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氏很配合地从鼻孔里发出一声冷哼。
万老头听得胆寒,这会儿人多生怕她又说出什么乌龟王八的话儿来,赶忙从兜里摸出几文钱,肉痛地放到桂花手上,囡囡,你受苦了,拿着去买个肉饼子吃吃,往日怎不跟爹说?爹还能让你受委屈?
张知鱼见他还知道要脸,就笑起来,万伯伯不怕,你还有机会对桂花好呐,桂花伤了身子正要补,我阿公刚刚给她看过了,得吃药治,一副药得二十文,你舍得不?
这完全就是鬼话了,城南的这几条巷子里很住了些平头百姓,去药铺看病的花销很多人都付不起,所以大家都说,小病张老头,大病熬日头,光从这句话就知道张阿公的收费有多低了,很多时候都只拿一个问诊费而已,药方子一开,随你自家抓不抓。
二十文的药,张阿公在保和堂外这辈子就没开出去过。大家自然知道其中关窍,但谁也没说破,反有人道:桂花可狠吃了些苦头,我看二十文哪养得回来,少说也得二钱银子。
也有人劝:老万,差不多得了,孩子身子小,再病没了,人还当你克妻女,不然怎么一年多母子俩都病没了?
万老头心里明镜似的,十分不想给这笔钱,但周围都抱了手臂看他出丑,他又还想再找个婆娘,不肯把名声整得太坏,磨蹭半天,烂棉花都翻出来了才从怀里又摸了十几个钱出来。
看着女儿清瘦黝黑的脸,万老头也想起老妻在时,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样子,心头突地涌起无限感慨,话还没出口眼先红了一半儿,半晌才哽咽道:是爹对不住你,别怪爹,去叫张大夫好好看看。
桂花垂着头看不清脸色,低低地应了声儿,一出门就把钱放在鱼姐儿手上,怕回头又被纯氏搜了去,鱼妹妹,你先给我拿着,等我要用了我来找你,你放心以后我不会让自己受苦了。
你放心吧,我揣的东西再没丢过。 张知鱼摸出夏姐儿装糕的大荷包,把钱装进去严肃道:你娘就是拖着不肯治,你晚间必须得来,你才十岁,身子都没长好就吃了这一亏,不好好补回来,往后怎么办?
桂花本来是不打算去的,想把钱攒下来以后用,但听到娘就难受得紧,心里酸酸的,长吸了好几口气才稳住了口气,不至于一开口就是哭音儿,我晓得了,晚间吃了饭我就找你去。
虎头被纯氏抱在怀里在地上坐了好一会儿,早吓得打嗝,鼻涕眼泪流了满身。纯氏抱着孩子颠个不住,一言不发,只当个木头人般站在门里盯着桂花,她不是不讨厌鱼姐儿,但张大郎再是芝麻大的小役那也是上头有人的,纯氏就是有贼心也没贼胆,只好不住眼地盯着桂花。
桂花从那一巴掌后就通了窍,纸做的老虎一滴水就能打穿了,再不把纯氏放在心上,转身把鱼姐儿几个往家送了几步,你们玩去吧,不用担心,我在家陪我爹不会有事的。
但不说鱼姐儿,就连夏姐儿经纯氏这么一闹,都没了玩乐的心思,跟牛哥儿凑在一处说了会儿话,就摇摇大姐的手臂:我们家去吧。
姊妹几个一路上走走停停边玩边跑,看到只虫子夏姐儿都能乐半天。
不想还没进家门,远远的就看见隔壁梁婆子家大开了门,许多人抬着东西进进出出。
张知鱼进门就问:梁婆婆要搬家吗?
孙婆子和李氏正在老槐树下剥老豆角,预备晚上用来烧菜吃,她先就在门口站了好一会儿,但李氏不是多话的人,她憋了一肚子没处说,鱼姐儿一问,孙婆子便通体舒泰跟吃了仙丹似的,拉了张小板凳给鱼姐儿就道,梁婆子老家带孙子去了,这儿的房子就卖掉了,隔壁来的可不就是咱们家的新邻,我的娘可有钱呢,整个老宅都买下来了,正往里填东西哩!
梁婆子有两个儿子,乡下的屋子分给了大儿子,自己常年跟着小儿子住城里,不想前些年小儿子出门做活被马踏死了,没生养的儿媳趁着热孝就将自个儿嫁了出去。梁婆子精神一时好一时歹总觉得儿子还在,不肯离了宅子。半年前大儿子说儿媳怀了孕想娘家去带孩子,梁婆子这才渐好起来,预备着将房子卖出去就回乡下。
那房子本来有三进,原是九品芝麻官的居所,家里败了后就将院子分了几份租出去。
听这话头,新邻居竟然是将整合大三进的宅子都收了回来自家住。
往日张家的小孩子也常去梁婆子家耍,这个独居的老婆子惯爱给孩子糖吃。这会儿的糖是暗黄色的,杂质颇多,却价格昂贵。梁婆子攒了不知多少时候才攒了一陶罐子,想留给小孙子吃,小儿子没了后就便宜了街坊里的小孩儿。
就连梅姐儿过去,梁婆子都能用小勺挖一点糖出来,她眼神不大好,糖罐子没盖严实里边还有活蚂蚁。但这种糖也是很甜的,夏姐儿更小的时候家里还难些,馋得一天要去好几趟呢。
故此梁婆子虽在大人中名声扫地,却是孩子们的知音,就连鱼姐儿也很喜欢她。
姊妹三个当下就挂着油瓶跑到门口,踮着脚瞧新邻居有没有梁婆子好。
张知鱼少说在家也待了一刻钟,这么长的时间,新邻居的箱子还没到头呢。
其实不必看多少,只单单瞧着人家一溜儿的木箱子上头,都雕花刻虫的就知道这户人家不简单。一台台的大箱子,后边还有两辆专拉货的高壮青骡车。
梁婆子从前留下来的旧物都齐齐堆在门外,一看就是不打算要了,里边褐色的糖罐子异常显眼。
张知鱼趁着人不注意悄悄地把罐子拾了回来,这里边装的可是大家宝贵的童年,怎能脏兮兮地躺在垃圾堆儿?
三姊妹坐在门槛上看了许久,里边进进出出忙碌不休,就没个停歇的时候,惊得简直嘴都合不上了。
张知鱼穿来快七年了,这会儿才知道什么叫大户,往日她还以为花妞家就算中产阶级了,这会儿才知道原来大家都还站在泥地上呢。
直到天色将暗,拐角处才驶来一辆马车,上边下来一个带着面纱的妇人,身旁还跟了个婆子两个丫鬟,虽都穿得素净也能看出是绸的。
夏姐儿年纪虽小却是个臭美的,羡慕得声音都变尖了,小脸扭成一团:哇,大姐,贵妃娘娘是不是就是这样过日子?
大周朝言论自由,公家事无不可说,皇家的风流事素来是民间谈资,皇帝宠爱贵妃连三岁的娃娃都知道。
张知鱼用手拍开小妹的脸摇头,小丫头你嫉妒得人都丑成老菊花了。
月姐儿也摆手:傻子,她没有小太监。
夏姐儿又看了眼那些抬箱子的人,果然除了马夫都是丫鬟,就问:是不是有个太监就是贵妃娘娘了。
月姐儿回答得斩钉截铁:那当然了!
夏姐儿扭头看大姐:我们去墙头看她长什么样子好不好,她跟贵妃差一点,那梁婆婆家现在就跟皇宫差一点了。
张知鱼当然不想干这样的蠢事,但张知夏小朋友多的是法子治她姐呐,嘴一撇就要喊娘。
大姐不想挨娘揍,就只好带着小妹一起爬墙啦。
作者有话说:
今天提前更,说明一下我之前不知道改错字会给大家提示更新,以后除了早上九点或者晚上九点外的更新都是我在捉虫。我会把捉虫时间安排到晚上零点后尽量不影响大家~
感谢在20220311 06:10:27~20220312 13:22:1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乐乐 1个;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乐乐、是小可爱啊~ 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小红褂子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一到月半就变胖 9瓶;是小可爱啊~ 8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4章 、漂亮新邻居
张家的梯子就立在后院墙边上,梁婆子从前在时,张家人若在这头叫她不应声儿,常站上去瞧有没有事,全家也就夏姐儿没上去过。
李氏说她年纪还小,离了地容易哭。
夏姐儿可不这么觉得,她认为这是娘亲不肯给自己威风的机会,如今她吃得好睡得香,早壮得跟小牛犊似的,李氏对她看得也松了。
农家的孩子养得太精细反而养不活,就得跌跌撞撞的满地跑才健康,沈老娘打小就这么把李氏养得又白净又健康。
夏姐儿扯了嗓子闹着要看,整个人都坨在张知鱼身上了,临了不过爬了两阶就缩了头慌得直喊:哎呀呀,好高呀,大姐呀,我要摔死啦!说完就在梯子上驻了脚,死活不挪地儿。
张知鱼和小姑水姐儿两个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个胆小如鼠的肥猪崽儿从梯子上拖下来。
好容易站稳了脚跟,夏姐儿一屁股坐在地下长舒了一口气,但她还心心念念着墙那头,眼巴巴地望着大姐,羡慕得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大姐,是不是跟贵妃娘娘住的地方差不多好不好?
是,天上的仙女住得也就这样了。张知鱼逗她。
夏姐儿听得眼睛都直了。
这不过是姊妹间的玩笑话儿,但隔壁也确实大变样了。竹枝巷院子浅墙也低,大部分人家的格局都差不多,只梁婆子家曾是官家旧宅格外不一样,不仅院子里有个被她用来种菜的小花园,连门槛儿都比别家高些。
张知鱼姊妹几个守着梁婆子的蚂蚁糖吃了不知多久,对这地的熟悉比起主人家也差不了多少。
但以张知鱼的记忆力如今也一点都认不出这是哪儿了。竹枝巷的人家再有钱的也不过像花妞家一样,多几根板凳桌子和生活器具。论起精致程度比起张家新邻那就是天差地别了。
张家置下房时,打算的是往后三代人都能同住的主意,张阿公把所有的钱掏出来也就买了个两进的宅子,用的是榆木的家具,防虫耐腐,在普通人家就算得上很有面儿了。
梁家还要穷些,院子小不说,好些东西都缺胳膊少腿的将就用着,但只不过一个下午而已,这处破旧的老宅不仅重刷了墙,竟然连门窗都换了崭新的,还用绿绢糊了。
虽然自家用不上这些,但只托生在这地儿的人,就算是再粗枝大叶的人也有一双能辨认布匹好坏的眼睛。张知鱼远远的一看就知道,这些都不是竹枝巷子里的人家用得起的。再加上这家子把从前败家子官几代典给一家小染坊的几间屋也收了回来,还打通了墙院。这样看起来就格外宽阔了,至少得有两个张家那么大。
这样的富贵场面出现在竹枝巷,实在太不寻常,就是万大郎见了也得犯嘀咕疑心这家子来路不正呐。谁都知道南城的人只是活在温饱线上而已,城里的姑娘但凡家里有些薄财,哪个肯嫁过来受苦?总之,这是一个有钱人不来这儿,穷人家来不了的地儿。
所以突然加入的有钱人,就显得有些打眼。
张知鱼心里狐疑,隔着对面儿的老梅树,趴在墙头往里瞧。
先前儿在门上瞧着,里边少说也得有五六个婆子丫鬟,加上至少一家三口人,怎么也得近七八人在这个宅子里。也不知是屋子大了显得人稀还是怎,张知鱼看了好一会儿里边一个人也没见着。心里不无遗憾道,这张梯子恐怕张家人再也用不上了。虽只是一堵墙,但一边是绫罗绸缎,一边是寻常小宅,哪里还能玩在一起?
即使装饰得再有大家的样子,这也只是竹枝巷子的屋子而已,鱼姐儿在现代见过更好的苏式园林,想到梁婆子再也不回来了,一时失了趣味,转头就要下去。
不想此时那屋子里却走出来一个穿着湖蓝色衣裙的纤弱女孩儿,几步走到树底下,拖出只黑色小奶狗抱在膝上给它喂糕吃。
虽然没见着这个妹妹的正脸儿,但张知鱼一眼就看出这个妹妹一定是个黛玉似的小美女呐。都是街坊,哪里还能不来往?红楼里张知鱼最喜欢黛玉,张了口就想叫她一齐出来耍。
不成想屋檐下这会儿又走出个穿了绿衣的丫鬟,隔着老远就喊:慈姑,家来了,外边冷,娘子让你回屋呢。
张知鱼就见慈姑将狗轻轻放在地上,站起来径直回了屋子。隔着开得满枝都是的梅花,她总觉得慈姑远远地看了自己一眼。
张知鱼心里有些失落,但也失落得有限,吃了晚食她就得跟着阿公学习,桂花今晚还得来看病,可怜自己小小一个人,日日都这样操劳。
鱼姐儿在心里骄傲地给自己点了个赞,跳下梯子看着老早下了衙回家,拿了个话本子在那看得津津有味的爹只觉着,这个家恐怕还得靠自己扛起来。
当下往小药房的脚步就拐了个弯,直奔厨房大喊:娘,我要吃藕粉糕!我得补补!
夏姐儿也跟在后边很快活,叫得嗓子都破了:吃糕!娘,我要吃糕!
吃什么糕,吃饭!我怎么就生了你们这两个魔星!
张知鱼听见她娘中气十足地在厨房如是说~
但老娘能凶过孩子么。当然是不可能的,鱼姐儿和妹妹在厨房扒着娘亲大腿不肯放,走到哪吊到哪。李氏见自己不做就脱不得手,只能从翁里舀了两碗藕粉出来,用热水冲开搅成一团晶莹微粉的糊糊。
张家大伯乡下有个大池塘,每年都给张阿公送许多藕来。张家人吃不完都被李氏做了藕粉存着。夏日时加了马蹄做成马蹄糕放在凉水里湃了,拿出来冰冰凉凉的最是解暑。
冬日里要做藕糕就麻烦了,但张知鱼也就是说说而已,她娘做的藕粉里放了莲子和花生碎,吃起来微微甜也很好吃。
但李氏自己当家是不允许她们吃独食的,所以做的就多了。除了病弱的王阿婆其他人都端了一小碗甜滋滋的藕粉吃。
这一次吃饭桂花终于上了桌子,得了万老头发那一顿邪火儿,家里就消停了不少。几个嫂子再没给小姑子指派过一点活儿。
桂花就自己点了柴烧了一锅热水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出了屋子就见着屋外地上丢了条裤子,是她娘留下的那条塞了老棉花的裤子。
桂花默不作声地拾起来一摸,发现薄了不少,原是纯氏听了黎氏那句床头笑的话儿,心里也怕得紧。早前桂花娘死了后裤子一下水,纯氏就当自己的拣了去。任桂花如何说都抵死不认。这会儿吃黎氏一吓,想起婆婆那张青白色的脸,回屋就把裤子拿出来把老棉挑出来藏着,裤子还还了桂花。
桂花吃了饭就穿着娘的裤子往张家走,但这一次已经跟中午那趟截然不同了。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0312 13:22:19~20220313 18:12:4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jiangnanchun 2瓶;鲜花一朵朵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5章 、不一样的爹娘
张知鱼在桌子上叽叽咕咕说了一串,李氏听得隔壁这样大刀阔斧地休整,只怕不是个好相处的人,放了碗筷就嘱咐家里几个小的:以前我们搭梯子是梁婆婆身体不好多走动,现在她回乡下享福去,你们再不许去趴别人的墙。
张知鱼见着娘那双眼睛都定在自己身上了,心虚得只能连连点头保证。
其实她很能明白李氏的想法,她娘是个尤其典型的古代妇人,爱家爱子女爱丈夫孝敬公婆,这些可以说好也可以说不好,但在张知鱼的影响下,李氏多多少少都变了一点,至少以前她是不会放下家中琐事去春河卖船菜的。
但她身上,或者说张家人身上还有一点是她无论如何努力,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一点儿改变的东西,那就是阶级观。
在李氏眼中,同一个层次的人就只能跟同一个层次的人玩儿,她不会认为咸鱼来日能翻身,顶了天也就是一亩地的穷老鬼变成了十亩地的普农,根本不存在自己也许会实现阶级跨越的想法。张知鱼去花妞家她会做了吃食送她去,但若去赵聪家,她就会阻拦了,因为她认为那是公子哥儿,跟张家这样日日都得辛苦劳作的人家不一样。
恋耽美
万老头听得胆寒,这会儿人多生怕她又说出什么乌龟王八的话儿来,赶忙从兜里摸出几文钱,肉痛地放到桂花手上,囡囡,你受苦了,拿着去买个肉饼子吃吃,往日怎不跟爹说?爹还能让你受委屈?
张知鱼见他还知道要脸,就笑起来,万伯伯不怕,你还有机会对桂花好呐,桂花伤了身子正要补,我阿公刚刚给她看过了,得吃药治,一副药得二十文,你舍得不?
这完全就是鬼话了,城南的这几条巷子里很住了些平头百姓,去药铺看病的花销很多人都付不起,所以大家都说,小病张老头,大病熬日头,光从这句话就知道张阿公的收费有多低了,很多时候都只拿一个问诊费而已,药方子一开,随你自家抓不抓。
二十文的药,张阿公在保和堂外这辈子就没开出去过。大家自然知道其中关窍,但谁也没说破,反有人道:桂花可狠吃了些苦头,我看二十文哪养得回来,少说也得二钱银子。
也有人劝:老万,差不多得了,孩子身子小,再病没了,人还当你克妻女,不然怎么一年多母子俩都病没了?
万老头心里明镜似的,十分不想给这笔钱,但周围都抱了手臂看他出丑,他又还想再找个婆娘,不肯把名声整得太坏,磨蹭半天,烂棉花都翻出来了才从怀里又摸了十几个钱出来。
看着女儿清瘦黝黑的脸,万老头也想起老妻在时,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样子,心头突地涌起无限感慨,话还没出口眼先红了一半儿,半晌才哽咽道:是爹对不住你,别怪爹,去叫张大夫好好看看。
桂花垂着头看不清脸色,低低地应了声儿,一出门就把钱放在鱼姐儿手上,怕回头又被纯氏搜了去,鱼妹妹,你先给我拿着,等我要用了我来找你,你放心以后我不会让自己受苦了。
你放心吧,我揣的东西再没丢过。 张知鱼摸出夏姐儿装糕的大荷包,把钱装进去严肃道:你娘就是拖着不肯治,你晚间必须得来,你才十岁,身子都没长好就吃了这一亏,不好好补回来,往后怎么办?
桂花本来是不打算去的,想把钱攒下来以后用,但听到娘就难受得紧,心里酸酸的,长吸了好几口气才稳住了口气,不至于一开口就是哭音儿,我晓得了,晚间吃了饭我就找你去。
虎头被纯氏抱在怀里在地上坐了好一会儿,早吓得打嗝,鼻涕眼泪流了满身。纯氏抱着孩子颠个不住,一言不发,只当个木头人般站在门里盯着桂花,她不是不讨厌鱼姐儿,但张大郎再是芝麻大的小役那也是上头有人的,纯氏就是有贼心也没贼胆,只好不住眼地盯着桂花。
桂花从那一巴掌后就通了窍,纸做的老虎一滴水就能打穿了,再不把纯氏放在心上,转身把鱼姐儿几个往家送了几步,你们玩去吧,不用担心,我在家陪我爹不会有事的。
但不说鱼姐儿,就连夏姐儿经纯氏这么一闹,都没了玩乐的心思,跟牛哥儿凑在一处说了会儿话,就摇摇大姐的手臂:我们家去吧。
姊妹几个一路上走走停停边玩边跑,看到只虫子夏姐儿都能乐半天。
不想还没进家门,远远的就看见隔壁梁婆子家大开了门,许多人抬着东西进进出出。
张知鱼进门就问:梁婆婆要搬家吗?
孙婆子和李氏正在老槐树下剥老豆角,预备晚上用来烧菜吃,她先就在门口站了好一会儿,但李氏不是多话的人,她憋了一肚子没处说,鱼姐儿一问,孙婆子便通体舒泰跟吃了仙丹似的,拉了张小板凳给鱼姐儿就道,梁婆子老家带孙子去了,这儿的房子就卖掉了,隔壁来的可不就是咱们家的新邻,我的娘可有钱呢,整个老宅都买下来了,正往里填东西哩!
梁婆子有两个儿子,乡下的屋子分给了大儿子,自己常年跟着小儿子住城里,不想前些年小儿子出门做活被马踏死了,没生养的儿媳趁着热孝就将自个儿嫁了出去。梁婆子精神一时好一时歹总觉得儿子还在,不肯离了宅子。半年前大儿子说儿媳怀了孕想娘家去带孩子,梁婆子这才渐好起来,预备着将房子卖出去就回乡下。
那房子本来有三进,原是九品芝麻官的居所,家里败了后就将院子分了几份租出去。
听这话头,新邻居竟然是将整合大三进的宅子都收了回来自家住。
往日张家的小孩子也常去梁婆子家耍,这个独居的老婆子惯爱给孩子糖吃。这会儿的糖是暗黄色的,杂质颇多,却价格昂贵。梁婆子攒了不知多少时候才攒了一陶罐子,想留给小孙子吃,小儿子没了后就便宜了街坊里的小孩儿。
就连梅姐儿过去,梁婆子都能用小勺挖一点糖出来,她眼神不大好,糖罐子没盖严实里边还有活蚂蚁。但这种糖也是很甜的,夏姐儿更小的时候家里还难些,馋得一天要去好几趟呢。
故此梁婆子虽在大人中名声扫地,却是孩子们的知音,就连鱼姐儿也很喜欢她。
姊妹三个当下就挂着油瓶跑到门口,踮着脚瞧新邻居有没有梁婆子好。
张知鱼少说在家也待了一刻钟,这么长的时间,新邻居的箱子还没到头呢。
其实不必看多少,只单单瞧着人家一溜儿的木箱子上头,都雕花刻虫的就知道这户人家不简单。一台台的大箱子,后边还有两辆专拉货的高壮青骡车。
梁婆子从前留下来的旧物都齐齐堆在门外,一看就是不打算要了,里边褐色的糖罐子异常显眼。
张知鱼趁着人不注意悄悄地把罐子拾了回来,这里边装的可是大家宝贵的童年,怎能脏兮兮地躺在垃圾堆儿?
三姊妹坐在门槛上看了许久,里边进进出出忙碌不休,就没个停歇的时候,惊得简直嘴都合不上了。
张知鱼穿来快七年了,这会儿才知道什么叫大户,往日她还以为花妞家就算中产阶级了,这会儿才知道原来大家都还站在泥地上呢。
直到天色将暗,拐角处才驶来一辆马车,上边下来一个带着面纱的妇人,身旁还跟了个婆子两个丫鬟,虽都穿得素净也能看出是绸的。
夏姐儿年纪虽小却是个臭美的,羡慕得声音都变尖了,小脸扭成一团:哇,大姐,贵妃娘娘是不是就是这样过日子?
大周朝言论自由,公家事无不可说,皇家的风流事素来是民间谈资,皇帝宠爱贵妃连三岁的娃娃都知道。
张知鱼用手拍开小妹的脸摇头,小丫头你嫉妒得人都丑成老菊花了。
月姐儿也摆手:傻子,她没有小太监。
夏姐儿又看了眼那些抬箱子的人,果然除了马夫都是丫鬟,就问:是不是有个太监就是贵妃娘娘了。
月姐儿回答得斩钉截铁:那当然了!
夏姐儿扭头看大姐:我们去墙头看她长什么样子好不好,她跟贵妃差一点,那梁婆婆家现在就跟皇宫差一点了。
张知鱼当然不想干这样的蠢事,但张知夏小朋友多的是法子治她姐呐,嘴一撇就要喊娘。
大姐不想挨娘揍,就只好带着小妹一起爬墙啦。
作者有话说:
今天提前更,说明一下我之前不知道改错字会给大家提示更新,以后除了早上九点或者晚上九点外的更新都是我在捉虫。我会把捉虫时间安排到晚上零点后尽量不影响大家~
感谢在20220311 06:10:27~20220312 13:22:1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乐乐 1个;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乐乐、是小可爱啊~ 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小红褂子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一到月半就变胖 9瓶;是小可爱啊~ 8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4章 、漂亮新邻居
张家的梯子就立在后院墙边上,梁婆子从前在时,张家人若在这头叫她不应声儿,常站上去瞧有没有事,全家也就夏姐儿没上去过。
李氏说她年纪还小,离了地容易哭。
夏姐儿可不这么觉得,她认为这是娘亲不肯给自己威风的机会,如今她吃得好睡得香,早壮得跟小牛犊似的,李氏对她看得也松了。
农家的孩子养得太精细反而养不活,就得跌跌撞撞的满地跑才健康,沈老娘打小就这么把李氏养得又白净又健康。
夏姐儿扯了嗓子闹着要看,整个人都坨在张知鱼身上了,临了不过爬了两阶就缩了头慌得直喊:哎呀呀,好高呀,大姐呀,我要摔死啦!说完就在梯子上驻了脚,死活不挪地儿。
张知鱼和小姑水姐儿两个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个胆小如鼠的肥猪崽儿从梯子上拖下来。
好容易站稳了脚跟,夏姐儿一屁股坐在地下长舒了一口气,但她还心心念念着墙那头,眼巴巴地望着大姐,羡慕得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大姐,是不是跟贵妃娘娘住的地方差不多好不好?
是,天上的仙女住得也就这样了。张知鱼逗她。
夏姐儿听得眼睛都直了。
这不过是姊妹间的玩笑话儿,但隔壁也确实大变样了。竹枝巷院子浅墙也低,大部分人家的格局都差不多,只梁婆子家曾是官家旧宅格外不一样,不仅院子里有个被她用来种菜的小花园,连门槛儿都比别家高些。
张知鱼姊妹几个守着梁婆子的蚂蚁糖吃了不知多久,对这地的熟悉比起主人家也差不了多少。
但以张知鱼的记忆力如今也一点都认不出这是哪儿了。竹枝巷的人家再有钱的也不过像花妞家一样,多几根板凳桌子和生活器具。论起精致程度比起张家新邻那就是天差地别了。
张家置下房时,打算的是往后三代人都能同住的主意,张阿公把所有的钱掏出来也就买了个两进的宅子,用的是榆木的家具,防虫耐腐,在普通人家就算得上很有面儿了。
梁家还要穷些,院子小不说,好些东西都缺胳膊少腿的将就用着,但只不过一个下午而已,这处破旧的老宅不仅重刷了墙,竟然连门窗都换了崭新的,还用绿绢糊了。
虽然自家用不上这些,但只托生在这地儿的人,就算是再粗枝大叶的人也有一双能辨认布匹好坏的眼睛。张知鱼远远的一看就知道,这些都不是竹枝巷子里的人家用得起的。再加上这家子把从前败家子官几代典给一家小染坊的几间屋也收了回来,还打通了墙院。这样看起来就格外宽阔了,至少得有两个张家那么大。
这样的富贵场面出现在竹枝巷,实在太不寻常,就是万大郎见了也得犯嘀咕疑心这家子来路不正呐。谁都知道南城的人只是活在温饱线上而已,城里的姑娘但凡家里有些薄财,哪个肯嫁过来受苦?总之,这是一个有钱人不来这儿,穷人家来不了的地儿。
所以突然加入的有钱人,就显得有些打眼。
张知鱼心里狐疑,隔着对面儿的老梅树,趴在墙头往里瞧。
先前儿在门上瞧着,里边少说也得有五六个婆子丫鬟,加上至少一家三口人,怎么也得近七八人在这个宅子里。也不知是屋子大了显得人稀还是怎,张知鱼看了好一会儿里边一个人也没见着。心里不无遗憾道,这张梯子恐怕张家人再也用不上了。虽只是一堵墙,但一边是绫罗绸缎,一边是寻常小宅,哪里还能玩在一起?
即使装饰得再有大家的样子,这也只是竹枝巷子的屋子而已,鱼姐儿在现代见过更好的苏式园林,想到梁婆子再也不回来了,一时失了趣味,转头就要下去。
不想此时那屋子里却走出来一个穿着湖蓝色衣裙的纤弱女孩儿,几步走到树底下,拖出只黑色小奶狗抱在膝上给它喂糕吃。
虽然没见着这个妹妹的正脸儿,但张知鱼一眼就看出这个妹妹一定是个黛玉似的小美女呐。都是街坊,哪里还能不来往?红楼里张知鱼最喜欢黛玉,张了口就想叫她一齐出来耍。
不成想屋檐下这会儿又走出个穿了绿衣的丫鬟,隔着老远就喊:慈姑,家来了,外边冷,娘子让你回屋呢。
张知鱼就见慈姑将狗轻轻放在地上,站起来径直回了屋子。隔着开得满枝都是的梅花,她总觉得慈姑远远地看了自己一眼。
张知鱼心里有些失落,但也失落得有限,吃了晚食她就得跟着阿公学习,桂花今晚还得来看病,可怜自己小小一个人,日日都这样操劳。
鱼姐儿在心里骄傲地给自己点了个赞,跳下梯子看着老早下了衙回家,拿了个话本子在那看得津津有味的爹只觉着,这个家恐怕还得靠自己扛起来。
当下往小药房的脚步就拐了个弯,直奔厨房大喊:娘,我要吃藕粉糕!我得补补!
夏姐儿也跟在后边很快活,叫得嗓子都破了:吃糕!娘,我要吃糕!
吃什么糕,吃饭!我怎么就生了你们这两个魔星!
张知鱼听见她娘中气十足地在厨房如是说~
但老娘能凶过孩子么。当然是不可能的,鱼姐儿和妹妹在厨房扒着娘亲大腿不肯放,走到哪吊到哪。李氏见自己不做就脱不得手,只能从翁里舀了两碗藕粉出来,用热水冲开搅成一团晶莹微粉的糊糊。
张家大伯乡下有个大池塘,每年都给张阿公送许多藕来。张家人吃不完都被李氏做了藕粉存着。夏日时加了马蹄做成马蹄糕放在凉水里湃了,拿出来冰冰凉凉的最是解暑。
冬日里要做藕糕就麻烦了,但张知鱼也就是说说而已,她娘做的藕粉里放了莲子和花生碎,吃起来微微甜也很好吃。
但李氏自己当家是不允许她们吃独食的,所以做的就多了。除了病弱的王阿婆其他人都端了一小碗甜滋滋的藕粉吃。
这一次吃饭桂花终于上了桌子,得了万老头发那一顿邪火儿,家里就消停了不少。几个嫂子再没给小姑子指派过一点活儿。
桂花就自己点了柴烧了一锅热水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出了屋子就见着屋外地上丢了条裤子,是她娘留下的那条塞了老棉花的裤子。
桂花默不作声地拾起来一摸,发现薄了不少,原是纯氏听了黎氏那句床头笑的话儿,心里也怕得紧。早前桂花娘死了后裤子一下水,纯氏就当自己的拣了去。任桂花如何说都抵死不认。这会儿吃黎氏一吓,想起婆婆那张青白色的脸,回屋就把裤子拿出来把老棉挑出来藏着,裤子还还了桂花。
桂花吃了饭就穿着娘的裤子往张家走,但这一次已经跟中午那趟截然不同了。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0312 13:22:19~20220313 18:12:4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jiangnanchun 2瓶;鲜花一朵朵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5章 、不一样的爹娘
张知鱼在桌子上叽叽咕咕说了一串,李氏听得隔壁这样大刀阔斧地休整,只怕不是个好相处的人,放了碗筷就嘱咐家里几个小的:以前我们搭梯子是梁婆婆身体不好多走动,现在她回乡下享福去,你们再不许去趴别人的墙。
张知鱼见着娘那双眼睛都定在自己身上了,心虚得只能连连点头保证。
其实她很能明白李氏的想法,她娘是个尤其典型的古代妇人,爱家爱子女爱丈夫孝敬公婆,这些可以说好也可以说不好,但在张知鱼的影响下,李氏多多少少都变了一点,至少以前她是不会放下家中琐事去春河卖船菜的。
但她身上,或者说张家人身上还有一点是她无论如何努力,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一点儿改变的东西,那就是阶级观。
在李氏眼中,同一个层次的人就只能跟同一个层次的人玩儿,她不会认为咸鱼来日能翻身,顶了天也就是一亩地的穷老鬼变成了十亩地的普农,根本不存在自己也许会实现阶级跨越的想法。张知鱼去花妞家她会做了吃食送她去,但若去赵聪家,她就会阻拦了,因为她认为那是公子哥儿,跟张家这样日日都得辛苦劳作的人家不一样。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