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妖精-格格党(21)
溪水潺潺,流向远方, 处在下游的村庄便是柳暄红的娘家下溪村的所在地,附近并还有几个村子依附小河。
柳暄红领着孩子们踏上黄泥土路, 跳过溪水相间圆润光滑的大石头, 林子里, 传来牧童清脆嘹亮的歌喉。
高高的大山哎!
娘, 是牛娃哥哥!宋小果登时兴奋了, 可怜巴巴地看着家人们,满脸想要去玩的雀跃。
柳暄红弹了他一个脑壳, 嘱咐:不准去玩水也不准烧火不准走入青山。
得令!小家伙一甩书包到他二哥怀里, 拉上小月儿就往林子里跑。
小坡上,骑着小牛犊的牛娃子露着豁牙小嘴, 羞涩地笑着打招呼。
乡下的孩子自是打小便漫山遍野地撒欢的, 村子里哪儿都有人看着, 倒是不愁安全, 柳暄红也不会拘着他们。
她一个人继续回村, 路过村小,还没走进村子,村民们纷纷上前和她打招呼:宋三媳妇,你回来了呀!
暄红,这时节回家,莫不是城里出了啥事儿?
这是帮忙回家收稻子吧,宋三媳妇孝顺呀。
柳暄红也不解释,随意和他们说起县里的一些稀奇事儿,社员们听过便满足了,昂着头挂着笑脸继续去劳动。
宋老太太瞅见了,阴阳怪气道:哟,这是县里干部回村视察工作了!
柳暄红没功夫搭理她,俩个小家伙的书包不知装了什么东西,挂在她胳膊上沉得很。
老太太不依不饶,放下手里的布鞋,大步凑上来,打量她带回来的大包小包,手习惯性就往她胳膊上拽,拿起宋小果的漂亮的书包就要打开,喋喋不休:晓得你们在外头出息了,一年到头也不回家孝顺老娘,花钱大手大脚,拎个包袱也得买这花里胡哨的东西。
柳暄红淡淡道:那是小果的书包。
老太太嘴角哆嗦半天,瞪大眼睛仔细瞅了瞅鲜亮的小书包,小心翼翼地拍了拍,抹了把脸拎进屋:算你识相,待我家小宝还行,你自个儿倒回来了,我家小宝呢?
柳暄红卸包袱,屋里的宋致远帮她整理东西,闻言嗤笑:这还用问,一看就是去耍了。
老太太一脸悻悻地走了。
柳暄红打县里带回家的有奶粉,枣子红糖,点心等等好东西。
可老太太眼馋却不敢动手,横竖搁三房屋内也是受气,干脆去大院门口等小孙子。
这俩年老屋和三房闹得僵,连带着几个孩子也和老屋关系冷淡了,老太太如今明了她不是柳暄红的对手,又开始想念儿孙情分了。
这乡下婆婆拿捏儿媳的手段,无外乎钱财粮食,若是那俩样不得手,便抓着孩子。
宋小果到底是她疼过的,小时候也是搁她屋里带过两年的,小家伙一走小半年,老太太心里还怪想念,她不埋怨自己偏心,欺负三房,在大门口就皱着老脸,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和老姐妹们哭诉当初带孙子的辛苦,末了担忧三房媳妇不待见老屋,会不会经常在小果面前说坏话,带偏了她的小孙子。
宋致远眉宇拧起,烦躁地抿嘴。
柳暄红轻轻打了他一下:干嘛,你要出去和你奶对峙?没那个必要,当初咱分家前啥情况,大家心中也清楚,老太太这么讲,正中了她心虚,何况,你弟那鬼精灵的,可不是憨货。
柳暄红和老屋其他人因为钱的关系闹得不好,但她不是那种控制欲强的父母,会强迫自己孩子也和老屋断交,她是一点挑唆的话也没讲,孩子们纯属是被老屋行事伤了心才冷淡下来的。
老太太若是老老实实在屋里等孙子,煮上一碗给久未归家人吃的红糖圆子,宋小果会亲热地搂着喊奶奶,可是老太太还是那般手段,耍小心眼子。
她那心眼精明的小儿子估计得腻味。
果不其然,宋小果玩了一会儿就一路热情地唤着叔伯婶娘回家了。
蹦跶到巷口听他奶又在抹黑他娘,骂他哥,小家伙垮下脸,对老太太的欢喜叫唤充耳不闻:乖宝!小宝!想不想奶奶?
宋小果无奈地扯回袖子,露出比哭还难看的表情,肥嘟嘟的小脸气鼓鼓:奶,小果回来了。
老太太一看就心疼起来了,搂着小孩心肝肉地叫:奶的乖宝哟,都瘦了,让你娘亏着你了吧,丁点大的小孩子非得去县里上学,县里哪有咱村里好啊,小宝,下学期还是回村里上学好不好?你大伯家的小宝和二叔家的妞妞也在村里上课了,往后你们仨一块上下学多美呀。
宋小果也不说好,不说坏,背对着老太太朝他娘哭丧着脸,求救命!
柳暄红耸耸肩,顺手把小月儿牵进屋了。
小家伙认命地拍拍老太太的背,挣扎着嚷嚷:不好啦,不好啦,大伯娘,快带奶去医院!
宋大嫂被唬出来,双手还沾着白面粉。
小果,咋回事儿?
宋小果眨巴着真诚大眼,小脸严肃:大伯娘,我都恁胖了,奶还说我瘦了,她约莫是得了甚青光眼白内障了。
宋大嫂愣住了,顶着小家伙纯洁的目光,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回应是好。
院子里传来噗嗤笑声,老太太一个眼刀飞过去,宋二嫂立马关窗不吭声了。
老太太气咻咻站起来,指着宋小果手指颤抖,偏生啥也说不得。
毕竟她的乖宝这是关心她!
宋小果装傻充愣,其他几个老姐妹左一句夸小孩子实诚,又一句他不是故意的,就这么把老太太的面子混过去了。
柳暄红看着小家伙嘴甜地在一群老太太怀里周旋,讲县里的大变化,谈学校的趣事儿,只把一群老太太逗得直乐呵,小人儿回家时,两个褂兜兜塞着满满的花生糖豆子,肉呼呼的小手还捧着一个抹上两道绿叶的白瓷缸子。
柳暄红捏了把他的小胖脸,笑问:哪来的?
小家伙牢牢抱着瓷缸子,昂着小脑袋咧嘴嘿笑:娘,是大伯娘给的。
柳暄红稀奇地啧了声。
这大房突然示好,又有什么算计?
老二接过白瓷缸子放桌子上,打开一看,正是黄澄澄的红糖水,香甜的水里挤着一团软糯白嫩的小圆子,Q弹可爱。
娘宋秋犹豫着要不要盖上送回去。
柳暄红看着宋小果和小月儿都快流口水了,摆摆手:留着吃吧,你大伯娘不会为难咱们的。
就大房那心眼儿,能有多大事儿,估摸着不是想拖债就是想修复关系。
柳暄红有底气,这一碗红糖圆子,她还能受的住。
红糖是时下金贵物儿,舍得放两勺红糖,去队里的米斗碾一小袋糯米粉,搓成方圆的糯米团子,柴火凶烈烧开,红糖和糯米混有的特别清香便弥漫开来,这是乡下人对归家人的浓浓思念,也是招待客人的最高礼遇。
柳暄红作为一个穿越者,她对这个世界的联系是本能地有些无情的,因为她也不知道她未来是去是离。
几个小孩子则不一样,他们生于小宋村,长于叔伯婶娘之中,这些人嘴上拐弯抹角的亲戚称呼,往来行事也多一份情谊。
到了她这个年纪,钱已经挣够了,情谊却难得。
热乎乎甜滋滋的红糖水温暖人心,柳暄红想了想,指着带回的一包红糖道:送大房的东西加上一包红糖吧。我看你们大伯娘脸白得很。
宋小果咧嘴笑呵呵,他娘如今看着冷漠,其实心还是软的。
宋大嫂接到红糖并一块布料和点心的时候,略有些无措,其实她并没有什么小心思。
不过是照着小宋村的旧习俗为归家的人煮一碗红糖圆子。
老太太不待见三房,不干事儿,她这个长房的大嫂得撑起来,今早她还念叨,若是糖水里打上俩鸡蛋,准更好吃,可惜鸡蛋锁在柜子里,而柜子的钥匙别在老太太腰上。
宋大嫂去碾糯米粉的时候老太太还不高兴,她就没敢再提鸡蛋的事儿。
宋大嫂的女儿宋暖英劝着:娘,您不也给三婶送吃的吗?这三婶送些东西回来也是礼数。
那哪能一样呢,我送糖水那是我该做的。况且这料子和红糖,也太贵重了,一碗糖水算得了什么。
宋暖英悄悄翻了个白眼:这外出回家的,哪个不送点东西到亲戚家呀,不过三婶比咱家有钱罢了。
宋大嫂还是不安,宋暖英:娘,您要实在过意不去,就少跟着奶和三婶对着干,人三婶也不欠咱家的,她一人带孩子也挺辛苦的。
宋大嫂红了脸:去去去,你陪小宝小果还有妞妞他们玩去。
下午柳暄红拿着东西去了茜红姐家探望,又喝了一碗糖水,肚子鼓鼓涨涨,她扶着桌子歇息,宋大嫂又来了,告她晚上不急着开火,去老屋吃饭。
说是分家,但是若是小半年没回来的三房不去吃一顿团圆饭,老宋家又得为十里八乡贡献谈资。
有人做饭不用她动手,没啥不可,柳暄红便应了。
她去了趟茅房,回屋交待宋致远看着点弟弟妹妹们别玩太疯,晚上在老屋吃,就躺进被窝,美美地睡起觉来。
暮色降临,柳暄红隐约听到隔壁老宋家的喧闹,二叔公家听闻三房回来了,特意送来一条大鱼,据说是稀罕的海鱼,滋味鲜美得很。
慢慢地,一些与柳暄红和宋渊交好的人家也过来送些蔬菜鸡蛋等吃食,三房关着院门,便送往老宋家,也不怕老宋家贪了,老太太还要脸。
乡里邻舍便是这般,虽然平日里拈酸八卦,然而人情往来半点不含糊。
柳暄红又眯了会儿,实在躺不动了,坐起来梳头发。
方穿越时的齐耳短发如今长到腰际,她吃得好营养充足,头发乌黑靓丽,衬着小脸更显白净了。
柳暄红挑了个红头绳随意一扎,额间发丝调皮散落,颇有一股凌乱美。
她也不在意,不紧不慢地穿好衣裳,门外,宋秋在等着她。
娘,奶说饭好了。
呵呵,隔壁刚还忙着要炖鱼,这就做好了,柳暄红懒得戳穿老太太的小把戏,她心情好,就去隔壁和老婶子,大姑娘小媳妇一块唠嗑,手里忙活点什么活动一下。
等到天彻底黑了,屋内点上煤油灯,老宋家的汉子回来了,一家人搬凳子拿筷子,开始吃饭。
饭间也不沉闷,只要不提从前的龃龉和那几百块债务,一切都好说。
宋老头和她谈起庄稼的事儿,说其他人家也想租。
又谈起明年还要分地,宋老四家的生了个女儿,也不知要不要落户于村里。
若是在村里上户口,这个闺女便能分得两亩地,若是在城里,就不行了。
于庄稼人而言,地是命根子,是活着的根本,宋老头想要让孙女挂在老大家名下,能分一份田,老四不种他种。
不过老太太不肯。老太太这辈子最自豪的就是生了个读书种子宋老四,中学毕业后直接进城里工作,户口也迁到了城里,吃着商品粮,花着大把的票,这顶好的城里人身份怎么能和乡下泥腿子比!
她拿钱桂英的身份说道,两口子都是城里人,生个乡下女儿算咋回事儿,再者说人老丈人家也不会乐意。
宋老头没法子,只得含糊着不提了。
这顿饭吃的还算舒心,二房和大房甚至过于殷勤,老太太也没咋为难她。
柳暄红原还纳闷,二嫂王绣花抱着妞妞和她咬耳朵:老三家的,你在城里晓得不?妞妞他四叔要转正。
宋老四之前毕业进了农机厂,不过先干的实习工,一月工资就十五块,算不上什么好工作。
他为了好前途,还和领导女儿谈对象,未婚先孕,花了大价钱娶了农机厂钱主任的女儿钱桂英,把财礼和婚房都打到三房的头上,着实闹得不愉快,不过柳暄红也借机摆脱了宋家。
老太太之所以这么大方,没作妖,就是因为宋老四的工作落定了,人家给了准话,老太太心里高兴。
吃过饭唠嗑完,柳暄红领着孩子们回三房。
宋致远突然掏出一踏钱:大伯娘给的。
里面是三十块。
柳暄红惊讶。
分了地,大家反而没有以前忙活了,农闲的时候,大伯和春子叔去山上掏蜂蜜,卖了些钱。
柳暄红便收着,取出一个木盒子放进去锁上。
翌日,一家人也没什么事儿,柳暄红招呼孩子们拿上锄头,去自家自留地打理蔬菜。
村里的田地是租给别人种了,然而自留地是还留着的。
菜园里依然保留着她先前种着的瓜秧和小菜,就是杂草旺盛略显荒凉。
没分地前,白日里忙活种的粮食都是公社的,唯有晚上精心伺候的自留地,样样是自家吃卖的。
自留地种的东西是大家不饿肚子的保证。
宋小果和小月儿挥着锄头翻了会儿,躲稻草垛子摘花玩乐去了。
宋致远倒是翻出了个香瓜,用力掰开,流露出淡淡的清香。
这在夏日里,宋秋立刻感到嘴巴唾沫开始分泌。
柳暄红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种的香瓜了,这菜地小,她爱惜着,和大家一样,往菜园里种了许多东西。
村里人种的香瓜五月初就熟了能摘。约莫是她不咋回来打理,这瓜迟了一个月结果子。
不过恰好合上她们回家的时间了。
倚靠在柔软干燥的稻草垛子下,一家人悠闲地分着吃香瓜和番茄黄瓜,享受夏日的清凉。
第28章 笋干老鸭汤
就这么胡混了几日闲暇时光, 朱茜红娘家婶子再来给柳暄红带话,周老太太发话, 让她务必在近日回一趟下溪村, 否则便不要这个女儿了。
彼时柳暄红和宋致远并小宝、妞妞在田野边的小池塘,看深棕毛发的水鸭子在塘里戏水嬉闹,绿色的尾羽在阳光下闪过宝石般的神秘光泽。
柳暄红漫不经心地点头应了, 继续看向水鸭子,心里盘算着哪只鸭子肥硕好吃。
朱茜红:大军家的水鸭子有些是几年前开始养的,老鸭子熬汤最好,和着酸萝卜一块炖,对身子可补哩!我怀老大时家里那死鬼就给我炖过,那滋味, 现在都记得。
柳暄红眼睛一亮,若说吃鸭子, 夏天时日不太好, 秋天才是鸭子攒膘的时候, 不过几个孩子考试费神体虚, 她也顾不上春夏秋冬了, 喊来池塘主人捉老鸭子。
朱茜红也不走,站在池塘边徘徊, 热心地叮嘱池塘主人:大军, 你可别拿小鸭子糊弄你三嫂嫂。
宋大军抬起黝黑粗狂的脸庞,露出一口白牙嘿笑:哪能呢, 我还怕三哥和我媳妇揍我哩。
宋大军是宋老头大堂兄家的儿子, 正是族里本家兄弟, 和柳暄红也是亲戚, 他媳妇和柳暄红大姐是姑嫂关系。
年初分田, 他家分的地少,农闲时就又把村里的这方池塘包了,也算多个进项。
这塘子离得近,就在老宋家对面隔壁。
围着池塘看热闹的人顿时哄笑起来。
笑声传出老远,隔着栅栏宋小果和小月儿羡慕地望着粼粼池水的方向,齐齐唉声叹气。
写作业,写不完你们俩甭想去玩。宋秋罕见地板着脸,一脸严肃地盯着俩小家伙。
当然,主要是盯着宋小果,因为小月儿九月份不乐意上幼儿园了,提前上小学一年级。
她的暑假作业可做可不做,不过柳暄红不想她玩野了,让她有始有终,必须做作业。
然而对小月儿来说,做作业最大的痛苦来源不是那本印着快乐暑假的薄薄大本子,而是同桌的小哥哥。
宋小果的聪明劲儿大约都使在交际往来和圆滑心机上了,对着课本上的练习题无处下手。
唯一让宋秋和小月儿能有所安慰的是,他的语文不错,然而数学却是死脑筋得要命。
恋耽美
柳暄红领着孩子们踏上黄泥土路, 跳过溪水相间圆润光滑的大石头, 林子里, 传来牧童清脆嘹亮的歌喉。
高高的大山哎!
娘, 是牛娃哥哥!宋小果登时兴奋了, 可怜巴巴地看着家人们,满脸想要去玩的雀跃。
柳暄红弹了他一个脑壳, 嘱咐:不准去玩水也不准烧火不准走入青山。
得令!小家伙一甩书包到他二哥怀里, 拉上小月儿就往林子里跑。
小坡上,骑着小牛犊的牛娃子露着豁牙小嘴, 羞涩地笑着打招呼。
乡下的孩子自是打小便漫山遍野地撒欢的, 村子里哪儿都有人看着, 倒是不愁安全, 柳暄红也不会拘着他们。
她一个人继续回村, 路过村小,还没走进村子,村民们纷纷上前和她打招呼:宋三媳妇,你回来了呀!
暄红,这时节回家,莫不是城里出了啥事儿?
这是帮忙回家收稻子吧,宋三媳妇孝顺呀。
柳暄红也不解释,随意和他们说起县里的一些稀奇事儿,社员们听过便满足了,昂着头挂着笑脸继续去劳动。
宋老太太瞅见了,阴阳怪气道:哟,这是县里干部回村视察工作了!
柳暄红没功夫搭理她,俩个小家伙的书包不知装了什么东西,挂在她胳膊上沉得很。
老太太不依不饶,放下手里的布鞋,大步凑上来,打量她带回来的大包小包,手习惯性就往她胳膊上拽,拿起宋小果的漂亮的书包就要打开,喋喋不休:晓得你们在外头出息了,一年到头也不回家孝顺老娘,花钱大手大脚,拎个包袱也得买这花里胡哨的东西。
柳暄红淡淡道:那是小果的书包。
老太太嘴角哆嗦半天,瞪大眼睛仔细瞅了瞅鲜亮的小书包,小心翼翼地拍了拍,抹了把脸拎进屋:算你识相,待我家小宝还行,你自个儿倒回来了,我家小宝呢?
柳暄红卸包袱,屋里的宋致远帮她整理东西,闻言嗤笑:这还用问,一看就是去耍了。
老太太一脸悻悻地走了。
柳暄红打县里带回家的有奶粉,枣子红糖,点心等等好东西。
可老太太眼馋却不敢动手,横竖搁三房屋内也是受气,干脆去大院门口等小孙子。
这俩年老屋和三房闹得僵,连带着几个孩子也和老屋关系冷淡了,老太太如今明了她不是柳暄红的对手,又开始想念儿孙情分了。
这乡下婆婆拿捏儿媳的手段,无外乎钱财粮食,若是那俩样不得手,便抓着孩子。
宋小果到底是她疼过的,小时候也是搁她屋里带过两年的,小家伙一走小半年,老太太心里还怪想念,她不埋怨自己偏心,欺负三房,在大门口就皱着老脸,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和老姐妹们哭诉当初带孙子的辛苦,末了担忧三房媳妇不待见老屋,会不会经常在小果面前说坏话,带偏了她的小孙子。
宋致远眉宇拧起,烦躁地抿嘴。
柳暄红轻轻打了他一下:干嘛,你要出去和你奶对峙?没那个必要,当初咱分家前啥情况,大家心中也清楚,老太太这么讲,正中了她心虚,何况,你弟那鬼精灵的,可不是憨货。
柳暄红和老屋其他人因为钱的关系闹得不好,但她不是那种控制欲强的父母,会强迫自己孩子也和老屋断交,她是一点挑唆的话也没讲,孩子们纯属是被老屋行事伤了心才冷淡下来的。
老太太若是老老实实在屋里等孙子,煮上一碗给久未归家人吃的红糖圆子,宋小果会亲热地搂着喊奶奶,可是老太太还是那般手段,耍小心眼子。
她那心眼精明的小儿子估计得腻味。
果不其然,宋小果玩了一会儿就一路热情地唤着叔伯婶娘回家了。
蹦跶到巷口听他奶又在抹黑他娘,骂他哥,小家伙垮下脸,对老太太的欢喜叫唤充耳不闻:乖宝!小宝!想不想奶奶?
宋小果无奈地扯回袖子,露出比哭还难看的表情,肥嘟嘟的小脸气鼓鼓:奶,小果回来了。
老太太一看就心疼起来了,搂着小孩心肝肉地叫:奶的乖宝哟,都瘦了,让你娘亏着你了吧,丁点大的小孩子非得去县里上学,县里哪有咱村里好啊,小宝,下学期还是回村里上学好不好?你大伯家的小宝和二叔家的妞妞也在村里上课了,往后你们仨一块上下学多美呀。
宋小果也不说好,不说坏,背对着老太太朝他娘哭丧着脸,求救命!
柳暄红耸耸肩,顺手把小月儿牵进屋了。
小家伙认命地拍拍老太太的背,挣扎着嚷嚷:不好啦,不好啦,大伯娘,快带奶去医院!
宋大嫂被唬出来,双手还沾着白面粉。
小果,咋回事儿?
宋小果眨巴着真诚大眼,小脸严肃:大伯娘,我都恁胖了,奶还说我瘦了,她约莫是得了甚青光眼白内障了。
宋大嫂愣住了,顶着小家伙纯洁的目光,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回应是好。
院子里传来噗嗤笑声,老太太一个眼刀飞过去,宋二嫂立马关窗不吭声了。
老太太气咻咻站起来,指着宋小果手指颤抖,偏生啥也说不得。
毕竟她的乖宝这是关心她!
宋小果装傻充愣,其他几个老姐妹左一句夸小孩子实诚,又一句他不是故意的,就这么把老太太的面子混过去了。
柳暄红看着小家伙嘴甜地在一群老太太怀里周旋,讲县里的大变化,谈学校的趣事儿,只把一群老太太逗得直乐呵,小人儿回家时,两个褂兜兜塞着满满的花生糖豆子,肉呼呼的小手还捧着一个抹上两道绿叶的白瓷缸子。
柳暄红捏了把他的小胖脸,笑问:哪来的?
小家伙牢牢抱着瓷缸子,昂着小脑袋咧嘴嘿笑:娘,是大伯娘给的。
柳暄红稀奇地啧了声。
这大房突然示好,又有什么算计?
老二接过白瓷缸子放桌子上,打开一看,正是黄澄澄的红糖水,香甜的水里挤着一团软糯白嫩的小圆子,Q弹可爱。
娘宋秋犹豫着要不要盖上送回去。
柳暄红看着宋小果和小月儿都快流口水了,摆摆手:留着吃吧,你大伯娘不会为难咱们的。
就大房那心眼儿,能有多大事儿,估摸着不是想拖债就是想修复关系。
柳暄红有底气,这一碗红糖圆子,她还能受的住。
红糖是时下金贵物儿,舍得放两勺红糖,去队里的米斗碾一小袋糯米粉,搓成方圆的糯米团子,柴火凶烈烧开,红糖和糯米混有的特别清香便弥漫开来,这是乡下人对归家人的浓浓思念,也是招待客人的最高礼遇。
柳暄红作为一个穿越者,她对这个世界的联系是本能地有些无情的,因为她也不知道她未来是去是离。
几个小孩子则不一样,他们生于小宋村,长于叔伯婶娘之中,这些人嘴上拐弯抹角的亲戚称呼,往来行事也多一份情谊。
到了她这个年纪,钱已经挣够了,情谊却难得。
热乎乎甜滋滋的红糖水温暖人心,柳暄红想了想,指着带回的一包红糖道:送大房的东西加上一包红糖吧。我看你们大伯娘脸白得很。
宋小果咧嘴笑呵呵,他娘如今看着冷漠,其实心还是软的。
宋大嫂接到红糖并一块布料和点心的时候,略有些无措,其实她并没有什么小心思。
不过是照着小宋村的旧习俗为归家的人煮一碗红糖圆子。
老太太不待见三房,不干事儿,她这个长房的大嫂得撑起来,今早她还念叨,若是糖水里打上俩鸡蛋,准更好吃,可惜鸡蛋锁在柜子里,而柜子的钥匙别在老太太腰上。
宋大嫂去碾糯米粉的时候老太太还不高兴,她就没敢再提鸡蛋的事儿。
宋大嫂的女儿宋暖英劝着:娘,您不也给三婶送吃的吗?这三婶送些东西回来也是礼数。
那哪能一样呢,我送糖水那是我该做的。况且这料子和红糖,也太贵重了,一碗糖水算得了什么。
宋暖英悄悄翻了个白眼:这外出回家的,哪个不送点东西到亲戚家呀,不过三婶比咱家有钱罢了。
宋大嫂还是不安,宋暖英:娘,您要实在过意不去,就少跟着奶和三婶对着干,人三婶也不欠咱家的,她一人带孩子也挺辛苦的。
宋大嫂红了脸:去去去,你陪小宝小果还有妞妞他们玩去。
下午柳暄红拿着东西去了茜红姐家探望,又喝了一碗糖水,肚子鼓鼓涨涨,她扶着桌子歇息,宋大嫂又来了,告她晚上不急着开火,去老屋吃饭。
说是分家,但是若是小半年没回来的三房不去吃一顿团圆饭,老宋家又得为十里八乡贡献谈资。
有人做饭不用她动手,没啥不可,柳暄红便应了。
她去了趟茅房,回屋交待宋致远看着点弟弟妹妹们别玩太疯,晚上在老屋吃,就躺进被窝,美美地睡起觉来。
暮色降临,柳暄红隐约听到隔壁老宋家的喧闹,二叔公家听闻三房回来了,特意送来一条大鱼,据说是稀罕的海鱼,滋味鲜美得很。
慢慢地,一些与柳暄红和宋渊交好的人家也过来送些蔬菜鸡蛋等吃食,三房关着院门,便送往老宋家,也不怕老宋家贪了,老太太还要脸。
乡里邻舍便是这般,虽然平日里拈酸八卦,然而人情往来半点不含糊。
柳暄红又眯了会儿,实在躺不动了,坐起来梳头发。
方穿越时的齐耳短发如今长到腰际,她吃得好营养充足,头发乌黑靓丽,衬着小脸更显白净了。
柳暄红挑了个红头绳随意一扎,额间发丝调皮散落,颇有一股凌乱美。
她也不在意,不紧不慢地穿好衣裳,门外,宋秋在等着她。
娘,奶说饭好了。
呵呵,隔壁刚还忙着要炖鱼,这就做好了,柳暄红懒得戳穿老太太的小把戏,她心情好,就去隔壁和老婶子,大姑娘小媳妇一块唠嗑,手里忙活点什么活动一下。
等到天彻底黑了,屋内点上煤油灯,老宋家的汉子回来了,一家人搬凳子拿筷子,开始吃饭。
饭间也不沉闷,只要不提从前的龃龉和那几百块债务,一切都好说。
宋老头和她谈起庄稼的事儿,说其他人家也想租。
又谈起明年还要分地,宋老四家的生了个女儿,也不知要不要落户于村里。
若是在村里上户口,这个闺女便能分得两亩地,若是在城里,就不行了。
于庄稼人而言,地是命根子,是活着的根本,宋老头想要让孙女挂在老大家名下,能分一份田,老四不种他种。
不过老太太不肯。老太太这辈子最自豪的就是生了个读书种子宋老四,中学毕业后直接进城里工作,户口也迁到了城里,吃着商品粮,花着大把的票,这顶好的城里人身份怎么能和乡下泥腿子比!
她拿钱桂英的身份说道,两口子都是城里人,生个乡下女儿算咋回事儿,再者说人老丈人家也不会乐意。
宋老头没法子,只得含糊着不提了。
这顿饭吃的还算舒心,二房和大房甚至过于殷勤,老太太也没咋为难她。
柳暄红原还纳闷,二嫂王绣花抱着妞妞和她咬耳朵:老三家的,你在城里晓得不?妞妞他四叔要转正。
宋老四之前毕业进了农机厂,不过先干的实习工,一月工资就十五块,算不上什么好工作。
他为了好前途,还和领导女儿谈对象,未婚先孕,花了大价钱娶了农机厂钱主任的女儿钱桂英,把财礼和婚房都打到三房的头上,着实闹得不愉快,不过柳暄红也借机摆脱了宋家。
老太太之所以这么大方,没作妖,就是因为宋老四的工作落定了,人家给了准话,老太太心里高兴。
吃过饭唠嗑完,柳暄红领着孩子们回三房。
宋致远突然掏出一踏钱:大伯娘给的。
里面是三十块。
柳暄红惊讶。
分了地,大家反而没有以前忙活了,农闲的时候,大伯和春子叔去山上掏蜂蜜,卖了些钱。
柳暄红便收着,取出一个木盒子放进去锁上。
翌日,一家人也没什么事儿,柳暄红招呼孩子们拿上锄头,去自家自留地打理蔬菜。
村里的田地是租给别人种了,然而自留地是还留着的。
菜园里依然保留着她先前种着的瓜秧和小菜,就是杂草旺盛略显荒凉。
没分地前,白日里忙活种的粮食都是公社的,唯有晚上精心伺候的自留地,样样是自家吃卖的。
自留地种的东西是大家不饿肚子的保证。
宋小果和小月儿挥着锄头翻了会儿,躲稻草垛子摘花玩乐去了。
宋致远倒是翻出了个香瓜,用力掰开,流露出淡淡的清香。
这在夏日里,宋秋立刻感到嘴巴唾沫开始分泌。
柳暄红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种的香瓜了,这菜地小,她爱惜着,和大家一样,往菜园里种了许多东西。
村里人种的香瓜五月初就熟了能摘。约莫是她不咋回来打理,这瓜迟了一个月结果子。
不过恰好合上她们回家的时间了。
倚靠在柔软干燥的稻草垛子下,一家人悠闲地分着吃香瓜和番茄黄瓜,享受夏日的清凉。
第28章 笋干老鸭汤
就这么胡混了几日闲暇时光, 朱茜红娘家婶子再来给柳暄红带话,周老太太发话, 让她务必在近日回一趟下溪村, 否则便不要这个女儿了。
彼时柳暄红和宋致远并小宝、妞妞在田野边的小池塘,看深棕毛发的水鸭子在塘里戏水嬉闹,绿色的尾羽在阳光下闪过宝石般的神秘光泽。
柳暄红漫不经心地点头应了, 继续看向水鸭子,心里盘算着哪只鸭子肥硕好吃。
朱茜红:大军家的水鸭子有些是几年前开始养的,老鸭子熬汤最好,和着酸萝卜一块炖,对身子可补哩!我怀老大时家里那死鬼就给我炖过,那滋味, 现在都记得。
柳暄红眼睛一亮,若说吃鸭子, 夏天时日不太好, 秋天才是鸭子攒膘的时候, 不过几个孩子考试费神体虚, 她也顾不上春夏秋冬了, 喊来池塘主人捉老鸭子。
朱茜红也不走,站在池塘边徘徊, 热心地叮嘱池塘主人:大军, 你可别拿小鸭子糊弄你三嫂嫂。
宋大军抬起黝黑粗狂的脸庞,露出一口白牙嘿笑:哪能呢, 我还怕三哥和我媳妇揍我哩。
宋大军是宋老头大堂兄家的儿子, 正是族里本家兄弟, 和柳暄红也是亲戚, 他媳妇和柳暄红大姐是姑嫂关系。
年初分田, 他家分的地少,农闲时就又把村里的这方池塘包了,也算多个进项。
这塘子离得近,就在老宋家对面隔壁。
围着池塘看热闹的人顿时哄笑起来。
笑声传出老远,隔着栅栏宋小果和小月儿羡慕地望着粼粼池水的方向,齐齐唉声叹气。
写作业,写不完你们俩甭想去玩。宋秋罕见地板着脸,一脸严肃地盯着俩小家伙。
当然,主要是盯着宋小果,因为小月儿九月份不乐意上幼儿园了,提前上小学一年级。
她的暑假作业可做可不做,不过柳暄红不想她玩野了,让她有始有终,必须做作业。
然而对小月儿来说,做作业最大的痛苦来源不是那本印着快乐暑假的薄薄大本子,而是同桌的小哥哥。
宋小果的聪明劲儿大约都使在交际往来和圆滑心机上了,对着课本上的练习题无处下手。
唯一让宋秋和小月儿能有所安慰的是,他的语文不错,然而数学却是死脑筋得要命。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