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梅姐儿自己能接绣活养活自己,鱼姐儿能治病救人研究药品和胭脂水粉养活自己,这还要嫁么?直接招赘得了。只要张大郎和他活着一天,就不能让外头人欺负了她们去。
但梅姐儿运气不好,她跟着家里吃的苦多尝的甜少,等家里情况好起来,她已经有了亲事,幸好她自己也乐意,不让真让张阿公睡都睡不安稳。
至于月姐儿几个小女娘,暂时年纪还小看不出什么来,但张阿公想先看她们有没有本事养活自己,若有本事挣出命来,到时候再说如何嫁的事。
存了这个想法后,再看面前的这群人,张阿公觉得跟毛毛雨似的,唯一的要求就是物超所值。
不过这群娘子很争气,拿起锄头挖地的姿势比张阿公都熟练得多,不仅把草拔得干净,还会把底下的土翻出来敲碎连根都捡走,这样就不会一下雨就被打回原型。
每日早上大周乡的娘子们会撑船把她们送过来,中午鱼姐儿雇了大桃乡的妇人,用赵掌柜和狄夫人运过来的米粮做饭,太阳落山前,大周乡的娘子还会来接她们回去。
张知鱼跟阿公商量后,工钱还是算的三十五文,都是苦命人,张家一年前也还在挣命,这种人的钱两爷孙都下不去手还价。
张阿公悲悯地念佛,转身就悄悄捂住了胸口幸好这钱不是他们家出的!
但张知鱼很快就发现,娘子们干活干得更快更卖力了,原本她估摸着这活能干十天,现在看来不过七八日就能干完。
虽然请了人,但张家的女孩子依然要下地,防人之心不可无,主人家在地里起了邪心的人都会忌惮几分。
更重要的是,几个小的太不像话,一回乡就撒丫子玩疯了。
城里的天就那么大,又什么人都有,李氏再不许她们一个人出门。夏姐儿和水姐儿两个都六岁了,去过的地方还没小宝多。
乡下就不一样了,可以跟大桃和去河边打野鸭子,还能用网去河边勾鱼虾,牛哥儿还给她们捣鼓了一个射程很远的弹弓,大家正琢磨着往天上打燕子,就这还不知足,若非水太深,大伙儿都得扎到池塘里挖它个三百斤老藕出来。
张知鱼不得不拘着小姑和妹妹,让她们在地里帮忙算账,每天大家要花多少钱,她和月姐儿记一份不算,水姐儿和夏姐儿也得记。
奈何九九乘法表表和阿拉伯数字威力太大,张家的几个女孩子算数都非常好,都不用细想口算都算得下来。
让她们做饭吧,才吃了一顿,地里干活的娘子们就说愿意分了米家去自己烧。
张阿公远远地就瞧见大孙女在田里指挥夏姐儿几个干事,生怕看孩子这事落到自己身上来,扭头背着手就踮着脚溜了。
他许久不曾在乡里待这么久,跟大伙儿有说不完的话,这天里正也在人堆里扯闲话。
正是春深日暖时,田里跑过来几个妇人,远远地就喊:张大夫快来!夏姐儿正领着全乡的小孩在你们张家的坟头发了糖,挨个磕呢!
你说什么发糖?张阿公颈子跟被鬼掐住似的,发出一声破锣音,嚯地站起身,忙不迭往祖坟跑。
里正也吓得花容失色,张姓在大桃乡占了三分之一,本来人就多,还老是只生得出女儿,其他姓多少要嫁出去一些,张家入门的倒比出门的多,所以别看这代张家人不算多,但光数坟包张家肯定是最多的!
这挨个磕下去,岂不是叫自家爹爹多认一条街的外公去?
家里没孩子的人家倒是不急,想起是夏姐儿这条小娘鱼甚至还觉得这事办得还挺合理。
里正的婆娘就在旁边小声嘀咕:我说什么?他家是不是一点亏不吃?先头才有人在他家坟边儿上拿了点土,这才过去多久,倒让全乡的孩子喊他们老祖宗。
里正面上斥她:惯会说嘴的老婆子,天天吃饱了就在这嚼白蛆。回家就将二十来岁的儿子唤回来再三念叨:我记得你小时候偷过老张头一盘子桑叶喂蚕,明儿你悄悄的拿两篓子昨儿网的小白鱼给张大夫送去,他若问起来,就言是祖上欠下的,千万把自己择干净。他可不想到地下被祖宗按着揍!
那头夏姐儿和水姐儿两个魔头正在大房院子头罚站,两个孩子以往年岁小从来没拜过祖坟,今儿得空瞧着张大伯去坟边巡逻就起了心,她两个磕了还不够,想着书里说一堆人才叫祭祖,遂发动了全乡的萝卜头过来。
张知鱼看着她两个花猫似的脸,心头直鼓掌。
大人们却愁得不行。
张老大是全乡顶顶质朴的老头子,张家大房也全是出了名的憨厚老实,张阿公自己自诩如今高低是个文化人,看着两个姐儿这般不着调就上火,气得胡子一抖一抖的,骂:都几岁了还在耍泥巴,烧灶不会,绣花不会,上天入地第一会!
对此夏姐儿很有意见:都是姓张的祖宗拜拜怎么了?阿公你不要那么小气,我给咱们家坟头放的是两颗糖,其他家我都只放了一下就捡起来揣走了!
张阿公给掀了老底,气了个仰倒。
夏姐儿今年六岁了,再在外头打她也不像话,遂还派了她们去田里劳动改造。
张知鱼看着跟在自己屁股后头说个不停的小妹和小姑,默默看天,怎么阿公你罚的看起来倒不像夏姐儿呢?
张阿公这回不是故意的,本来他还想着再磨蹭两日去给孩子们看平安脉,现在拜了坟就不得不提前安排上。
拜坟是大事,若冲撞了什么东西,生了病也得要命,虽然这事已经过去两天,乡里的孩子还是活蹦乱跳的除了屁股肿了点,但大家还是都想让张阿公给看看,有什么不对,是喝符水还是灌苦汤,大家心里也有个底。
这是高大夫布置的作业,鱼姐儿也得一起去呢。
作者有话说:
改了下设定,前边说派太子去送金银花,改成了长平公主。
需要说明一下,古代河南道很大,包括现在的江苏北部,来南水县的流民跟孙婆子的家乡不是一个地方。
感谢在20220504 08:58:49~20220505 08:08:5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福尔玛吉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言火火又又 50瓶;简单生活 30瓶;是小可爱啊~、可可可渴 10瓶;玥公子、lilycheng 5瓶;当时明月在 3瓶;helen0408123 2瓶;么么儿老干妈、绝不混吃等死、羊羊羊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91章 、女病
大桃乡的孩子不算多, 基本上都瘦得很。这年头能把孩子养胖的人家,都是有钱人家。乡里小孩虽然没有城里的孩子好看,但依然是大家重要的宝贝。
每年里正都盼着张阿公下来给大家看看身体。
张阿公在田边上找了棵大树, 方便自己能看到田里的劳作情况。
里正带人在旁边搭了个简陋的茅草棚,就让他在里头坐堂, 鱼姐儿在里头也有个座位。大家也听说了她救活了王大郎,但轮到给自己孩子看病, 还是习惯性把孩子扯到张阿公这头。
觉得老的保险些。
张阿公看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 便学了闵大夫,还叫孩子们让鱼姐儿看,她看了自己再看一遍,这样就不会出错。
乡民们都同意, 本来张阿公给大桃乡的孩子看病就属于慈善活动,就是因为这个, 张阿公才会在乡里颇有名望, 也是因为这个,张家二房这么多年不在家,乡里有什么事,里正还是会专门派人去问张家一声。
现在不过耗费时间久些,又有什么问题呢?
乡里的孩子,什么都不多就是时间多。大桃乡有孩子的人家也是知道感恩的,所以都挺乐意,还从家里拿了糟好的鱼虾送过来。这个在水乡不值钱, 但处理起来也破费功夫,小鱼容易烂肚皮, 都得仔细把肠子掏了才能做, 一坛子糟鱼娘子们得做一整天呢。
孩子们挨个过来, 好多都是跟鱼姐儿差不多大的人,大家凑在一起也不像跟张阿公看似的战战兢兢,都嘀嘀咕咕地跟她说话。
鱼姐儿,别开苦药,我下午把个烤鱼给你吃。
鱼姐儿,别看了,下午我们一起捉黄鳝耍,你跟我们一起去吧?
当然,在各种糖衣炮弹的攻击下,张知鱼还是坚守了自己大夫的节操。该吃药的都都写了方,该挨揍的都喊了娘。
到下午大家就不那么皮了,对鱼姐儿也尊重了许多,都开始叫她:小张大夫。
小张大夫满意一笑,看着面前的四十多个孩子问:怎么还是你们,别的孩子呢?
孩子们:就我们这么多呀,一直就是这么多。
张知鱼:不是说乡里孩子多么,你们这四十多个萝卜头也能算多了?
孩子们看着跟自己一样大的小张大夫,有点不高兴地重复:哼,就是这么多,一直都是这么多!
里头有年纪大些的女孩子就说:小张大夫,我们是生得多,但站住脚的不多呀。
对对对。孩子们一听有人说这个,很快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大桃乡现在有一百户人,按一家五口算都是有五百人的大乡了,但这里头的孩子和老人都不算多,最多的还是壮年人。
古代因为各种小病小痛就死掉的人太多了。就像生小孩儿,大家不像现代那样只生一个,就是因为谁也不知道孩子会不会半途就死了,所以都是往多了生,但打的主意却是只要能活一个下来就算不错了。
张家大房是这代萝卜头的主要贡献者,也不是因为他们生得比别人多,而是因为有张阿公在,有什么头疼脑热都能够及时看大夫,所以都能跌跌撞撞地长大。
大桃乡现在有四十个不满十岁的孩子,但他们身后可能站着八十个无缘长大的兄弟姐妹。
听说我前头有三个哥哥,但都死了,我是第四个孩子。说话的孩子叫冯大,夭折是不孝,所以尽管他有三个哥哥,但他依然是冯大,当然,如果他在七岁前死了,冯大就会成为他的弟弟。
张知鱼放下给孩子们看病的手说:你们没什么问题,就是以后不能喝生水,玩了泥巴都得用水洗干净才能吃东西。
主要是有张阿公年年都给他们看病,所以大桃乡的孩子不像别乡的孩子那样脆弱,身体都还算好。
孩子们敷衍地点点头,转身就要在棚子外头玩斗鸡。
张知鱼看着这些虽然瘦却很有力气的孩子,眼前闪过王阿婆气血两亏躺在床上的模样,虽然王阿婆今年已经补上了身体的亏空,只留下眼疾,但她虚弱地躺在床上这么些年,大多数都是因为生孩子害的。
张知鱼喊住他们说:你们回家把娘叫过来,我给她们看看。
孩子们一只手还盘着脚,跳着回转看她说:可是我们家没钱看大夫。
张知鱼笑:我也不收大桃乡的钱,以后我也跟阿公一起回来给她们看病。
孩子们放下脚渐渐睁大了眼睛,结结巴巴道:小张大夫,你说的是真的吗?我娘的病很重的。说完,有好几个孩子眼泪都掉了出来。
张知鱼长长地呼了一口气说:我说话算话。
孩子们看她神色不似作伪,忙扯着嗓子回家喊娘。
张知鱼看到他们大部分人去的地方都是田里和水边,默默叹了口气,她只能庆幸自己没有生在乡里,也庆幸这个家有阿公做大夫。
张阿公摸摸她的头没有说话,爷孙两个都坐在棚子里等人来。
正是农忙的时候,乡里的娘子除非不能下床,不然都在田里忙,听孩子说小张大夫要给自己免费看病,为难地看看剩下的活儿,说:娘现在走不开,你去帮我问问小张大夫,能不能落日时来。
虽然鱼姐儿是个小孩子,但她们也没能力找老张大夫看张阿公只给不到十岁的孩子义诊,其他人就要收三文诊费。
三文也是钱,都能买一小撮盐了。
孩子们过来传话的时候,张知鱼一愣,说:行,但后天播完种子,我就要回城了,让她们想看尽量早点抽空来吧。
孩子们脸沉了下来说:娘不听话,我去骂她,鱼姐儿你等着我。
张知鱼点头。
孩子们一步三回头:你别走,等我们回来!
张知鱼大声回:好!知道了
孩子们这才放心地撒开脚丫子去拖娘。
很快就有一个三十多岁的娘子被女儿拉着过来。
琴娘不好意思地看一眼张阿公,张阿公险被茶呛着,屁股一抬就识趣地走了出去。
田里的娘子歇了工,也围过来看她们说话,大家贴心地把棚子挡得严严实实的,虽然有些热,总归都是女子,不怕被人瞧见。
琴娘果然放松了许多。
张知鱼上下打量了她一眼,又搭脉问诊,抬头见她面色,不像有沉疴顽疾的样子,就问:娘子究竟是哪里不舒服?
琴娘脸上有些惊慌,张了几次嘴却没发出声。
她女儿就说:前两年我娘生孩子,叫的时候嘴巴张得太大,有只壁虎落进去被她吞掉了,阿婆说壁虎是有毒的,还能断尾再生,娘老是觉得它活在肚子里,慢慢毒她的身子,这两年什么都吃不下,就算勉强吃了,也不到一刻钟就吐了,还老在里头找壁虎,渐渐担忧得连话都不能说了。
这事好办。张知鱼低头看夏姐儿凑在她耳边说了两句话,转头对琴娘说:你身体弱,我先给你扎几针,等拔完针就能吃药了。
在张家田里做工的娘子不赞同地看她:不收费也就算了,怎么能连药材都搭进去,这不是折本做买卖吗?你学医不要钱?
张知鱼笑:琴娘子的病不需要去药铺爪,乡里就有很多野生的草药能治她,天生地长的东西也不花钱。
娘子们方住了嘴不提。
很快夏姐儿就从外头提了一碗热乎乎的汤药过来,张知鱼接过来对琴娘说:娘子趁热喝了效果才好。
琴娘被扎得昏昏欲睡,迷迷糊糊地端起药就小口小口喝了,喝到一半,忽然脸色大变,弯腰就吐了一地。
吐了过后张知鱼扶住她,夏姐儿凑到呕吐物跟前用树枝戳出一只还在扭动的壁虎送到琴娘跟前笑:琴婶婶,你快看看,这个是不是你前两年吞进去的那只?
琴娘喜极而泣,仔细端详壁虎,连连点头。
张知鱼就笑:现在它被你吐出来,以后你的病就全好啦。
琴娘怔怔地看着树枝上的壁虎,想起这两年自己饱受折磨,激动得两只眼不停流泪,说:先前就听说小张大夫救活了破肚皮的人,我还当是说笑,现在才知道不是假的。
说完就要女儿跪下给她道谢,张知鱼赶忙拦住:我人小,娘说这样要折福寿的。
琴娘回过神忙又拉女儿起来,急得出了一脸汗。
藕姐儿却看着娘又惊又喜地说:娘,你能说话了!娘,你能说话了!
琴娘终于反应过来,震惊地一把捂住嘴,拉着女儿就往家跑。
这一下把周围的娘子都狠狠震住了,看着她问:那壁虎还真能在肚子里活那么久不成?
当然是不可能的,琴娘就是被自己吓病的,心病还需心药医,只要让她亲眼看到壁虎被吐了出来,这病就能不药而愈。
夏姐儿得意地挺起胸脯,从袖子里又摸出一只差不多的壁虎道:它奶奶的。这小东西把差点把人找死了去!
娘子们若有所思地点头,里头有人说:你真能治破肚子的人?
恋耽美
但梅姐儿运气不好,她跟着家里吃的苦多尝的甜少,等家里情况好起来,她已经有了亲事,幸好她自己也乐意,不让真让张阿公睡都睡不安稳。
至于月姐儿几个小女娘,暂时年纪还小看不出什么来,但张阿公想先看她们有没有本事养活自己,若有本事挣出命来,到时候再说如何嫁的事。
存了这个想法后,再看面前的这群人,张阿公觉得跟毛毛雨似的,唯一的要求就是物超所值。
不过这群娘子很争气,拿起锄头挖地的姿势比张阿公都熟练得多,不仅把草拔得干净,还会把底下的土翻出来敲碎连根都捡走,这样就不会一下雨就被打回原型。
每日早上大周乡的娘子们会撑船把她们送过来,中午鱼姐儿雇了大桃乡的妇人,用赵掌柜和狄夫人运过来的米粮做饭,太阳落山前,大周乡的娘子还会来接她们回去。
张知鱼跟阿公商量后,工钱还是算的三十五文,都是苦命人,张家一年前也还在挣命,这种人的钱两爷孙都下不去手还价。
张阿公悲悯地念佛,转身就悄悄捂住了胸口幸好这钱不是他们家出的!
但张知鱼很快就发现,娘子们干活干得更快更卖力了,原本她估摸着这活能干十天,现在看来不过七八日就能干完。
虽然请了人,但张家的女孩子依然要下地,防人之心不可无,主人家在地里起了邪心的人都会忌惮几分。
更重要的是,几个小的太不像话,一回乡就撒丫子玩疯了。
城里的天就那么大,又什么人都有,李氏再不许她们一个人出门。夏姐儿和水姐儿两个都六岁了,去过的地方还没小宝多。
乡下就不一样了,可以跟大桃和去河边打野鸭子,还能用网去河边勾鱼虾,牛哥儿还给她们捣鼓了一个射程很远的弹弓,大家正琢磨着往天上打燕子,就这还不知足,若非水太深,大伙儿都得扎到池塘里挖它个三百斤老藕出来。
张知鱼不得不拘着小姑和妹妹,让她们在地里帮忙算账,每天大家要花多少钱,她和月姐儿记一份不算,水姐儿和夏姐儿也得记。
奈何九九乘法表表和阿拉伯数字威力太大,张家的几个女孩子算数都非常好,都不用细想口算都算得下来。
让她们做饭吧,才吃了一顿,地里干活的娘子们就说愿意分了米家去自己烧。
张阿公远远地就瞧见大孙女在田里指挥夏姐儿几个干事,生怕看孩子这事落到自己身上来,扭头背着手就踮着脚溜了。
他许久不曾在乡里待这么久,跟大伙儿有说不完的话,这天里正也在人堆里扯闲话。
正是春深日暖时,田里跑过来几个妇人,远远地就喊:张大夫快来!夏姐儿正领着全乡的小孩在你们张家的坟头发了糖,挨个磕呢!
你说什么发糖?张阿公颈子跟被鬼掐住似的,发出一声破锣音,嚯地站起身,忙不迭往祖坟跑。
里正也吓得花容失色,张姓在大桃乡占了三分之一,本来人就多,还老是只生得出女儿,其他姓多少要嫁出去一些,张家入门的倒比出门的多,所以别看这代张家人不算多,但光数坟包张家肯定是最多的!
这挨个磕下去,岂不是叫自家爹爹多认一条街的外公去?
家里没孩子的人家倒是不急,想起是夏姐儿这条小娘鱼甚至还觉得这事办得还挺合理。
里正的婆娘就在旁边小声嘀咕:我说什么?他家是不是一点亏不吃?先头才有人在他家坟边儿上拿了点土,这才过去多久,倒让全乡的孩子喊他们老祖宗。
里正面上斥她:惯会说嘴的老婆子,天天吃饱了就在这嚼白蛆。回家就将二十来岁的儿子唤回来再三念叨:我记得你小时候偷过老张头一盘子桑叶喂蚕,明儿你悄悄的拿两篓子昨儿网的小白鱼给张大夫送去,他若问起来,就言是祖上欠下的,千万把自己择干净。他可不想到地下被祖宗按着揍!
那头夏姐儿和水姐儿两个魔头正在大房院子头罚站,两个孩子以往年岁小从来没拜过祖坟,今儿得空瞧着张大伯去坟边巡逻就起了心,她两个磕了还不够,想着书里说一堆人才叫祭祖,遂发动了全乡的萝卜头过来。
张知鱼看着她两个花猫似的脸,心头直鼓掌。
大人们却愁得不行。
张老大是全乡顶顶质朴的老头子,张家大房也全是出了名的憨厚老实,张阿公自己自诩如今高低是个文化人,看着两个姐儿这般不着调就上火,气得胡子一抖一抖的,骂:都几岁了还在耍泥巴,烧灶不会,绣花不会,上天入地第一会!
对此夏姐儿很有意见:都是姓张的祖宗拜拜怎么了?阿公你不要那么小气,我给咱们家坟头放的是两颗糖,其他家我都只放了一下就捡起来揣走了!
张阿公给掀了老底,气了个仰倒。
夏姐儿今年六岁了,再在外头打她也不像话,遂还派了她们去田里劳动改造。
张知鱼看着跟在自己屁股后头说个不停的小妹和小姑,默默看天,怎么阿公你罚的看起来倒不像夏姐儿呢?
张阿公这回不是故意的,本来他还想着再磨蹭两日去给孩子们看平安脉,现在拜了坟就不得不提前安排上。
拜坟是大事,若冲撞了什么东西,生了病也得要命,虽然这事已经过去两天,乡里的孩子还是活蹦乱跳的除了屁股肿了点,但大家还是都想让张阿公给看看,有什么不对,是喝符水还是灌苦汤,大家心里也有个底。
这是高大夫布置的作业,鱼姐儿也得一起去呢。
作者有话说:
改了下设定,前边说派太子去送金银花,改成了长平公主。
需要说明一下,古代河南道很大,包括现在的江苏北部,来南水县的流民跟孙婆子的家乡不是一个地方。
感谢在20220504 08:58:49~20220505 08:08:5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福尔玛吉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言火火又又 50瓶;简单生活 30瓶;是小可爱啊~、可可可渴 10瓶;玥公子、lilycheng 5瓶;当时明月在 3瓶;helen0408123 2瓶;么么儿老干妈、绝不混吃等死、羊羊羊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91章 、女病
大桃乡的孩子不算多, 基本上都瘦得很。这年头能把孩子养胖的人家,都是有钱人家。乡里小孩虽然没有城里的孩子好看,但依然是大家重要的宝贝。
每年里正都盼着张阿公下来给大家看看身体。
张阿公在田边上找了棵大树, 方便自己能看到田里的劳作情况。
里正带人在旁边搭了个简陋的茅草棚,就让他在里头坐堂, 鱼姐儿在里头也有个座位。大家也听说了她救活了王大郎,但轮到给自己孩子看病, 还是习惯性把孩子扯到张阿公这头。
觉得老的保险些。
张阿公看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 便学了闵大夫,还叫孩子们让鱼姐儿看,她看了自己再看一遍,这样就不会出错。
乡民们都同意, 本来张阿公给大桃乡的孩子看病就属于慈善活动,就是因为这个, 张阿公才会在乡里颇有名望, 也是因为这个,张家二房这么多年不在家,乡里有什么事,里正还是会专门派人去问张家一声。
现在不过耗费时间久些,又有什么问题呢?
乡里的孩子,什么都不多就是时间多。大桃乡有孩子的人家也是知道感恩的,所以都挺乐意,还从家里拿了糟好的鱼虾送过来。这个在水乡不值钱, 但处理起来也破费功夫,小鱼容易烂肚皮, 都得仔细把肠子掏了才能做, 一坛子糟鱼娘子们得做一整天呢。
孩子们挨个过来, 好多都是跟鱼姐儿差不多大的人,大家凑在一起也不像跟张阿公看似的战战兢兢,都嘀嘀咕咕地跟她说话。
鱼姐儿,别开苦药,我下午把个烤鱼给你吃。
鱼姐儿,别看了,下午我们一起捉黄鳝耍,你跟我们一起去吧?
当然,在各种糖衣炮弹的攻击下,张知鱼还是坚守了自己大夫的节操。该吃药的都都写了方,该挨揍的都喊了娘。
到下午大家就不那么皮了,对鱼姐儿也尊重了许多,都开始叫她:小张大夫。
小张大夫满意一笑,看着面前的四十多个孩子问:怎么还是你们,别的孩子呢?
孩子们:就我们这么多呀,一直就是这么多。
张知鱼:不是说乡里孩子多么,你们这四十多个萝卜头也能算多了?
孩子们看着跟自己一样大的小张大夫,有点不高兴地重复:哼,就是这么多,一直都是这么多!
里头有年纪大些的女孩子就说:小张大夫,我们是生得多,但站住脚的不多呀。
对对对。孩子们一听有人说这个,很快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大桃乡现在有一百户人,按一家五口算都是有五百人的大乡了,但这里头的孩子和老人都不算多,最多的还是壮年人。
古代因为各种小病小痛就死掉的人太多了。就像生小孩儿,大家不像现代那样只生一个,就是因为谁也不知道孩子会不会半途就死了,所以都是往多了生,但打的主意却是只要能活一个下来就算不错了。
张家大房是这代萝卜头的主要贡献者,也不是因为他们生得比别人多,而是因为有张阿公在,有什么头疼脑热都能够及时看大夫,所以都能跌跌撞撞地长大。
大桃乡现在有四十个不满十岁的孩子,但他们身后可能站着八十个无缘长大的兄弟姐妹。
听说我前头有三个哥哥,但都死了,我是第四个孩子。说话的孩子叫冯大,夭折是不孝,所以尽管他有三个哥哥,但他依然是冯大,当然,如果他在七岁前死了,冯大就会成为他的弟弟。
张知鱼放下给孩子们看病的手说:你们没什么问题,就是以后不能喝生水,玩了泥巴都得用水洗干净才能吃东西。
主要是有张阿公年年都给他们看病,所以大桃乡的孩子不像别乡的孩子那样脆弱,身体都还算好。
孩子们敷衍地点点头,转身就要在棚子外头玩斗鸡。
张知鱼看着这些虽然瘦却很有力气的孩子,眼前闪过王阿婆气血两亏躺在床上的模样,虽然王阿婆今年已经补上了身体的亏空,只留下眼疾,但她虚弱地躺在床上这么些年,大多数都是因为生孩子害的。
张知鱼喊住他们说:你们回家把娘叫过来,我给她们看看。
孩子们一只手还盘着脚,跳着回转看她说:可是我们家没钱看大夫。
张知鱼笑:我也不收大桃乡的钱,以后我也跟阿公一起回来给她们看病。
孩子们放下脚渐渐睁大了眼睛,结结巴巴道:小张大夫,你说的是真的吗?我娘的病很重的。说完,有好几个孩子眼泪都掉了出来。
张知鱼长长地呼了一口气说:我说话算话。
孩子们看她神色不似作伪,忙扯着嗓子回家喊娘。
张知鱼看到他们大部分人去的地方都是田里和水边,默默叹了口气,她只能庆幸自己没有生在乡里,也庆幸这个家有阿公做大夫。
张阿公摸摸她的头没有说话,爷孙两个都坐在棚子里等人来。
正是农忙的时候,乡里的娘子除非不能下床,不然都在田里忙,听孩子说小张大夫要给自己免费看病,为难地看看剩下的活儿,说:娘现在走不开,你去帮我问问小张大夫,能不能落日时来。
虽然鱼姐儿是个小孩子,但她们也没能力找老张大夫看张阿公只给不到十岁的孩子义诊,其他人就要收三文诊费。
三文也是钱,都能买一小撮盐了。
孩子们过来传话的时候,张知鱼一愣,说:行,但后天播完种子,我就要回城了,让她们想看尽量早点抽空来吧。
孩子们脸沉了下来说:娘不听话,我去骂她,鱼姐儿你等着我。
张知鱼点头。
孩子们一步三回头:你别走,等我们回来!
张知鱼大声回:好!知道了
孩子们这才放心地撒开脚丫子去拖娘。
很快就有一个三十多岁的娘子被女儿拉着过来。
琴娘不好意思地看一眼张阿公,张阿公险被茶呛着,屁股一抬就识趣地走了出去。
田里的娘子歇了工,也围过来看她们说话,大家贴心地把棚子挡得严严实实的,虽然有些热,总归都是女子,不怕被人瞧见。
琴娘果然放松了许多。
张知鱼上下打量了她一眼,又搭脉问诊,抬头见她面色,不像有沉疴顽疾的样子,就问:娘子究竟是哪里不舒服?
琴娘脸上有些惊慌,张了几次嘴却没发出声。
她女儿就说:前两年我娘生孩子,叫的时候嘴巴张得太大,有只壁虎落进去被她吞掉了,阿婆说壁虎是有毒的,还能断尾再生,娘老是觉得它活在肚子里,慢慢毒她的身子,这两年什么都吃不下,就算勉强吃了,也不到一刻钟就吐了,还老在里头找壁虎,渐渐担忧得连话都不能说了。
这事好办。张知鱼低头看夏姐儿凑在她耳边说了两句话,转头对琴娘说:你身体弱,我先给你扎几针,等拔完针就能吃药了。
在张家田里做工的娘子不赞同地看她:不收费也就算了,怎么能连药材都搭进去,这不是折本做买卖吗?你学医不要钱?
张知鱼笑:琴娘子的病不需要去药铺爪,乡里就有很多野生的草药能治她,天生地长的东西也不花钱。
娘子们方住了嘴不提。
很快夏姐儿就从外头提了一碗热乎乎的汤药过来,张知鱼接过来对琴娘说:娘子趁热喝了效果才好。
琴娘被扎得昏昏欲睡,迷迷糊糊地端起药就小口小口喝了,喝到一半,忽然脸色大变,弯腰就吐了一地。
吐了过后张知鱼扶住她,夏姐儿凑到呕吐物跟前用树枝戳出一只还在扭动的壁虎送到琴娘跟前笑:琴婶婶,你快看看,这个是不是你前两年吞进去的那只?
琴娘喜极而泣,仔细端详壁虎,连连点头。
张知鱼就笑:现在它被你吐出来,以后你的病就全好啦。
琴娘怔怔地看着树枝上的壁虎,想起这两年自己饱受折磨,激动得两只眼不停流泪,说:先前就听说小张大夫救活了破肚皮的人,我还当是说笑,现在才知道不是假的。
说完就要女儿跪下给她道谢,张知鱼赶忙拦住:我人小,娘说这样要折福寿的。
琴娘回过神忙又拉女儿起来,急得出了一脸汗。
藕姐儿却看着娘又惊又喜地说:娘,你能说话了!娘,你能说话了!
琴娘终于反应过来,震惊地一把捂住嘴,拉着女儿就往家跑。
这一下把周围的娘子都狠狠震住了,看着她问:那壁虎还真能在肚子里活那么久不成?
当然是不可能的,琴娘就是被自己吓病的,心病还需心药医,只要让她亲眼看到壁虎被吐了出来,这病就能不药而愈。
夏姐儿得意地挺起胸脯,从袖子里又摸出一只差不多的壁虎道:它奶奶的。这小东西把差点把人找死了去!
娘子们若有所思地点头,里头有人说:你真能治破肚子的人?
恋耽美