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陈致远笑道,是之前加班,单位说能调休,但也没谁要求休息。现在要实行新政策,鼓励休息,就给我们轮流排了休息,不让在单位待着。你们说,我不去单位能去哪儿?我就上你们这里看看了。
老赵把女儿交给了妻子,终于空出手来,也要帮忙刷墙,还美滋滋地表扬自己:叔叔一来我就认出来了,老九,你跟叔叔长得可真像。
其实也就是五六分的相像程度吧,毕竟是亲父子。
为了方便大家看电视,田蓝把家里的钥匙交给了老赵一份,这样随时可以开电视机。
所以,陈致远就顺利地进入了儿子的新家。
陈立恒见拦不住人,干脆也换了身衣服,帮着一块儿干活。
田蓝倒是想插手,可没那么多刷子。
王晨干脆喊她:你过来帮我看着两个小的,我先做饭吧。
好歹也是公公第一次登门,怎么着都应该表示一下。
田蓝赶紧揣着钱出门。
这回她运气真不错,之前她在巷子口买豆腐的时候,还没看到肉摊呢。现在居然有人在卖猪肉了。
她过去一瞧,顿时大失所望。原来肉都卖光了,只剩下棒子骨和两块猪肝。
那卖肉的师傅还在吆喝:趁早啊,再晚就没了啊。
田蓝只好秉着没鱼虾也行的心态,要了一根棒子骨,包圆了两块猪肝。
完了她又转到菜摊边上,称了一斤辣椒,又要了两个大萝卜。
萝卜可以炖棒子骨汤,辣椒用来炒猪肝。后者是陈立恒的心头好,可惜上辈子他能踏实坐下来吃东西的时候,胃已经坏了,辣椒这种刺激性的东西,大夫严格限制他吃。
趁着现在年轻身体好,让他过过嘴瘾吧。
一海碗辣椒炒猪肝,一锅肉沫豆腐,一锅萝卜棒子骨汤,再配上嫩玉米和玉米面贴饼,完全算能拿出手招待客人的菜,况且都是自己人呢。
因为没有大饭桌,王晨拿自家的饭桌过来,和田蓝他们家的拼在一起,这样5个大人都能上桌吃饭。
其实她觉得不拼也没关系,因为他和丈夫要照应两个小孩吃饭,上不上桌根本无所谓。
然而田蓝却坚持,就让他们抱着孩子在桌边吃。
陈致远看着屋里的环境,又看看桌上的饭菜,半晌才冒出一句:你们要好好学习,珍惜学习的机会。
田蓝和陈立恒赶紧表态:我们会努力的,爸,你吃菜,尝尝这个汤,看炖的够火候不?
陈致远认真道:我的意思是学习机会难得,要把精力尽可能地放在学习上。生活上,不用太讲究。以后条件好了,有的是享受的机会。可是搞研究,最好的时间就是年轻这会儿,脑袋瓜子灵活,学什么都快。
田蓝心念微动,开口询问:对了,爸,电视机怎么样啊?好不好用?要是不好用的话,让陈立恒给你看看,他可会修电视机了。
陈致远摇头,不太确定:应该好用吧?昨晚我们那一片都停电了,没注意看。
现在北京城的电压也极为不稳定,晚上动不动就停电。电视放了一半,直接给你黑了,惊起骂声一片。
田蓝赶紧起身开电视机:我们这电视也是刚来的,先看看好不好用。
陈致远不赞同地摇头:吃饭呢,怎么看电视?这个习惯不好,你们得好好纠正。
陈立恒却表示无所谓:没事儿,我们在向阳公社的时候,都是一边吃饭,一边听电视新闻,准备政治考试。
电视机打开了,播放的还是话剧。
田蓝和陈立恒交换了个眼神,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不知道外挂到了陈致远这么位科研工作者面前,会跳出什么玩意儿来?
他俩敛声屏气,连啃玉米都小心翼翼,就怕干扰了外挂的气场。
好不容易话剧放完了,田蓝都忍不住要过去重新调换频道,好歹把外挂给喊出来。
这会儿,大院里的人也听到了电视机的动静。大人们能忍,小孩子们坚决不能忍。
其实他们一早就想过来了,但家长们都不让。
人家买了棒子骨回来做饭招待长辈呢,你蹭到人饭桌上,到底是想看电视还是想吃人家的饭呢?别叫人看不起。
但电视机的声音实在勾魂啊,小孩子憋不住,愣是在家长的眼皮底下跑了过来,急着看电视。
说来也怪,原本电视机呈现出那种大圆形黑白条纹的休息状态。
有小孩一喊:电视开始了吗?,屏幕上立刻就出现了少儿英语,又是那种蹦蹦跳跳的卡通形象。
田蓝悬着的心往下落,直接跌到谷底。
原来小孩子们能唤醒的外挂到了陈家老父亲这儿居然没反应,后者的学习热情竟比不上小朋友们吗?
小孩子们才不管呢,就连王晨的大儿子,才三岁大的小东西都顾不上嘴里的肉沫豆腐了,跟着电视机上的卡通小人一会儿又蹦又跳的。
陈致远终于来了兴趣:这是什么?
田蓝立刻君子坦荡荡:电视学校啊,放的节目可多了。我们在大西北那会儿,都是跟着电视学校学习的,效果特别好。
陈致远心中先是浮现出难怪呢。
自己儿子什么水平自己清楚。前两年他还在农场劳改的时候,儿子曾经去看过他。当时他考了儿子的学问,十分失望。因为很明显,儿子的文化程度连初中都勉强。
多年荒废学业,该忘的不该忘的都忘光了。
那个时候,他曾经隐晦地劝儿子要好好学习,不要虚度光阴。结果引起了儿子的暴怒,儿子甚至威胁要去举报他,因为他反动,还走白专路线。
当时他真万念俱灰,感觉人生看不到一点希望了。一代人已经被彻底毁掉了。他们的未来在哪里,谁还有未来?
后来他费尽心思找了学习资料给儿子寄到大西北去,其实并不指望对方能考上大学。他只希望这孩子永远不要忘记学习,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心存希望。
结果出乎他预料,儿子不仅学了,而且还学的挺好,直接考回了北京上大学。
当时他就想,大西北的教育条件有这么好吗?乡下地方,也能培养出正儿八经的大学生。
不是说有能耐的老师也早就陆续回城了吗?
没想到绝招居然是电视大学。
陈致远感慨地点点头:那还不错,想到用电视大学给你们讲知识,挺好的。
他们科研所也有年轻人在上电视大学,好恶补知识上的空白。
陈立恒趁机撺掇他:爸,你也跟着学吧,我觉得特别好,知识很全面,讲的也很详细很具体。
陈致远笑了笑,没吭声。
他可不打算上什么电视大学,那些讲课老师到底什么水平,他没数吗?他是留学苏联的博士。说个托大的话,那些授课老师在他面前也多半得自称学生。
他不擅长掩饰自己的心思,想什么就表现在脸上。
田蓝和陈立恒瞅一眼,就知道他看不上了。
两人暗自着急,一个劲儿在心里催促那不知道究竟以什么形式存在的外挂:给力点儿啊,好歹闪瞎这位大爷的眼。
结果屏幕上还在放少儿英语,卡通小人唱歌唱的不要太欢快。
带的这群小孩又蹦又跳,又喊又叫,哥哥欢快的活像过年放鞭炮。
得亏大院住的人早就习惯了这种喧闹的环境,不然邻居分分钟要砸你家门。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家家户户都端着饭碗出来了,就站在门口瞅电视机,还感叹不已:果然是4个现代化呀,这孩子跟着电视机就能学了。
田蓝不敢指望外挂超常发挥了,唯有趁机安利:想要吗?我们正好写信回去,如果要的话,让人给我们运几台过来。
有人心热,问了一句:多少钱啊?
当听说要200块,大家又舍不得了。
自家有个电视机肯定好,但也不是非要不可啊。况且这两口子也挺好讲话的,想看电视随时都能过来,何必自家掏这个钱呢。他们也没啥钱。
田蓝笑眯眯的:如果你们想要,那得提前说一声。电视机很紧俏呢。
她话音刚落,院子里就进了人,昨天那位小伙子带着个年轻姑娘跑了进来。
瞧见田蓝和陈立恒,他就迫不及待地喊:电视机,再给我们弄台电视机吧。
年轻姑娘小脸红扑扑的,白了他一眼,强调道:是给我弄台电视机,260块是吧?我不还价。
田蓝笑了:这怎么回事儿?喂,哥儿们,你不是说把电视机放你们厂的活动室,让大家一块儿看吗?你改主意了,对女同志也这么没风度?
男青年窘迫不已,矢口否认:不是的,我昨天就搬回我们厂活动室了,但是
我在电视上看到了机械制图,想跟着好好学。可是其他人想看的东西跟我不一样,我又不好跟人家抢。我想我不如直接买台电视机回家,我自己好继续上课。
田蓝瞥见男青年有点幽怨的小眼神,在心中暗笑,故意道:机械制图啊,哦!就是你昨天也想学的那个啊。行,我们想办法再给你们弄台电视机。到时候你俩可以一块儿学呀。共同讨论共同进步,才快呢。
女青年这会儿顾不上反驳,只追着田蓝问:那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有电视机?
田蓝含糊其辞:我们尽快吧,东西从大西北运过来要时间呢。
她话音刚落,电视机上的少儿英语节目终于结束了,跳出来的居然就是机械制图课程。
女青年完全顾不上客气,没有板凳,他就直接蹲在地上,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电视机。
她一点儿也不觉得这种学习方式很辛苦。
跟着收音机BBC听新闻学英语的时候,为了让自己听清楚点,她还把收音机贴在耳朵上呢。
跟那个比起来,有清晰的影像,响亮的声音的电视机,简直就是天堂。
男青年原本还有些哀怨,感觉自己竹篮打水一场空。但看到电视上开始讲解基本视图和向视图,他就摒弃了杂念,也跟着认真学起来。
说起来他是钳工,算厂里的技术工种。但丢人的是,他其实根本看不懂图纸,都是凭着跟师傅学到的经验近乎于稀里糊涂地干活。
他在心中暗思量,如果他学会了制图,那是不是就能争取当个小组长,级别也能往上升一升。
到那个时候,他心仪的姑娘大概就会高看他一眼了吧。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眼里只有电视机。
陈致远一直冷眼旁观,机械制图属于工学的基础课程。他本身就是搞工科研究的,不至于看不懂。
但让他惊讶的是,原本在他眼中很浅的一门课程,讲述的内容居然还挺深,有种知识已经更新换代的感觉。
越看到后面,这种感觉就越深刻。
他忍不住冒了一句:现在都已经发展到这地步了?你们上课也说这些?
陈立恒摇头,一本正经道:我觉得我们的教材已经落后了。六七十年代,是国外工业发展非常迅猛的时代。我们国家因为备战的需要,没精力兼顾这些。所以我们的工业已经落后了。我们现在学的还是几十年前的东西,根本跟不上时代发展。反而是电视大学,我倒觉得里面的东西挺新鲜的。
陈致远看了眼儿子,意味深长道:教材是非常严谨的东西,不可能贸贸然更改。
他在心中叹气,前些年的运动已经造成了知识断代。
别说知识更新了,就是把相关行业的人凑齐,将整个学科体系完善到先前的水平,都无比艰难。
遑论其他。
小孩子们对机械制图没兴趣,已经一哄而散,跑去院子里玩耍。
大院里除了一位柴油机厂的车工还愿意看看图纸之外,其他人同样觉得没啥意思,各自散开。
要他们说,这课程还比不上少儿英语呢。起码卡通小人蹦蹦跳跳地唱歌,还挺好玩的。而且那声音还挺邪门,晚上睡觉的时候,脑袋瓜里都有。他们现在都能唱那二十六个字母歌了。
屋子里的人少了,看电视的人注意力更加集中。这几位工人有时皱眉,有时微笑,都看得津津有味。
田蓝暗自松口气,不错不错,好歹又吸引了两个人。
一堂课程结束,她赶紧催促三人:你们活动活动,别把眼睛给看坏了。
说起来不可思议,但在这个没手机也没iPad的时代,大学生因为沉迷学习难以自拔,进校左右眼1.5,几年下来直接戴上眼镜的都不在少数。
像徐有志,据他说,他两年前一双眼睛出了名的好用。现在近视的彻底断了当工人的路,只能靠眼镜过日子了。
三人还恋恋不舍,希望接着听下一节课。
可是电视屏幕出现了雪花,显然是到了休息时间。
热爱学习的工人们只好站起身,赶紧去院子里活动腿脚了。
因为正房里总共就没几张板凳,想看电视机,他们只能蹲着。
田蓝趁着空档,赶紧收拾吃完的碗筷。现在入秋了,晚上降温挺快的。如果不快点洗干净的话,一会儿水就冰手了。
陈立恒也起身:你放着,我来吧。
没事儿,你陪爸说说话。田蓝给了他个鼓励的眼神。
小伙子,放机灵点。最好跟你爸聊聊他最近科研上有什么难题急需解决,刚好给外挂个表现机会呀。
陈立恒只好点头,转过身跟他名义上的父亲套近乎:爸,你最近工作还顺利吗?
陈致远莫名其妙:有事儿吗?为什么问我这个?
陈立恒强行关心:我是怕你工作不顺利,你就吃不好睡不好。我记得我小的时候,你跟我妈都这样,工作碰上瓶颈了,连饭都吃不下。
陈致远回想起自己年轻时的日子,脸上不由自主地露出微笑。
那个时候,真是一心扑在工作上啊,其他的事情谁还顾得上。
可惜呀,这么多年都浪费掉了。尘满面,鬓如霜,一颗心也疲惫不堪,干什么都不得劲。
他露出了苦涩的笑:没事,不会的,我该吃吃,该睡睡。哪里会有一帆风顺的事,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陈立恒看他这样,差点校长上线。
老同志,你这种心态不行啊。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你才50出头呢,完全可以再奋斗个二三十年,这样生命才有意义。
不等他组织好语言,电视机上的雪花消失了,出现了一串俄语!
陈立恒刚从脑海中翻译出自动控制4个字,都没来得及看下面的单词,课程就开始了。
等等,这这这,这有点超纲啊。怎么会是俄语课,讲的还是自动控制原理。
田蓝听到俄语,也放下了手中的碗筷,赶紧跑过来看。
王晨目瞪口呆,半晌才冒出一句:这不是英语吧?
她读中学的时候,中苏关系已经恶化,她学的就是英语,虽然基本忘的差不多了。
是俄语。田蓝随口解释,眼睛同样盯着电视机,只感觉好逆天。
王晨好奇:你会俄语啊?这说了啥呀?
其实田蓝的俄语水平主要集中在农学方面,工学部分她还真不太擅长。
陈立恒在边上翻译:自动控制就是在没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让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这些被控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者参数自动地按照设定好的规律运行。就好比数控车床,不需要你一个个的去车零件,你按一个按钮下去,一个个零件就车好了。
原本跑到院子里活动胳膊腿的车工又跑了回来,满脸兴奋:是不是就跟美国的那个机床一样?我们厂就进口了一台。好家伙,真厉害,那个机床呜呜的叫着,刀转的那叫一个快呀。一个个工件有进有退,切出来的铁刨花直接飞到废料槽里,看着就跟变戏法一样,真是绝了!这个课是说机床怎么用的吗?干嘛说洋文啊,一句话都听不懂。
恋耽美
老赵把女儿交给了妻子,终于空出手来,也要帮忙刷墙,还美滋滋地表扬自己:叔叔一来我就认出来了,老九,你跟叔叔长得可真像。
其实也就是五六分的相像程度吧,毕竟是亲父子。
为了方便大家看电视,田蓝把家里的钥匙交给了老赵一份,这样随时可以开电视机。
所以,陈致远就顺利地进入了儿子的新家。
陈立恒见拦不住人,干脆也换了身衣服,帮着一块儿干活。
田蓝倒是想插手,可没那么多刷子。
王晨干脆喊她:你过来帮我看着两个小的,我先做饭吧。
好歹也是公公第一次登门,怎么着都应该表示一下。
田蓝赶紧揣着钱出门。
这回她运气真不错,之前她在巷子口买豆腐的时候,还没看到肉摊呢。现在居然有人在卖猪肉了。
她过去一瞧,顿时大失所望。原来肉都卖光了,只剩下棒子骨和两块猪肝。
那卖肉的师傅还在吆喝:趁早啊,再晚就没了啊。
田蓝只好秉着没鱼虾也行的心态,要了一根棒子骨,包圆了两块猪肝。
完了她又转到菜摊边上,称了一斤辣椒,又要了两个大萝卜。
萝卜可以炖棒子骨汤,辣椒用来炒猪肝。后者是陈立恒的心头好,可惜上辈子他能踏实坐下来吃东西的时候,胃已经坏了,辣椒这种刺激性的东西,大夫严格限制他吃。
趁着现在年轻身体好,让他过过嘴瘾吧。
一海碗辣椒炒猪肝,一锅肉沫豆腐,一锅萝卜棒子骨汤,再配上嫩玉米和玉米面贴饼,完全算能拿出手招待客人的菜,况且都是自己人呢。
因为没有大饭桌,王晨拿自家的饭桌过来,和田蓝他们家的拼在一起,这样5个大人都能上桌吃饭。
其实她觉得不拼也没关系,因为他和丈夫要照应两个小孩吃饭,上不上桌根本无所谓。
然而田蓝却坚持,就让他们抱着孩子在桌边吃。
陈致远看着屋里的环境,又看看桌上的饭菜,半晌才冒出一句:你们要好好学习,珍惜学习的机会。
田蓝和陈立恒赶紧表态:我们会努力的,爸,你吃菜,尝尝这个汤,看炖的够火候不?
陈致远认真道:我的意思是学习机会难得,要把精力尽可能地放在学习上。生活上,不用太讲究。以后条件好了,有的是享受的机会。可是搞研究,最好的时间就是年轻这会儿,脑袋瓜子灵活,学什么都快。
田蓝心念微动,开口询问:对了,爸,电视机怎么样啊?好不好用?要是不好用的话,让陈立恒给你看看,他可会修电视机了。
陈致远摇头,不太确定:应该好用吧?昨晚我们那一片都停电了,没注意看。
现在北京城的电压也极为不稳定,晚上动不动就停电。电视放了一半,直接给你黑了,惊起骂声一片。
田蓝赶紧起身开电视机:我们这电视也是刚来的,先看看好不好用。
陈致远不赞同地摇头:吃饭呢,怎么看电视?这个习惯不好,你们得好好纠正。
陈立恒却表示无所谓:没事儿,我们在向阳公社的时候,都是一边吃饭,一边听电视新闻,准备政治考试。
电视机打开了,播放的还是话剧。
田蓝和陈立恒交换了个眼神,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不知道外挂到了陈致远这么位科研工作者面前,会跳出什么玩意儿来?
他俩敛声屏气,连啃玉米都小心翼翼,就怕干扰了外挂的气场。
好不容易话剧放完了,田蓝都忍不住要过去重新调换频道,好歹把外挂给喊出来。
这会儿,大院里的人也听到了电视机的动静。大人们能忍,小孩子们坚决不能忍。
其实他们一早就想过来了,但家长们都不让。
人家买了棒子骨回来做饭招待长辈呢,你蹭到人饭桌上,到底是想看电视还是想吃人家的饭呢?别叫人看不起。
但电视机的声音实在勾魂啊,小孩子憋不住,愣是在家长的眼皮底下跑了过来,急着看电视。
说来也怪,原本电视机呈现出那种大圆形黑白条纹的休息状态。
有小孩一喊:电视开始了吗?,屏幕上立刻就出现了少儿英语,又是那种蹦蹦跳跳的卡通形象。
田蓝悬着的心往下落,直接跌到谷底。
原来小孩子们能唤醒的外挂到了陈家老父亲这儿居然没反应,后者的学习热情竟比不上小朋友们吗?
小孩子们才不管呢,就连王晨的大儿子,才三岁大的小东西都顾不上嘴里的肉沫豆腐了,跟着电视机上的卡通小人一会儿又蹦又跳的。
陈致远终于来了兴趣:这是什么?
田蓝立刻君子坦荡荡:电视学校啊,放的节目可多了。我们在大西北那会儿,都是跟着电视学校学习的,效果特别好。
陈致远心中先是浮现出难怪呢。
自己儿子什么水平自己清楚。前两年他还在农场劳改的时候,儿子曾经去看过他。当时他考了儿子的学问,十分失望。因为很明显,儿子的文化程度连初中都勉强。
多年荒废学业,该忘的不该忘的都忘光了。
那个时候,他曾经隐晦地劝儿子要好好学习,不要虚度光阴。结果引起了儿子的暴怒,儿子甚至威胁要去举报他,因为他反动,还走白专路线。
当时他真万念俱灰,感觉人生看不到一点希望了。一代人已经被彻底毁掉了。他们的未来在哪里,谁还有未来?
后来他费尽心思找了学习资料给儿子寄到大西北去,其实并不指望对方能考上大学。他只希望这孩子永远不要忘记学习,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心存希望。
结果出乎他预料,儿子不仅学了,而且还学的挺好,直接考回了北京上大学。
当时他就想,大西北的教育条件有这么好吗?乡下地方,也能培养出正儿八经的大学生。
不是说有能耐的老师也早就陆续回城了吗?
没想到绝招居然是电视大学。
陈致远感慨地点点头:那还不错,想到用电视大学给你们讲知识,挺好的。
他们科研所也有年轻人在上电视大学,好恶补知识上的空白。
陈立恒趁机撺掇他:爸,你也跟着学吧,我觉得特别好,知识很全面,讲的也很详细很具体。
陈致远笑了笑,没吭声。
他可不打算上什么电视大学,那些讲课老师到底什么水平,他没数吗?他是留学苏联的博士。说个托大的话,那些授课老师在他面前也多半得自称学生。
他不擅长掩饰自己的心思,想什么就表现在脸上。
田蓝和陈立恒瞅一眼,就知道他看不上了。
两人暗自着急,一个劲儿在心里催促那不知道究竟以什么形式存在的外挂:给力点儿啊,好歹闪瞎这位大爷的眼。
结果屏幕上还在放少儿英语,卡通小人唱歌唱的不要太欢快。
带的这群小孩又蹦又跳,又喊又叫,哥哥欢快的活像过年放鞭炮。
得亏大院住的人早就习惯了这种喧闹的环境,不然邻居分分钟要砸你家门。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家家户户都端着饭碗出来了,就站在门口瞅电视机,还感叹不已:果然是4个现代化呀,这孩子跟着电视机就能学了。
田蓝不敢指望外挂超常发挥了,唯有趁机安利:想要吗?我们正好写信回去,如果要的话,让人给我们运几台过来。
有人心热,问了一句:多少钱啊?
当听说要200块,大家又舍不得了。
自家有个电视机肯定好,但也不是非要不可啊。况且这两口子也挺好讲话的,想看电视随时都能过来,何必自家掏这个钱呢。他们也没啥钱。
田蓝笑眯眯的:如果你们想要,那得提前说一声。电视机很紧俏呢。
她话音刚落,院子里就进了人,昨天那位小伙子带着个年轻姑娘跑了进来。
瞧见田蓝和陈立恒,他就迫不及待地喊:电视机,再给我们弄台电视机吧。
年轻姑娘小脸红扑扑的,白了他一眼,强调道:是给我弄台电视机,260块是吧?我不还价。
田蓝笑了:这怎么回事儿?喂,哥儿们,你不是说把电视机放你们厂的活动室,让大家一块儿看吗?你改主意了,对女同志也这么没风度?
男青年窘迫不已,矢口否认:不是的,我昨天就搬回我们厂活动室了,但是
我在电视上看到了机械制图,想跟着好好学。可是其他人想看的东西跟我不一样,我又不好跟人家抢。我想我不如直接买台电视机回家,我自己好继续上课。
田蓝瞥见男青年有点幽怨的小眼神,在心中暗笑,故意道:机械制图啊,哦!就是你昨天也想学的那个啊。行,我们想办法再给你们弄台电视机。到时候你俩可以一块儿学呀。共同讨论共同进步,才快呢。
女青年这会儿顾不上反驳,只追着田蓝问:那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有电视机?
田蓝含糊其辞:我们尽快吧,东西从大西北运过来要时间呢。
她话音刚落,电视机上的少儿英语节目终于结束了,跳出来的居然就是机械制图课程。
女青年完全顾不上客气,没有板凳,他就直接蹲在地上,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电视机。
她一点儿也不觉得这种学习方式很辛苦。
跟着收音机BBC听新闻学英语的时候,为了让自己听清楚点,她还把收音机贴在耳朵上呢。
跟那个比起来,有清晰的影像,响亮的声音的电视机,简直就是天堂。
男青年原本还有些哀怨,感觉自己竹篮打水一场空。但看到电视上开始讲解基本视图和向视图,他就摒弃了杂念,也跟着认真学起来。
说起来他是钳工,算厂里的技术工种。但丢人的是,他其实根本看不懂图纸,都是凭着跟师傅学到的经验近乎于稀里糊涂地干活。
他在心中暗思量,如果他学会了制图,那是不是就能争取当个小组长,级别也能往上升一升。
到那个时候,他心仪的姑娘大概就会高看他一眼了吧。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眼里只有电视机。
陈致远一直冷眼旁观,机械制图属于工学的基础课程。他本身就是搞工科研究的,不至于看不懂。
但让他惊讶的是,原本在他眼中很浅的一门课程,讲述的内容居然还挺深,有种知识已经更新换代的感觉。
越看到后面,这种感觉就越深刻。
他忍不住冒了一句:现在都已经发展到这地步了?你们上课也说这些?
陈立恒摇头,一本正经道:我觉得我们的教材已经落后了。六七十年代,是国外工业发展非常迅猛的时代。我们国家因为备战的需要,没精力兼顾这些。所以我们的工业已经落后了。我们现在学的还是几十年前的东西,根本跟不上时代发展。反而是电视大学,我倒觉得里面的东西挺新鲜的。
陈致远看了眼儿子,意味深长道:教材是非常严谨的东西,不可能贸贸然更改。
他在心中叹气,前些年的运动已经造成了知识断代。
别说知识更新了,就是把相关行业的人凑齐,将整个学科体系完善到先前的水平,都无比艰难。
遑论其他。
小孩子们对机械制图没兴趣,已经一哄而散,跑去院子里玩耍。
大院里除了一位柴油机厂的车工还愿意看看图纸之外,其他人同样觉得没啥意思,各自散开。
要他们说,这课程还比不上少儿英语呢。起码卡通小人蹦蹦跳跳地唱歌,还挺好玩的。而且那声音还挺邪门,晚上睡觉的时候,脑袋瓜里都有。他们现在都能唱那二十六个字母歌了。
屋子里的人少了,看电视的人注意力更加集中。这几位工人有时皱眉,有时微笑,都看得津津有味。
田蓝暗自松口气,不错不错,好歹又吸引了两个人。
一堂课程结束,她赶紧催促三人:你们活动活动,别把眼睛给看坏了。
说起来不可思议,但在这个没手机也没iPad的时代,大学生因为沉迷学习难以自拔,进校左右眼1.5,几年下来直接戴上眼镜的都不在少数。
像徐有志,据他说,他两年前一双眼睛出了名的好用。现在近视的彻底断了当工人的路,只能靠眼镜过日子了。
三人还恋恋不舍,希望接着听下一节课。
可是电视屏幕出现了雪花,显然是到了休息时间。
热爱学习的工人们只好站起身,赶紧去院子里活动腿脚了。
因为正房里总共就没几张板凳,想看电视机,他们只能蹲着。
田蓝趁着空档,赶紧收拾吃完的碗筷。现在入秋了,晚上降温挺快的。如果不快点洗干净的话,一会儿水就冰手了。
陈立恒也起身:你放着,我来吧。
没事儿,你陪爸说说话。田蓝给了他个鼓励的眼神。
小伙子,放机灵点。最好跟你爸聊聊他最近科研上有什么难题急需解决,刚好给外挂个表现机会呀。
陈立恒只好点头,转过身跟他名义上的父亲套近乎:爸,你最近工作还顺利吗?
陈致远莫名其妙:有事儿吗?为什么问我这个?
陈立恒强行关心:我是怕你工作不顺利,你就吃不好睡不好。我记得我小的时候,你跟我妈都这样,工作碰上瓶颈了,连饭都吃不下。
陈致远回想起自己年轻时的日子,脸上不由自主地露出微笑。
那个时候,真是一心扑在工作上啊,其他的事情谁还顾得上。
可惜呀,这么多年都浪费掉了。尘满面,鬓如霜,一颗心也疲惫不堪,干什么都不得劲。
他露出了苦涩的笑:没事,不会的,我该吃吃,该睡睡。哪里会有一帆风顺的事,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陈立恒看他这样,差点校长上线。
老同志,你这种心态不行啊。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你才50出头呢,完全可以再奋斗个二三十年,这样生命才有意义。
不等他组织好语言,电视机上的雪花消失了,出现了一串俄语!
陈立恒刚从脑海中翻译出自动控制4个字,都没来得及看下面的单词,课程就开始了。
等等,这这这,这有点超纲啊。怎么会是俄语课,讲的还是自动控制原理。
田蓝听到俄语,也放下了手中的碗筷,赶紧跑过来看。
王晨目瞪口呆,半晌才冒出一句:这不是英语吧?
她读中学的时候,中苏关系已经恶化,她学的就是英语,虽然基本忘的差不多了。
是俄语。田蓝随口解释,眼睛同样盯着电视机,只感觉好逆天。
王晨好奇:你会俄语啊?这说了啥呀?
其实田蓝的俄语水平主要集中在农学方面,工学部分她还真不太擅长。
陈立恒在边上翻译:自动控制就是在没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让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这些被控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者参数自动地按照设定好的规律运行。就好比数控车床,不需要你一个个的去车零件,你按一个按钮下去,一个个零件就车好了。
原本跑到院子里活动胳膊腿的车工又跑了回来,满脸兴奋:是不是就跟美国的那个机床一样?我们厂就进口了一台。好家伙,真厉害,那个机床呜呜的叫着,刀转的那叫一个快呀。一个个工件有进有退,切出来的铁刨花直接飞到废料槽里,看着就跟变戏法一样,真是绝了!这个课是说机床怎么用的吗?干嘛说洋文啊,一句话都听不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