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这才如释重负,赶紧点头答应。
等到点完头之后,盲生突然发现了华点。
狗屁的高一呀。他们学校根本就没有高一。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1978年恢复中考。从1979年也就是去年开始,决定撤掉公社高中,他们学校高中部就不再招生了。明天的高一直接升为高二,成了最后一批孤军。
现在,他们上哪儿找高一学生去?
不找高中生找初中生的话,人家现在正准备中考呢,谁有心思管你这一茬?
大家伙儿开始焦灼。
有人提议将没通过预考的同学也喊过来一块儿刻蜡纸,其他人立刻否决:你想挨揍吗?
人家伤口还在滴血呢,你就往人伤口上撒盐,不是缺德是什么?
先开始说话的人不服气:那你怎么知道他们不想复读呢?
反驳的人不假思索:没听兰花花说吗?又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上大学。
人家兰花花一天到晚东奔西跑,忙着干活,照样能考全市第二。这说明啥?说明学习这种事情真的要看天赋。
眼看两边要吵起来,陈立恒敲敲桌子,提醒大家:7月份就高考了,我们没时间耽误。
大家焦灼不已,干脆直接开口问:那你们讲到底要怎么办?
很简单啊。田蓝笑道,大家一块儿刻蜡纸。要撤掉高中部的,不仅是我们向阳公社。我们旁边的红星公社,还有高岗公社都没了高中部,大家同样是孤军,连老师都不够用。不如这样,我们集中起来,大家一块刻蜡纸一块学习,这样还能共同进步。
教室里沸腾了,好些人悲愤起来。
兰花花,你不能大方成这样。肥水不流外人田,这么宝贵的资料,你怎么能拿出去给别人用呢?
田蓝吐槽:我们这资料还是从上海和北京拿过来的呢,不分享难不成独享?大方点儿,连隔壁公社中学的人都害怕,我们还考个屁呀!我们是跟全省考生坐在一起竞争!
还有人想辩驳,方秀英不耐烦了,皱着眉毛道:想这么多干什么?去年全县有几个人考上大学了?
众人都默然,不好意思再开口了。
方秀英催促道:我们动作都快点吧,高考没几天了。
田蓝和陈立恒也不耽误,他们找了校长说这事儿。
从校长的私心来说,他当然不希望其他学校的学生分享他们找出来的资料。可这两个知青说的也没错,这三所注定要消失的高中,连老师都凑不出来几个人,如果再不抱团取暖的话,估计高考得剃光头。
毕竟即便他俩考上了,事实上跟公社高中也没啥关系。
校长拿出了魄力,直接点头:好,我去联系他们,今天就给我说法。
事实上,何止是说法呀,那就是立即行动。
校长上午跟他们打了包票,到了傍晚,浩浩荡荡的学生就冲到了向阳公社中学。
之所以选择跑过来,一是因为向阳公社中学有礼堂,二就是向阳公社有钱呗。在这里,物资丰富,大家各方面都方便些。
住宿问题也不用愁,空出来的教室是干啥用的?桌子板凳拼在一起,那就是现成的床。
谁也没觉得辛苦,因为大家都这样。
红星公社和高岗公社的预考情况比向阳公社还惨烈,因为后者好歹还有个全面手唐老师多少还能支撑大局。
那两所中学的老师都走的差不多了,剩下的老师根本没能力搞定所有学科,他们基本处于自学状态。
在这种惨烈的状况下,还能凑出60位通过预考的考生,只能说明一件事儿,人家的自学能力的确强。
现在,给他们老师又给他们资料,大家还啰嗦什么呀?赶紧埋头刻蜡纸呗。
多耽误一天,都是浪费自己的生命。
可再一分资料,田蓝又发现,干活的人还是不够。因为这些考生也带了自己整理的资料过来,同样愿意跟大家分享。
没辙了,这回只能把初中生也派上,就当是给他们提前浇灌高考的水花。
结果初中部的老师还不乐意,因为他们更希望自己的学生考中专,这样可以直接变成干部身份,吃国家粮。考了高中的话,将来上不了大学,那也是白搭。
还是校长发了话,说他们鼠目寸光,才把这任务推下去。
好在大家做事都非常认真,人人刻蜡纸之前都会洗干净手,一字一句写得清清楚楚,画图的时候也小心翼翼。
田蓝一边刻蜡纸,一边还在吐槽:如果有激光复印就好了,直接放上去,刷刷刷就给你印出来了。
英子刚好抄完一页纸,闻声好奇不已:什么是激光复印啊?
田蓝比划了一下给她看:都是一张纸放进去,你想复印多少份就多少份,跟原先的一模一样。
英子惊呆了:还能这样啊?怎么会有这种机器?
方秀英抬头看了她一眼,认真道:你好好考,等你考上大学去了大城市,你就能见到很多新奇的东西,都会知道这个世界很大,不是只有这一点点。
英子吐了吐舌头,赶紧又拿起张蜡纸,老老实实地抄下一页。
田蓝闻着油墨香,有种回到上个世界的恍惚感。
尤其是打仗的时候,他们不知道刻了多少宣传单,手永远是黑乎乎的。
众人埋头苦干,一边刻蜡纸,一边默默地在心中暗记。
说来也奇怪,老话讲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似乎真有道理。自己刻过的那纸上面的内容就记得特别清楚。
因为距离高考越来越近,唐老师和另外两位老师干脆放弃了系统上课,而是轮流坐班给大家答疑解惑。
用他们的话来说,时间已经这么紧了,能不能考上,听天由命吧。
老师如此洒脱,学生却绝对不敢放弃。
用社员的话来说,一定要好好考啊,将来进了城,就是扫大街也好。
因为户籍将农民拴在土地上,没有城镇户口,农民想留在城里扫大街都不成。
田蓝已经很久没有这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
说来有点凡尔赛,她完全不觉得辛苦,反而觉得特别轻松。天底下,还有比埋头苦读不用操心其他任何事更轻松的活吗。
几乎所有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过的人,回想校园生活时,都会觉得那是人生难得的惬意时光。
那时候的烦恼都透着莫名的可爱,是小孩子才会忧愁的东西。
她捧着还散发着油墨清香的资料,从头过到尾,感觉思路一点点清晰起来,十分有意思。
陈立恒也深有同感。
作为上辈子的大学教授,别说现在,就是那会儿,他也觉得捧着书看不用想工作,是难得的清闲时光。
两人就这样混在一堆准高考生中间,正儿八经的开始了自己的复习生涯。
中途,宋清远和何秀莲夫妻还特地带着麦乳精和奶粉以及罐头特地过来看了他俩一趟。
本来他们以为会瞧见面黄肌瘦的考生,哪个高考生不是眼窝深陷,蓬头垢面?
结果看到这两人红光满面的模样,小两口顿时觉得自己看了个寂寞。
哪有他们这样的?连个黑眼圈都没有,不仅没瘦,反而还胖了。
田蓝被指责得十分委屈,开啥玩笑?她能不胖吗?
她现在的活动范围都局限在学校里,每天最大的运动除了早晨跑操之外,就是在操场上一边走一边背诵课文。
这个运动量,跟她以前相比,简直不足以称之为运动。
活动跟不上,吃的还不少。
看书学习的人特别容易觉得饿,所以现在除了一天4顿,早中晚三餐外加夜宵之外,她上午和下午还能给自己各加一餐。
有的时候是饼干,有的时候是果干,有的时候是花生,反正都是高油高脂高糖的东西,非常适合补充能量以及囤肉,她不长胖才怪呢。
宋清远恨铁不成钢:你俩咋有勇气长肉啊?人家连睡觉都睁着眼好好学习,哪有力气长肉?
陈立恒相当诚恳:因为没压力呀,太舒服了。
这话真是欠揍。
要不是大家都学的两眼发直,两腿发软,实在没力气动手,否则他肯定要挨打。
陈立恒拍了下眼睛瞪得跟铜铃似的宋清远:行了,说重点,你的计算机课学的怎么样了?能不能自己弄出台计算机来啊?
这话真过分,相当于你要求一个刚上电脑课的小学生,去,你徒手弄出台电脑来。
现在可没电脑城卖元件,直接给你组装。
宋清远立刻不想理他了。
陈立恒正色道:你要好好上课,计算机就指望你了。
何秀莲赶紧替丈夫说话:他现在学的可认真了,一堂课都不敢错过。说起来,这个电大到底在哪儿啊?究竟有多少课程?怎么觉得已经有好多专业了?
她现在上完了新生儿课,又开始学妇产科手术学,她已经学到剖腹产了。
说起来也奇怪,电视上的课程就跟给她度身定做的一样,她想学什么,就会有相应的课跳出来。
明明是同一个时间段,她学剖腹产的时候,他们医院的外科同事居然在电视上看到了断指再植术。
简直不可思议。
除此之外,宋清远打开电视机的时候,不管一开始放的是什么内容,后面很快就会变成计算机课程。
换成她开电视,跳出来的肯定都是医学知识。
你们说奇怪不奇怪?我上夜班啊,我开电视的时间根本不固定,可不管什么时候,都会有医学课。我都怀疑那个频道放的全部都是医学课了。可宋清远的计算机课又是在哪个频道里呢?
田蓝和陈立恒对视一眼,同步扶额。
外挂同志,我们知道你能干,可你开过头了,你说说看吧,现在你该如何解释?
反正他俩是绝对不会解释的。
关他们什么事?他们什么都不知道。
宋清远试图解释:说不定是不同的频道呢。
可我姨妈家从省城买了台电视机回来,我用她家的电视看的时候,就从来没找到过电视大学。
宋清远挠头,抱怨了一句:你姨妈的电视机可真不爱学习。
田蓝都听不下去了。这年头也内卷的这么厉害了吗?还要求人家电视机热爱学习。
陈立恒满脸无辜:那我可说不清楚,我们是自学成才,也没电视机厂的人教我们怎么做电视。说不定是我们做的不对,所以接收的信息比较杂。要是你们觉得不合适,想退电视也行,200块钱原价退给你们。
两人急了:谁说要退电视机来着?我们这不就是好奇嘛。嗐,管他呢,有现成的课可以上,就跟天上掉馅饼似的,高兴还来不及呢。
陈立恒这才露出笑容,假模假样道:如果你的同事还有朋友们想退的话,千万别替我们拦着,我们肯定会退的。本来就是学生实验产品,不算正规厂商。
宋清远和何秀莲立刻摇头:没有没有,绝对没有,大家都觉得捡到宝了。
1980年,大家学习热情膨胀,能有这样贴心的电大课,他们欢迎还来不及呢。
田蓝趁机鼓励两位年轻人:你们要是出去开会的话,也可以帮我们推销推销。看我们这么多人又不干活,还得准备高考,到处都需要钱呢。
宋清远差点脱口而出:你们还缺钱,好意思吗?
当他傻啊,他又不是不知道,向阳公社整体情况他还不清楚,但赵家沟大队的社员普遍每个月工分到手起码有三四十块钱,都要比他的工资高了。
可他再看看一礼堂埋头苦读的学生们,又只好捏捏鼻子:行行行,我们知道了,肯定给你们好好卖。
说来这也是外挂君力有不逮的地方。作为非正规厂生产的产品,为人民服务牌电视机,没资格堂而皇之地摆在供销社以及商场这种地方销售,只能靠口口相传,直接送货上门。
这严重限制了外挂的流通范围。
但如果他们真想办法把销售渠道全都打开的话,那按照现在的情况,他们的产能也跟不上。
毕竟,制作电视机需要的零部件太多了,能不能买到,很大一部分程度得依靠运气。
暂且先这样吧,他们好歹是高考生,暂时没精力管更多的事了。
复习的日子,时间过得飞快。
五月沙枣花似海,沙枣花开败了,然后是成片的向日葵,金灿灿的,好像太阳从天上掉下来了一样。再接着,百日草也开了,颜色浓烈的活像油画。
高考也如期而至。
大家头悬梁锥刺股,苦学了这么长时间,终于到了上战场的时候。
这回学校动了真章,不仅派拖拉机,还派了老师全程陪同。
临出发之前,向阳公社特地买了一堆喜糖送给大家。
理由是,古人都说结婚是小登科,他们这回是要去大登科,所以必须得沾沾喜气。
这个逻辑,连田蓝和陈立恒面面相觑之后,都哑口无言,只有乖乖收下糖的份。
反正是他们糖坊自己做出来的糖,也算是支持自己人的生意了。哎,等到考完了,可以考虑在糖里加点果汁,最好是做出那种含在嘴里就像是含着微微凝固的果汁的感觉的糖。
想想都觉得无比美味。
这回大家还是一大清早就出发,坐拖拉机去县城参加考试。不是他们舍不得花钱住旅馆,而是现在县城的住宿非常紧张,你掏钱也没地方给你住。
既然他们有拖拉机,那也不用勉强自己在招待所的过道上打地铺。
临出发前,唐老师又招呼大家:都检查下自己的东西,笔有没有带,橡皮呢?还有准考证,一定要把准考证拿好。
她话音刚落,方秀英突然间惊呼:我的准考证呢?
众人全都转头看她,帮她一块儿寻找:是不是落在教室里了?
我一直都放在袋子里的。
大家伙儿都急得够呛,马上就要考试了,这个时候准考证丢了可怎么办?
校长也满脸懵。准考证是从县里发下来的,上面印着每个考生的信息,还盖了大红章。又没有备用的准考证,丢了,就和粮票一样,上哪儿补办去?
一群人帮着到处找,却始终找不到那张小小的纸片。
眼看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唐老师当机立断:赶紧去找革委会主任,把干部们都带上,给方秀英同学做证明。快点,早点去县里,看能不能补办准考证。
现在也没更好的办法了,这是大家一辈子的事,哪边都不能耽误啊。
拖拉机上,大家还在帮方秀英回想:你仔细想想看,是不是塞在包里什么位置了?
能找到准考证,当然是最稳妥的方法。
就连田蓝都不敢保证,这回他们去县城,方秀英是否能顺利走进考场。
现在好多事情都没规章可依,万一碰上特别轴的人,坚持说没准考证就不让考试。而发准考证的部门又说只有一张,不给补办的话,这事儿什么结果,真挺难说的。
方秀英愁眉紧锁,小声呢喃道:我真的没有拿出来啊。就是因为太重要了,所以我不敢拿来拿去。
田蓝追问了她一句:那你拿到准考证之后,都去过哪里呀?
方秀英脱口而出:我女儿生病了,我回了趟家。
众人瞬间沉默下来,旋即秀秀生气地大骂:太缺德了,我没见过这么缺德的人!
方秀英的婆家一直不支持她参加高考。她婆婆还跑到学校闹过几回。后来门卫一瞧见她人就关大门,坚决不放她进去,还被她骂得狗血淋头。
最后还是革委会主任去学校看电视机生产情况时,撞上了这事儿,一顿吼外加一顿吓,才让这人灰溜溜的夹着尾巴跑了。
恋耽美
等到点完头之后,盲生突然发现了华点。
狗屁的高一呀。他们学校根本就没有高一。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1978年恢复中考。从1979年也就是去年开始,决定撤掉公社高中,他们学校高中部就不再招生了。明天的高一直接升为高二,成了最后一批孤军。
现在,他们上哪儿找高一学生去?
不找高中生找初中生的话,人家现在正准备中考呢,谁有心思管你这一茬?
大家伙儿开始焦灼。
有人提议将没通过预考的同学也喊过来一块儿刻蜡纸,其他人立刻否决:你想挨揍吗?
人家伤口还在滴血呢,你就往人伤口上撒盐,不是缺德是什么?
先开始说话的人不服气:那你怎么知道他们不想复读呢?
反驳的人不假思索:没听兰花花说吗?又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上大学。
人家兰花花一天到晚东奔西跑,忙着干活,照样能考全市第二。这说明啥?说明学习这种事情真的要看天赋。
眼看两边要吵起来,陈立恒敲敲桌子,提醒大家:7月份就高考了,我们没时间耽误。
大家焦灼不已,干脆直接开口问:那你们讲到底要怎么办?
很简单啊。田蓝笑道,大家一块儿刻蜡纸。要撤掉高中部的,不仅是我们向阳公社。我们旁边的红星公社,还有高岗公社都没了高中部,大家同样是孤军,连老师都不够用。不如这样,我们集中起来,大家一块刻蜡纸一块学习,这样还能共同进步。
教室里沸腾了,好些人悲愤起来。
兰花花,你不能大方成这样。肥水不流外人田,这么宝贵的资料,你怎么能拿出去给别人用呢?
田蓝吐槽:我们这资料还是从上海和北京拿过来的呢,不分享难不成独享?大方点儿,连隔壁公社中学的人都害怕,我们还考个屁呀!我们是跟全省考生坐在一起竞争!
还有人想辩驳,方秀英不耐烦了,皱着眉毛道:想这么多干什么?去年全县有几个人考上大学了?
众人都默然,不好意思再开口了。
方秀英催促道:我们动作都快点吧,高考没几天了。
田蓝和陈立恒也不耽误,他们找了校长说这事儿。
从校长的私心来说,他当然不希望其他学校的学生分享他们找出来的资料。可这两个知青说的也没错,这三所注定要消失的高中,连老师都凑不出来几个人,如果再不抱团取暖的话,估计高考得剃光头。
毕竟即便他俩考上了,事实上跟公社高中也没啥关系。
校长拿出了魄力,直接点头:好,我去联系他们,今天就给我说法。
事实上,何止是说法呀,那就是立即行动。
校长上午跟他们打了包票,到了傍晚,浩浩荡荡的学生就冲到了向阳公社中学。
之所以选择跑过来,一是因为向阳公社中学有礼堂,二就是向阳公社有钱呗。在这里,物资丰富,大家各方面都方便些。
住宿问题也不用愁,空出来的教室是干啥用的?桌子板凳拼在一起,那就是现成的床。
谁也没觉得辛苦,因为大家都这样。
红星公社和高岗公社的预考情况比向阳公社还惨烈,因为后者好歹还有个全面手唐老师多少还能支撑大局。
那两所中学的老师都走的差不多了,剩下的老师根本没能力搞定所有学科,他们基本处于自学状态。
在这种惨烈的状况下,还能凑出60位通过预考的考生,只能说明一件事儿,人家的自学能力的确强。
现在,给他们老师又给他们资料,大家还啰嗦什么呀?赶紧埋头刻蜡纸呗。
多耽误一天,都是浪费自己的生命。
可再一分资料,田蓝又发现,干活的人还是不够。因为这些考生也带了自己整理的资料过来,同样愿意跟大家分享。
没辙了,这回只能把初中生也派上,就当是给他们提前浇灌高考的水花。
结果初中部的老师还不乐意,因为他们更希望自己的学生考中专,这样可以直接变成干部身份,吃国家粮。考了高中的话,将来上不了大学,那也是白搭。
还是校长发了话,说他们鼠目寸光,才把这任务推下去。
好在大家做事都非常认真,人人刻蜡纸之前都会洗干净手,一字一句写得清清楚楚,画图的时候也小心翼翼。
田蓝一边刻蜡纸,一边还在吐槽:如果有激光复印就好了,直接放上去,刷刷刷就给你印出来了。
英子刚好抄完一页纸,闻声好奇不已:什么是激光复印啊?
田蓝比划了一下给她看:都是一张纸放进去,你想复印多少份就多少份,跟原先的一模一样。
英子惊呆了:还能这样啊?怎么会有这种机器?
方秀英抬头看了她一眼,认真道:你好好考,等你考上大学去了大城市,你就能见到很多新奇的东西,都会知道这个世界很大,不是只有这一点点。
英子吐了吐舌头,赶紧又拿起张蜡纸,老老实实地抄下一页。
田蓝闻着油墨香,有种回到上个世界的恍惚感。
尤其是打仗的时候,他们不知道刻了多少宣传单,手永远是黑乎乎的。
众人埋头苦干,一边刻蜡纸,一边默默地在心中暗记。
说来也奇怪,老话讲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似乎真有道理。自己刻过的那纸上面的内容就记得特别清楚。
因为距离高考越来越近,唐老师和另外两位老师干脆放弃了系统上课,而是轮流坐班给大家答疑解惑。
用他们的话来说,时间已经这么紧了,能不能考上,听天由命吧。
老师如此洒脱,学生却绝对不敢放弃。
用社员的话来说,一定要好好考啊,将来进了城,就是扫大街也好。
因为户籍将农民拴在土地上,没有城镇户口,农民想留在城里扫大街都不成。
田蓝已经很久没有这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
说来有点凡尔赛,她完全不觉得辛苦,反而觉得特别轻松。天底下,还有比埋头苦读不用操心其他任何事更轻松的活吗。
几乎所有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过的人,回想校园生活时,都会觉得那是人生难得的惬意时光。
那时候的烦恼都透着莫名的可爱,是小孩子才会忧愁的东西。
她捧着还散发着油墨清香的资料,从头过到尾,感觉思路一点点清晰起来,十分有意思。
陈立恒也深有同感。
作为上辈子的大学教授,别说现在,就是那会儿,他也觉得捧着书看不用想工作,是难得的清闲时光。
两人就这样混在一堆准高考生中间,正儿八经的开始了自己的复习生涯。
中途,宋清远和何秀莲夫妻还特地带着麦乳精和奶粉以及罐头特地过来看了他俩一趟。
本来他们以为会瞧见面黄肌瘦的考生,哪个高考生不是眼窝深陷,蓬头垢面?
结果看到这两人红光满面的模样,小两口顿时觉得自己看了个寂寞。
哪有他们这样的?连个黑眼圈都没有,不仅没瘦,反而还胖了。
田蓝被指责得十分委屈,开啥玩笑?她能不胖吗?
她现在的活动范围都局限在学校里,每天最大的运动除了早晨跑操之外,就是在操场上一边走一边背诵课文。
这个运动量,跟她以前相比,简直不足以称之为运动。
活动跟不上,吃的还不少。
看书学习的人特别容易觉得饿,所以现在除了一天4顿,早中晚三餐外加夜宵之外,她上午和下午还能给自己各加一餐。
有的时候是饼干,有的时候是果干,有的时候是花生,反正都是高油高脂高糖的东西,非常适合补充能量以及囤肉,她不长胖才怪呢。
宋清远恨铁不成钢:你俩咋有勇气长肉啊?人家连睡觉都睁着眼好好学习,哪有力气长肉?
陈立恒相当诚恳:因为没压力呀,太舒服了。
这话真是欠揍。
要不是大家都学的两眼发直,两腿发软,实在没力气动手,否则他肯定要挨打。
陈立恒拍了下眼睛瞪得跟铜铃似的宋清远:行了,说重点,你的计算机课学的怎么样了?能不能自己弄出台计算机来啊?
这话真过分,相当于你要求一个刚上电脑课的小学生,去,你徒手弄出台电脑来。
现在可没电脑城卖元件,直接给你组装。
宋清远立刻不想理他了。
陈立恒正色道:你要好好上课,计算机就指望你了。
何秀莲赶紧替丈夫说话:他现在学的可认真了,一堂课都不敢错过。说起来,这个电大到底在哪儿啊?究竟有多少课程?怎么觉得已经有好多专业了?
她现在上完了新生儿课,又开始学妇产科手术学,她已经学到剖腹产了。
说起来也奇怪,电视上的课程就跟给她度身定做的一样,她想学什么,就会有相应的课跳出来。
明明是同一个时间段,她学剖腹产的时候,他们医院的外科同事居然在电视上看到了断指再植术。
简直不可思议。
除此之外,宋清远打开电视机的时候,不管一开始放的是什么内容,后面很快就会变成计算机课程。
换成她开电视,跳出来的肯定都是医学知识。
你们说奇怪不奇怪?我上夜班啊,我开电视的时间根本不固定,可不管什么时候,都会有医学课。我都怀疑那个频道放的全部都是医学课了。可宋清远的计算机课又是在哪个频道里呢?
田蓝和陈立恒对视一眼,同步扶额。
外挂同志,我们知道你能干,可你开过头了,你说说看吧,现在你该如何解释?
反正他俩是绝对不会解释的。
关他们什么事?他们什么都不知道。
宋清远试图解释:说不定是不同的频道呢。
可我姨妈家从省城买了台电视机回来,我用她家的电视看的时候,就从来没找到过电视大学。
宋清远挠头,抱怨了一句:你姨妈的电视机可真不爱学习。
田蓝都听不下去了。这年头也内卷的这么厉害了吗?还要求人家电视机热爱学习。
陈立恒满脸无辜:那我可说不清楚,我们是自学成才,也没电视机厂的人教我们怎么做电视。说不定是我们做的不对,所以接收的信息比较杂。要是你们觉得不合适,想退电视也行,200块钱原价退给你们。
两人急了:谁说要退电视机来着?我们这不就是好奇嘛。嗐,管他呢,有现成的课可以上,就跟天上掉馅饼似的,高兴还来不及呢。
陈立恒这才露出笑容,假模假样道:如果你的同事还有朋友们想退的话,千万别替我们拦着,我们肯定会退的。本来就是学生实验产品,不算正规厂商。
宋清远和何秀莲立刻摇头:没有没有,绝对没有,大家都觉得捡到宝了。
1980年,大家学习热情膨胀,能有这样贴心的电大课,他们欢迎还来不及呢。
田蓝趁机鼓励两位年轻人:你们要是出去开会的话,也可以帮我们推销推销。看我们这么多人又不干活,还得准备高考,到处都需要钱呢。
宋清远差点脱口而出:你们还缺钱,好意思吗?
当他傻啊,他又不是不知道,向阳公社整体情况他还不清楚,但赵家沟大队的社员普遍每个月工分到手起码有三四十块钱,都要比他的工资高了。
可他再看看一礼堂埋头苦读的学生们,又只好捏捏鼻子:行行行,我们知道了,肯定给你们好好卖。
说来这也是外挂君力有不逮的地方。作为非正规厂生产的产品,为人民服务牌电视机,没资格堂而皇之地摆在供销社以及商场这种地方销售,只能靠口口相传,直接送货上门。
这严重限制了外挂的流通范围。
但如果他们真想办法把销售渠道全都打开的话,那按照现在的情况,他们的产能也跟不上。
毕竟,制作电视机需要的零部件太多了,能不能买到,很大一部分程度得依靠运气。
暂且先这样吧,他们好歹是高考生,暂时没精力管更多的事了。
复习的日子,时间过得飞快。
五月沙枣花似海,沙枣花开败了,然后是成片的向日葵,金灿灿的,好像太阳从天上掉下来了一样。再接着,百日草也开了,颜色浓烈的活像油画。
高考也如期而至。
大家头悬梁锥刺股,苦学了这么长时间,终于到了上战场的时候。
这回学校动了真章,不仅派拖拉机,还派了老师全程陪同。
临出发之前,向阳公社特地买了一堆喜糖送给大家。
理由是,古人都说结婚是小登科,他们这回是要去大登科,所以必须得沾沾喜气。
这个逻辑,连田蓝和陈立恒面面相觑之后,都哑口无言,只有乖乖收下糖的份。
反正是他们糖坊自己做出来的糖,也算是支持自己人的生意了。哎,等到考完了,可以考虑在糖里加点果汁,最好是做出那种含在嘴里就像是含着微微凝固的果汁的感觉的糖。
想想都觉得无比美味。
这回大家还是一大清早就出发,坐拖拉机去县城参加考试。不是他们舍不得花钱住旅馆,而是现在县城的住宿非常紧张,你掏钱也没地方给你住。
既然他们有拖拉机,那也不用勉强自己在招待所的过道上打地铺。
临出发前,唐老师又招呼大家:都检查下自己的东西,笔有没有带,橡皮呢?还有准考证,一定要把准考证拿好。
她话音刚落,方秀英突然间惊呼:我的准考证呢?
众人全都转头看她,帮她一块儿寻找:是不是落在教室里了?
我一直都放在袋子里的。
大家伙儿都急得够呛,马上就要考试了,这个时候准考证丢了可怎么办?
校长也满脸懵。准考证是从县里发下来的,上面印着每个考生的信息,还盖了大红章。又没有备用的准考证,丢了,就和粮票一样,上哪儿补办去?
一群人帮着到处找,却始终找不到那张小小的纸片。
眼看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唐老师当机立断:赶紧去找革委会主任,把干部们都带上,给方秀英同学做证明。快点,早点去县里,看能不能补办准考证。
现在也没更好的办法了,这是大家一辈子的事,哪边都不能耽误啊。
拖拉机上,大家还在帮方秀英回想:你仔细想想看,是不是塞在包里什么位置了?
能找到准考证,当然是最稳妥的方法。
就连田蓝都不敢保证,这回他们去县城,方秀英是否能顺利走进考场。
现在好多事情都没规章可依,万一碰上特别轴的人,坚持说没准考证就不让考试。而发准考证的部门又说只有一张,不给补办的话,这事儿什么结果,真挺难说的。
方秀英愁眉紧锁,小声呢喃道:我真的没有拿出来啊。就是因为太重要了,所以我不敢拿来拿去。
田蓝追问了她一句:那你拿到准考证之后,都去过哪里呀?
方秀英脱口而出:我女儿生病了,我回了趟家。
众人瞬间沉默下来,旋即秀秀生气地大骂:太缺德了,我没见过这么缺德的人!
方秀英的婆家一直不支持她参加高考。她婆婆还跑到学校闹过几回。后来门卫一瞧见她人就关大门,坚决不放她进去,还被她骂得狗血淋头。
最后还是革委会主任去学校看电视机生产情况时,撞上了这事儿,一顿吼外加一顿吓,才让这人灰溜溜的夹着尾巴跑了。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