看不到头。
这个防空洞没有白花5年时间,的确够宽敞。
田蓝和陈立恒商量了一会儿,确定要多加几个通风口,防止到时候里面烧煤炉升温会造成这些事件。
他们拿脚板量了距离,感觉单着一个防空洞,就能将糖坊现有的生产规模扩大起码三倍。
如果这样的话,他们的想办法进一步保证原材料的供应了。
实在不行的话,庄稼秸秆也能做糖。
田蓝倒不太担心秸秆用来做糖了,大家用什么烧火?
实际上,在眼下的农村,大部分庄家秸秆并不是用来做燃料,而是用于沤肥。
这个时代化肥产量低,农民种田主要依靠农家肥。而农家肥除了禽畜粪便之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是各种植物的秸秆,沤烂了之后就能下田做肥料。
但赵家沟不需要啊,知青点每天都能产生这么多糖渣和酒糟,都是喂猪的好饲料。
大队养的猪多,粪便自然多,也就足够做农家肥了。
节约下来的秸秆刚好可以做糖。
陈立恒点点头,又想了想:两手准备吧,我去别的大队问问看,估计各家都有不少玉米芯。到时候,大不了我们掏钱买呗。
其实就是现在,社员们交上来的玉米芯也有不少是外村的产品。大家都沾亲带故,社员知道玉米芯能卖钱,自然会想到自家在别的大队的亲朋好友。反正玉米芯又没什么差别,大家一道挣点小钱呗。
田蓝笑道:这主意倒不错,我看公社干部对咱们糖坊的事也挺上心的。让他们出面的话,应该会事半功倍。
两人定下了原料的事,又开始讨论产品的销路。
目前酒的销量比较稳定,差不多产销平衡。可糖的销售太依赖于食品厂,也不安全。万一到时候人家不要了,每天多出大几百斤的糖,没有固定的销售渠道,也很危险。
两人商量了半天,决定还是从产妇身上下功夫。这个时代,生完孩子的妇女才会被奖励几两红糖。而他们的家属也愿意产妇多吃点糖补充营养。
田蓝兴致勃勃:我们就把我们生产的玉米糖命名为产妇糖吧。
陈立恒点头:可以,这样针对性强。回头我再去跟宋清远说说,他爱人就是县医院的。到时候在他们医院做个宣传,把糖拿过去卖,肯定受欢迎。
田蓝笑了起来,调侃道:照这么下去的话,说不定哪一天咱们就把榨糖厂的活都抢光了。
陈立恒笑道:那也不错呀,刚好节约了好多粮食。
两人看完防空洞,不敢多耽误功夫,赶紧回去继续干活。
大订单就是悬在头顶上的剑啊,谁敢放松。
他们进屋,秀秀抬起头看见人,赶紧招呼:快快快,高考报名了,定下来了,今年咱们省要参加预考,5月份开考。
田蓝和陈立恒对视了一眼,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板。
要报名了啊,他俩都快忘记自己是高考生了。
第120章 八零知青不回城(捉虫)
高考报名的事在知青点掀起一阵波澜, 旋即迅速恢复平静。
食品厂的订单像利剑一样悬在大家头顶,即便是准高考生也得加班加减抢工作进度。
首先摆在大家面前的任务有两项。
一个是将糖化缸转移到打扫干净的防空洞里。这活简单,就是辛苦点, 费力气。
另一个是设计并建设防空洞的烟道,这样烧火之后,洞内各处温度能够保持一致,确保缸内的原料可以顺利糖化。这活就有难度系数了。陈立恒画出了设计图, 一边带人用石头砌烟道, 一边给大家讲述其中的原理。
好在人多力量大, 春耕开始前,整个赵家沟大队都是现成的劳动力。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愣是抢在正月结束前, 圆满地完成了防空洞改造车间的任务。
可惜不等大家喘口气,春风一吹,草芽还没绿呢,忙碌的春耕开始, 劳动力紧缺的问题就直接摆在了知青点面前。
学生们去上学了,最多放学后过来打点零工, 全日制职工绝对没戏。
社员们去种田了, 种田讲究农时,生产队从早忙到晚,就没给大家留下摸鱼的时间。他们是农民, 种地是他们的本职。冬闲的时候找点零活挣外快还没问题, 忙起来还想耽误农业生产?那是在走资本主义道路,乱来。
大队书记就是再心疼钱, 也不能耽误了春耕。
社员一走出家门, 磨玉米芯的活瞬间告急。
知青点才购买了一大批陶土缸呢, 原料就供应不上,还怎么大展拳脚抢占市场?
田蓝和陈立恒急得够呛,召集完知青点的同志们开完会之后,他们直接去找大队干部要支援。
不管。
以前大家总抱怨赵家沟没有农副业,所以经济总发展不起来。现在好不容易弄出了酿酒和制糖两个拳头产品,生产队怎么能够拖后腿?
大队书记也愁啊:那你们说怎么办?这耽误了种粮食,大家吃啥喝啥?再说了,粮食长不起来,你们上哪儿找高粱壳子玉米芯?总不能从天上掉下来吧。
田蓝退而求其次:那也不用男女老少全到地里忙去,就这些活,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留一半的人都能做完。
大队书记瞪眼睛:又瞎讲,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这种事不能开玩笑的。
陈立恒开口:那就把青壮年留在地里干活,当爷爷奶奶的在家推磨。大家好不容易才挣点钱,难道这么快就要停下吗?
大队书记抓脑袋,十分为难:哎呀,咋就这么多活呢?都看不见闲人。做这么多糖,别到时候卖不出去呀。
田蓝解释:除了供给食品厂,我们也要有自己的产品啊。还有酒厂,他们已经往上面打申请要生产线做饮料了。到时候要糖,我们这边供应不上的话,不是白白耽误了生意吗?
两边你来我往推了半天磨,可算是让大队书记后退了一步:行吧,50岁以上的社员都留在家里给你们推磨。其他的别想了,今年的公余粮任务重着呢,县里喊公社开会,公社又下压到大队。你们也是,知青点的地什么时候耕啊?
田蓝和陈立恒对看一眼,相当光棍:知青点的地,我们不打算种庄稼了。
田蓝跟大队书记算账:您看,就这一茬小青菜、菠菜还有茼蒿和芹菜,这还没卖完呢,我们就已经挣了8000块。再努努力,当它们都卖掉了,差不多就能把大棚的投入成本就都挣回头。接下来,我们现在准备种的早黄瓜和早西红柿,清明节过后就能上市,价格肯定要比夏天高几倍。这么一来,大棚种蔬菜比种粮食收入起码高10倍。
大队书记可听不得这话,立刻嚷嚷起来:那怎么行?乱套了。好好的地不种庄稼种菜,你们吃什么呀?大家都吃什么啊?
田蓝奇了怪了:我们种出来的菜也是给大家吃的呀,又不是放着烂掉的。以前都说瓜菜半年粮,拿菜当饭吃呢。我们现在多种菜,不也在给国家节约粮食嚒。您应该鼓励我们才对。
大队书记直觉这是狡辩,可他被田蓝绕的转不过弯来,居然找不到话回,只能瞪着两只眼睛,半晌才冒出一句:反正不行,这是乱来!咱们赵家沟祖祖辈辈都没这规矩。
得,不说社会主义生产了,开始谈老规矩。
田蓝和陈立恒交换眼色,后者解释:叔,你听我们说完。我们虽然不种庄稼,但我们也在生产食品啊。我们准备扩大养猪场规模,先养100头猪。到时候交给国家,不是响应国家号召了吗?
大队书记顿时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100头猪啊?你们哪有粮食养?猪不能光吃草,没有粮食肯定不行。
田蓝笑眯眯的:上次您不是看到了吗?我们给猪喂的草都经过处理,营养结构得到了优化,不比粮食差。
哦!大队书记这会儿想起来了。
去年还没入冬时,他是看过知青点的养猪场,当时还琢磨着让这群知青教教社员怎么处理喂猪的草料。
可惜后面紧接着就是糖酒生意火爆,家家户户养的猪酒糟和糖渣都来不及吃,这些知青也忙得够呛,自然也就顾不上处理饲料的事了。
田蓝还在给大队书记扳手指头:大棚种菜会留下很多菜叶和菜梗,这些处理完之后就是喂猪的好材料。养了猪,猪粪能肥田,我们连化肥都省了,长出来的菜还更好。两边形成循环,又有菜又有肉,吃饭都能省口粮,我们实际上创造了更多的粮食。
大队书记被绕晕了,明明觉得不对劲,却又偏偏找不到话来回。最后只能给他们放狠话:你们跟我说这些没用,到时候公余粮的任务下来,我看你们拿什么交。还有口粮,别的生产队是搞农副业,可他们也种庄稼,到时候生产队算工分,好歹能有粮食分。你们有什么呀?你们能自己变出粮食来吗?
田蓝想说有钱还怕买不到粮吗?现在市场都已经开放了,私底下交易农产品虽然贵些,但不是买不到,大家也不管。
他们才多少人啊,几十号人每个月挣着几万块,还怕吃不上口粮?
可这话不能直接从她嘴里出来,不然大队书记肯定会炸成上天的二脚踢。
田蓝眨眨眼睛,笑嘻嘻的:那我们给你打个包票,到时候咱们绝对不讨饭,肯定能填饱肚子。
大队书记挥挥手,不打算再理他们了。
哼!现在不当回事,吃亏的日子在后面呢。
真以为糖能当饭吃?不行的,糖吃多了人也吃不消,胃里难受。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