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节
摄政王 作者:胶东大葱蝎子兰
第5节
周烈终究没再说什么,转身就走。李在德绝望地伸手抓到个人,热泪滚滚:“求求你,求求你,你去告诉摄政王,让我改进德铳,给我一次机会,德铳绝对是世界上最好的铳……”
被他随便抓住的人正是邬双樨。邬双樨从来没见过一个人的眼中如这般既有希望又有绝望。他想掰开他的手,又不忍心,只好道:“你不知道摄政王伤得多重,整个右手差点废了。他估计是生气了,觉得你是为了活命拿些什么东西糊弄他。”
李在德撕心裂肺地吼了一声:“李奉恕!你在哪儿!”
他嗓音里带着血,大声道:“李奉恕!我李在德不怕死!但我怕窝囊地死!你非说火药后装是异想天开,我问你,陈规刚做出来火铳时,谁想到那东西能杀人!”
李在德哭道:“先人做的火铳,我们自己不用,人家泰西人改进成鸟铳传回来咱们才恍然大悟。大炮是,地雷也是!大晏要被追上了,大晏要被追上了……”
李奉恕站在外走廊一动不动,其他人在他身后也不敢动。
李在德喃喃自语:“不试怎么知道不行,不试怎么知道不行?总会有一天能证明我是对的,火药得后装,那时候你李奉恕就是罪人,我李在德也是罪人……”
李在德昏昏沉沉地发疯,忽然觉得眼前光线一暗。高大的身影站在他前面,沉声问道:“我李奉恕为什么是罪人,你李在德为什么是罪人?”
李在德咧嘴一笑:“殿下读史,看几百上千年前的人。焉知几百上千年后的人,没在看着我们?”
第18章
李奉恕连着两个晚上睡不着。十指连心,右手又热又疼,好在是冬天,邬双樨从护城河上游伐了许多冰来,切削成整整齐齐小块,装进帆布袋子里面给李奉恕垫手。
李奉恕睡不着,王修就在床边拉张椅子坐着陪夜。李奉恕平时就不喜欢别人近身,这时候受了伤,一干仆役连门都进不得了。
寒夜清凄,街道远远有噼啪炸裂声。李奉恕恍恍睁眼:“什么声音?”
王修半打盹,一点头醒了:“渴吗?要喝水吗?都快腊八了,谁家孩子皮,放炮仗。”
李奉恕额角疼得冷汗滚滚。王修给他换了个枕巾:“明天白天别到处跑了。在家睡一天。”
李奉恕两只眼睛盯着窗板:“闷。”
王修只好去把窗板支起一条缝:“不能开太大,你一身汗,再烧起来。”
李奉恕闭眼喘气。他吸进去凉气,吐出来的都是火。王修越看越生气:“你平白跑一趟宗人府,万一伤口见风怎么办?”
李奉恕笑一声。
“李在德这个罪名够行刺摄政王的了。你不知道生气是不是?”
“在山东的时候,你也见过葡萄牙火铳教官队了。”
王修叹气:“小花麾下的。我看着,火绳枪,也没甚稀奇。”
李奉恕闭着眼睛笑:“稀奇不在于火绳枪,在于这帮夷人到大晏当教官,可不是晏人去葡萄牙当教官。”
还是黄纬。王修心里一咯噔,这个帐李奉恕是迟早要算的。要不是黄纬打得葡萄牙不得不低头示好,山东哪里来的教官队。李奉恕早就想见见黄纬,可惜……
“可惜我太迟了,他太急了。”
王修立即岔开话题:“这帮夷人倒是忠诚,小花都夸尽心尽力的。不过听陈春耘说,葡萄牙西班牙打仗呢,不尽心也没办法,回不去。”
王修地道北方人,算得上在海边长大,不听陈春耘演说,却不知道南方海面如此波诡云谲。老李被银子逼得要上吊,去墨加西亚的话恐怕不是随便说说。要在海面上掺一脚,首先得有火器配备,以葡萄牙教官队的装备,即便是王修天朝自居久了,也夸不下必胜的口。李奉恕真的对李在德的火铳上心,王修是傻子也看出来了。
“有火器也没船……”
“有船。”李奉恕睁开眼,看向黑暗的虚无,“在广州。”
王修掖掖被子:“你先睡觉,睡着就不疼了。”
“李在德……”
“死不了,我叫邬双樨去看看他。”
李奉恕不再讲话。右手上似乎攥着一团火,勉强动动,除了剧烈的疼痛什么都没有。太空了。
邬双樨起得很早。他准备了一食盒吃的,拿着李奉恕的牌子,骑马去了宗人府。宗人令自然由着他来,他长驱直入进了李在德的牢。
李在德还是面壁,对着一墙图画念念有词。邬双樨在他身边站了半天,他一点反应都没有。邬双樨咳嗽一声,李在德还在念经。邬双樨把食盒往他身边一撂:“你不饿?”
李在德还是没理他。
邬双樨打开食盒,他特意吩咐厨房准备了几个硬菜,还没凉,香气在冷郁的空气里蒸腾着。李在德转过头,看到邬双樨吓一跳。
邬双樨好歹也是骑马倚斜桥的人物,头一次如此没存在感。
李在德迷茫地看着他:“哪位?”
邬双樨道:“我。”
李在德抽了抽鼻子:“你可不是我‘父王’派来的吧?他发财啦?”
邬双樨乐了:“你认不出我来了?”
李在德傻乎乎地摇摇头。
邬双樨挫败:“你前两天还揪着我不放呢,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求我去跟摄政王殿下求情。”
李在德还是一脸迷茫,他当时真没看清。
邬双樨道:“你这傻样吧,特像我们辽东那边的狍子。傻了吧唧只会瞪着眼看人,被人抓了也只会瞪着眼求饶。”
李在德不高兴道:“你才像狍子。”
邬双樨看他有意思,上前双手捧住他的脸,自己压了上去。李在德唬得往后挣扎,邬双樨的臂力跟俩铁钳子似的,纹丝动不了。于是李在德只剩下屁股和腿瞎扑腾。邬双樨蹙眉:“别瞎闹!看仔细了!”
李在德头一次跟人离得这么近,邬双樨的气息喷在他脸上,烧起一片红来。一对狭长而凌厉的眼睛,带着笑意望他。
“看仔细了,我长这样,傻狍子。”
李在德低头啃ji腿,时不时噎两下。邬双樨拍他的背给他顺气,一边看墙壁:“你这一堆玩意儿真是造铳用的?”
李在德微微点头。
邬双樨笑道:“那这墙得供起来。你那个德铳真造好了能用,你就是真神菩萨了。”
李在德嘟囔一声:“哪有那么严重。”
邬双樨低声道:“当兵的命苦,傻狍子。当兵的命苦。”
李在德被他的声音弄得心里一酸,抬头茫然地看他。
邬双樨狠狠地揉了他的头一下:“有了更好的铳,我们就能少死人少受伤。傻狍子,好好做吧,我替辽东的兵们谢谢你。”
李在德脸又烧起来,非常不高兴地嘟囔:“我才不是傻狍子。”
不过,狍子是什么?
摄政王受伤,在家休养。皇帝身边的富太监带着御赐的药来过,李奉恕和他应付了几句。太后身边的管家婆也来,李奉恕打发大承奉出去接待,自己在书房里看书。
手上疼痛,李奉恕胃口不好,也不大吃东西。王修让厨房做了酸甜口的小菜,端进书房。李奉恕抬头问:“管家婆走了?……你这穿的什么?”
王修穿着有些怪,翻领束腰对襟高腰靴子,大滚边的色彩又疯又野性,简直像在互相撞击撕咬。
王修放了早餐:“唐时的胡服咯。”
李奉恕看他的腰一眼。王修从小挨饿,个子却没少长,只能从别的地方找补了。比如说他的腰,较一般男子细,但是又很周正,硬腰带一扎特别有样子。
“你穿得出门么?”
王修满不在乎:“时兴如此,前两天你在马车里不是还看到一队穿着红裙的书生?你还说他们跟妖怪似的。现下大家都不知道穿什么好了,老百姓穿仿官服,官老爷们拿朝鲜的马尾裙当罩衫。帽子拔高挂把银锁,衣服撕开当斗篷。街上到处都是,你每次在街上都看哪儿了?”
李奉恕半天道:“……这都是怎么了,太祖还规定过……”
王修道:“现在不是太祖时候了我的殿下。大家吃要吃新花样,穿要穿新花样,这么这么多年了,大家都腻味了。有个事儿你知道不,你这鲁王府的房子样子在江浙特别受欢迎,被叫做‘京王第’,做生意有钱的都要盖一个和鲁王府一模一样的院子,要么就是没面子。”
李奉恕道:“都没违制这回事了?”
王修道:“你这鲁王府吧,盖得简朴,但是又很气派,繁复的花巧全都没有,那帮做生意新富起来的特别喜欢这种又气派又简练最重要还是省钱的。”
他轻快地说:“行了,赶紧吃早饭,我今儿休沐,出去买点笔墨书籍什么的。要我喂你不?”
李奉恕道:“赶紧去吧,别在我眼前晃。”
因着摄政王殿下提高官员基本俸禄的想法,督察院忙碌起来。四个左右佥都御史分别领着人开始刷卷,即是检查各衙门文书。文书凡有不细致,不工整,有涂抹者,皆作废打回,衙门管事的到跑腿的,一应文档全部重做,为着稍后京察官员考评做准备。督察院多久没有刷卷,刷得一应官员叫苦不迭,督察院左都御史李至和,右都御史洛谦斗志昂扬,斗天斗地斗同僚。监察参奏,绝不手软,仿佛终于找着自己这么个人。督察院有事可做,宫中便忽然松快下来,没人盯着皇帝是不是小跑几步仪态不正。连着李奉恕早朝总是爱上不上的,也顾不上参他了。大家忽然找着事干,朝野上下,被督察院驱赶得如火如荼朝气蓬勃。
摄政王的评价是,都找着事做就好,走地ji就是比笼养ji有ji,ng神。
第19章
左都御史李至和领着外役官们刷礼部的卷,文书十有八九竟然是不合格的。礼部侍郎钱松和姓黎的给事中起了争执。其实原本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大晏的官员 袖子干架也不是第一次。然而御使和礼部干起来,兵部的跑来助阵了。
兵部的出动,惊动了礼部北面的宗人府吏部户部,兵部南面的工部鸿胪寺甚至钦天监都跑出来看热闹。最后千步廊对面的五军指挥,太常寺,通政使司,锦衣卫也惊动了,跟过节似的。
摄政王从正阳门进大明门,前面官衙卖菜一般热闹。王修从里面挤出来,连连跟他摆手,吵得激烈,引经据典的,摄政王就别掺和进来了。李奉恕也觉得丢不起这个人,调头就走,正好他十分懒得进宫。回府的路上王修赶过来:“老李你是没见着,这些父母们玩儿角抵戏呢。”
李奉恕蹙眉:“怎么回事?”
王修笑道:“最近御使们春风得意太过,六部挨个收拾,刚把吏部刷过一遍,户部正在刷,正想刷礼部,刁难人被礼部侍郎钱松顶了回去呗。开始只是拌嘴,拌着拌着兵部的来了,正好吏部户部煽风点火,打起来了。”
李奉恕忽然笑一下,看得王修不得劲:“怎么了?”
李奉恕一只手指顶着太阳x,ue:“钱松脾气火爆,吵吵闹闹顶多一顿板子教训教训他。你说兵部凑什么热闹?”
王修闭了嘴。礼部尚书杨文弱是前兵部尚书,成庙时的官员,在兵部积威甚重,简直要身兼两部了。李奉恕最恨揽权之人,王修马上明白李奉恕的意思。
“兵部到底几个尚书?”
“算上加官,六个。领印的……是辽东经略方建。”
李奉恕没再回答,坐回马车。他的手跳地突突的,生气便更疼。王修道:“你回去吧,今天小鹿大夫要去换药。”
鹿大夫轮值出太医院,当时带着儿子到鲁王府请罪。王修一看鹿大夫,心想果真忠正耿直的人品。鹿大夫说起来是个太医,细分是个医正,正直过头,不大会做人,曾经得罪了上司轮值就被放出了京城,在各处驻军当军医。最擅疡科,断胳膊断腿他都缝活过,很得将士们倚重,有了个“医将军”的外号。可惜这一切毫无用处。人们对医者的要求是悬壶济世,可没说医术也是谋生的手段罢了,鹿大夫看人可怜时常免医药费,感激收了不少,一贫如洗。鹿家也是刚回京城,在北京完全没根基。这履历背景,倒是和摄政王对脾气。
鹿鸣自小跟着鹿大夫在边关料理伤患,疡科经验恐怕还在太医院那些老大夫之上。鹿大夫放儿子来给摄政王治伤也是不得已,自己在太医院七上八下,出来揪住兔子一样的儿子反复询问脉案诊录。
“爹放心,我自知不是什么圣手,但经验是有的。说句不敬的,虽然殿下的伤看着吓人,其实也就是皮r_ou_伤,跟我在边关和爹料理的肠穿肚烂的伤压根没法比。爹说了,当医生的,最要紧的就是经验,有一双阅尽病痛的眼,一双勤奋不辍的手。儿子日日被爹逼着义诊,别的不说,经验是不输人的。”
鹿鸣对着父亲镇定自若,侃侃而谈,让鹿大夫稍稍宽心。他没告诉父亲,给摄政王治伤当天出府,站在大门口激动地直跳,大药箱砸了鲁王府大奉承的脚面。
黑甲长枪,纵马驰骋,如狮如虎过长街的男人。
鹿大夫严谨检查儿子处理摄政王的伤势,活儿做得仔细,即便是他自己来,水平也就这样。鲁王殿下仁厚体恤,并没有为难鹿大夫,连连夸奖小鹿大夫青出于蓝,年轻人有希望把鹿大夫所学发扬光大。鹿大夫一向沉稳的人,出王府的步伐都轻了几分。王修送鹿大夫出门,袖着手很直接地告诉鹿大夫:摄政王看小鹿大夫顺眼,往下换药,小鹿大夫来也可。
父子俩出门时,鹿鸣对摄政王又仰慕又神往,攥着衣服激动。鹿大夫到底不傻,儿子这是在摄政王眼前挂了号了。他轻轻拍一下儿子的脑袋。
王修把德铳的残渣给李在德送去。李在德住在宗人府,不出来了。有笔有纸,有吃有喝,天天对着墙念念有词。宗人令翻翻李在德的户籍。“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肃恭”,李在德是周王一脉,但其实他是没有名字的。太祖规定宗人府统一取名,后来李家皇族实在太多,根本顾不上。李在德亲爹都没名字,违制私自取名,就这么叫着。搁以前是要打板子的,现在谁管得着。仔细论起来,皇帝陛下和摄政王属于燕王一脉,“朝行沐余丰,衍先奉启晟”,李在德是摄政王堂弟。
这位皇亲国戚看谁都看不清楚。摄政王身边的王修偶尔来一趟,天天来的是“丹阳将军”邬双樨。送些吃的,给李在德讲辽东。邬双樨在辽东长大,白`皙少年,却一身肃杀风雪。
李在德睁眼瞎,看得清邬双樨杀气腾腾的双眼。
“辽东大雪过膝,深的埋人。”邬双樨凑近他,低声笑,“什么时候领你去看看。从丈高的树上往下跳,也死不了。”
“辽东冬天不刮胡子,多少可以挡挡寒。大家都胡子拉碴的,谁也不笑谁。真到冷的时候 出门一趟回家,一摸脸,诶耳朵呢?”
邬双樨突然捏李在德耳朵,李在德吓得叫一声,噎得直打嗝。邬双樨帮他敲背,李在德一顿一顿打嗝,瞪着茫然的大眼睛愤怒:“你这人,真够……真够……”
邬双樨盘腿坐在他身边:“什么啊。”
李在德忽然想起来:“你没事儿么天天跑来?”
邬双樨苦笑:“没事儿啊。”
李在德从食盒里拿出一只ji蛋,塞给邬双樨,安慰他。
“给。”
邬双樨大笑:“谢了。”
王修到快中午才回来,路上正碰见往鲁王府去的小鹿大夫。娇小玲珑的鹿鸣背着个硕大的药箱,身子压得歪向一边,本人却浑然不觉,愣愣地看着不远处正在劈r_ou_卖r_ou_的屠夫,神情像是一只楚楚可怜的小兔子。
王修心想,这难道是被屠夫劈r_ou_吓到了?不对啊他不疡医么还怕血?刚想上去打个招呼,鹿鸣背着个箱子上前跟屠夫打招呼:“这位大哥,您这身上穿的什么?”
那屠夫很爽朗,手下刀子不停,乐呵呵道:“粗布的围裙。小官人一看就是不干活的,围裙也没见过?”
屠夫穿着很常见的长袖扎口的反开身长围裙,围裙上血污不堪。头上也包着布,脖子上还挂着块布。
鹿鸣轻声轻气地问:“大哥为什么要包头?”
屠夫道:“怕掉头发在r_ou_上呗。小官人你哪知道,这些个买r_ou_的客官一般只挑菜r_ou_上的虫子渣子,不知道咱们自己身上那脏东西才多,头发口水耳屎鼻子嘎渣儿,不知啥时候就掉上去了。防都不胜防!我这也是没办法,只好都包上,别掉了啥在r_ou_上……”
王修一看,果然这个r_ou_摊子生意最好。
鹿鸣道:“大哥你脖子上吊着什么?”
屠夫道:“罩嘴的呗。一是我觉得杀猪开膛这味儿不大好,有时候挡一挡。再一个,也防着口水喷r_ou_上。口水喷r_ou_上r_ou_坏得快。”
鹿鸣的眼睛亮亮的,对着屠夫躬身长揖:“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多谢先生教导!”
屠夫吓一跳,特别不安道:“使不得使不得,我一个杀猪卖r_ou_的哪是什么先生!不敢不敢。”
鹿鸣道:“先生不知,你这一席话,恐会救人无数。先生怎么当不得?”
鹿鸣看到王修,小跑过来,大药箱在他身后左晃右晃,晃得王修心惊胆战。他一把薅住鹿鸣的药箱,从他肩上卸下来,自己拎着:“去给殿下换药?”
鹿鸣道:“正是。王都事出门了?”
王修道:“出去买了几本书。你在屠夫那里说了什么?屠夫倒是挺高兴。”
鹿鸣道:“我也只是一个想法,还没有完全成条理。”
他们俩一起进入王府,鹿鸣去书房给李奉恕换药。鹿鸣用凉开水给李奉恕净手,冲掉脓血,再用如圣金刀散。用这东西三四日之内必定剧痛并且作脓,每日换洗一次,三日后每日改用红玉膏,并且用葱汤冲洗。鹿鸣特别吩咐,葱汤必须单独用新砂锅,即煎即凉即冲,剩的万不可用于伤口,以防外风邪袭入经络,渐传入里。
王修笑道:“鲁王府什么都没有,唯独不缺葱。所以我早说了,葱是好东西,内外兼用,固本培元。”
鹿鸣叹气:“我最敬佩殿下。清创换药,七尺高的汉子个个鬼哭狼嚎,没什么丢人的。我是第一次见,有人能茹苦忍痛至此。”
每次换药,血脓具下,摄政王仿佛铁打的,一动不动。
这样能忍,别人要误会,李奉恕连疼痛都不知道。
第20章
换药过后正是中午,礼数上必须留大夫的饭。鹿鸣也不推辞。王修帮他收拾大药箱,忽然惊奇道:“小鹿大夫,你这瓶药怕不是坏了?”
李奉恕看见王修手里拿着个瓶子,里面生满了绿毛。鹿鸣赶紧接过:“王都事,这不是坏了,这是药。”
王修道:“这是一瓶子浆糊吧,浆糊是容易生绿毛。你背着它做什么?”
鹿鸣叹了口气。他细声细气解释:“家父在边关十数年,最感慨的就是外伤,作脓而溃者有时只能看着他活活腐烂,药石无效。家父总结经验,即便很小心地保持伤口干净,用阳水冲洗,用酒冲洗,有人依旧会腐溃,惨状难以言表。他老人家一直致力在寻找什么强力的去腐之药,草植金石试过无数都不行。有一次我翻闲书,读到一篇闲事。唐时裁缝划伤手,就用打浆的浆糊生的霉斑绿毛抹伤口,既不会作脓更不会腐溃,伤口愈合也快。我想着,既然草植金石都不管用,何不找个新的东西。天生万物自有其理,草可做药,绿毛难道不能?”
王修听得一愣一愣:“可这绿毛……不是坏了的东西才长?”
鹿鸣笑:“家父说的和王都事一样,骂我异想天开拿病患当儿戏。但我觉得,草是哪里长的?不过粪石腐尸,这可也是‘坏’东西呢。不过我没敢顶嘴。这几罐绿霉,却必须日日都背着,要不然要被家里人清理掉的。”鹿鸣渐渐不拘谨了,顽皮地吐了吐舌头。
王修道:“说是这样说,病患可不敢……”
鹿鸣道:“我在小家畜身上试过,每只都挺好。”
王修道:“家畜与人毕竟有别……”
鹿鸣沉默一下,撩开了左胳膊上的袖子。左胳膊上有愈合的斑斑点点,还有一条比较大的未愈合的伤口,结痂情况良好。
李奉恕都吃一惊,王修恨不得自打嘴:“小鹿大夫,你这是何苦?”
鹿鸣道:“你们看,愈合得很好。医生拿自己做试验古来就有,神农尝百草,我又为何不能试试绿毛毛?”随即有些沮丧,“这霉斑我生了一大盆,刮下来煎水,则没有效用。看来要生用。可是生用杂质过多,要找个法子澄清过滤。”
王修眼睛有点热:“你傻不傻……”
鹿鸣道:“不试试怎么知道?如果成了,那很好,解天下患者之苦原是我们做大夫的本分。如果不成,那也很好,这条路不通,给后来者做个警示。”
鹿鸣细细瘦瘦矮矮,说话底气不足,声音怯怯的。李奉恕听在耳中,却恍然如狮子吼。
送了鹿鸣,下午陈驸马的哥哥陈春耘过来。陈春耘一点没浪费时间,准备得相当充分,专拣航海中的趣事跟李奉恕讲,讲得李奉恕心情也好了许多。
陈春耘讲了半天风土人物,活灵活现。李奉恕好奇如何在海中定位,陈春耘又讲到过洋牵星术和地文航海术。过洋牵星乃是观测星象定方位的技术。李奉恕道:“这个我倒是明白。比方北辰星。”
陈春耘笑道:“殿下说得极是。然而航海时,只有一个北辰星是不够的。当年郑公的船队到达南边昼夜对半之地,北辰星就看不见了。因此除了北辰星,我们还有华盖星,灯笼骨星以及织女星。华盖星和灯笼骨星尤为重要。”
陈春耘拿了一副牵星板给李奉恕演示如何用来通过星星测量人的方位。牵星人负责引航,熟练的牵星人目光测算与水浮针的ji,ng度所差无几。
又讲到地文航海术,什么是“一更”,什么是“上更”,什么是“过更”。风也是有规律可循成为助力的,什么时候刮东北风,什么时候刮西南风,遥送当年郑公船队迎风破浪伏波穿涛去国万里。
李奉恕听着,幻想那时大晏海上的波澜壮阔,心里甚至也略激动。陈春耘讲话自有一种魅力,听者神思管不住地跟着他走。李奉恕心念一转,笑了:“你专拣趣事说,怎么航海如此容易?”
陈春耘道:“不敢欺瞒殿下。航海不易,航海大不易。天高海阔,死在海上连家乡都不知道在哪个方向。但这不是原因,殿下。该走的路始终是要走的,我们不走,就会被别人占走。”
李奉恕蹙眉,他似乎听到了耳熟的话。
陈春耘道:“我在广州那么多年,所见荷兰红夷英吉利西班牙生番,谈起海外贸易,无不是眉飞色舞。海上诸地被开拓,占领,海上的船穿梭来往,海上的买卖日夜不停息,然而大晏呢?大晏呢?当年郑公的辉煌为什么一去而不复返?”
李奉恕道:“劳民伤财。”
陈春耘道:“那就让它惠民生财!”
铿锵之音在书房里回旋。李奉恕道:“你如何保证呢?你如何向阁臣保证,如何向朝廷保证,如何向万民保证?”
陈春耘道:“我保证不了,殿下。我什么都保证不了。欧罗巴已经在墨加西亚开拓不少年,我们连航路都在摸索。我这几年有意结交生番,套出不少风流水流规律。但我仍不能保证,能带来多少利润。”
李奉恕沉默。
陈春耘道:“殿下,我们晚了。”
李奉恕还是没吭声。
陈春耘急道:“殿下,不试试怎么知道?”
不试试怎么知道?
李奉恕被这诘问激得眼前一眩。怎么了,都怎么了。一个两个,急迫地,激愤地,慷慨激昂地问他,这些人怎么了,大晏又怎么了?街上五颜六色的穿着在李奉恕眼前搅成了个万花筒,他似乎看到那些人一个个要改变,可不知道改什么。大晏像头强有力的兽类困在笼子里咆哮怒吼,上蹿下跳找出路。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试试怎么知道?有股强悍的力量往前推李奉恕,哪怕前面是悬崖他都无法停下来。他听见银子碰撞清脆的声音,像海浪,一浪一浪砸过来,砸翻了大晏,砸死了李家,他伸手想捞,右手上皮开r_ou_绽的伤绷绷跳动,剧痛让他发狂,他谁也救不了。
王修惊叫:“老李!”
李奉恕差点昏过去,他一直在持续地发低热。他捏捏鼻梁,轻笑:“没事,两天没睡而已。”
缓了缓,李奉恕对陈春耘道:“孤再想想,你……容孤再想想。”
第21章
这几天晚上,王修要么在李奉恕屋里坐着陪他,要么在书房帮李奉恕整理折子。一般来说摄政王批折子就是走个过场,李奉恕平日里还是看得很认真。这下受了伤,又是右手不能拿笔,王修就把每份折子先看一遍,整理出摘要。他写字整齐漂亮速度快,也要一宿不能睡。这还是托了当年太祖爷的福,要不是他老人家把池重朴给揍了,现在奏折还得骈四俪六东拉西扯找不到重点,王修得疯。
写到快四更,王修打个哈欠,站起来活动一下腰和手。忽然见李奉恕举着烛台推门进来,右胳膊下面夹着个披风。
王修急道:“大半夜的你干什么?小鹿大夫反复叮嘱不能见风,你没听见?”
李奉恕放下烛台,一指木椅:“坐。”
王修翻个白眼坐下,李奉恕用左手给他披上披风。
“你大半夜的,干什么不睡觉。”
王修随手拿起本奏折:“我知道你比较感兴趣那部分,摘个重点让你看看。就算摄政王批折子是走过场,你也不能给他们糊弄了。”
李奉恕的眉眼在微微的烛光下竟然有些柔和。他低声道:“睡吧。这几天你也没睡,大晚上的批折子伤眼睛。”
王修乐道:“今天陈春耘没弄个结果,你信不信陈冬储明天就得来。”
李奉恕疲惫地答道:“怎么不信。”
王修笑一下:“今天你又没进宫,我在殿上当值,礼部的杨文弱跟殿下请罪,和左都御史李至和又龇起来,咱们陛下左右看着找你。”
“我在能有什么用,让他们吵,反正一起丢人。”
“督察院人憎狗嫌,也不差这一着。就是终于扬眉吐气一次,有点搂不住。”
王修站起,让李奉恕坐下,他站在李奉恕的身后。以前一直看他那么高,现在看他的背,忽然觉得心酸。
他只记得刚遇见李奉恕的时候,李奉恕还是个少年,那时候就挺高的。陪他种了六年葱,天天y着脸谁也不理,一个人伺候一堆葱。
孤零零的。
王修叹口气。
第二天一早周烈闭关几天写完条陈出来了。他把条陈放在李奉恕案上,李奉恕苦笑:“你能不能给我点好消息?”
周烈沉默。
李奉恕仰天长叹:“讲。”
周烈道:“其他我不想多说,最大的问题,九边一直不太平,西北民乱好几次,我以为朝廷不管。这两天翻卷宗才发现,民乱平定之后几个月朝廷才知道。朝廷给回的答复几乎出不了京。殿下,我很奇怪,为什么朝廷对于军队几乎一无所知呢?”
李奉恕道:“烂透了?”
周烈没回答。
李奉恕道:“你预备怎么办?”
周烈道:“我欲效法戚武毅公,南下义乌征兵。”
李奉恕向下压了压嘴角,做了个似笑非笑的表情:“你知道我没钱吧?”
周烈道:“殿下放心,具体我差不多有了想法,当年戚武毅也没用公中支出。”
戚家军是戚武毅的私兵,周烈是想弄个周家军来啊。
“那……京畿戍卫呢?”
周烈欲言又止,最后冒一句:“不若改天请殿下亲自去看看。”
摄政王用手指敲桌面,周烈正立,屋外风都静了。不知道过了多久,王修的笑声清荡荡飘进来:“吃早饭吧,吃过早饭有力气生气。”
早饭也没吃好,陈冬储抱着一摞顶他下巴的账本到王府。
李奉恕左手拿筷子七岔八岔正上火,一把扔了:“叫他去书房。还真是兄弟齐心!”
陈冬储被摄政王塞进了户部度支科,专管打算盘的。陈驸马兢兢业业打了小半月的算盘,一早急着要求见摄政王。
李奉恕吊着一只胳膊往书房走。北京城下小雪,地上薄薄一层霜也似的。他吐了口白雾,平白有种自己是吞云吐雾无所不能的神仙的错觉。早生了地龙,还是觉得冷。书房里加了熏笼,依旧冷到骨头缝里。
陈冬储早等在那里。他脚边放着一大撂账本,难为他怎么抱来的。
李奉恕坐下,漫不经心道:“你今天不点卯?”
陈冬储道:“任务完成了,点什么卯。”
“什么结论?”
陈冬储踢踢账本:“在这里。”
李奉恕道:“这是你看的,不是我看的。”
陈冬储道:“殿下,我只是让你看看这个的厚度。这些,全是亏空。”
李奉恕半天没说话。
陈冬储两只眼睛下面吊着黑影,困得眼球缠血丝。他有点忘了“不能废”的礼数,心里油煎,头上冒火:“殿下,您让臣查账这些日子,臣没有一天晚上睡好的。这些岂能是触目惊心可形容的?”
李奉恕沉默。
陈冬储道:“殿下,如果您想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亏空,帝国连年的税收都去了哪里,臣可以跟您讲讲。在这之前,臣请您别治臣的罪。”
李奉恕略略点头。
陈冬储道:“我邻居有个人,伺候他的人特别多,连ji`巴都有人帮他托着。他很沾沾自喜,‘看!我连ji`巴都有人帮我伺候着!’”
李奉恕冷冷地看着他:“粗鄙。”
陈冬储道:“殿下,大晏不产银您是知道的,大晏甚至连铜都不够!为什么白银成了大晏的官钱呢?”
李奉恕答不上来。
陈冬储道:“大晏的白银绝大多数从海外而来。倭岛三佛齐马六甲苏门答腊,源源不断。除了倭岛正在内战与我朝几无贸易,其他地方也不产白银,白银是从南墨加西亚来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澳门被大晏打得稀烂,只好和大晏做生意。殊不知他们在海上横行了多久,掠得的白银全部流入大晏。看似大晏是庄家,可白银的源头在他们手里。他们手里白银多大晏就用白银,哪天他们手里铜钱多,大晏用铜钱吗?到时候白银和铜钱之间天差地别的差价全是从大晏身上挖r_ou_了。这和一个男人的ji`巴被别人拽着有什么区别?”
李奉恕道:“放肆。不用银,用什么?太祖时期倒是要发银票,结果呢?”
陈冬储端端正正跪下,严肃道:“殿下,太祖他老人家是对的。第一是白银不易于携带,再一个,不说白银和银票能换来的东西,白银本身是白银,宝钞本身它就是一张纸啊!”
李奉恕微微一愣。
陈冬储微微喘气:“殿下恕罪,臣一着急便语无伦次。不说太祖时期严厉禁止白银流通,上溯几朝都是不用白银的多。唐代不准用白银,甚至铜钱都闹过钱荒,带铜钱多了离开大唐都是死罪。太祖他老人家其实极为英明,严厉禁止用白银,但禁止不了。白银占据中原的力量岂止是江浙做远洋外贸的商人单独能驱动的。这其中,我不用多说找死,您是都明白的。现下税法,固定一部分要用银子。说到银子,又要扯到成色生熟的问题。这些都不算,还有个私藏白银的问题。殿下您比我清楚,当年刘谨抄家弄出多少来?黄金两千九百一十七万两,白银五千万余量。臣斗胆问一句,朝廷南大仓一年收银多少两?”
李奉恕道:“……四百万两。”
陈冬储道:“政事上的事臣就不跟您卖弄了,您比户部的尚书都明白怎么回事,为什么连年反贼越来越多。臣来这里是想跟您说,现在葡萄牙和西班牙之类生番缩在澳门老老实实,如果他们豁得出去用南墨加西亚的白银和大晏的白银对冲,您说谁会输?”
李奉恕忽然觉得热,到处都是烈烈的火焰。
陈冬储道:“不费一兵一卒。”
李奉恕问了个蠢问题:“孤强制禁白银,改用其他呢?”
陈冬储顿了顿,咬牙道:“殿下,您做不到。”
李奉恕凝视着炭火盆,微微蹙眉,不知道想什么。陈冬储就跪着,直挺挺。
“我第一次听到这番话。想必明白这一点的不只你,只有你敢当出头的椽子罢了。”
陈冬储道:“我哥曾经跟我说过,大晏每年都死人,大晏之前的朝代也每年都死人。意外,贫病,自杀,死了那么多人被后人记住的只有史书上那几个。反正人总是要死,为什么非要默默无闻地死掉?”
李奉恕看了一眼陈冬储:“你哥想上史册。”
陈冬储道:“我也想。有人好利,有人好权,我们好名。”
李奉恕的手指在案上一点,一点。陈冬储闭着眼睛,非常安静。
李奉恕沉声道:“关于白银作为官钱的问题,你有没有解决方案。”
陈冬储道:“白银已经势不可挡,无人能改。我们能做的只有引到市面务必使白银平衡。我曾经研究过前朝的银票纸钞和太祖宝钞之间的差别。臣发现一个问题,当年前朝发行的纸钞面值和他们的黄金储量是等值的。也就是说,纸钞代表着黄金。太祖宝钞就犹如无根之草,并无真凭实据,只是强制规定一张纸能换多少东西。这样百姓自然不愿意,在市面上根本用不开。现在也是,规定黄金做本,流通的却是白银,结算时乱七八糟。若是能向前朝学习,或能解解燃眉之急。”
李奉恕道:“终归还是要争取更多的白银是吧。”
陈冬储没有说话。
李奉恕忽然举起左手,像是在试探风向一般。陈冬储看了半天,忍不住问道:“殿下?”
李奉恕竖起一根手指,嘘了一声:“你有没有感觉到一种力量。”
陈冬储不解。
李奉恕笑起来:“我一直觉得有一种什么东西在往前推我,推大晏,一直往前,想停都停不下来。不论前方是悬崖还是墙壁,都停不下来。”
陈冬储张了张嘴。
李奉恕道:“我这几天一直在看《农政全书》。徐文定公说种菜,择种为第一义。每一代留出的种子,或淘汰,或导择,簸扬筛选,优者种植蘩焉,劣者丢弃无踪,代代下来,产量才会高。大晏取代前朝,你说算不算大晏是优者,而前朝是淘汰的?这样说来,那许多朝代更迭,难道都是优劣淘汰的结果?那又是谁来淘汰导择呢?”
陈冬储冷汗都下来了,他以为《农政全书》就是教种地的而已:“臣……不通农事……”
李奉恕道:“这股力量越来越大了。找不到来处,找不到去处,无法抵抗。你说大晏,会被淘汰么?”
陈冬储答不上来。他鼓了几天的勇气已经全部炸完,他想起来自己无状,低头羞愧不能说话。
李奉恕长出一口气,吐了沉积的浊气:“回去告诉你哥,开始准备吧。先别高兴太早,接下来有很多麻烦。”
李奉恕试着握了一下右手,血痂干在绷带上。能握手心里的,除了自己的血,竟然没有别的了。这回看一看,摄政王的权力,到底有多大吧。
第22章
“四个事,第一是西北又在闹白莲教,老样子朝廷里分两派主剿主抚,大臣名字我都列给你写了。第二是太后的亲爹乞请田庄,想要京郊的牧马场。第三是有人参山东都指挥使宗政鸢。第四你那个提高官员俸禄的事现在是在京城试点,很快就会推及全国,等级不同依次增加,和考评挂钩,督察院一直在忙这个,所以明年京察我们麻烦了。”
王修进门灌几大碗茶。
摄政王的亲信一直做着个都事,没有提拔,官员们乐得不管。王修当值就上朝,不当值就窝在中书省翻故纸旧卷。口音问题,平时话很少。同僚们觉得他识趣,不在刁难他。上次大明门官员们一架,王修认识个人,锦衣卫空壳光杆指挥使司谦。同是被排挤的人,容易建成联盟。
李奉恕道:“参宗政鸢什么了?”
王修道:“恣意张扬暗藏私兵图谋不轨什么的。”
李奉恕道:“嗯。”
王修道:“你这反应倒镇静,现在不光文官不服你管,武官都要造反了,你不着急啊?”
李奉恕道:“增加俸禄有你份没?”
王修道:“有。”
李奉恕道:“那就老老实实回去办差。”
下午鹿鸣背着大药箱过来了。换药之前鹿鸣看看左右没人,把门关上。然后小脸严肃地看了一眼李奉恕,从药箱里拿出一套白布做的反开身围裙,长袖,手腕扎口,背上系着几根布条。他严肃地看着李奉恕,李奉恕面无表情没有反应。于是他拿出一定白布做的帽子,戴上,正好包住头发。鹿鸣小脸绷得死紧,盯着李奉恕看。李奉恕不动声色,但是觉得莫名其妙。最后鹿鸣拿出一片布,缝得挺厚,上下四根布条,正好围在嘴上一系。鹿鸣就剩两只圆眼睛露外面,圆滚滚地瞪着李奉恕,还是那么严肃。
李奉恕这两天神经被王修的衣服锻炼了,对鹿鸣这套行头显然不怎么一惊一乍。小鹿大夫又忐忑又紧张地看着李奉恕半天,李奉恕坐不住了,咳嗽一声:“小鹿大夫……换药吧?”
鹿鸣小小松口气,怯怯地问:“摄政王殿下,您不忌讳吗?”
李奉恕纳闷:“忌讳什么?”
鹿鸣委屈道:“我试了很多颜色,还是觉得大夫穿白色最好,因为脏的最清晰,脏了就赶紧换。可是刚穿上爹就追着我打,说他还没死我就戴上孝了……”
李奉恕道:“……哦。”
鹿鸣两只眼睛红红,有哭的征兆:“我跟爹去宫外义诊,那些病患家属根本不让我接近,嫌我打扮晦气。我跟他们解释,这样对他们好,可是他们就是不听……”
李奉恕安慰道:“新的东西总是很难被人接受。”
鹿鸣从大药箱里摸出一个瓷瓶。李奉恕闻了闻:“酒?”
鹿鸣道:“一种玉米酒,我爹十几年经验反复实践得知,这种特定酿造的玉米酒防治戾气最佳,只是浇上去更痛。殿下,您的手恢复情况不乐观,您的心火太大了。是药三分毒,我也不开什么清火的方子了,我给您用玉米酒浇一浇。作脓渗血都还好,腐溃就难说了。”
李奉恕道:“多谢小鹿大夫。”
鹿鸣道:“会疼,您忍一忍。”
李奉恕点点头。
然后,滚滚的岩浆从他的手上一路烧进心里,他差点喊出来。
鹿鸣告辞,背着和他身材极不成比例的大药箱晃来晃去。李奉恕实在是看不下去,让邬双樨帮他背进宫去了。
照例是筵经,皇帝穿得圆胖胖,不紧不慢颠颠往大本堂走。雪越下越大,越下越大,简直停不住。铅色的天矮矮地压着,点多少灯到处都亮堂不起来。
何首辅跟皇帝讲课,皇帝忽然问:“最近上朝,大家都在讲‘情面’,先生跟我说说,什么是‘情面’?”
何首辅被问愣了,情面,无处不在的情面,铺天盖地的情面,怎么跟皇帝讲?皇帝看他发愣,又问:“先生,刚才你讲到,‘知天地之化育’和‘其孰能知之’,一个知外一个知内,难道‘知’也分内外吗?”
皇帝的眼睛被烛火映得熠熠生光,灼灼地看着何首辅。何首辅忽然噎住一般,什么也说不出来。
皇帝略略失望。正要说着,忽然有个内侍跌跌撞撞跑进来,对着皇帝跪下,全身哆嗦,抖着嗓子大叫:“陛下,陛下,黄台吉来了,黄台吉来了!”
何首辅晃了一下,喝道:“混账东西,说明白了,什么黄台吉来了!”
那内侍哭道:“兵部刚来的消息,黄台吉冲进山海关了,马上要到京郊马场了!”
那内侍哭着吼完一句,黄台吉三个字在大本堂上空回荡。皇帝突然冒出一句。
“呀。满洲人真不给朕情面呀。”
何首辅怒道:“虏军到哪里了?”
内侍鼻涕糊了一脸:“京郊牧马场,牧马场啊!”
何首辅眼前一黑:“他是怎么过山海关的?”
内侍只是摇头。
何首辅厉声问道:“方建呢?方建为什么一点风声都没上报?虏军这一路南下,沿途卫所呢?”
皇帝转过脸看富太监,奶声奶气问道:“大伴,京郊牧马场是哪里呀?”
富太监袖手躬身:“陛下,虏军一脚踏进京城啦。”
第5节
恋耽美
第5节
周烈终究没再说什么,转身就走。李在德绝望地伸手抓到个人,热泪滚滚:“求求你,求求你,你去告诉摄政王,让我改进德铳,给我一次机会,德铳绝对是世界上最好的铳……”
被他随便抓住的人正是邬双樨。邬双樨从来没见过一个人的眼中如这般既有希望又有绝望。他想掰开他的手,又不忍心,只好道:“你不知道摄政王伤得多重,整个右手差点废了。他估计是生气了,觉得你是为了活命拿些什么东西糊弄他。”
李在德撕心裂肺地吼了一声:“李奉恕!你在哪儿!”
他嗓音里带着血,大声道:“李奉恕!我李在德不怕死!但我怕窝囊地死!你非说火药后装是异想天开,我问你,陈规刚做出来火铳时,谁想到那东西能杀人!”
李在德哭道:“先人做的火铳,我们自己不用,人家泰西人改进成鸟铳传回来咱们才恍然大悟。大炮是,地雷也是!大晏要被追上了,大晏要被追上了……”
李奉恕站在外走廊一动不动,其他人在他身后也不敢动。
李在德喃喃自语:“不试怎么知道不行,不试怎么知道不行?总会有一天能证明我是对的,火药得后装,那时候你李奉恕就是罪人,我李在德也是罪人……”
李在德昏昏沉沉地发疯,忽然觉得眼前光线一暗。高大的身影站在他前面,沉声问道:“我李奉恕为什么是罪人,你李在德为什么是罪人?”
李在德咧嘴一笑:“殿下读史,看几百上千年前的人。焉知几百上千年后的人,没在看着我们?”
第18章
李奉恕连着两个晚上睡不着。十指连心,右手又热又疼,好在是冬天,邬双樨从护城河上游伐了许多冰来,切削成整整齐齐小块,装进帆布袋子里面给李奉恕垫手。
李奉恕睡不着,王修就在床边拉张椅子坐着陪夜。李奉恕平时就不喜欢别人近身,这时候受了伤,一干仆役连门都进不得了。
寒夜清凄,街道远远有噼啪炸裂声。李奉恕恍恍睁眼:“什么声音?”
王修半打盹,一点头醒了:“渴吗?要喝水吗?都快腊八了,谁家孩子皮,放炮仗。”
李奉恕额角疼得冷汗滚滚。王修给他换了个枕巾:“明天白天别到处跑了。在家睡一天。”
李奉恕两只眼睛盯着窗板:“闷。”
王修只好去把窗板支起一条缝:“不能开太大,你一身汗,再烧起来。”
李奉恕闭眼喘气。他吸进去凉气,吐出来的都是火。王修越看越生气:“你平白跑一趟宗人府,万一伤口见风怎么办?”
李奉恕笑一声。
“李在德这个罪名够行刺摄政王的了。你不知道生气是不是?”
“在山东的时候,你也见过葡萄牙火铳教官队了。”
王修叹气:“小花麾下的。我看着,火绳枪,也没甚稀奇。”
李奉恕闭着眼睛笑:“稀奇不在于火绳枪,在于这帮夷人到大晏当教官,可不是晏人去葡萄牙当教官。”
还是黄纬。王修心里一咯噔,这个帐李奉恕是迟早要算的。要不是黄纬打得葡萄牙不得不低头示好,山东哪里来的教官队。李奉恕早就想见见黄纬,可惜……
“可惜我太迟了,他太急了。”
王修立即岔开话题:“这帮夷人倒是忠诚,小花都夸尽心尽力的。不过听陈春耘说,葡萄牙西班牙打仗呢,不尽心也没办法,回不去。”
王修地道北方人,算得上在海边长大,不听陈春耘演说,却不知道南方海面如此波诡云谲。老李被银子逼得要上吊,去墨加西亚的话恐怕不是随便说说。要在海面上掺一脚,首先得有火器配备,以葡萄牙教官队的装备,即便是王修天朝自居久了,也夸不下必胜的口。李奉恕真的对李在德的火铳上心,王修是傻子也看出来了。
“有火器也没船……”
“有船。”李奉恕睁开眼,看向黑暗的虚无,“在广州。”
王修掖掖被子:“你先睡觉,睡着就不疼了。”
“李在德……”
“死不了,我叫邬双樨去看看他。”
李奉恕不再讲话。右手上似乎攥着一团火,勉强动动,除了剧烈的疼痛什么都没有。太空了。
邬双樨起得很早。他准备了一食盒吃的,拿着李奉恕的牌子,骑马去了宗人府。宗人令自然由着他来,他长驱直入进了李在德的牢。
李在德还是面壁,对着一墙图画念念有词。邬双樨在他身边站了半天,他一点反应都没有。邬双樨咳嗽一声,李在德还在念经。邬双樨把食盒往他身边一撂:“你不饿?”
李在德还是没理他。
邬双樨打开食盒,他特意吩咐厨房准备了几个硬菜,还没凉,香气在冷郁的空气里蒸腾着。李在德转过头,看到邬双樨吓一跳。
邬双樨好歹也是骑马倚斜桥的人物,头一次如此没存在感。
李在德迷茫地看着他:“哪位?”
邬双樨道:“我。”
李在德抽了抽鼻子:“你可不是我‘父王’派来的吧?他发财啦?”
邬双樨乐了:“你认不出我来了?”
李在德傻乎乎地摇摇头。
邬双樨挫败:“你前两天还揪着我不放呢,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求我去跟摄政王殿下求情。”
李在德还是一脸迷茫,他当时真没看清。
邬双樨道:“你这傻样吧,特像我们辽东那边的狍子。傻了吧唧只会瞪着眼看人,被人抓了也只会瞪着眼求饶。”
李在德不高兴道:“你才像狍子。”
邬双樨看他有意思,上前双手捧住他的脸,自己压了上去。李在德唬得往后挣扎,邬双樨的臂力跟俩铁钳子似的,纹丝动不了。于是李在德只剩下屁股和腿瞎扑腾。邬双樨蹙眉:“别瞎闹!看仔细了!”
李在德头一次跟人离得这么近,邬双樨的气息喷在他脸上,烧起一片红来。一对狭长而凌厉的眼睛,带着笑意望他。
“看仔细了,我长这样,傻狍子。”
李在德低头啃ji腿,时不时噎两下。邬双樨拍他的背给他顺气,一边看墙壁:“你这一堆玩意儿真是造铳用的?”
李在德微微点头。
邬双樨笑道:“那这墙得供起来。你那个德铳真造好了能用,你就是真神菩萨了。”
李在德嘟囔一声:“哪有那么严重。”
邬双樨低声道:“当兵的命苦,傻狍子。当兵的命苦。”
李在德被他的声音弄得心里一酸,抬头茫然地看他。
邬双樨狠狠地揉了他的头一下:“有了更好的铳,我们就能少死人少受伤。傻狍子,好好做吧,我替辽东的兵们谢谢你。”
李在德脸又烧起来,非常不高兴地嘟囔:“我才不是傻狍子。”
不过,狍子是什么?
摄政王受伤,在家休养。皇帝身边的富太监带着御赐的药来过,李奉恕和他应付了几句。太后身边的管家婆也来,李奉恕打发大承奉出去接待,自己在书房里看书。
手上疼痛,李奉恕胃口不好,也不大吃东西。王修让厨房做了酸甜口的小菜,端进书房。李奉恕抬头问:“管家婆走了?……你这穿的什么?”
王修穿着有些怪,翻领束腰对襟高腰靴子,大滚边的色彩又疯又野性,简直像在互相撞击撕咬。
王修放了早餐:“唐时的胡服咯。”
李奉恕看他的腰一眼。王修从小挨饿,个子却没少长,只能从别的地方找补了。比如说他的腰,较一般男子细,但是又很周正,硬腰带一扎特别有样子。
“你穿得出门么?”
王修满不在乎:“时兴如此,前两天你在马车里不是还看到一队穿着红裙的书生?你还说他们跟妖怪似的。现下大家都不知道穿什么好了,老百姓穿仿官服,官老爷们拿朝鲜的马尾裙当罩衫。帽子拔高挂把银锁,衣服撕开当斗篷。街上到处都是,你每次在街上都看哪儿了?”
李奉恕半天道:“……这都是怎么了,太祖还规定过……”
王修道:“现在不是太祖时候了我的殿下。大家吃要吃新花样,穿要穿新花样,这么这么多年了,大家都腻味了。有个事儿你知道不,你这鲁王府的房子样子在江浙特别受欢迎,被叫做‘京王第’,做生意有钱的都要盖一个和鲁王府一模一样的院子,要么就是没面子。”
李奉恕道:“都没违制这回事了?”
王修道:“你这鲁王府吧,盖得简朴,但是又很气派,繁复的花巧全都没有,那帮做生意新富起来的特别喜欢这种又气派又简练最重要还是省钱的。”
他轻快地说:“行了,赶紧吃早饭,我今儿休沐,出去买点笔墨书籍什么的。要我喂你不?”
李奉恕道:“赶紧去吧,别在我眼前晃。”
因着摄政王殿下提高官员基本俸禄的想法,督察院忙碌起来。四个左右佥都御史分别领着人开始刷卷,即是检查各衙门文书。文书凡有不细致,不工整,有涂抹者,皆作废打回,衙门管事的到跑腿的,一应文档全部重做,为着稍后京察官员考评做准备。督察院多久没有刷卷,刷得一应官员叫苦不迭,督察院左都御史李至和,右都御史洛谦斗志昂扬,斗天斗地斗同僚。监察参奏,绝不手软,仿佛终于找着自己这么个人。督察院有事可做,宫中便忽然松快下来,没人盯着皇帝是不是小跑几步仪态不正。连着李奉恕早朝总是爱上不上的,也顾不上参他了。大家忽然找着事干,朝野上下,被督察院驱赶得如火如荼朝气蓬勃。
摄政王的评价是,都找着事做就好,走地ji就是比笼养ji有ji,ng神。
第19章
左都御史李至和领着外役官们刷礼部的卷,文书十有八九竟然是不合格的。礼部侍郎钱松和姓黎的给事中起了争执。其实原本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大晏的官员 袖子干架也不是第一次。然而御使和礼部干起来,兵部的跑来助阵了。
兵部的出动,惊动了礼部北面的宗人府吏部户部,兵部南面的工部鸿胪寺甚至钦天监都跑出来看热闹。最后千步廊对面的五军指挥,太常寺,通政使司,锦衣卫也惊动了,跟过节似的。
摄政王从正阳门进大明门,前面官衙卖菜一般热闹。王修从里面挤出来,连连跟他摆手,吵得激烈,引经据典的,摄政王就别掺和进来了。李奉恕也觉得丢不起这个人,调头就走,正好他十分懒得进宫。回府的路上王修赶过来:“老李你是没见着,这些父母们玩儿角抵戏呢。”
李奉恕蹙眉:“怎么回事?”
王修笑道:“最近御使们春风得意太过,六部挨个收拾,刚把吏部刷过一遍,户部正在刷,正想刷礼部,刁难人被礼部侍郎钱松顶了回去呗。开始只是拌嘴,拌着拌着兵部的来了,正好吏部户部煽风点火,打起来了。”
李奉恕忽然笑一下,看得王修不得劲:“怎么了?”
李奉恕一只手指顶着太阳x,ue:“钱松脾气火爆,吵吵闹闹顶多一顿板子教训教训他。你说兵部凑什么热闹?”
王修闭了嘴。礼部尚书杨文弱是前兵部尚书,成庙时的官员,在兵部积威甚重,简直要身兼两部了。李奉恕最恨揽权之人,王修马上明白李奉恕的意思。
“兵部到底几个尚书?”
“算上加官,六个。领印的……是辽东经略方建。”
李奉恕没再回答,坐回马车。他的手跳地突突的,生气便更疼。王修道:“你回去吧,今天小鹿大夫要去换药。”
鹿大夫轮值出太医院,当时带着儿子到鲁王府请罪。王修一看鹿大夫,心想果真忠正耿直的人品。鹿大夫说起来是个太医,细分是个医正,正直过头,不大会做人,曾经得罪了上司轮值就被放出了京城,在各处驻军当军医。最擅疡科,断胳膊断腿他都缝活过,很得将士们倚重,有了个“医将军”的外号。可惜这一切毫无用处。人们对医者的要求是悬壶济世,可没说医术也是谋生的手段罢了,鹿大夫看人可怜时常免医药费,感激收了不少,一贫如洗。鹿家也是刚回京城,在北京完全没根基。这履历背景,倒是和摄政王对脾气。
鹿鸣自小跟着鹿大夫在边关料理伤患,疡科经验恐怕还在太医院那些老大夫之上。鹿大夫放儿子来给摄政王治伤也是不得已,自己在太医院七上八下,出来揪住兔子一样的儿子反复询问脉案诊录。
“爹放心,我自知不是什么圣手,但经验是有的。说句不敬的,虽然殿下的伤看着吓人,其实也就是皮r_ou_伤,跟我在边关和爹料理的肠穿肚烂的伤压根没法比。爹说了,当医生的,最要紧的就是经验,有一双阅尽病痛的眼,一双勤奋不辍的手。儿子日日被爹逼着义诊,别的不说,经验是不输人的。”
鹿鸣对着父亲镇定自若,侃侃而谈,让鹿大夫稍稍宽心。他没告诉父亲,给摄政王治伤当天出府,站在大门口激动地直跳,大药箱砸了鲁王府大奉承的脚面。
黑甲长枪,纵马驰骋,如狮如虎过长街的男人。
鹿大夫严谨检查儿子处理摄政王的伤势,活儿做得仔细,即便是他自己来,水平也就这样。鲁王殿下仁厚体恤,并没有为难鹿大夫,连连夸奖小鹿大夫青出于蓝,年轻人有希望把鹿大夫所学发扬光大。鹿大夫一向沉稳的人,出王府的步伐都轻了几分。王修送鹿大夫出门,袖着手很直接地告诉鹿大夫:摄政王看小鹿大夫顺眼,往下换药,小鹿大夫来也可。
父子俩出门时,鹿鸣对摄政王又仰慕又神往,攥着衣服激动。鹿大夫到底不傻,儿子这是在摄政王眼前挂了号了。他轻轻拍一下儿子的脑袋。
王修把德铳的残渣给李在德送去。李在德住在宗人府,不出来了。有笔有纸,有吃有喝,天天对着墙念念有词。宗人令翻翻李在德的户籍。“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肃恭”,李在德是周王一脉,但其实他是没有名字的。太祖规定宗人府统一取名,后来李家皇族实在太多,根本顾不上。李在德亲爹都没名字,违制私自取名,就这么叫着。搁以前是要打板子的,现在谁管得着。仔细论起来,皇帝陛下和摄政王属于燕王一脉,“朝行沐余丰,衍先奉启晟”,李在德是摄政王堂弟。
这位皇亲国戚看谁都看不清楚。摄政王身边的王修偶尔来一趟,天天来的是“丹阳将军”邬双樨。送些吃的,给李在德讲辽东。邬双樨在辽东长大,白`皙少年,却一身肃杀风雪。
李在德睁眼瞎,看得清邬双樨杀气腾腾的双眼。
“辽东大雪过膝,深的埋人。”邬双樨凑近他,低声笑,“什么时候领你去看看。从丈高的树上往下跳,也死不了。”
“辽东冬天不刮胡子,多少可以挡挡寒。大家都胡子拉碴的,谁也不笑谁。真到冷的时候 出门一趟回家,一摸脸,诶耳朵呢?”
邬双樨突然捏李在德耳朵,李在德吓得叫一声,噎得直打嗝。邬双樨帮他敲背,李在德一顿一顿打嗝,瞪着茫然的大眼睛愤怒:“你这人,真够……真够……”
邬双樨盘腿坐在他身边:“什么啊。”
李在德忽然想起来:“你没事儿么天天跑来?”
邬双樨苦笑:“没事儿啊。”
李在德从食盒里拿出一只ji蛋,塞给邬双樨,安慰他。
“给。”
邬双樨大笑:“谢了。”
王修到快中午才回来,路上正碰见往鲁王府去的小鹿大夫。娇小玲珑的鹿鸣背着个硕大的药箱,身子压得歪向一边,本人却浑然不觉,愣愣地看着不远处正在劈r_ou_卖r_ou_的屠夫,神情像是一只楚楚可怜的小兔子。
王修心想,这难道是被屠夫劈r_ou_吓到了?不对啊他不疡医么还怕血?刚想上去打个招呼,鹿鸣背着个箱子上前跟屠夫打招呼:“这位大哥,您这身上穿的什么?”
那屠夫很爽朗,手下刀子不停,乐呵呵道:“粗布的围裙。小官人一看就是不干活的,围裙也没见过?”
屠夫穿着很常见的长袖扎口的反开身长围裙,围裙上血污不堪。头上也包着布,脖子上还挂着块布。
鹿鸣轻声轻气地问:“大哥为什么要包头?”
屠夫道:“怕掉头发在r_ou_上呗。小官人你哪知道,这些个买r_ou_的客官一般只挑菜r_ou_上的虫子渣子,不知道咱们自己身上那脏东西才多,头发口水耳屎鼻子嘎渣儿,不知啥时候就掉上去了。防都不胜防!我这也是没办法,只好都包上,别掉了啥在r_ou_上……”
王修一看,果然这个r_ou_摊子生意最好。
鹿鸣道:“大哥你脖子上吊着什么?”
屠夫道:“罩嘴的呗。一是我觉得杀猪开膛这味儿不大好,有时候挡一挡。再一个,也防着口水喷r_ou_上。口水喷r_ou_上r_ou_坏得快。”
鹿鸣的眼睛亮亮的,对着屠夫躬身长揖:“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多谢先生教导!”
屠夫吓一跳,特别不安道:“使不得使不得,我一个杀猪卖r_ou_的哪是什么先生!不敢不敢。”
鹿鸣道:“先生不知,你这一席话,恐会救人无数。先生怎么当不得?”
鹿鸣看到王修,小跑过来,大药箱在他身后左晃右晃,晃得王修心惊胆战。他一把薅住鹿鸣的药箱,从他肩上卸下来,自己拎着:“去给殿下换药?”
鹿鸣道:“正是。王都事出门了?”
王修道:“出去买了几本书。你在屠夫那里说了什么?屠夫倒是挺高兴。”
鹿鸣道:“我也只是一个想法,还没有完全成条理。”
他们俩一起进入王府,鹿鸣去书房给李奉恕换药。鹿鸣用凉开水给李奉恕净手,冲掉脓血,再用如圣金刀散。用这东西三四日之内必定剧痛并且作脓,每日换洗一次,三日后每日改用红玉膏,并且用葱汤冲洗。鹿鸣特别吩咐,葱汤必须单独用新砂锅,即煎即凉即冲,剩的万不可用于伤口,以防外风邪袭入经络,渐传入里。
王修笑道:“鲁王府什么都没有,唯独不缺葱。所以我早说了,葱是好东西,内外兼用,固本培元。”
鹿鸣叹气:“我最敬佩殿下。清创换药,七尺高的汉子个个鬼哭狼嚎,没什么丢人的。我是第一次见,有人能茹苦忍痛至此。”
每次换药,血脓具下,摄政王仿佛铁打的,一动不动。
这样能忍,别人要误会,李奉恕连疼痛都不知道。
第20章
换药过后正是中午,礼数上必须留大夫的饭。鹿鸣也不推辞。王修帮他收拾大药箱,忽然惊奇道:“小鹿大夫,你这瓶药怕不是坏了?”
李奉恕看见王修手里拿着个瓶子,里面生满了绿毛。鹿鸣赶紧接过:“王都事,这不是坏了,这是药。”
王修道:“这是一瓶子浆糊吧,浆糊是容易生绿毛。你背着它做什么?”
鹿鸣叹了口气。他细声细气解释:“家父在边关十数年,最感慨的就是外伤,作脓而溃者有时只能看着他活活腐烂,药石无效。家父总结经验,即便很小心地保持伤口干净,用阳水冲洗,用酒冲洗,有人依旧会腐溃,惨状难以言表。他老人家一直致力在寻找什么强力的去腐之药,草植金石试过无数都不行。有一次我翻闲书,读到一篇闲事。唐时裁缝划伤手,就用打浆的浆糊生的霉斑绿毛抹伤口,既不会作脓更不会腐溃,伤口愈合也快。我想着,既然草植金石都不管用,何不找个新的东西。天生万物自有其理,草可做药,绿毛难道不能?”
王修听得一愣一愣:“可这绿毛……不是坏了的东西才长?”
鹿鸣笑:“家父说的和王都事一样,骂我异想天开拿病患当儿戏。但我觉得,草是哪里长的?不过粪石腐尸,这可也是‘坏’东西呢。不过我没敢顶嘴。这几罐绿霉,却必须日日都背着,要不然要被家里人清理掉的。”鹿鸣渐渐不拘谨了,顽皮地吐了吐舌头。
王修道:“说是这样说,病患可不敢……”
鹿鸣道:“我在小家畜身上试过,每只都挺好。”
王修道:“家畜与人毕竟有别……”
鹿鸣沉默一下,撩开了左胳膊上的袖子。左胳膊上有愈合的斑斑点点,还有一条比较大的未愈合的伤口,结痂情况良好。
李奉恕都吃一惊,王修恨不得自打嘴:“小鹿大夫,你这是何苦?”
鹿鸣道:“你们看,愈合得很好。医生拿自己做试验古来就有,神农尝百草,我又为何不能试试绿毛毛?”随即有些沮丧,“这霉斑我生了一大盆,刮下来煎水,则没有效用。看来要生用。可是生用杂质过多,要找个法子澄清过滤。”
王修眼睛有点热:“你傻不傻……”
鹿鸣道:“不试试怎么知道?如果成了,那很好,解天下患者之苦原是我们做大夫的本分。如果不成,那也很好,这条路不通,给后来者做个警示。”
鹿鸣细细瘦瘦矮矮,说话底气不足,声音怯怯的。李奉恕听在耳中,却恍然如狮子吼。
送了鹿鸣,下午陈驸马的哥哥陈春耘过来。陈春耘一点没浪费时间,准备得相当充分,专拣航海中的趣事跟李奉恕讲,讲得李奉恕心情也好了许多。
陈春耘讲了半天风土人物,活灵活现。李奉恕好奇如何在海中定位,陈春耘又讲到过洋牵星术和地文航海术。过洋牵星乃是观测星象定方位的技术。李奉恕道:“这个我倒是明白。比方北辰星。”
陈春耘笑道:“殿下说得极是。然而航海时,只有一个北辰星是不够的。当年郑公的船队到达南边昼夜对半之地,北辰星就看不见了。因此除了北辰星,我们还有华盖星,灯笼骨星以及织女星。华盖星和灯笼骨星尤为重要。”
陈春耘拿了一副牵星板给李奉恕演示如何用来通过星星测量人的方位。牵星人负责引航,熟练的牵星人目光测算与水浮针的ji,ng度所差无几。
又讲到地文航海术,什么是“一更”,什么是“上更”,什么是“过更”。风也是有规律可循成为助力的,什么时候刮东北风,什么时候刮西南风,遥送当年郑公船队迎风破浪伏波穿涛去国万里。
李奉恕听着,幻想那时大晏海上的波澜壮阔,心里甚至也略激动。陈春耘讲话自有一种魅力,听者神思管不住地跟着他走。李奉恕心念一转,笑了:“你专拣趣事说,怎么航海如此容易?”
陈春耘道:“不敢欺瞒殿下。航海不易,航海大不易。天高海阔,死在海上连家乡都不知道在哪个方向。但这不是原因,殿下。该走的路始终是要走的,我们不走,就会被别人占走。”
李奉恕蹙眉,他似乎听到了耳熟的话。
陈春耘道:“我在广州那么多年,所见荷兰红夷英吉利西班牙生番,谈起海外贸易,无不是眉飞色舞。海上诸地被开拓,占领,海上的船穿梭来往,海上的买卖日夜不停息,然而大晏呢?大晏呢?当年郑公的辉煌为什么一去而不复返?”
李奉恕道:“劳民伤财。”
陈春耘道:“那就让它惠民生财!”
铿锵之音在书房里回旋。李奉恕道:“你如何保证呢?你如何向阁臣保证,如何向朝廷保证,如何向万民保证?”
陈春耘道:“我保证不了,殿下。我什么都保证不了。欧罗巴已经在墨加西亚开拓不少年,我们连航路都在摸索。我这几年有意结交生番,套出不少风流水流规律。但我仍不能保证,能带来多少利润。”
李奉恕沉默。
陈春耘道:“殿下,我们晚了。”
李奉恕还是没吭声。
陈春耘急道:“殿下,不试试怎么知道?”
不试试怎么知道?
李奉恕被这诘问激得眼前一眩。怎么了,都怎么了。一个两个,急迫地,激愤地,慷慨激昂地问他,这些人怎么了,大晏又怎么了?街上五颜六色的穿着在李奉恕眼前搅成了个万花筒,他似乎看到那些人一个个要改变,可不知道改什么。大晏像头强有力的兽类困在笼子里咆哮怒吼,上蹿下跳找出路。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试试怎么知道?有股强悍的力量往前推李奉恕,哪怕前面是悬崖他都无法停下来。他听见银子碰撞清脆的声音,像海浪,一浪一浪砸过来,砸翻了大晏,砸死了李家,他伸手想捞,右手上皮开r_ou_绽的伤绷绷跳动,剧痛让他发狂,他谁也救不了。
王修惊叫:“老李!”
李奉恕差点昏过去,他一直在持续地发低热。他捏捏鼻梁,轻笑:“没事,两天没睡而已。”
缓了缓,李奉恕对陈春耘道:“孤再想想,你……容孤再想想。”
第21章
这几天晚上,王修要么在李奉恕屋里坐着陪他,要么在书房帮李奉恕整理折子。一般来说摄政王批折子就是走个过场,李奉恕平日里还是看得很认真。这下受了伤,又是右手不能拿笔,王修就把每份折子先看一遍,整理出摘要。他写字整齐漂亮速度快,也要一宿不能睡。这还是托了当年太祖爷的福,要不是他老人家把池重朴给揍了,现在奏折还得骈四俪六东拉西扯找不到重点,王修得疯。
写到快四更,王修打个哈欠,站起来活动一下腰和手。忽然见李奉恕举着烛台推门进来,右胳膊下面夹着个披风。
王修急道:“大半夜的你干什么?小鹿大夫反复叮嘱不能见风,你没听见?”
李奉恕放下烛台,一指木椅:“坐。”
王修翻个白眼坐下,李奉恕用左手给他披上披风。
“你大半夜的,干什么不睡觉。”
王修随手拿起本奏折:“我知道你比较感兴趣那部分,摘个重点让你看看。就算摄政王批折子是走过场,你也不能给他们糊弄了。”
李奉恕的眉眼在微微的烛光下竟然有些柔和。他低声道:“睡吧。这几天你也没睡,大晚上的批折子伤眼睛。”
王修乐道:“今天陈春耘没弄个结果,你信不信陈冬储明天就得来。”
李奉恕疲惫地答道:“怎么不信。”
王修笑一下:“今天你又没进宫,我在殿上当值,礼部的杨文弱跟殿下请罪,和左都御史李至和又龇起来,咱们陛下左右看着找你。”
“我在能有什么用,让他们吵,反正一起丢人。”
“督察院人憎狗嫌,也不差这一着。就是终于扬眉吐气一次,有点搂不住。”
王修站起,让李奉恕坐下,他站在李奉恕的身后。以前一直看他那么高,现在看他的背,忽然觉得心酸。
他只记得刚遇见李奉恕的时候,李奉恕还是个少年,那时候就挺高的。陪他种了六年葱,天天y着脸谁也不理,一个人伺候一堆葱。
孤零零的。
王修叹口气。
第二天一早周烈闭关几天写完条陈出来了。他把条陈放在李奉恕案上,李奉恕苦笑:“你能不能给我点好消息?”
周烈沉默。
李奉恕仰天长叹:“讲。”
周烈道:“其他我不想多说,最大的问题,九边一直不太平,西北民乱好几次,我以为朝廷不管。这两天翻卷宗才发现,民乱平定之后几个月朝廷才知道。朝廷给回的答复几乎出不了京。殿下,我很奇怪,为什么朝廷对于军队几乎一无所知呢?”
李奉恕道:“烂透了?”
周烈没回答。
李奉恕道:“你预备怎么办?”
周烈道:“我欲效法戚武毅公,南下义乌征兵。”
李奉恕向下压了压嘴角,做了个似笑非笑的表情:“你知道我没钱吧?”
周烈道:“殿下放心,具体我差不多有了想法,当年戚武毅也没用公中支出。”
戚家军是戚武毅的私兵,周烈是想弄个周家军来啊。
“那……京畿戍卫呢?”
周烈欲言又止,最后冒一句:“不若改天请殿下亲自去看看。”
摄政王用手指敲桌面,周烈正立,屋外风都静了。不知道过了多久,王修的笑声清荡荡飘进来:“吃早饭吧,吃过早饭有力气生气。”
早饭也没吃好,陈冬储抱着一摞顶他下巴的账本到王府。
李奉恕左手拿筷子七岔八岔正上火,一把扔了:“叫他去书房。还真是兄弟齐心!”
陈冬储被摄政王塞进了户部度支科,专管打算盘的。陈驸马兢兢业业打了小半月的算盘,一早急着要求见摄政王。
李奉恕吊着一只胳膊往书房走。北京城下小雪,地上薄薄一层霜也似的。他吐了口白雾,平白有种自己是吞云吐雾无所不能的神仙的错觉。早生了地龙,还是觉得冷。书房里加了熏笼,依旧冷到骨头缝里。
陈冬储早等在那里。他脚边放着一大撂账本,难为他怎么抱来的。
李奉恕坐下,漫不经心道:“你今天不点卯?”
陈冬储道:“任务完成了,点什么卯。”
“什么结论?”
陈冬储踢踢账本:“在这里。”
李奉恕道:“这是你看的,不是我看的。”
陈冬储道:“殿下,我只是让你看看这个的厚度。这些,全是亏空。”
李奉恕半天没说话。
陈冬储两只眼睛下面吊着黑影,困得眼球缠血丝。他有点忘了“不能废”的礼数,心里油煎,头上冒火:“殿下,您让臣查账这些日子,臣没有一天晚上睡好的。这些岂能是触目惊心可形容的?”
李奉恕沉默。
陈冬储道:“殿下,如果您想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亏空,帝国连年的税收都去了哪里,臣可以跟您讲讲。在这之前,臣请您别治臣的罪。”
李奉恕略略点头。
陈冬储道:“我邻居有个人,伺候他的人特别多,连ji`巴都有人帮他托着。他很沾沾自喜,‘看!我连ji`巴都有人帮我伺候着!’”
李奉恕冷冷地看着他:“粗鄙。”
陈冬储道:“殿下,大晏不产银您是知道的,大晏甚至连铜都不够!为什么白银成了大晏的官钱呢?”
李奉恕答不上来。
陈冬储道:“大晏的白银绝大多数从海外而来。倭岛三佛齐马六甲苏门答腊,源源不断。除了倭岛正在内战与我朝几无贸易,其他地方也不产白银,白银是从南墨加西亚来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澳门被大晏打得稀烂,只好和大晏做生意。殊不知他们在海上横行了多久,掠得的白银全部流入大晏。看似大晏是庄家,可白银的源头在他们手里。他们手里白银多大晏就用白银,哪天他们手里铜钱多,大晏用铜钱吗?到时候白银和铜钱之间天差地别的差价全是从大晏身上挖r_ou_了。这和一个男人的ji`巴被别人拽着有什么区别?”
李奉恕道:“放肆。不用银,用什么?太祖时期倒是要发银票,结果呢?”
陈冬储端端正正跪下,严肃道:“殿下,太祖他老人家是对的。第一是白银不易于携带,再一个,不说白银和银票能换来的东西,白银本身是白银,宝钞本身它就是一张纸啊!”
李奉恕微微一愣。
陈冬储微微喘气:“殿下恕罪,臣一着急便语无伦次。不说太祖时期严厉禁止白银流通,上溯几朝都是不用白银的多。唐代不准用白银,甚至铜钱都闹过钱荒,带铜钱多了离开大唐都是死罪。太祖他老人家其实极为英明,严厉禁止用白银,但禁止不了。白银占据中原的力量岂止是江浙做远洋外贸的商人单独能驱动的。这其中,我不用多说找死,您是都明白的。现下税法,固定一部分要用银子。说到银子,又要扯到成色生熟的问题。这些都不算,还有个私藏白银的问题。殿下您比我清楚,当年刘谨抄家弄出多少来?黄金两千九百一十七万两,白银五千万余量。臣斗胆问一句,朝廷南大仓一年收银多少两?”
李奉恕道:“……四百万两。”
陈冬储道:“政事上的事臣就不跟您卖弄了,您比户部的尚书都明白怎么回事,为什么连年反贼越来越多。臣来这里是想跟您说,现在葡萄牙和西班牙之类生番缩在澳门老老实实,如果他们豁得出去用南墨加西亚的白银和大晏的白银对冲,您说谁会输?”
李奉恕忽然觉得热,到处都是烈烈的火焰。
陈冬储道:“不费一兵一卒。”
李奉恕问了个蠢问题:“孤强制禁白银,改用其他呢?”
陈冬储顿了顿,咬牙道:“殿下,您做不到。”
李奉恕凝视着炭火盆,微微蹙眉,不知道想什么。陈冬储就跪着,直挺挺。
“我第一次听到这番话。想必明白这一点的不只你,只有你敢当出头的椽子罢了。”
陈冬储道:“我哥曾经跟我说过,大晏每年都死人,大晏之前的朝代也每年都死人。意外,贫病,自杀,死了那么多人被后人记住的只有史书上那几个。反正人总是要死,为什么非要默默无闻地死掉?”
李奉恕看了一眼陈冬储:“你哥想上史册。”
陈冬储道:“我也想。有人好利,有人好权,我们好名。”
李奉恕的手指在案上一点,一点。陈冬储闭着眼睛,非常安静。
李奉恕沉声道:“关于白银作为官钱的问题,你有没有解决方案。”
陈冬储道:“白银已经势不可挡,无人能改。我们能做的只有引到市面务必使白银平衡。我曾经研究过前朝的银票纸钞和太祖宝钞之间的差别。臣发现一个问题,当年前朝发行的纸钞面值和他们的黄金储量是等值的。也就是说,纸钞代表着黄金。太祖宝钞就犹如无根之草,并无真凭实据,只是强制规定一张纸能换多少东西。这样百姓自然不愿意,在市面上根本用不开。现在也是,规定黄金做本,流通的却是白银,结算时乱七八糟。若是能向前朝学习,或能解解燃眉之急。”
李奉恕道:“终归还是要争取更多的白银是吧。”
陈冬储没有说话。
李奉恕忽然举起左手,像是在试探风向一般。陈冬储看了半天,忍不住问道:“殿下?”
李奉恕竖起一根手指,嘘了一声:“你有没有感觉到一种力量。”
陈冬储不解。
李奉恕笑起来:“我一直觉得有一种什么东西在往前推我,推大晏,一直往前,想停都停不下来。不论前方是悬崖还是墙壁,都停不下来。”
陈冬储张了张嘴。
李奉恕道:“我这几天一直在看《农政全书》。徐文定公说种菜,择种为第一义。每一代留出的种子,或淘汰,或导择,簸扬筛选,优者种植蘩焉,劣者丢弃无踪,代代下来,产量才会高。大晏取代前朝,你说算不算大晏是优者,而前朝是淘汰的?这样说来,那许多朝代更迭,难道都是优劣淘汰的结果?那又是谁来淘汰导择呢?”
陈冬储冷汗都下来了,他以为《农政全书》就是教种地的而已:“臣……不通农事……”
李奉恕道:“这股力量越来越大了。找不到来处,找不到去处,无法抵抗。你说大晏,会被淘汰么?”
陈冬储答不上来。他鼓了几天的勇气已经全部炸完,他想起来自己无状,低头羞愧不能说话。
李奉恕长出一口气,吐了沉积的浊气:“回去告诉你哥,开始准备吧。先别高兴太早,接下来有很多麻烦。”
李奉恕试着握了一下右手,血痂干在绷带上。能握手心里的,除了自己的血,竟然没有别的了。这回看一看,摄政王的权力,到底有多大吧。
第22章
“四个事,第一是西北又在闹白莲教,老样子朝廷里分两派主剿主抚,大臣名字我都列给你写了。第二是太后的亲爹乞请田庄,想要京郊的牧马场。第三是有人参山东都指挥使宗政鸢。第四你那个提高官员俸禄的事现在是在京城试点,很快就会推及全国,等级不同依次增加,和考评挂钩,督察院一直在忙这个,所以明年京察我们麻烦了。”
王修进门灌几大碗茶。
摄政王的亲信一直做着个都事,没有提拔,官员们乐得不管。王修当值就上朝,不当值就窝在中书省翻故纸旧卷。口音问题,平时话很少。同僚们觉得他识趣,不在刁难他。上次大明门官员们一架,王修认识个人,锦衣卫空壳光杆指挥使司谦。同是被排挤的人,容易建成联盟。
李奉恕道:“参宗政鸢什么了?”
王修道:“恣意张扬暗藏私兵图谋不轨什么的。”
李奉恕道:“嗯。”
王修道:“你这反应倒镇静,现在不光文官不服你管,武官都要造反了,你不着急啊?”
李奉恕道:“增加俸禄有你份没?”
王修道:“有。”
李奉恕道:“那就老老实实回去办差。”
下午鹿鸣背着大药箱过来了。换药之前鹿鸣看看左右没人,把门关上。然后小脸严肃地看了一眼李奉恕,从药箱里拿出一套白布做的反开身围裙,长袖,手腕扎口,背上系着几根布条。他严肃地看着李奉恕,李奉恕面无表情没有反应。于是他拿出一定白布做的帽子,戴上,正好包住头发。鹿鸣小脸绷得死紧,盯着李奉恕看。李奉恕不动声色,但是觉得莫名其妙。最后鹿鸣拿出一片布,缝得挺厚,上下四根布条,正好围在嘴上一系。鹿鸣就剩两只圆眼睛露外面,圆滚滚地瞪着李奉恕,还是那么严肃。
李奉恕这两天神经被王修的衣服锻炼了,对鹿鸣这套行头显然不怎么一惊一乍。小鹿大夫又忐忑又紧张地看着李奉恕半天,李奉恕坐不住了,咳嗽一声:“小鹿大夫……换药吧?”
鹿鸣小小松口气,怯怯地问:“摄政王殿下,您不忌讳吗?”
李奉恕纳闷:“忌讳什么?”
鹿鸣委屈道:“我试了很多颜色,还是觉得大夫穿白色最好,因为脏的最清晰,脏了就赶紧换。可是刚穿上爹就追着我打,说他还没死我就戴上孝了……”
李奉恕道:“……哦。”
鹿鸣两只眼睛红红,有哭的征兆:“我跟爹去宫外义诊,那些病患家属根本不让我接近,嫌我打扮晦气。我跟他们解释,这样对他们好,可是他们就是不听……”
李奉恕安慰道:“新的东西总是很难被人接受。”
鹿鸣从大药箱里摸出一个瓷瓶。李奉恕闻了闻:“酒?”
鹿鸣道:“一种玉米酒,我爹十几年经验反复实践得知,这种特定酿造的玉米酒防治戾气最佳,只是浇上去更痛。殿下,您的手恢复情况不乐观,您的心火太大了。是药三分毒,我也不开什么清火的方子了,我给您用玉米酒浇一浇。作脓渗血都还好,腐溃就难说了。”
李奉恕道:“多谢小鹿大夫。”
鹿鸣道:“会疼,您忍一忍。”
李奉恕点点头。
然后,滚滚的岩浆从他的手上一路烧进心里,他差点喊出来。
鹿鸣告辞,背着和他身材极不成比例的大药箱晃来晃去。李奉恕实在是看不下去,让邬双樨帮他背进宫去了。
照例是筵经,皇帝穿得圆胖胖,不紧不慢颠颠往大本堂走。雪越下越大,越下越大,简直停不住。铅色的天矮矮地压着,点多少灯到处都亮堂不起来。
何首辅跟皇帝讲课,皇帝忽然问:“最近上朝,大家都在讲‘情面’,先生跟我说说,什么是‘情面’?”
何首辅被问愣了,情面,无处不在的情面,铺天盖地的情面,怎么跟皇帝讲?皇帝看他发愣,又问:“先生,刚才你讲到,‘知天地之化育’和‘其孰能知之’,一个知外一个知内,难道‘知’也分内外吗?”
皇帝的眼睛被烛火映得熠熠生光,灼灼地看着何首辅。何首辅忽然噎住一般,什么也说不出来。
皇帝略略失望。正要说着,忽然有个内侍跌跌撞撞跑进来,对着皇帝跪下,全身哆嗦,抖着嗓子大叫:“陛下,陛下,黄台吉来了,黄台吉来了!”
何首辅晃了一下,喝道:“混账东西,说明白了,什么黄台吉来了!”
那内侍哭道:“兵部刚来的消息,黄台吉冲进山海关了,马上要到京郊马场了!”
那内侍哭着吼完一句,黄台吉三个字在大本堂上空回荡。皇帝突然冒出一句。
“呀。满洲人真不给朕情面呀。”
何首辅怒道:“虏军到哪里了?”
内侍鼻涕糊了一脸:“京郊牧马场,牧马场啊!”
何首辅眼前一黑:“他是怎么过山海关的?”
内侍只是摇头。
何首辅厉声问道:“方建呢?方建为什么一点风声都没上报?虏军这一路南下,沿途卫所呢?”
皇帝转过脸看富太监,奶声奶气问道:“大伴,京郊牧马场是哪里呀?”
富太监袖手躬身:“陛下,虏军一脚踏进京城啦。”
第5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